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是重、难也是热。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金融行业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积极拥抱这场深刻的变革?这本书可以帮你深刻理解绿色金融、碳金融、转型金融等一系列重要现象和前沿趋势,助你把握先机。 解读全面深,理论结合实践,实操指导性强。本书通过对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的体系、作用、方式、机遇等行了深浅出的系统探讨,为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关注我国绿色挑战和高质量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张完整的碳金融路线图和实用工具菜单。
售 价:¥
纸质售价:¥30.6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专家推荐
前言 实现碳中和应重视发展转型金融
一、零碳金融:支持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的作用域
二、绿色金融:体系初成,前程远大
三、碳金融:创新交易,强力减排
四、转型金融有助于降低绿色溢价
五、权益投资“点绿成金”催生碳中和技术
六、重视数字化减排,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一章 碳中和金融分析
一、双碳目标与新发展框架
(一)低碳转型是未来发展路径
(二)减排要依靠市场机制
二、绿色溢价
(一)平价碳成本
(二)绿色溢价与碳价
三、碳产权与外部性
(一)气候变化的外部性
(二)碳产权
(三)碳配额与碳信用
四、便利收益
(一)便利收益与风险溢价
(二)碳便利收益的期权特性
五、风险管理
(一)非市场风险
(二)市场基础、运行和滥用风险
第二章 绿色消费与碳足迹
一、碳足迹与碳信息披露
(一)碳标签
(二)消费源头减排
(三)碳信息披露
二、绿色消费引导绿色供给
(一)绿色战略顶层设计
(二)执行新型消费计划
(三)增加创新绿色供给
三、绿色行为与个人激励
(一)观念机制更新
(二)环保行为干预
第三章 零碳金融
一、金融:零碳化调整
(一)实现碳中和的三大金融域
(二)发展零碳金融至关重要
二、气候金融
(一)内涵与实践
(二)气候金融体系
三、权益与包容性金融
(一)权益金融和投资基金
(二)普惠与包容性金融
四、可持续金融
五、零碳金融应重视发展转型
(一)完善绿色标准
(二)披露环境信息
(三)激励低碳投融资
第四章 碳金融
一、碳排放权交易
(一)交易标的
(二)商品与金融属性
二、主要规则
(一)交易制度
(二)市场主体
三、碳产品
(一)碳现货:新征程
(二)碳期货:大未来
(三)碳金融衍生品
四、碳基金投资
第五章 绿色金融
一、绿色信贷
(一)界定与概述
(二)绿色信贷制度
(三)银行绿色信贷管理
二、绿色证券
(一)界定与概述
(二)制度与指数
(三)ESG与信息披露
三、绿色债券
(一)界定与概述
(二)标准与实践
(三)发行条件与流程
四、绿色保险
(一)界定与概述
(二)制度与实践
(三)发展与保障
五、完善中国绿色金融政策框架
(一)优化绿色金融标准
(二)强化能力完善认证
(三)创新产品鼓励披露
第六章 转型投资
一、能源清洁和可再生
(一)清洁发电和可再生能源
(二)生物质开发利用(非电力)
二、能源密集型制造业
(一)制造端是主要排放源
(二)制造业升级与减排
三、交通和居住产业
(一)新能源汽车
(二)节能建筑
四、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化
(一)动植物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
(二)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科技
(三)农业现代化设施与信息化
(四)林业科技与森林碳汇
五、突破性前沿科技
(一)碳减排技术
(二)零碳与负碳技术
第七章 有为政府
一、碳政策组合
二、碳税与碳边境税
(一)碳税的讨论
(二)碳边境税与碳泄漏
(三)碳关税对中国的挑战
三、碳监管
(一)国外碳市场的监管经验
(二)构建公平有效监管体系
(三)强化市场监管手段
(四)全程监管:从排放行为到配额交易
四、完善法制体系
(一)提高层级配套细则
(二)完善法制内在逻辑
五、消除非市场壁垒
(一)规范各行业减排技术标准
(二)构建碳排放核查体系
第八章 国际借鉴
一、美国:自主碳减排交易
二、欧盟:完备碳市场尝试
三、日本:碳排放总量交易
四、印度:探索碳期货和碳融资
第九章 数字化减排
一、数字化浪潮:推动减碳
二、数字化生活与居民减排
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减排
(一)数字产业发展优先减排
(二)数字化转型加速制造业减排
四、能源互联网驱动减排
(一)释放数字化潜力提效
(二)能源与工业互联网脱碳
五、数字化减排的新空间
(一)发挥大型科技公司的优势
(二)助力城市管理和运行减碳
第十章 新实体企业:重做一遍
一、实现碳中和,企业是主力军
(一)明确双碳战略
(二)培育低碳新模式
(三)内部碳资产管理
二、零碳金融:支持新实体
(一)服务之上更应支持转型
(二)传统金融加速“点绿成金”
三、企业家精神: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四、应对气候危机:中国企业在行动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