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主编的话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系统中医学创始人
论系统中医学
一、根源和基础
二、中医现代研究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钱学森的引领和指导
四、系统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系统中医学奠基研究
一、中医系统论研究
二、钱学森先生的鼓励和指导
三、中医系统论教学
四、系统中医学研究
系统中医学——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经典中医学的正确方向和发展瓶颈
二、系统科学为揭示人的复杂性开辟道路
三、钱学森的战略引领
四、中医系统论研究破解人的复杂性
五、系统中医学的基本原理探究
参考文献
钱学森给祝世讷的六封信
一、1985年6月25日来信
二、1985年9月23日来信
三、1985年10月12日来信
四、1986年7月7日来信
五、1989年9月27日来信
六、1991年3月30日来信
钱学森与中医系统论研究
一、中医有许多系统论思想
二、中医现代化要抓系统论
三、鼓励和指导中医系统论研究
参考文献
钱学森引领中医系统论研究
一、指明中医有系统论思想
二、鼓励中医系统论研究
三、迎接东方式文艺复兴
参考文献
钱学森对中医的科学洞察和战略远见——缅怀伟大科学家钱学森
一、中医是打开人体奥秘的钥匙
二、中医现代化要抓系统论
三、热情鼓励我校的中医系统论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医学现代研究
中医现代化刍议
一、中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二、以继承为基础
三、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
四、以中西医统一为归宿
五、现实的课题
“经典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
参考文献
中医,亟须关注的事业
科学界重新发现中医
一、两种不同的科学传统
二、科学家的兴趣移向东方
三、真理需要重新刻勒
参考文献
国外兴起“中医热” 科学界主张发展中医
一
二
三
中医2000年展望
中医新名词术语发展趋势——《中医新知识辞典》编后记
一、时代变迁铭刻出时代特色
二、继承中移植揭开创新之路
三、已有成果提出的未了课题
中医学术发展与中医教育改革的思考
参考文献
中医学术发展要求培养新型中医人才
从现代科学技术看中医学21世纪的发展——与1996级博士笔谈(上)
从现代科学技术看中医学21世纪的发展——与1996级博士笔谈(下)
中医怎样走向21世纪
一、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二、全面推进中医现代化
三、把学术现代化摆在战略关键地位
四、移植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五、造就一支21世纪型的学术队伍
六、加速教育改革发挥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历史性转折 时代性局限——中医药在20世纪的命运
一、改变命运的两次转折
二、束缚手脚的时代性局限
三、大转折必将带来大变革
亚健康状态及其中医干预的优势
一、“亚健康状态”的模糊性
二、“亚健康状态”的过渡性
三、“亚健康状态”的医学干预
四、发扬中医调理“亚健康状态”的优势
中医与科学的不解缘——访山东中医药大学自然辩证法教授祝世讷
评价中医的科学性 需要划清几个界限
一、划清“科学水平”与“是否科学”的界限
二、划清“实践检验”与“实验检验”的界限
三、划清“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界限
怎样科学地看待中医的科学性——中医问题访谈(一)
怎样破解中医理论“不知其所以然”的难题——中医问题访谈(二)
中医需要走出哲学的围墙吗——中医问题访谈(三)
中医“形下”研究需要什么样的方法——中医问题访谈(四)
“衷中参西”的普遍性说明了什么——中医问题访谈(五)
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更适合中医——中医问题访谈(六)
课题设计——谨防“正确地解答错误的问题”
一、几个案例分析
二、思路和方法讨论
参考文献
中医现代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难点
1.物质现象与物质实体
2.现象的本质与现象的物质基础
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参考文献
以其头脑昏昏,何来理论昭昭
1.指导思想混乱
2.研究思路失误
3.理论观点僵化
4.研究队伍的理论素养与课题的需要不相称
李约瑟难题之医学版及其解
一、李约瑟难题的医学版
二、李约瑟自己对难题的解答
三、“李约瑟难题”之医学版的解答
参考文献
坚持和发展“纯中医”
一、发展“纯中医”是一个特定的时代性课题
二、准确界定什么是“纯中医”
三、发展“纯中医”的两个关键点
参考文献
《我是铁杆中医》序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
