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农村调查 (总第55卷·村庄类第24卷·黄河区域第5卷)电子书

迄今为止*为全面的有关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全国七大典型区域的分类调查 丛书预计出版100卷,2021年5月,首次推出黄河区域前5卷 文本创作: 本系列各报告均以为期2—3个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调查为基础,以*后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的时代亲历者访谈为主要支撑,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真实、细致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底色、变迁与实态,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提供了海量翔实的*手实证资料,史料价值非凡。

售       价:¥

纸质售价:¥726.80购买纸书

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主编 徐勇,邓大才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

出版时间:2020-11-01

字       数:67.2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卷收录了两个村庄的调查报告:一是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三泉镇席村,二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皇甫乡乌苏村。前者属于晋南平原麦作村,后者属于台塬干旱麦作村。两份报告均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对村庄的传统形态行深描,兼涉其历史变迁与现状,为深了解黄河区域村户社会的底色与特质提供了翔实的一手资料。<br/>【推荐语】<br/>迄今为止*为全面的有关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全国七大典型区域的分类调查 丛书预计出版100卷,2021年5月,首次推出黄河区域前5卷   文本创作: 本系列各报告均以为期2—3个月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驻村调查为基础,以*后一批新中国成立前的时代亲历者访谈为主要支撑,从村庄由来、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治理六方面,真实、细致地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底色、变迁与实态,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提供了海量翔实的*手实证资料,史料价值非凡。 项目介绍: 该系列分黄河区域卷、长江区域卷、华南区域卷、西南区域卷、西北区域卷、东南区域卷、东北区域卷与过渡区域卷8个子系列,每个子系列遴选20—30个典型村落,分10—15卷,共计百十卷,卷帙浩繁、体量庞大,是迄今为止*为全面的有关中国农村的田野调查报告。<br/>【作者】<br/>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是以研究现代化程中的农村和农民问题为主的学术性机构,*人文社会科学重研究基地,徐勇、邓大才是该机构的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农村问题与中国政治研究,是我国农村村民自治与城市社区自治的拓者之一,率先将实证调查方法引政治学领域,中国政治学“田野学派”的首倡者、杰出组织者与领军者。 邓大才: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村研究院/政治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br/>
目录展开

总 序

凡 例

村庄类分序 质性研究视角下农村区域性村庄分类

一、 “因地”与“分类”:质性研究方法

二、 “分”与“合”:维度与条件

三、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

四、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村庄

五、 作为农村研究对象的区域性村庄分类

第一章 席村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落的由来和形成

一、 席姓源流与村落形成

二、 姓氏由来与村落格局

第二节 村落的建制沿革

一、 1949年之前的村落建制

二、 1949年之后的村落建制

第三节 村庄当下概况

一、 地理位置

二、 席村行政村概况

第二章 席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形态

一、 地形地貌

二、 气候特征

三、 土壤特征

四、 交通状况

第二节 干旱与水利

一、 干旱社会与自然底色

二、 水井社会与小水利

三、 水的治理与农业生产

第三节 平原与麦作

一、 麦地与等级

二、 麦作及关系

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

一、 民居:高度集聚,单元聚居

二、 神居:无矩可寻,神民相离

三、 祖居:因姓分布,祖民相依

四、 公共空间:闲聊之所,集会之处

第五节 席村自然变迁与实态

一、 水利灌溉

二、 麦作情况

三、 交通状况

四、 居住格局

第三章 席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土地性质与土地所有类型

二、 土地买卖关系

三、 土地租佃关系

四、 土地典押关系 

五、 土地置换关系

第三节 经营及经营关系

一、 经营主体

二、 经营分工

三、 合作经营

四、 市场雇佣与经营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市场概况

二、 村内商业活动

三、 村外逢集交易

四、 交换关系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元

二、 分配权

三、 分配内容

四、 分配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主体与决策

二、 消费内容

三、 消费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继承权

二、 继承内容

三、 继承程序

四、 继承关系

第八节 席村经济变迁

一、 1949年前的传统经济形态

二、 1949年之后的经济变迁

第九节 席村经济实态

一、 产权

二、 生产经营

三、 市场与消费

四、 分配与继承

第四章 席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血缘主体

二、 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地缘主体

二、 地缘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业缘组织

二、 业缘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神灵信仰及信缘关系

二、 信缘组织及其关系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家户内部交往及其关系

二、 亲戚交往及其关系

三、 村内交往及其关系

四、 村外交往及其关系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土地与流动关系

二、 做买卖与流动关系

三、 灾害与流动关系

四、 赋税与流动关系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职业分化及其关系

二、 财富分化及其关系

三、 血缘分化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家庭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二、 村落内部冲突及其关系

