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历史的微声电子书

历史学家王笛经受了中国和西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训练,因此他回望中国近代史以及看待世界历和人类史时,带有一种比较的、深邃的眼光,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他阅读广博,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到文学,这使得他的行文丰富而又好看。 这本书,体现出了他对新文化史、微观史从触到深研究直到创作的过程,传达出他的民众史观。他介绍和评述了海登·怀特、罗伯特·达恩顿、费正清、卡洛·金斯堡、史景迁、林·亨特、孔飞力、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罗威廉等西方著名学者的思想和代表性著作。

售       价:¥

纸质售价:¥55.30购买纸书

98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7

作       者:王笛著

出  版  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9-30

字       数:21.9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纪实文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就是对书的评论,展示了历史学家王笛近四十年读史观察,也可以说是他的阅读史,就此可以窥见他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思考。发现“历史的微声”,也就是去倾听民众的真实声音。 收作者在中英文学术杂志以及大众媒体上发表的书评,其中在权威刊物《美国历史评论》(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亚洲研究季刊》(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等发表的英文书评,皆是次翻译成中文出版。本书是作者读书评论的次结集,细读罗威廉《救世》《红雨》、卡洛·金斯堡《奶酪与蛆虫》、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史景迁《王氏之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卡尔·波普尔《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等史学名著,思考人类的历史、文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本书部分“读书就是自我塑造”和后一部分“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程”是专门为本书所写,尚未在其他任何地方发表过。 作者绘制了十九幅人物插图,传达出那些海登·怀特、费正清、史景迁、孔飞力、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等杰出学者的神韵和思想的力量。   本书金句: 1.斯皮瓦克有一句名言,即“底层人能说话吗(Can the subaltern speak)?”这里实际指的是底层人能否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古哈表示,庶民一定要而且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尽管这种声音可能是微弱的,即他所说的“历史的微声”(small voice of history)。   不能当沉默的大多数,必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知道自己的声音是微弱的。   3.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个体是整体完全可以忽视的东西,这就是整体史的本质。   4.历史研究应该有一个史学观的转变,就是从国家叙事到民众叙事的转变。   5.走出帝王和精英史观,发现民众的声音,那就是“历史的微声”。   6.社会这个复杂的机器,是根据人类的需要逐步形成的。   7.审视自己是否还有学术创造力的量度之一,就是看是否对新书还保持着强烈的阅读愿望和好奇心。   8.只有倾听民众的声音,才能写出一个平衡的历史。   9.无数历史的微声交汇在一起,就可以变成雄伟的交响乐。   在权力的压迫之下,普通人经常只能用不合作、抱怨、散布流言蜚语等等作为他们“弱者的武器”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的反抗”。日常的反抗,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天赋人权。   11.教育服从,不鼓励独立思考和批判,在人种化中就只会落后。   12.一个老师不需要给学生树立他的权威,而是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可造之才。   13.在中国史和世界史融合的问题上,新文化史取向在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好的切。   14.微观史的研究,是目光从上层转移到下层,由中心转移到边缘,把普通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使我们看到了英雄或者精英之外的小人物的历史。   15.新文化史的“新”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对象重心的转移,即从英雄人物到普通人;二是研究方法的改变,强调多学科交叉,特别是人类学的影响。<br/>【推荐语】<br/>历史学家王笛经受了中国和西方两种学术体系的训练,因此他回望中国近代史以及看待世界历和人类史时,带有一种比较的、深邃的眼光,能看到问题的本质。他阅读广博,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到文学,这使得他的行文丰富而又好看。 这本书,体现出了他对新文化史、微观史从触到深研究直到创作的过程,传达出他的民众史观。他介绍和评述了海登·怀特、罗伯特·达恩顿、费正清、卡洛·金斯堡、史景迁、林·亨特、孔飞力、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罗威廉等西方著名学者的思想和代表性著作。 英雄史观和民众史观的区别是什么,怎样看待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怎样看待人类的文明史,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历史和文学的关系是什么等等问题,作者提供了自己新颖的、富有冲力的、极有价值的见解。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书,作者讲述和梳理了自己近四十年读书的历程,探讨了读书和行学术研究的联系,分享了自己成为学者的方法,那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并且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回答了”没有时间读书”这样一个大家都面临的问题。 本书的写作深浅出,即有独到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又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通俗流畅的文字,扎实、耐读而又精彩。  <br/>【作者】<br/>王笛  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   主要关注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   学术代表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街头文化》(中英文)、《茶馆》(两卷本,中英文)、《袍哥》(中英文)、《走中国城市内部》、《从计量、叙事到文本解读》,著有非虚构历史读物《消失的古城》《那间街角的茶铺》。   两次荣获美国城市历史学会(UHA)著作奖,并获首届“吕梁文学奖”、单向街图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著作奖等图书奖。  <br/>
目录展开