一、中医是自然国学的最高精华
二、从中医看传统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三、迎接东方式文艺复兴
参考文献
中医文化的复兴
一、中医文化的新纪元
二、全面复兴的潮流
三、走向世界的远征
中医,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纪念毛主席“10.11批示”发表45周年
一、中医学是中国的大发明
二、中医学的重大发明和创造
三、把中医学作为“大发明”来开发
再论中医是中国古代第5大发明——纪念毛主席“10.11”批示50周年
一、“不可通约”彰显中医的大发明
二、中医的发明主要在健康与疾病的复杂性
三、从“发明点”突破是自主创新的战略方向
参考文献
中医是中国第一大科学发现和发明
一、对中医的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基本估价
二、中医五千年创造三大奇迹
三、中医成为第一大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四个条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西医比较研究
中西医学术分野的焦点和分野点
1.中西医学术差异的两个层次
2.中西医学术分野的焦点
3.中西医学术的四个分野点
参考文献
中西医学的早期差异
一、影响中西医差异的基本因素
二、古代,差异的萌发
从中西医比较看中医的文化特质
一、文化母体决定着医学的特色
二、思想文化决定着医学的思维方式
三、科学文化决定着医学的学术内涵
中西医哲学背景的异同
一、中西医学术差异的思想基础
二、古代早期的哲学对中西医学的影响
三、“中世纪”哲学对中西医学的影响
四、近代哲学对中西医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异同
一、思维方式在医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西医学的还原论思维
三、中医学的朴素系统论思维
四、医学思维方式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中西医人体认识的异同
一、功能研究与形态研究
二、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
三、两种不同的医学模式
参考文献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思考
一、迥异于“中西汇通”的五个飞跃
二、中西医统一的必然性
三、中西医统一的条件性
四、深化对“中西医结合”的理解
参考文献
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
一、迫切需要理论突破
二、应用现代科学理论
三、开拓理论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从东西方科学的融合看中西医结合
一、科学发展“百川朝宗”
二、东西方科学融合的历史规律
三、中西医融合需要几个世纪
参考文献
应研究中西医统一的客观规律
1.中西医学术统一的必然性
2.中西医学术统一的两个层次
3.中西医学术统一的基本模式
4.中西医学术统一的条件
把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向新水平——纪念毛主席100周年诞辰
一、坚持中西医结合之路
二、加强现代科学的应用
三、进一步解放学术思想
中医西医为什么不可通约
一、中西医之不可通约
二、两种医学有不同视野
三、中医的发现与发明
开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阶段——纪念毛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50周年
一、中西医统一的必然性与条件性
二、中西医学术统一的两个层次
三、中西医学术统一的基本模式
四、开拓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第二个50年
解放思想,开创中西医结合研究新阶段——访全国著名中西医比较研究专家祝世讷教授
开辟“后中西医结合研究”——纪念毛泽东提出“中西医结合”60周年
一、促进中西医统一的伟大实践
二、现有研究的局限和困难
三、“后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题和目标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医系统论研究与探讨
中医系统论研究
一、为什么研究中医系统论
二、钱学森的鼓励和指导
三、研究的主要进展和成果
四、中医系统论的六条基本原理
论中医系统论
一、什么是中医系统论
二、为什么研究和发展中医系统论
三、中医系统论研究的任务和内容
参考文献
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
一、中医,自然国学第一学
二、中医贡献了系统论思维
三、钱学森论中医系统论思维
四、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
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
一、元整体原理
二、非加和原理