三、 村落之间冲突及关系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家庭保护及其关系

二、 亲戚保护及其关系

三、 村落保护及其关系

第十节 席村社会变迁

一、 1949年前传统社会形态概况

二、 1949年后传统社会形态变迁

第十一节 席村社会实态

一、 血缘关系

二、 地缘关系

三、 社会分化

四、 社会保障

五、 社会流动

六、 社会冲突

第五章 席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祖先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家庙及其关系

二、 祖宗堂及其关系

三、 祖坟及其关系

四、 家谱及其关系

五、 孝道及其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信缘对象

二、 信仰关系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关系

三、 循环思维与关系

四、 中庸思维与关系

五、 平均思维及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

二、 生产态度

三、 生活态度

四、 社会态度

五、 政治态度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丧习俗及关系

二、 节庆习俗与关系

三、 日常习俗与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教育及其关系

二、 家族教化及其关系

三、 私塾教育及其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节庆娱乐及其关系

二、 日常娱乐及其关系

第八节 席村文化变迁

一、 崇拜与信仰的变迁

二、 生育观念的变迁

三、 教育的变迁

四、 村落习俗的变迁

五、 思维与态度的变迁

六、 文化娱乐的变迁

第九节 村落文化实态

第六章 席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政权治理概况

二、 政权治理主体

三、 政权治理事务

四、 政权治理方式

五、 政权治理关系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

二、 村落治理事务

三、 村落治理方式

四、 村落治理关系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家户关系

一、 家户治理主体

二、 家户治理事务

三、 家户治理方式与原则

四、 家户治理关系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主体

二、 亲族治理的事务

三、 亲族治理规则

四、 亲族治理过程

五、 亲族治理关系

第五节 信缘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禹王庙与治理主体及关系

二、 禹王庙与村庄治理及关系

三、 禹王庙与家庭生活及关系

第六节 席村治理变迁

一、 1949年前的传统治理形态

二、 1949年后的传统治理形态变迁

第七节 席村治理实态

一、 村落治理现状

二、 村落治理困境

附录一席村调查小记

附录二 席村调查日记(节选)

