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01.20购买纸书

11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陈慎吾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01

字       数:23.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旁征博引,是陈老多年潜心研究《伤寒论》的成果,现经陈老的儿子陈大启先生及其门生整理出版。书中部分观与现行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不同,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同时,《陈慎吾伤寒论讲义》也是伤寒学爱好者值得收藏的精品书之一。 [1]<br/>【作者】<br/>陈生出身中医世家,深受前辈影响,立志从医。1977年考北京第二医学院中医系,1982年毕业后一直在鼓楼中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987年起始从事中医男科工作。先后成为省市级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市中医局 “125人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系统掌握了中西医相关理论,对主要男科疾病的中医诊治规律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他针对许多中医课题都局限于验证疗效,检测指标对中医诊断学意义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特,详细分析了部分检测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了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中医阳气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的结论。后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将精液超微弱发光、精子冷冻蚀刻、精子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检测项目引中医治疗领域。<br/>
目录展开

《陈慎吾伤寒论讲义》(第2版)整理委员会

二版前言

凡 例

目 录

第一部分 太阳病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 太阳病提纲

2. 太阳中风提纲

3. 太阳伤寒提纲

4. 伤寒传变之脉证

5. 伤寒不传之证

6. 温病提纲

7. 阴阳虚实提纲

8. 传经之治法

9. 太阳病欲解时

10. 太阳俟其自愈证

11. 辨寒热真假证

12. 桂枝汤证之一

13. 桂枝汤证之二

14. 桂枝汤加味法

15. 桂枝汤证之三

16. 坏病变证治法提纲

17. 桂枝汤非发汗剂,但可用以发汗

18. 酒客中风治法

19. 喘家中风治法

20. 测病法

21. 太阳过汗,渐转阳证者

22. 表证误下之两变证

23. 太阳病八九日之变证三种

24. 桂枝汤证之四

25. 桂枝汤证之五(汗出太过与不及之变证)

26. 白虎加人参汤证之一

27. 表不解,里有热证(桂枝证多者)

28. 坏病表里双治法

29. 虚家误汗坏病证治(调胃承气汤证之一,四逆汤证之一)

30. 上节注文

31. 葛根汤证之一

32. 葛根汤证之二(表里兼病水在腹者)

33. 葛根加半夏汤证(表里兼病水在胃者)

34. 表病误下后热利之证治

35. 麻黄汤证之一

36. 麻黄汤证之二

37. 麻黄汤证之三(小柴胡汤证之一)

38. 大青龙汤证之一(表不解里有热)

39. 大青龙汤证之二

40. 表不解兼水证之一

41. 表不解兼水证之二

42. 桂枝汤证之六

43. 下后变证

44. 桂枝汤证之七

45. 桂枝汤证之八(汗下后脉浮,仍宜桂枝汤)

46. 麻黄汤证之四(阳气重,见衄乃解)

47. 伤寒病自衄者愈

48. 二阳并病之治及其类似证

49. 身重心悸,尺脉微不可汗

50. 脉迟血少不可汗

51. 麻黄汤证之五

52. 麻黄汤证之六

53. 桂枝汤证之九

54. 桂枝汤证之十

55. 麻黄汤证之七

56. 桂枝汤证之十一及不大便六七日之病变

57. 桂枝汤证之十二

58. 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59. 津回自愈

60. 下后复汗,内外俱虚证

61. 下后复汗,干姜附子汤证

62. 新加汤证

63. 麻杏石甘汤证之一(饮热迫肺)

64. 发汗过多,桂枝甘草汤证

65. 发汗后,苓桂枣甘汤证

66. 汗后腹虚满,厚姜半甘参汤证

67. 苓桂术甘汤证

68. 虚人发汗后之芍药甘草附子汤证(真寒象)

69. 虚汗或下后茯苓四逆汤证(假热象)

70. 调胃承气汤证之二

71. 五苓散证之一

72. 五苓散证之二

73. 五苓散证与茯苓甘草汤证之鉴别法

74. 五苓散主水逆证

75. 发汗致虚之耳聋

76. 喘之起因二种

77. 不可更汗证

78. 栀子豉汤证之一

79. 栀子豉汤证之二

80. 栀子豉汤证之三

81. 下后栀子厚朴汤证

82. 栀子干姜汤证

83. 不可与栀子豉汤证

84. 真武汤证之一

85. 不可汗之一

86. 不可汗之二

87. 不可汗之三

88. 不可汗之四

89. 不可汗之五

90. 不可汗之六

91. 不可汗之七

92. 汗下施治法

93. 表里施治次序(四逆汤证之二,桂枝汤证之十三)

94. 表里阳气虚之治法(四逆汤证之三)

95. 表里津液虚之治法

96. 调胃承气汤证之三

97. 桂枝汤证之十四

98. 小柴胡汤证之二

99. 小柴胡汤证之三

100. 少阳阳明证

101. 不可与柴胡汤

102. 小柴胡汤证之四

103. 小柴胡汤证之五(小建中汤证之一)