三、有机性原理
四、功能性原理
五、有序性原理
六、自主性原理
略论中医的系统论思想
一
二
三
参考文献
中医系统论思想研究进展
一、系统论对于研究中医的意义
二、中医学的系统论雏形
三、中医学系统论思想的特点
四、如何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系统论研究进展
一、学术研究日益深入
二、建立初步理论框架
三、面临的问题和任务
参考文献
弘扬中医的系统论思想
一、医学思维方式螺旋发展
二、中医学的系统论思维
三、创建现代中医系统论
参考文献
中医系统论的研究与应用
一、中医系统论研究的背景
二、中医系统论研究的进展
三、中医系统论的性质和任务
四、中医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五、中医系统论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中医研究中提出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一、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关系
二、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关系
三、继承、移植、创新的关系
中医方法现代化问题
一、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关系
二、传统方法如何现代化
三、继承、移植、创新的关系
参考文献
医学的系统时代与中医
参考文献
系统论与中医学
医学方法:从还原模式走向系统模式
一、“还原模式”转向“系统模式”的必然性
二、“系统模式”的基本特点
三、建立医学系统论和医学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中医理论和方法的优势
一、理论——以整体恒动观为指导
二、方法——以辨证论治为核心
三、方药——以系统调节为背景
参考文献
谈中医学的系统方法
一、整体观指导下的全身调节
二、联系观指导下的矛盾调节
三、稳态观指导下的功能调节
四、恒动观指导下的自我调节
中医学的黑箱方法
一、黑箱和黑箱方法
二、中医黑箱方法的优势
三、提高到现代水平
再谈中医学的黑箱方法
一、要注意“黑箱”“白箱”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白箱方法与黑箱方法的关系
三、中医学必须打开人体黑箱
发扬中医学系统方法的优势
一、中医学系统方法的特点
二、中医学系统方法的优势
三、提高到现代水平
开拓中医学的传统思路
一、中医研究与研究中医
二、医学中的三种不同思路
三、既要发掘又要发展
参考文献
应开辟系统科学的教学
一、开辟系统科学教学的意义
二、建立独立的教学体系
三、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组合系统与分化系统——兼谈对系统定义的一点修改
一、组合系统
二、分化系统
三、两种系统的差别
四、两种系统观
五、建立更科学的系统观
六、对系统定义的一点修改
参考文献
生命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一、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二、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三种类型
三、整体最佳与部分最佳
参考文献
中医学整体观的深层内涵
1.对人的系统质的驾驭
2.对人的元整体性的把握
3.树立更深刻的整体观点
参考文献
对中医整体观的理解需要深化
一、对人的系统质的把握
二、对人的元整体性的把握
三、对人的功能子系统的把握
参考文献
五行学说的方法论意义
一、“五行”背后的客观规律
二、五行反馈调节的特点
三、“五行”之后——“N行”
参考文献
混沌,中医现代研究的新课题
一、混沌现象与混沌概念
二、混沌学为中医提供了什么
三、中医面临的混沌课题
参考文献
周易的自然观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周易的“太极一元”论与中医学的整体现
二、周易的“阴阳之道”与中医学的“不和模式”
三、周易的“变易无体”与中医学的功能病理
《周易》的思想孕育了中医的特色
一、《周易》的“分化”思想与中医学的整体观
二、《周易》的“阴阳之道”与中医学的“不和模式”
三、《周易》的“变易无体”与中医学的功能病理
参考文献
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黄帝内经》是黄老之学的重要著作
二、道家的创世哲理与中医学的整体观
三、道家的元气论与中医学的功能病理学
四、道家的“道法自然”与中医学的自主疗愈学
参考文献
中医学方法论研究之方法
一、理论突破以方法更新作先导
二、目前中医方法论问题的焦点
三、系统论思路是研究的主方向
四、需要移植和创造全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系统论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系统的定义应改“组成”为“包含”
二、原子论已被现代科学彻底否定
三、世界在本质上是分化系统
四、中国传统的分化系统观
五、系统论不是“整体论加还原论”
参考文献