第一章 村落的由来与演变

第一节 村落的由来与形成

一、 落户村之说

二、 姓氏与村落

三、 村民与村落

第二节 村落的建制沿革

一、 1949年前的乌苏村建制沿革

二、 1949年后的乌苏村建制沿革

第三节 村落当下概况

一、 农业生产概况

二、 行政区划与运作概况

三、 社会文化概况

第二章 乌苏村的自然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形地貌

二、 气候特征

三、 土壤特征

四、 交通状况

第二节 水资源与村落

一、 水井

二、 池塘

第三节 麦作体系

一、 麦田形态

二、 麦田耕作制度

第四节 集居与空间

一、 村落空间格局概况

二、 人田分离下的集居

三、 内嵌外包的神居

四、 人祖同居

五、 公共空间与村庄

六、 空间关系

第五节 乌苏村自然变迁与实态

一、 农作变迁

二、 交通状况

三、 居住格局

第三章 乌苏村的经济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人与土地及其生产能力

一、 人与土地的关系

二、 人与生产能力的关系

第二节 产权与产权关系

一、 产权类型与边界关系

二、 土地买卖关系

三、 土地租佃关系

四、 土地典当关系

五、 土地置换关系

第三节 经营与经营关系

一、 经营单位

二、 经营分工

三、 合作经营及其关系

四、 雇佣经营及其关系

第四节 交换与交换关系

一、 村内交换及其关系

二、 村外交换及其关系

三、 村落借贷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一、 分配单元

二、 分配权

三、 分配内容

四、 分配关系

第六节 消费与消费关系

一、 消费决策

二、 消费活动

三、 消费关系

第七节 继承与继承关系

一、 财产继承权

二、 继承物及其关系

三、 分家及其关系

四、 遗产继承及其关系

第八节 乌苏村经济变迁

一、 1949年之前的传统经济形态

二、 1949年后的传统经济形态变迁

第九节 乌苏村经济实态

一、 村落经济概况

二、 村落经济实态

第四章 乌苏村的社会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血缘与血缘关系

一、 血缘主体

二、 血缘关系

第二节 地缘与地缘关系

一、 地缘主体

二、 地缘关系

第三节 业缘与业缘关系

一、 牛市组织及其关系

二、 会子及其关系

三、 老人会及其关系

第四节 信缘与信缘关系

一、 一贯道及其关系

二、 庙会组织及其关系

第五节 交往与交往关系

一、 家庭内部交往及其关系

二、 家族内部交往及其关系

三、 村落交往及其关系

四、 村外交往及其关系

第六节 流动与流动关系

一、 社会流动概况

二、 土地流动及其关系

三、 职业流动及其关系

三、 做生意流动及其关系

第七节 分化与群体关系

一、 职业分化及其关系

二、 血缘分化及其关系

三、 权力分化及其关系

第八节 冲突与冲突关系

一、 家内冲突及其关系

二、 村内冲突及其关系

三、 村外冲突及其关系

第九节 保护与保护关系

一、 家庭保护及其关系

二、 亲人保护及其关系

三、 村庄保护及其关系

第十节 村落社会变迁

一、 1949年之前的传统社会形态概况

二、 1949年之后的社会形态变迁

第十一节 村落社会实态

一、 血缘关系

二、 地缘关系

三、 业缘关系

四、 信缘关系

五、 社会交往

六、 社会流动

七、社会分化

八、社会冲突

九、社会保障

第五章 乌苏村的文化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崇拜与崇拜关系

一、 祠堂祭祖及其关系

二、 家祭及其关系

三、 墓祭及其关系

四、 孝道及其关系

第二节 信仰与信仰关系

一、 信仰对象

二、 信仰关系

第三节 思维与思维关系

一、 经验思维与思维关系

二、 务实思维与思维关系

三、 循环思维与思维关系

四、 中庸思维与思维关系

五、 平均思维与思维关系

第四节 态度与态度关系

一、 生育态度

二、 生产态度

三、 生活态度

四、 社会态度

五、 政治态度

六、 人生态度

第五节 习俗与习俗关系

一、 婚丧习俗及关系

二、 节庆习俗及关系

三、 日常习俗及关系

第六节 规训与规训关系

一、 家庭规训及其关系

二、 学校规训及其关系

三、 私塾规训及其关系

第七节 文娱与文娱关系

一、 节庆娱乐及文娱关系

二、 日常娱乐及文娱关系

第八节 村落文化变迁

一、 1949年之前的传统文化形态

二、 1949年之后的传统文化形态变迁

第九节 村落文化实态

一、 祖先崇拜

二、 神灵信仰

三、 文化习俗

四、 生育观念

五、 教育

六、 文化娱乐

第六章 乌苏村的治理形态与实态

第一节 政权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政权治理单元

二、 政权治理主体

三、 政权治理内容

四、 政权治理关系

第二节 村落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村落治理主体

二、 村落治理内容

三、 村落治理方式

四、 村落治理关系

第三节 家户治理与家户关系

一、 家户治理主体

二、 家户治理内容

三、 家户治理方式

第四节 亲族治理与治理关系

一、 亲族治理主体

二、 亲族治理内容

三、 亲族治理方式

四、 亲族治理关系

第五节 村落治理变迁

一、 1949年之前的村落治理形态

二、 1949年之后的村落治理形态变迁

第六节 村落治理实态

一、 村两委与村治

二、 村民小组与村治

三、 村庄社会组织与村治

附录一 乌苏村调查小记

附录二 乌苏村调查日记(节选)

本卷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