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本《伤寒论》是从日本回流的古本,因康平三年(1060年)由日本侍医丹波雅忠抄录,故后人称为康平本《伤寒论》,是据其抄录时代而命名。全书共一卷十二篇。其总体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大致相同,但从编排的格式看,却与宋本迥异。康平本《伤寒论》具有“条文内容主次清晰,编排格式层次分明”的特。另,国内还有一古本——桂林本《伤寒杂病论》,是伤寒与杂病的合本,内容较康平本及宋本丰富。三个版本均是研究与应用经方不可缺少的文献。三个版本对比,笔者认为当以康平本《伤寒论》为优。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统病。人感天地之气而生,变现于人体之上,即是“血气”,其源分而不同,“血”源于地,“气”源于天,但合于人体则是一体。“阴阳”为“天地之道”,人处于天地之间,必应“天地之道”。人体“血气”与“阴阳”的关系为“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而“三阴三阳”则是人体血气阴阳演化的状态。本书以“血气阴阳”观读解“三阴三阳”及其病变,更贴近处于天地之间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产生病变的实质。<br/>【作者】<br/>王德,现任海口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海南省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导师,海口市仲景医学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第三届海南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其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曾深造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深好仲景之学,先学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及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随后学习冉雪峰的《冉注伤寒论》,深受启发,近年跟随冯世纶老师学习胡冯体系,日渐成熟,学有所得,现常应用经方于临床,收获良效。<br/>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