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凤凰架构: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电子书

(1)作者权威: 《深理解Java虚拟机》作者周志明新作,资深架构专家,远光软件研究院院长。 (2)9位专家推荐: 付晓岩(IBM副合伙人)、孙玄(奈学教育CEO)、郑然(百度主任架构师)、刘超(腾讯云T4解决方案专家)、潘新宇(集团资深架构师)等9位架构专家联袂推荐。 (3)5个维度全面讲解: 从架构演、架构设计思维、分布式基石、不可变基础设施、技术方法论5个维度全面探索如何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

售       价:¥

纸质售价:¥54.50购买纸书

15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周志明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6-01

字       数:43.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程序设计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架构视角讲解如何构建大型分布式系统的著作,是超级畅销书《深理解Java虚拟机》的作者周志明多年架构和研发经验的总结,得到了多位行业资深架构专家的联袂推荐。 全书共16章,分为演中的架构、架构师的视角、分布式的基石、不可变基础设施和技术方法论五部分。 第1部分 演中的架构(第1章) 着重介绍了软件发历史中多种主流架构风格出现的契机、解决的问题以及带来的新缺陷。 第二部分 架构师的视角(第2~5章) 总结了一名架构师应该在架构设计时思考哪些问题,有哪些主流的解决方案和行业标准做法,各种方案有什么优缺,不同的解决方法会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等等。 第三部分 分布式的基石(第6~10章) 重讨论了“不同架构风格是应该在技术规范上统一,还是由应用系统自行解决”这个问题,给出了解决思路、方法和常见工具。 第四部分 不可变基础设施(第11~15章) 重讲解了基础设施不变性的目的、原理与实现途径,包括虚拟化容器、容器间网络、持久化存储、资源与调度、服务网格等内容。 第五部分 技术方法论(第16章) 面向技术决策者集中讨论了与分布式、微服务、架构等相关的理论话题,将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升华为方法论。 全书以实践为导向,一个案例贯穿全书,同时给出了基于Spring Boot、Spring Cloud、Kubernetes、Istio、AWS Lambda 五种架构风格的样例工程。<br/>【推荐语】<br/>(1)作者权威:《深理解Java虚拟机》作者周志明 新力作,资深架构专家,远光软件研究院院长。 (2)多位专家推荐:付晓岩(IBM副合伙人)、郑然(百度主任架构师)、刘超(腾讯云T4解决方案专家)、潘新宇(集团资深架构师)等架构专家联袂推荐。 (3)5个维度全面讲解:从架构演、架构设计思维、分布式基石、不可变基础设施、技术方法论5个维度全面探索如何构建可靠的大型分布式系统。 (4)5种架构风格工程样例:同时给出了基于Spring Boot、Spring Cloud、Kubernetes、Istio、AWS Lambda 五种架构风格的样例工程,代码源在GitHub上。 (5)注重实战:一个综合案例贯穿全书,将本书的核心知识以及作者的经验和思考融其中。<br/>【作者】<br/>周志明 资深Java技术、机器学习和企业级发技术专家,现任远光软件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博士在读,著有知名畅销书《深理解Java虚拟机:JVM高级特性与 佳实践》。 源技术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对计算机科学和相关的多个领域都有深刻的见解,尤其是人工智能、Java发和敏捷发等领域。曾受邀在InfoQ和IBM DeveloperWorks等网站撰写技术专栏。 著作颇丰,著有《深理解Java虚拟机》《深理解OSGi》,翻译了《Java虚拟机规范》等著作。其中《深理解Java虚拟机》第1版出版于2011年,已经出至第2版,不仅销量好,而且口碑更好,累计印刷超过30次,仍长销不衰,是中文计算机图书领域公认的、难得一见的佳作。<br/>
目录展开

