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鲁南制药与赵志全:非血缘传承(中国企业家式企业的非血缘传承典例,深度探讨民营企业转型与创新模式,挖掘鲁南制药发展的借鉴价值)电子书

全景视角: 讲述了鲁南制药从一度濒临倒闭到年产值60亿元 成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现代化综合制药集团 两线并行: 全面梳理鲁南制药的发展历程和赵志全的个人成长; 以非血缘传承为切,从第三方角度总结探讨企业家式企业的传承模式

售       价:¥

纸质售价:¥44.20购买纸书

2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陈凌,郑敬普

出  版  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字       数:14.4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管理 > 创业企业与企业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鲁南制药的前身郯南制药厂于1968年成立。到1987年,药厂利润几乎为零,一度濒临倒闭。赵志全自那时承包药厂后,在27年间带领鲁南制药持续发展,终鲁南制药成长为一家年产值60亿元,位列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 强,集中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制药集团。       本书系统梳理了鲁南制药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企业家赵志全在鲁南制药的成长和管理心得,并且以非血缘传承为切,从第三方角度总结探讨鲁南制药的经营之道、传承模式与赵志全的管理智慧。以期对民营企业发展和传承过程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给出典例分析与参考,为民营企业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启发。<br/>【推荐语】<br/>全景视角: 讲述了鲁南制药从一度濒临倒闭到年产值60亿元 成为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现代化综合制药集团   两线并行: 全面梳理鲁南制药的发展历程和赵志全的个人成长; 以非血缘传承为切,从第三方角度总结探讨企业家式企业的传承模式<br/>【作者】<br/>    陈凌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家族企业与企业史),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工商联私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发展委员会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家族企业管理、创业管理、比较企业史和制度经济学。已经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多种家族企业研究刊物的评委。曾经担任多家中国和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独立董事或管理顾问。   郑敬普 海川视野咨询/海川生态私董会创始人,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校外导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院校工商管理总裁班课程讲师。 主要研究和咨询方向:民企发展战略、家族企业机制创新、私董会方法创新研究与应用。著有《家业长青:将富二代造成少帅>》>(2010)、《私董会:深受企业家欢迎的学习道场》(2019)。<br/>
目录展开

彩插

序一 更具意义的是企业传承中的企业家责任

序二 企业需要“造钟师”精神

自序

第一章 山东企业家初长成(1956-1986)

1.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2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3 初出茅庐的青年时代

第二章 从郯南制药厂到鲁南制药的重生(1986-1996)

2.1 招标会胜出(1987)

2.2 第一个承包期(1987-1991)

2.3 深化改革谋发展(1992-1995)

2.4 “九六决战”(1996)

第三章 高瞻远瞩布局“新时代”(1997-2001)

3.1 科技为先,驶入快车道

3.2 跨世纪的宏图伟业

3.3 日新月异迈向“新时代”

第四章 英雄的后半场战役(2002-2014)

4.1 行业发展背景再思考

4.2 暗无天日的第二战场

4.3 以“时代楷模”精神凝聚鲁南文化

第五章 赵志全经营智慧总结与反思

5.1 独特的领导风格

5.2 超前的战略思维

5.3 人本理念的实践

5.4 赵志全时代的经营管理反思

第六章 张贵民时代的传承与创新(2014至今)

6.1 张贵民领导下的鲁南制药

6.2 为什么选择张贵民?

6.3 张贵民的传承与创新

第七章 鲁南制药的非血缘传承模式

7.1 企业家面临的传承难题

7.2 非血缘传承的探索与实践

7.3 鲁南制药是否经得起非血缘传承

第八章 共同富裕视角下的鲁南模式

8.1 “时代楷模”:为事业献身的企业家精神

8.2 非血缘传承:一个正在进行时的社会试验

8.3 以人为本:跨越时代的理念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致谢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