104. 不可用建中汤

105. 小柴胡汤证之六

106. 小柴胡汤证之七

107. 小建中汤证之二

108. 大柴胡汤证之一(小柴胡汤证之八)

109. 丸药下后证治(调胃承气汤证之四)

110. 阳明病丸药下后证治

111. 桃核承气汤证

11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13. 刺期门之一

114. 刺期门之二

115. 火逆胃中水竭

116. 火逆血气流溢

117. 火逆亡阳惊狂

118. 不可火攻

119. 火逆之火邪证

120. 火逆之吐血证

121. 血少不可火攻

122. 火逆热郁证

123. 火逆热郁自解证

124. 烧针后之奔豚证

125. 火逆烦躁证

126. 温针之惊证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7. 误吐变证之一

128. 误吐变证之二

129. 发汗胃冷致吐之理

130. 吐下后之坏证(调胃承气汤证之五)

131. 抵当汤证之一

132. 抵当汤证之二

133. 抵当丸证

134. 小便利否之蓄水证

135. 结胸脉证

136. 脏结脉证

137. 脏结不可攻证

138. 结胸与痞致病之由

139. 大陷胸丸证

140. 结胸之不可下证

141. 结胸之不治证

142. 大陷胸汤证之一

143. 大陷胸汤证之二

144. 大柴胡汤证之二(大陷胸汤证之三)

145. 大陷胸汤证之四

146. 小陷胸汤证

147. 结胸证与协热利

148. 由脉定证

149. 冷水劫热变证

150. 寒实结胸证

151. 太少误汗之坏病,当刺期门

152. 状如结胸之热入血室证

153. 热入血室证(小柴胡汤证之九)

154. 经昼自愈之热入血室证

155. 太少并病之柴胡桂枝汤证

156. 柴胡姜桂汤证

157. 少阳证之似少阳证者

158. 半夏泻心汤证

159. 结胸之上实下虚证

160. 太阳误下之痞候

161. 十枣汤证

162. 汗下后变证

163.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64. 附子泻心汤证

165. 泻心汤与五苓散之鉴别法

166. 生姜泻心汤证

167. 甘草泻心汤证

168. 治利大法

169. 失治致痿之证

170. 旋覆代赭汤证

171. 麻杏石甘汤证之二

172. 桂枝人参汤证

173. 表里不解,先表后里之治法

174. 大柴胡汤证之三

175. 瓜蒂散证之一

176. 脏结证

177. 白虎加人参汤证之二

178. 白虎加人参汤证之三

179. 白虎加人参汤证之四

180. 太少并病不可用下法

181. 黄芩汤及加半夏生姜汤证

182. 黄连汤证

183. 桂枝附子汤及去桂加术汤证

184. 甘草附子汤证

185. 白虎汤证之一

186. 炙甘草汤证

187. 结代脉辨

第二部分 阳明病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88. 阳明三证

189. 阳明病提纲

190. 太阳阳明

191. 阳明外证

192. 太阳传阳明病

193. 太阳转阳明恶寒自罢

194. 太阳汗不彻转属阳明

195. 太少并病转属阳明

196. 阳明脉大

197. 太阴阳明辨

198. 伤寒转系阳明之汗证

199. 阳明兼太阳少阳证不可攻

200. 阳明病之能食与不能食

201. 欲作固瘕证

202. 阳明之变证

203. 阳明病欲解时

204. 胃中虚冷,攻热必哕

205. 欲作谷疸证

206. 胃气久虚,表气不足证

207. 寒邪变证

208. 能食名中风证

209. 湿热发黄证

210. 热炽发黄证

211. 胃阳气虚证

212. 气血上充衄血证

213. 津液与大便之关系

214. 呕多不可攻

215. 心下硬满不可攻

216. 面赤不可攻

217. 调胃承气汤证之六

218. 大小承气汤证辨

219. 大小承气汤之用法

220. 谵语与郑声

221. 汗后转阳明证

222. 吐下后转阳明证

223. 便硬谵语之小承气汤证

224. 谵语潮热之小承气汤证

225. 谵语潮热有燥屎之大承气汤证

226. 证象阳明之热入血室证

227. 表虚不可与大承气汤

228. 里证误汗则谵语

229. 白虎汤证之二

230. 潮热汗出便难谵语之大承气汤证

231. 三阳病之误治变证及治法

232. 汗多而渴,不可与猪苓汤

233. 四逆汤证之四

234. 胃冷则哕

235. 胃气盛之自衄证

236. 阳明误下之变证,亦为善后之法

237. 阳明兼少阳证治之一

238. 阳明兼少阳证治之二

239. 三阳病之从太阳少阳解者

240. 直肠燥结之通便法

241. 太阳初传阳明(桂枝汤证之十五)

242. 太阳初传阳明(麻黄汤证之八)

