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全球转向下的艺术史:从欧洲中心主义到比较主义电子书

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当代知名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教授作品集结 作为艺术史学界影响力的当代学者之一,埃尔斯纳的研究为西方艺术史学史和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带来了全新的格局。本书为埃尔斯纳2017年OCAT研究中心演讲及论文合集。 以敏锐视角回溯艺术史发展,重新审视长久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思维方式 欧洲中心主义是西方艺术史学界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这本书中,埃尔斯纳回溯了艺术史的发展,提出了不同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售       价:¥

纸质售价:¥96.60购买纸书

3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英]雅希·埃尔斯纳

出  版  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3-01

字       数:46.5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概况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作为一门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现代学科,艺术史在大多数时候是以欧洲为中心的。由此也引发了根本的学科问题:在全球转向的大背景下,依赖欧洲文化及语言构建出的经典话语体系及解题思路,一旦走出西方语境,将如何面对其他文化传统?又在何种程度上可借为他用?我们能否超越自身的固有视角,找到解释多元文化的有效路径? 埃尔斯纳在书中回溯了艺术史这门西方学科的缘起,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现代艺术史家,如李格尔、沃尔夫林、瓦尔堡等人的标志性贡献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在梳理艺术史学科理论发展的同时,他聚焦于潘诺夫斯基,深度剖析其围绕“解释之圈”所搭建的系统框架背后的学理逻辑,展批判的思辨探讨。在此基础上,埃尔斯纳提出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学科诉求,为寻求全新的研究范式提示了一种可能的蓝图,以多元比较的模式近纷繁复杂的非西方艺术。 此外,埃尔斯纳深讨论了艺术史学中的几个关键议题。他以李格尔和斯齐戈夫斯基为代表,介绍了维也纳艺术史传统中两股相互冲突的思潮;面对大写的艺术,埃尔斯纳探讨了围绕其概念起源及其所具有的集体性、自律性和价值而形成的神话式宣言;并呈现出对李格尔“艺术意志”这一艺术史中极富争议的概念的再次思考。而后,埃尔斯纳重论述了20世纪二十年代德语艺术史界对李格尔遗产的两条继承路线——一是以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体系为例的新康德主义式的批判性回应;二是以新维也纳学派的卡施尼茨的“结构分析”方法为例的新黑格尔主义式的解释与拓展。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是对“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成果的整理与辑录。“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项目”是致力于促当代艺术史研究的放性项目,也是OCAT研究中心的年度核心项目。年度讲座项目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位重要学者,邀请其面向中国观众做原创性的系列演讲,介绍其研究成果或学术反思,在中国产生知识。该项目旨在帮助国内思想界和艺术界直面国际前沿的学术动态,为彼此提供一个交流与对话的互动平台,也昭示了OCAT研究中心在广泛的人文学科基础上行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理念。每年的年度讲座结束后,研究中心会将年度讲座,以及围绕年度讲座举办的启动讲座、研讨班等内容行整合出版,形成持久的影响力。<br/>【推荐语】<br/>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当代知名艺术史学者、牛津大学教授作品集结 作为艺术史学界影响力的当代学者之一,埃尔斯纳的研究为西方艺术史学史和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带来了全新的格局。本书为埃尔斯纳2017年OCAT研究中心演讲及论文合集。 以敏锐视角回溯艺术史发展,重新审视长久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思维方式 欧洲中心主义是西方艺术史学界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这本书中,埃尔斯纳回溯了艺术史的发展,提出了不同于欧洲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 3篇演讲 5篇论文 1篇附录,全面展现当代学者的艺术史思考 从不同角度切,探讨艺术史研究对象、艺术史在欧洲以外其他地区的发展、古代晚期概念的诞生、神话与编年史、图像学等。 援引世界各地古代艺术案例,资料翔实,图文并茂 本书采用中英对照的形式,有很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br/>【作者】<br/>【作者简介】: 雅希·埃尔斯纳(Ja? Elsner,1962年— ) 英国艺术史家、古典学学者,牛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古代晚期艺术教授。埃尔斯纳早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考陶尔徳艺术学院研习古典学和艺术史,于1991年获得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其专著涉及古代晚期的艺术、仪式及视觉性,著有《艺术与古罗马观者:从异教世界到基督教时期的艺术嬗变》《古罗马之眼:艺术与文本中的视觉性与主体性》等。雅希·埃尔斯纳的研究横跨几大学术领域,为西方艺术史学史和理论的批判性反思带来了全新的格局,是艺术史学界重要且影响力的当代学者之一。 【译者简介】 胡默然,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业余从事艺术领域翻译,译有《蒙克与摄影》(合译)等。 曾清漪,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比较文学博士在读,牛津大学比较文学与批判性翻译硕士,清华大学文学士。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视觉艺术,地理与空间研究,全球现代主义等。 寿利雅,译者。法国巴黎先贤祠–索邦—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硕士,主修文艺复兴艺术及艺术机构馆藏与修复。 吴亚楠,巴黎第七大学古希腊史专业在读博士生,曾获巴黎大学艺术史硕士学位。 陈平,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艺术史学史和建筑史,主要著作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从远古至19世纪》《西方美术史学史》,翻译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等西方艺术史名著十多部,主编“艺术史里程碑”丛书。<br/>
目录展开

总序

致谢

第一讲 艺术史:对一种欧洲传统的学科接受

第二讲 潘氏之圈:历史与艺术史探究的对象

第三讲 欧洲中心主义及其超越

附录

古代晚期的诞生:1901年的李格尔和斯齐戈夫斯基

神话与编年史:对艺术的价值的回应

从经验性证据到大图景:对李格尔艺术意志概念的一些思考

图像学的创生

结构的创生:卡施尼茨-魏因贝格关于李格尔著作的书评以及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

补充文献

论造型艺术作品的描述与解释问题

后记

General Preface

Acknowledgments

Lecture 1 Art History: Disciplinary Receptions of a European Tradition

Lecture 2 Panofsky’s Circle: History and the Object of Art Historical Enquiry

Lecture 3 Eurocentric and Beyond

Appendices

The Birth of Late Antiquity: Riegl and Strzygowski in 1901

Myth and Chronicle: A Response to the Values of Art

From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e Big Picture: Some Reflections on Riegl’s Concept of Kunstwollen

The Genesis of Iconology

The Genesis of Struktur: Kaschnitz-Weinberg’s Review of Riegl and the New Viennese School

Supplementary Document

On the Problem of Describing and Interpreting Works of the Visual Arts

Epilogue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译者简介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