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形象诞生于1921年,迄今已经一百年。无论是否读过、读过多少,我们都知道这一形象是鲁迅先生用以讽刺当时社会一些心灵丑陋的中国人,知道“精神胜利法”的悲哀。诚如茅盾所说:“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人类的普通弱的一种。”
售 价:¥
纸质售价:¥82.8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序言
绪论:鲁迅研究的深层视角——精神现象学
鲁迅——深邃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的伟大思想家
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现象学
从精神现象学的深层视角研究鲁迅的设想
首先聚焦透视阿 Q
学史论:阿Q典型研究的历史回顾
阿Q的诞生
回溯20年代的最初反响
看看鲁迅自己怎么说
20、30年代的进展
40年代的深化
50年代初冯雪峰的“精神寄植说”与庸俗阶级论的泛滥
50年代中期何其芳的“共名说”
李希凡的驳难与论争的继续
“文革”夹缝中李何林的观点
70年代末的复苏
80年代初期陈涌的研究
吕俊华等人对精神胜利法的探索
研究视野的开放
林兴宅的系统论观点
全面分析《阿Q正传》的专著
注重学术史的研究
80、90年代的新趋向
21世纪的要文
再回到冯雪峰的“精神寄植说”
典型论:精神典型的概念界定与分析
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阿Q精神胜利法的普遍性
精神幻觉与物质实境
精神典型的具象性
性格系统
精神高于性格
抽象与变形
历史论:中国历史上的精神胜利法和 阿Q 式的“革命”
从学者到皇帝都认为“西学起源于中学”
清朝战败后的自我圆场
一个精神胜利法的小故事
雷颐对晚清精神氛围的透视
鲁迅长期的思考和酝酿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
艺术论:轻灵、跳荡,举重若轻
艺术特色
所受影响
作家条件
文学后裔
悟性论:精神典型的接受美学与哲学启悟
“剥离”反省与联想反省——精神典型的接受美学
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精神典型的哲学启悟
余论:从阿Q典型研究史看 鲁迅研究的方法论
前沿意识与学术史研究
面对原始的学术问题
对思维方式与认识能力的反思
结论:《阿Q正传》作为哲学小说的 精神反思意义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