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奉献·白日梦电子书

★发现更真实的帕蒂·史密斯:一个写作者的自我剖析,一个艺术家的童年记忆。 ——摇滚教母、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帕蒂·史密斯随笔合集,44幅珍贵手稿及照片收录。《奉献》讲述了她对写作的看法,《白日梦》则是结合了诗、文与画的回忆录:将童年记忆与黑白老照片穿插在一起,并与她的歌词创作相互映照。对于帕蒂·史密斯的歌迷与读者来说,这本书在展露她的创作才华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更敏感、更豁达、更真切的帕蒂·史密斯:她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曾经做过匪夷所思的梦,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在多年之后用琥珀一样剔透晶莹的笔触,展示了这种孩童梦呓的纯真之美。

售       价:¥

纸质售价:¥37.30购买纸书

12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帕蒂·史密斯

出  版  社:理想国丨海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2-01

字       数:5.3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随笔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奉献》(Devotion) 在这本创性的书中,流行文化艺术家帕蒂·史密斯详细介绍了她自己的创作过程、灵感和意想不到的联系。 本书由一个富于巧思的小说篇,讲述一个为了艺术而活的滑冰运动员和一位占有欲极强的收藏家之间的故事。之后,作者带我们行第二场旅程,探索这一故事的来源。我们将穿越法国南部,抵达加缪的故居,参观伟大的法国出版社伽利玛的花园,在那里,三岛由纪夫、纳博科夫和热内的灵魂交相辉映……帕蒂·史密斯慷慨地与读者们分享她的工作笔记,让我们在这本引人胜的小书中瞥见她艺术的炼金术。 《白日梦》(Woolgathering) 一部短小明快的回忆录。帕蒂·史密斯重访她早年经历中那些珍贵的体验,其中饱含着生动的真理,使这份回忆更近于超现实。关于如何成为艺术家,关于一个年轻人发现自己如何学会了做白日梦这一崇高的职业,“这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件好事”。她经常在晚上,在大自然中发现乐趣,拯救“稍纵即逝的思想”,也讲述了观云、观星和游荡的乐趣。这本书会唤起我们自己的记忆,因为孩子们都会“瞥见、收集、拼凑出疯狂的真理”。<br/>【推荐语】<br/>★发现更真实的帕蒂·史密斯:一个写作者的自我剖析,一个艺术家的童年记忆。 ——摇滚教母、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帕蒂·史密斯随笔合集,44幅珍贵手稿及照片收录。《奉献》讲述了她对写作的看法,《白日梦》则是结合了诗、文与画的回忆录:将童年记忆与黑白老照片穿插在一起,并与她的歌词创作相互映照。对于帕蒂·史密斯的歌迷与读者来说,这本书在展露她的创作才华的同时,也呈现了一个更敏感、更豁达、更真切的帕蒂·史密斯:她像我们每个人一样,曾经做过匪夷所思的梦,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并在多年之后用琥珀一样剔透晶莹的笔触,展示了这种孩童梦呓的纯真之美。 ★我们为什么要写作?因为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活着。 ——在《奉献》里,帕蒂与读者们分享她的工作笔记,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过程与灵感来源。她创作了一个富于巧思的小说,随后带领读者追溯这个故事的起源与构思。无论是否有志于写作的人,都可以从中窥见一个真诚的写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融于笔下,终成文。 ★“正如命运所安排的那样,我追求着一条远离我祖先的道路,然而他们的道路也是我的路。” ——《白日梦》初版于1992年,此后绝版多年,是一部短小明快的回忆录。写这本书的时候帕蒂·史密斯45岁,她站在人生的中,捡拾童年的记忆碎片,回忆孩子的眼睛里那些平凡事物令人感到惊奇的意义:月光、云朵、谷仓和收羊毛的人。正如她在前言中所写的那样,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模糊又好奇的快乐去满足读者”。<br/>【作者】<br/>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 作家、演奏家和视觉艺术家。她的回忆录《只是孩子》(Just Kids)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另一部作品《时光列车》(M Train)亦广受好评,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2005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史密斯艺术与文学司令勋位(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这是法国政府颁发给艺术家的高荣誉。她录制了十二张专辑,其中《马群》被《滚石》杂志尊为史上伟大的百张专辑之一,并于2007年选摇滚名人堂。<br/>
目录展开

奉献

思维是如何工作的

奉献

不是梦的梦

火车上的写作

白日梦

致读者

一种召唤

羊毛采集者们

谷仓舞

牛仔的真相

印度红宝石

画画

两个世界

天堂的艺术

一九五七

金伯莉

米勒

飞行

一次永别

插图说明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