前 言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有效推进
1.1.2 大数据助力开启京津冀协同时代
1.2 研究总体框架
1.3 本书结构
第2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大数据体系
2.1 基础地理数据
2.2 遥感影像数据
2.3 自然资源数据
2.4 生态环境数据
2.5 交通网络数据
2.6 社会经济数据
2.7 人口数据
2.8 法人数据
第3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综合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指标体系总体框架
3.3 区域集聚与扩散
3.3.1 经济集聚与扩散
1.经济发展水平[1]
2.GDP密度格网[2]
3.3.2 人口集聚与扩散
1.人口集聚度[3]
2.人口密度格网[4]
3.人口迁徙强度
3.4 产业空间分布格局
3.4.1 产业结构比例
3.4.2 产业空间密度
3.4.3 产业用地效率
3.5 交通一体化
3.5.1 公路通行圈
3.5.2 交通优势区域
1.交通优势度
2.综合路网密度
3.综合交通可达性
4.重要交通节点邻近度
3.5.3 断头路空间分布
3.6 灾害风险
3.7 国土空间开发
3.7.1 空间开发潜力[7]
3.7.2 国土开发强度
3.8 生态环境
3.8.1 空气质量状况
3.8.2 生态环境质量
3.8.3 白洋淀生态环境
3.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9.1 教育服务
3.9.2 文化服务
3.9.3 医疗卫生服务
3.10 城市空间生长
3.10.1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
3.10.2 城市空间增长效率
3.10.3 雄安新区建设进展
第4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数据库设计
4.1 建设概况
4.1.1 数据资源现状
1.数据资源保障充分,分布零散
2.基础设施建设优势突出,缺乏联通
3.区域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有待深化
4.大数据机构逐步涌现,各自为政
4.1.2 建设需求
1.服务多级用户
2.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
4.1.3 建设方式探讨
4.2 建设内容
4.3 总体框架设计
4.3.1 总体建设原则
4.3.2 总体技术框架
4.3.3 总体数据流程
4.4 大数据资源建设
4.4.1 数据集成汇集
1.汇集数据对象
2.汇集数据来源
4.4.2 数据整合改造
1.数据整合改造原则
2.数据整合改造流程
3.数据质量控制措施与核查机制
4.大数据资源整合关键技术
4.4.3 大数据仓库建设
1.数据库设计
2.数据建库方案
4.4.4 大数据集成管理
1.大数据集成管理方案
2.大数据集成管理关键技术
3.大数据集成管理支撑体系
4.5 大数据服务能力建设
4.5.1 大数据应用服务体系设计
4.5.2 数据交换服务
1.数据交换服务模式
2.数据交换系统建设
3.数据交换服务关键技术
4.5.3 信息共享服务
1.信息共享服务模式
2.信息共享系统建设
3.信息共享服务关键技术
4.5.4 分析挖掘服务
1.分析挖掘服务模式
2.分析挖掘系统建设
3.分析挖掘模型库建设
4.分析挖掘服务关键技术
4.5.5 应用定制服务
1.应用定制服务模式
2.应用定制系统建设
3.应用定制服务关键技术
4.6 保障体系建设
4.6.1 标准规范建设
1.数据类标准规范
2.管理类标准规范
3.业务类标准规范
4.6.2 机制制度建设
第5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大数据专题应用
5.1 京津冀生态环境监测
5.1.1 应用目标
5.1.2 应用内容
5.1.3 应用方案
5.1.4 应用效果
5.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监测
5.2.1 应用目标
5.2.2 应用内容
5.2.3 应用方案
5.2.4 示范效果
5.3 京津冀产业转移升级监测
5.3.1 应用目标
5.3.2 应用方案
5.3.3 应用效果
5.4 京津冀人口监测
5.4.1 应用目标
5.4.2 应用内容
5.4.3 应用方案
5.4.4 应用效果
5.5 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5.5.1 应用目标
5.5.2 应用方案
5.5.3 应用效果
5.6 “多规合一”信息服务应用
5.6.1 应用目标
5.6.2 应用内容
5.6.3 应用方案
5.6.4 应用效果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