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阐释
一、导论
二、非加和原理
三、元整体原理
四、天生人原理
五、有机性原理
六、功能性原理
七、有序性原理
八、自主性原理
九、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系统中医学研究
人不是机器——纪念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发表250周年
一、鲜明的机械人体观
二、别了,机器时代
三、人的非机器特性
参考文献
阴阳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1.要揭示什么的本质
2.把“本质”设想为什么
3.科学史上的借鉴
4.准确理解经典理论
5.迫切需要理论思考
参考文献
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一、形形色色的“平衡”
二、经典“阴平阳秘”概念未含“平衡”之意
三、阴平阳秘是一种有序稳态
参考文献
再论阴平阳秘不等于阴阳平衡
一、“阴平阳秘”比“平衡”深刻得多
二、“阴阳平衡”概念的局限性
三、医学已建立比“平衡”更深刻的新概念
参考文献
“阴阳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规律
1.《伤寒论》的“阴阳自和”观点
2.中国哲学的“阴阳自和”思想
3.从系统自组织理论看“阴阳自和”
4.“自和”是人身阴阳的深层本质
5.“阴阳自和”是发病和愈病的枢机
对阴阳学说的五点新认识
一、阴阳学说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学说
二、阴阳是特化的对立统一
三、中医的医学专业阴阳学说
四、阴阳学说的“深层内核”
五、发展现代阴阳学说
参考文献
挖掘发展阴阳学说的“深层内核”
一、阴阳学说与阴阳规律
二、阴阳学说与自然科学内在同一
三、阴阳学说的“深层内核”
四、研究和发展现代阴阳学说
参考文献
研究和发展现代天人相应论
1.从宇宙演化看天人相应关系的本质
2.从地球条件看天人相应的物质内容
3.从生物进化看人与天相应的自主性
4.建立和发展现代天人相应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研究和建立中医微生态学
1.不可忽视的人体微生态系统
2.微生态平衡是健康的微生态基础
3.微生态失调是微生物致病的本质
4.治疗的微生态背景和机制
参考文献
经络的结构是“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
1.经络的结构不是已知的解剖结构
2.经络的结构也不是未知的解剖结构
3.人体有“超解剖”的功能性结构
4.经络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子系统
参考文献
“五藏”是人身功能子系统
一、经典“五藏”概念的超解剖内涵
二、“五藏”的功能性结构
三、“五藏”是功能子系统
参考文献
经络、五藏——揭开人的非解剖结构
1.经络没有解剖结构
2.五藏没有解剖结构
3.正确理解什么是“结构”
4.开辟非解剖结构研究
参考文献
论“超解剖”结构的研究
一、中医理论现代研究提出的“超解剖”结构问题
二、西医学现代发展提出的“超解剖”结构问题
三、认识“超解剖”结构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中医需要解剖研究,更需要超解剖研究
参考文献
气化学说——开辟解剖结构的发生学研究
1.开辟发生解剖学研究
2.开拓发生病理解剖学研究
3.倡导从内在机制的调理来防治器质性病变
参考文献
失调——揭示“关系失调为病”的机制
1.“关系”比“实体”更深刻
2.从注重“实体”转向注重“关系”
3.研究和阐明“关系失调为病”
参考文献
关于证候定义的三点商榷
一、“证”是病理学概念,不是诊断学概念
二、“证”发生在病人身上,并非由诊断“概括”出来
三、把内在病理改变与外在疾病征象区别开来
参考文献
深化“证”的研究,发展功能病理学
1.两种截然相反的病理观点
2.生命功能比解剖形态更基本
3.疾病在本质上首先是功能性的
4.从“证”入手深化功能病理研究
参考文献
“证”——开辟功能性病理研究的新领域
1.从诊断学向病理学深入
2.透过外在征象揭示内在病变
3.向器质性疾病之前、之外开拓
参考文献
论治疗深度
1.病变和治疗的层次和深度
2.分标本重治本的治疗深度
3.推动机体自主调理的艺术
参考文献
调理——大力开拓非特异治疗之路
1.特异性原理对复杂性疾病无能为力
2.需要驾驭非特异性的机制和规律
3.从“调理”开拓非特异治疗的道路
参考文献
治本——开发机体的自主调理功能
1.“自愈”被漠视太久了
2.“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3.握住那只“看不见的手”
4.如何开发机体的自主调理功能
参考文献
应遵循和发展中药的功效原理
一、两种不同的功效原理
二、以证论效与以病论效
三、整体功效与成分功效
四、中介调理与特异作用
五、尊重和发展中药的功效原理
药证对应——中药的药性、药效规律
1.以“证”鉴性,以“证”验效
2.“中药非中医化”批判
3.开拓“药证对应”的自主创新研究
转化生效——中药的复杂功效机制
1.经体内微生态系统的转化而生效
2.由药物在体内的二次产物发挥疗效
3.通过对器官或系统的特定调理而呈疗效
4.作用于“本”,由“本”转化出疗效