243. 茵陈蒿汤证之一

244. 蓄血之抵当汤证

245. 下后有虚实之辨

246. 辨燥屎法

247. 除热以脉定汗下之法

248. 大下后燥屎复结之大承气汤证

249. 喘冒不能卧之大承气汤证

250. 呕证之辨识

251. 太阳转阳明及其变证

252. 阳微之脉汗少为和

253. 阳实之脉发汗多为太过

254. 脉浮芤主阳盛津亏

255. 趺阳脉浮涩主脾约便硬

256. 调胃承气汤证之七

257. 调胃承气汤证之八

258. 伤津便硬之小承气汤证

259. 大小承气汤之用法

260. 急下证之一

261. 急下证之二

262. 急下证之三

263. 腹满不减之大承气汤证

264. 阳明少阳合病

265. 待考之一

266. 待考之二

267. 待考之三

268. 茵陈蒿汤证之二

269. 栀子柏皮汤证

27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第三部分 少阳病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71. 少阳病提纲

272. 少阳中风不可吐下

273. 少阳不可发汗

274. 太阳转少阳(小柴胡汤证之十)

275. 少阳坏病

276. 三阳合病

277. 邪气内传之辨

278. 传经不拘日数

279. 少阳欲愈之脉

280. 少阳病解时

第四部分 太阴病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81. 太阴病提纲

282. 太阴中风欲愈证

283. 太阴病欲解时

284. 太阴病,桂枝汤证之十六

285. 太阴病之四逆证

286. 太阴利止

287. 桂枝加芍药及加大黄汤证

288. 胃气弱者大黄芍药宜轻用

第五部分 少阴病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89. 少阴病提纲

290. 少阴自利而渴证

291. 汗出亡阳之上热下寒证

292. 少阴不可汗证之一

293. 少阴不可汗证之二

294. 少阴之不可汗下证

295. 少阴之阳回自愈证

296. 少阴手足温者可治

297. 少阴阳回可治证

298. 少阴欲愈脉

299. 少阴病解时

300. 脉不至灸少阴

301. 少阴回阳之便血证

302. 少阴汗后变证

303. 阳败不治证

304. 胃败主死

305. 阳上脱证

306. 阴极无阳主死

307. 少阴气绝者死

308. 少阴利烦不得卧者死

309.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310.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311. 黄连阿胶汤证

312. 附子汤证之一

313. 附子汤证之二

314. 桃花汤证之一

315. 桃花汤证之二

316. 下利便脓者可用刺法

317. 吴茱萸汤证

318. 猪肤汤证

319. 甘草汤与桔梗汤证

320. 苦酒汤证

321. 半夏散及汤证

322. 白通汤证

323.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24. 真武汤证之二

325. 通脉四逆汤证之一

326. 四逆散证

327. 猪苓汤证

328. 急下证之四

329. 急下证之五

330. 急下证之六

331. 四逆汤证之五

332. 四逆汤证之六

333. 少阴灸法

第六部分 厥阴病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34. 厥阴病提纲

335. 厥阴中风脉别

336. 厥阴病解时

337. 厥阴之渴

338. 厥逆及虚家皆不可下

339. 厥热与下利

340. 厥热胜复证

341. 误服黄芩汤之变证

342. 发热太过之见证

343. 厥证中之应下证

344. 厥热相平,其证自愈

345. 阴阳气不相顺接为厥

346. 乌梅丸证

347. 厥热证变

348. 冷结膀胱证

349. 厥少热多

350. 厥多热少

351. 阳不复者死

352. 阴阳隔绝证

353. 腑脏气绝证

354. 有阴无阳证

355. 亡血不可下

356. 发热厥利并见证

357. 通阳温经之法

358. 白虎汤证之三

359. 当归四逆汤证

360.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361. 四逆汤证之七

362. 四逆汤证之八

363. 瓜蒂散证之二

364. 茯苓甘草汤证

365. 麻黄升麻汤证

366. 寒邪气盛之下利

367.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368. 正复邪退自愈证

369. 寒热证与病变

370. 心肺交病之证

371. 有胃气者生

372. 以脉测证

373. 不可汗证

374. 下利之脉象

375. 戴阳证

376. 阳复与热盛

377. 利后脉绝阳回者生

378. 邪盛正虚者死

379. 通脉四逆汤证之二

380. 白头翁汤证之一

381. 表里先后治法

382. 白头翁汤之二

383. 小承气汤证

384. 栀子豉汤证之四

385. 有痈脓而作呕不可止呕

386. 四逆汤证之九

387. 吴茱萸汤证之二

388. 小柴胡汤证之十一

389. 胃虚寒之哕

390. 胃实热之哕

第七部分 霍乱病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91. 霍乱提纲

392. 霍乱兼证

393. 霍乱变证

394. 阳明病经尽者愈

395. 四逆加人参汤证

396. 五苓散及理中丸证之一

397. 桂枝汤证之十七

398. 四逆汤证之十

399. 四逆汤证之十一

400.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401. 胃虚不胜谷气证

第八部分 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402. 烧裈散证

403. 枳实栀子豉汤证

404. 小柴胡汤证之十二

405. 牡蛎泽泻散证

406. 理中丸证之二

407. 竹叶石膏汤证

408. 新差胃弱,损谷则愈

附:陈慎吾先生生平年表

后 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