赞誉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演进中的架构

第1章 服务架构演进史

1.1 原始分布式时代

1.2 单体系统时代

1.3 SOA时代

1.4 微服务时代

1.5 后微服务时代

1.6 无服务时代

第二部分 架构师的视角

第2章 访问远程服务

2.1 远程服务调用

2.1.1 进程间通信

2.1.2 通信的成本

2.1.3 三个基本问题

2.1.4 统一的RPC

2.1.5 分裂的RPC

2.2 REST设计风格

2.2.1 理解REST

2.2.2 RESTful的系统

2.2.3 RMM

2.2.4 不足与争议

第3章 事务处理

3.1 本地事务

3.1.1 实现原子性和持久性

3.1.2 实现隔离性

3.2 全局事务

3.3 共享事务

3.4 分布式事务

3.4.1 CAP与ACID

3.4.2 可靠事件队列

3.4.3 TCC事务

3.4.4 SAGA事务

第4章 透明多级分流系统

4.1 客户端缓存

4.1.1 强制缓存

4.1.2 协商缓存

4.2 域名解析

4.3 传输链路

4.3.1 连接数优化

4.3.2 传输压缩

4.3.3 快速UDP网络连接

4.4 内容分发网络

4.4.1 路由解析

4.4.2 内容分发

4.4.3 CDN应用

4.5 负载均衡

4.5.1 数据链路层负载均衡

4.5.2 网络层负载均衡

4.5.3 应用层负载均衡

4.5.4 均衡策略与实现

4.6 服务端缓存

4.6.1 缓存属性

4.6.2 缓存风险

第5章 架构安全性

5.1 认证

5.1.1 认证的标准

5.1.2 认证的实现

5.2 授权

5.2.1 RBAC

5.2.2 OAuth 2

5.3 凭证

5.3.1 Cookie-Session

5.3.2 JWT

5.4 保密

5.4.1 保密的强度

5.4.2 客户端加密

5.4.3 密码存储和验证

5.5 传输

5.5.1 摘要、加密与签名

5.5.2 数字证书

5.5.3 传输安全层

5.6 验证

第三部分 分布式的基石

第6章 分布式共识

6.1 Paxos

6.1.1 Paxos的诞生

6.1.2 算法流程

6.1.3 工作实例

6.2 Multi Paxos

6.3 Gossip协议

第7章 从类库到服务

7.1 服务发现

7.1.1 服务发现的意义

7.1.2 可用与可靠

7.1.3 注册中心实现

7.2 网关路由

7.2.1 网关的职责

7.2.2 网络I/O模型

7.2.3 BFF网关

7.3 客户端负载均衡

7.3.1 客户端负载均衡器

7.3.2 代理负载均衡器

7.3.3 地域与区域

第8章 流量治理

8.1 服务容错

8.1.1 容错策略

8.1.2 容错设计模式

8.2 流量控制

8.2.1 流量统计指标

8.2.2 限流设计模式

8.2.3 分布式限流

第9章 可靠通信

9.1 零信任网络

9.1.1 零信任安全模型的特征

9.1.2 Google的实践探索

9.2 服务安全

9.2.1 建立信任

9.2.2 认证

9.2.3 授权

第10章 可观测性

10.1 事件日志

10.1.1 输出

10.1.2 收集与缓冲

10.1.3 加工与聚合

10.1.4 存储与查询

10.2 链路追踪

10.2.1 追踪与跨度

10.2.2 数据收集

10.2.3 追踪规范化

10.3 聚合度量

10.3.1 指标收集

10.3.2 存储查询

10.3.3 监控预警

第四部分 不可变基础设施

第11章 虚拟化容器

11.1 容器的崛起

11.1.1 隔离文件:chroot

11.1.2 隔离访问:名称空间

11.1.3 隔离资源:cgroups

11.1.4 封装系统:LXC

11.1.5 封装应用:Docker

11.1.6 封装集群:Kubernetes

11.2 以容器构建系统

11.2.1 隔离与协作

11.2.2 韧性与弹性

11.3 以应用为中心的封装

11.3.1 Kustomize

11.3.2 Helm与Chart

11.3.3 Operator与CRD

11.3.4 开放应用模型

第12章 容器间网络

12.1 Linux网络虚拟化

12.1.1 网络通信模型

12.1.2 干预网络通信

12.1.3 虚拟化网络设备

12.1.4 容器间通信

12.2 容器网络与生态

12.2.1 CNM与CNI

12.2.2 CNM到CNI

12.2.3 网络插件生态

第13章 持久化存储

13.1 Kubernetes存储设计

13.1.1 Mount和Volume

13.1.2 静态存储分配

13.1.3 动态存储分配

13.2 容器存储与生态

13.2.1 Kubernetes存储架构

13.2.2 FlexVolume与CSI

13.2.3 从In-Tree到Out-of-Tree

13.2.4 容器插件生态

第14章 资源与调度

14.1 资源模型

14.2 服务质量与优先级

14.3 驱逐机制

14.4 默认调度器

第15章 服务网格

15.1 透明通信的涅槃

15.1.1 通信成本

15.1.2 数据平面

15.1.3 控制平面

15.2 服务网格与生态

15.2.1 服务网格接口

15.2.2 通用数据平面API

15.2.3 服务网格生态

第五部分 技术方法论

第16章 向微服务迈进

16.1 目的:微服务的驱动力

16.2 前提:微服务需要的条件

16.3 边界:微服务的粒度

16.4 治理:理解系统复杂性

16.4.1 静态的治理

16.4.2 发展的治理

附录A 技术演示工程实践

附录B 部署Kubernetes集群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