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调查(村庄类)”按照一县(市)选一村的布局,共收录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近30个县(市)典型村庄的驻村调查报告。各篇报告均遵循统一框架,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等方面,分六章,重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所选村庄既有代表性又各具地域特色,以带面、相互补足,从而多角度、跨区域地展现了传统时期黄河区域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与组织形态。各篇报告末尾均附有调查小记与调查日记,着重记录驻村期间的见闻,内容自选,没有框架束缚,灵活而真实地反映了当下乡村的状况。
售 价:¥
纸质售价:¥696.7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总 序
凡 例
村庄类分序 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
一、 “因地”与“分类”:质性研究方法
二、 “分”与“合”:维度与条件
三、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
四、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村庄
五、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性村庄分类
第一章 朱洼村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庄由来与形成
一、 朱洼村的村名由来
二、 村庄与村民姓氏
三、 本村人资格与寄庄户
第二节 村庄建制与沿革
一、 1949年以前的村庄建制
二、 1949年以后的村庄建制
第三节 村庄当下概况
一、 村庄地理位置
二、 村庄概况
三、 自然村、村民小组及其分布
第二章 朱洼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形态
一、 地理形态
二、 气候特征
三、 土壤特征
四、 资源状况
五、 交通状况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一、 干旱社会及其影响
二、 水利社会与水利条件
三、 水利灌溉与农业生产
四、 水患与救灾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一、 地块分布
二、 地块边界
三、 地块距离与看麦(秋)
四、 地块耕作
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
一、 村庄空间格局概况
二、 民居与村庄
三、 神居与村庄
四、 祖居与村庄
五、 村庄边界
六、 公共空间与村庄
七、 村庄空间格局关系
第五节 村庄自然变迁与实态
一、 水利环境
二、 农业种植
三、 农业灌溉
四、 居住状况
第三章 朱洼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公有土地及其产权关系
二、 私有土地及其产权关系
三、 土地买卖及其关系
四、 土地租佃及其关系
五、 土地典当及其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土地经营主体及关系
二、 土地经营权及经营分工
三、 土地经营合作及关系
四、 市场雇佣经营及关系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村内交换及其关系
二、 村外交换及其关系
三、 村庄借贷及其关系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元与分配权
二、 分配内容
三、 分配次序
四、 分配结果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权主体
二、 消费内容与消费方式
三、 家户内部消费及其关系
四、 家户外部消费及其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继承资格
二、 继承物
三、 分家及其关系
四、 遗产继承及其关系
第八节 村庄经济变迁
一、 1949年以前的传统经济形态
二、 1949年以后的经济形态变迁
第九节 村庄经济实态
一、 村庄经济概况
二、 村庄土地情况
三、 土地经营
四、 分家及其关系
五、 村庄交换
第四章 朱洼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家庭及其关系
二、 亲属及其关系
三、 拟血缘及其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庄邻及其关系
二、 邻居及其关系
三、 熟人及其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牛市及其关系
二、 粮市及其关系
三、 集市管理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信缘载体:庙宇
二、 信缘行为及其关系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交往规则及其关系
二、 家族人情交往及关系
三、 帮忙及其关系
四、 串门交往及其关系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流动原因
二、 流动单元
三、 土地及其流动关系
四、 逃荒及其流动关系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财富分化及其关系
二、 职业分化及其关系
三、 家族分化及其关系
四、 权力分化及其关系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边界冲突及其关系
二、 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三、 亲属冲突及其关系
四、 村庄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五、 告官及其关系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家庭保护及其关系
二、 佃主保护及其关系
三、 家族保护及其关系
四、 村庄保护及其关系
五、 国家保护及其关系
第十节 村庄社+会变迁
一、 1949年以前的村庄社会形态
二、 1949年以后的村庄社会形态变迁
第十一节 村庄社会实态
一、 血缘关系
二、 地缘关系
三、 社会流动
四、 社会冲突
第五章 朱洼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祠堂及其崇拜关系
二、 家谱及其崇拜关系
三、 祖坟地及其崇拜关系
四、 祭祖及其崇拜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安神及其信仰关系
二、 拜家神及其信仰关系
三、 巫术及其信仰关系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及其关系
二、 务实思维及其关系
三、 中庸思维及其关系
四、 平均思维及其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及其关系
二、 生产态度及其关系
三、 生活态度及其关系
四、 社会态度及其关系
五、 政治态度及其关系
六、 人生态度及其关系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丧习俗及其关系
二、 节庆习俗及其关系
三、 日常习俗及其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化及其关系
二、 私塾教化及其关系
三、 洋学堂教化及其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信仰娱乐及其关系
二、 日常打牌娱乐及其关系
三、 唱戏娱乐及其关系
第八节 村落文化变迁
一、 1949年以前的村落文化形态
二、 1949年以后的村落文化形态变迁