5.“助人生生之气”转化为功效
6.调动和发挥机体的自主调理机制而呈现为疗效
参考文献
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探究
1.“药效”的复杂性与定位
2.“药效载体”的复杂性与定位
3.“药效载体”与“药效”之间的非特异关系
参考文献
中药方剂原理的现代认识
一、整体取性原理
二、相关奏效原理
三、中介调节原理
中药方剂现代研究的两条道路
1.中药方剂现代研究方向的异化
2.中药西药化研究的必然性和局限性
3.把中药方剂现代研究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中药方剂的三个原理问题
一、整体功效与成分功效
二、因证论效与以病论效
三、中介调理与特异治疗
参考文献
中医的原创性医学发现
1.生气——中医发现的生命运动
2.生气通天——人的生命运动与天地相通
3.精气神——生气的“态”及其病变
4.经络——生气态的结构
5.气化、气机——生气的运化机制
6.病机——病变的内在枢机
7.证——生气的疾病态
8.生生之气——人的自组织特性和机制
参考文献
中医技术的独创原理
一、“四诊”——以象诊藏技术
二、治本——斡旋人的生命运动
三、中药——自然药物中医化
四、方剂——药性药效的复杂化
五、针灸——非药防治的中式技术
六、技术原理的战略价值
参考文献
中医药自主创新的战略优势——复杂性
一、现代科学对复杂性的研究
二、中医药复杂性难题的突破口
三、到西医视野之外去开拓
参考文献
中医是第一门复杂性科学
一、中医是复杂性研究的先驱
二、复杂性是中西医学术的分水岭
三、中医认识的健康与疾病之复杂性
参考文献
中医药创造三大奇迹
一、世界多元医学中唯一不中断地发展至今
二、中国多门自然科学中唯一不与西学融合
三、两千年前确立的理法方药体系至今主导临床
跨世纪中医提出三大科学难题
一、中医基本原理与西医不可通约
二、中医的理论和实践现代科学解释不了
三、中医走向西方世界无轨可接
参考文献
关于中医学发展规律的几点思考
一、思考视野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规律
四、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中医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命及其健康与疾病
论中医的核心竞争力
1.“核心竞争力”概念
2.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较量
3.中医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4.中医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5.中医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于“发明点”
6.从中西医的“差异点”进行突破
参考文献
开拓中医自主发展的道路——祝世讷教授访谈录
1.跨世纪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推进中医自主发展
2.百年未决的自主发展道路问题
3.冲破“以西解中”的局限
4.实现自主发展的理论突破口
5.实现自主发展的方法论基础
中医学应走自主发展之路
从系统科学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研究中医
一、提高对中医学的科学价值的认识
二、冲破“以西解中”研究方式的局限
三、几个迫切的理论和思路问题
四、移植和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
还原论思维不适于中医学术现代研究
一、还原论思维与中医学术相悖
二、中医学术的还原研究基本失败
三、中医的更深学术远超还原论视野
参考文献
中医药自主创新应从战略上突破
1.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自主知识产权
2.发挥中医药自主创新的战略优势
3.要抓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课题
4.调整指导思想,更新研究思路
关于中医药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要把中医药作为“大发明”来开发
二、自主创新的几个突破口
三、自主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药自主创新的整体思路需要做战略性调整——中国科协第36期学术沙龙“中医的新观点新理论”大会发言
迎接东方式文艺复兴
一、东方式文艺复兴的曙光
二、献上中国第五大发明
三、走向全面复兴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系统中医学专著摘要
中医系统论导论
系统中医学导论
中医系统论
中西医学差异与交融
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
系统医学新视野
中国智慧的奇葩——中医方剂
中医学原理探究
其他论著要目
一、主编著作
二、副主编、参编、参译著作
三、学术论文
附录一 祝世讷简明年谱
附录二 探究中医的黄金真理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