前折页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

自序

I.读书就是自我塑造

一、我要读书

我曾被高中拒之门外

高考改变命运

二、大学时代的读书和思考

我的第一篇论文

大学里的读书生活

研究生阶段的彷徨

开始阅读英文原著

三、学术上的脱胎换骨

读书无止境

西方的学术训练

进入微观世界

四、学术阅读与日常阅读

为写作而读书

读有批判精神的书

非虚构和回忆录是我的阅读重点

对社会现实的写作

享受文学的世界

没有时间读书怎么办

II.进化、故事和认识自我

一、能讲故事和讲好故事关乎我们的生存

我们来自哪里

讲故事的能力关乎生存

故事拯救了人类

讲故事就是文化的积累

抹去故事的危险

二、只有合作才能自我超越

合作才能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双赢

人类发展到今天是合作的结果

外部联系紧密才能促进内部的团结

模仿比创新更重要

人类的平均智力在下降

文明是否会倒退

三、“认识自我”是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学者

通俗作品也可以是深刻的

人与自然的故事

人类会不会再度受到挫折

III.历史的微声

一、“黑暗的中世纪”的叛逆思想

微观历史的思想根源

发现庶民的声音

审判的细节

罪名是荒唐的,审判是郑重的

尘埃落定

微观历史的生命力

二、非虚构写作需要批判的眼光

非虚构写作应该有社会担当

我们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吗

非虚构写作要有人文和社会的关怀

史家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

三、都市故事与都市历史——关于真实性的讨论

怎样认识历史的真实性

文学有历史真实性吗

都市文学与都市历史

IV.世界历史中的中国

一、把中国放到世界历史中

从中国看世界与从世界看中国

新文化史“新”在哪里

新文化史与中国研究

写下层民众的方法论问题

史学观与史料的运用

二、美国史角度的中美关系

认识中美关系的理论取向

早期中美的接触与理解

门户开放还是关闭

传教士的角色

中美关系的度量

三、从日本史观察近代中国

内部因素的决定性的作用

前现代的日本与中国

谁是“封建社会”

中日的文化和意识传统

西方概念能解释中国吗

东渡日本的中国学生

V.历史的中时段

一、中国是“停滞”的吗

从社会史到思想史

18世纪中国的悖论

“心性史”和“意识史”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土壤

暴力问题的研究

特殊的暴力文化模式

社会环境与暴力行为

叙事史的范例

三、集权是清王朝覆没的根本原因

在这种体制之下,没有自救的机制

清王朝为什么没有在最弱的时候倒台

过度集权实际上削弱了执政能力

不要对全能政府抱有幻想

专制王权的致命伤

是帝王史观,还是民众史观

VI.20年不能磨一剑

一、族群矛盾与革命的爆发

为什么要研究族群

革命中的族群

汉化与“满化”

二、内陆商人的大事业

商业的社会史

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

经营模式和商业习惯

自贡盐业的经营环境

家族企业是“封建”的吗

比较研究的视野

VII.历史的断想

一、地方治理面临的挑战

传统社会怎样应对瘟疫

地方自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村落虽然有冲突,但合作是主流

二、考察边缘人群

乞丐文化能够告诉我们什么

秘密会社与革命

犯罪、惩罚与监狱

三、乌托邦、夜生活和城市记忆

劫难后的重建

塑造模范首都

圆明园的诉说

魔都夜生活

一个女人的世界

四、研究日常也可以回答大问题

从日常发现深层文化

跨国和跨文化

代结语:不可能预测历史的未来进程

为什么历史没有规律

历史事件没有确定性

历史可以重复吗

有所谓的总体史吗

不要幻想创造历史

征引文献

一、中文

二、英文

三、日文

后记

后折页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