第九节 村落文化实态
一、 祖先崇拜
二、 文化信仰
三、 生育态度
四、 文化习俗
五、 文化娱乐
第六章 朱洼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政权治理概况
二、 政权治理主体及相互关系
三、 政权治理内容
四、 政权治理方式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
二、 村落治理与防卫事务
三、 村落治理方式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户治理主体:当家人
二、 家户治理内容及其关系
三、 家庭治理与洗漱规则
四、 家户治理方式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主体
二、 亲族治理内容与吃老坟社
三、 亲族治理规则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拜神祈雨及其治理关系
二、 庙地与关爷社治理
第六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苇子社及其治理关系
二、 铜器社及其治理关系
第七节 村落治理变迁
一、 1949年以前的村落治理形态
二、 1949年以后的村落治理形态变迁
第八节 村落治理实态
一、 村庄选举
二、 “三委会”与职责分工
三、 村务监督
四、 村庄村规民约
附录一 朱洼村调查小记
附录二 朱洼村调查日记
第一章 北张村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北张村的由来与形成
一、 北张村的村名由来
二、 村庄与村民姓氏
第二节 村庄的建制与沿革
一、 1949年以前的村庄建制
二、 1949年以后的村庄建制
第三节 村庄当下概况
一、 村庄地理位置
二、 村庄概况
三、 村庄的会社
第二章 北张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环境形态
一、 自然地理形态
二、 气候特征
三、 土壤特征
四、 自然资源
五、 交通状况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一、 干旱社会与自然底色
二、 水利社会与村庄特色
三、 水利灌溉与生产
四、 水患与救灾
五、 人与干旱、水利的关系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一、 田块分布
二、 田块边界
三、 田块距离
四、 田块耕作
五、 麦作关系
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
一、 民居与村庄
二、 神居与村庄
三、 祖居与村庄
四、 公共空间与村庄
第三章 村落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公有土地及其产权关系
二、 私有土地及其产权关系
三、 土地产权边界及纠纷
四、 土地买卖及其关系
五、 土地租佃及其关系
六、 土地典当及其关系
七、 土地置换及其关系
八、 土地抵押及其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土地经营主体及关系
二、 土地经营权及经营分工
三、 土地经营合作及关系
四、 市场雇佣经营及关系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村内交换及其关系
二、 村外交换及其关系
三、 村庄借贷及其关系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元与分配权
二、 分配内容
三、 分配次序
四、 分配结果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权主体
二、 消费内容与消费方式
三、 家户内部消费及其关系
四、 家户外部消费及其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财产继承
二、 继承关系
第四章 北张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家庭及其关系
二、 亲属及其关系
三、 拟血缘及其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邻居及其关系
二、 熟人及其关系
三、 乡亲及其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教书先生及其关系
二、 手艺人及其关系
三、 媒人及其关系
四、 看病先生及其关系
五、 巫医及其关系
六、 接生婆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庙宇信仰及其关系
二、 祖宗信仰及其关系
三、 神灵信仰及其关系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家族交往及其关系
二、 趣缘交往及其关系
三、 交往原则及其关系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土地与流动关系
二、 生意与流动关系
三、 移民与流动关系
四、 逃荒与流动关系
五、 流动的单元与范围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血缘分化及其群体关系
二、 经济分化及其群体关系
三、 职业分化及其群体关系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边界冲突及其关系
二、 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三、 邻里纠纷及其关系
四、 集市纠纷及其关系
五、 会社内部的冲突及其关系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家庭保护及其关系
二、 家族保护及其关系
三、 村庄保护及其关系
四、 社会组织保护及其关系
五、 国家保护及其关系
第十节 村落社会变迁
一、 1949年前的传统社会形态
二、 1949年后的传统社会形态变迁
第五章 村落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家庙及其崇拜关系
二、 家谱及其崇拜关系
三、 祖坟祭祖及其崇拜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家神信仰及其关系
二、 其他鬼神的信仰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及其关系
二、 务实思维及其关系
三、 中庸思维及其关系
四、 平均思维及其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及其关系
二、 生产态度及其关系
三、 生活态度及其关系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姻习俗及其关系
二、 丧葬习俗及其关系
三、 节庆习俗及其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化与规训
二、 私塾教化与规训
三、 学校教化与规训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唱戏及其关系
二、 会社表演及其关系
三、 打牌
四、 串门聊天
第六章 村落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体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
二、 村落治理内容
三、村落治理与防卫事务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家户治理主体:当家人
二、 家户治理内容及其关系
第四节 业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农救会
二、 妇救会
三、 青救会
四、 儿童团
五、 清乡队
第五节 村落治理变迁
一、 1949年前的传统治理形态概况
二、 1949年后的传统治理形态变迁
附录一 北张村调查小记
附录二 北张村调查日志
本卷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