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新颖。本书从传播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与国际之间外交的学术著作,以研究当中不曾重视的威尔逊的理想主义的视角出发娓娓道来。 ?特色考证。本书作者在进行史料和历史实践的考证当中,运用的材料比较全 面,中、日、西三个地方的材料都运用到了。同时,在考证时抽丝剥茧,关注常人所不易见之细节,如考证日本大使是否恐吓当时政府的事件,颇具特色。 ?权威专业。本书作者为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专任教授,在近现代中外关系史领域当中颇有建树,为不得不提及的一位学者,值得信赖!
售 价:¥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绪论
第一章 舆论与外交
第一节 公众舆论的形成
第二节 威尔逊主义与“亲美”、“反日”舆论
小结
第二章 “反日”舆论与派系之争:“研究系”的外交要求
第一节 “大借款”风波
第二节 徐世昌与“研究系”
第三节 “国民外交”
第四节 “币制顾问”问题
小结
第三章 “反日”舆论与山东问题:中国代表团内部问题
第一节 陆征祥“过日”风波
第二节 中国代表团的“反日”主张
第三节 梁启超、刘崇杰“亲日”风波
小结
第四章 舆论宣传与和会外交(一):日使小幡酉吉恫吓事件
第一节 山东问题的开始
第二节 小幡酉吉公使恫吓事件
第三节 后续发展
小结
第五章 舆论宣传与和会外交(二):中国代表团的舆论宣传与国际现实
第一节 中国代表团的舆论宣传
第二节 “四人会”与“五人会”有关山东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中国代表团舆论宣传的成与败
小结
第六章 美国对“中日山东问题争议”后续效应的观察与评估
第一节 威罗贝对日本在华活动的观察报告
第二节 美国驻华使馆对于战后中国整体情况与群众运动发展的观察与评估
第三节 美国驻华海军与使领馆对于上海抵制日货与罢工运动的观察与反应
第四节 美国在华社群对“山东问题”争议的倾向
小结
结论
一、北洋外交的某些特质
二、外部场景与内在场景:国际政治与国内舆情
三、外交与舆论互动的两种模式:“两种战线”
四、两种外交:从“外交→舆论”到“舆论→外交”
五、外交、舆论与五四政治运动
六、美国的观察因应与后续影响
参考书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