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江南六朝考古学研究电子书

★研究江南六朝社会特征、文化特质的重要考古学专著 考古是一门研究时空的学问。本书涉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南北分裂长达400年、众多民族和地域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六朝被许多人视为偏安王朝,却给中国文化及国际秩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书通过考古学研究,以简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资料,揭示当时南北社会、文化的真实面貌,归纳南方尤其是江南的社会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为六朝历史文化信息添加了丰厚的一笔。

售       价:¥

纸质售价:¥44.00购买纸书

2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日]藤井康隆,译者 张学锋,刘可维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5-01

字       数:16.1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历史 > 文物考古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公元3至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南北分裂、族群对峙的时代。本书关注当时南方社会的发展演变,指出六朝政权是南方地区首次出现的“正统”中国王朝,对中国文化和国际秩序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书作者基于考古调查与发掘所获资料,结合自己对南京和周边地区遗迹、陵墓的实地调查,对南北方陵墓和金属类文物展广泛的分析和比较,勾勒江南六朝社会的共性和变迁,揭示其鲜明的江南地域特征,指出江南与中原之间在思想和价值观等文化层面存在本质性差异,从而明确了江南六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br/>【推荐语】<br/>★研究江南六朝社会特征、文化特质的重要考古学专著 考古是一门研究时空的学问。本书涉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无前例的南北分裂长达400年、众多民族和地域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六朝被许多人视为偏安王朝,却给中国文化及国际秩序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书通过考古学研究,以简明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资料,揭示当时南北社会、文化的真实面貌,归纳南方尤其是江南的社会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为六朝历史文化信息添加了丰厚的一笔。 ★用掘地三尺的考古发现,满足对中国历史的好奇 在方法上,作者以物质文化的载体——遗存、遗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文物和陵墓资料,通过观察和分析、对比南北差异,让湮没在岁月中的江南六朝文明,逐渐清晰、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用考古大大丰富了历史图景。 ★ 100余幅珍贵的考古图片,带你走考古现场 本书包含105幅资料图片,并附有详细的图版出处说明。其中既有作者引用、改绘或绘制的陵墓遗址平面图、剖面图、复原图,也有精心测绘、描摹或拍摄的金属工艺文物图,多角度展示考古细节,为光辉璀璨的文明呈现物证,令人感受到考古发现的严谨之美。<br/>【作者】<br/>著者简介: 藤井康隆,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考古学专业博士课程毕业,文学博士。历任见晴台考古资料馆学艺员、名古屋市政府教育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室学艺员,2021年起任国立佐贺大学艺术与地域设计学部准教授(博物馆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六朝考古、博物馆学、文化遗产、东亚考古。2019—2020年,作为日本政府文化厅对外派遣研修员,赴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研修,对六朝考古遗存及博物馆展实地调查和研究。 译者简介: 张学锋,1962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日本京都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研究。 刘可维,1981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唐历史学与考古学研究。<br/>
目录展开

序章 中国的南与北

第一编 南北朝陵墓的世界

前言

第一章 江南六朝的帝王陵墓

第一节 东吴帝陵与宗室墓葬

第二节 东晋帝陵

第三节 南朝帝陵与王侯墓葬

第四节 江南六朝陵墓的特征

第二章 华北中原地区陵墓及其特征

第一节 曹魏、西晋陵墓

第二节 北魏帝陵

第三节 东魏、北齐帝陵

第四节 西魏、北周帝陵

第三章 陵墓的外部空间

第一节 江南六朝墓墓外空间的特征

第二节 南北陵墓的外部空间

小结

第四章 东晋南北朝墓葬的墓室空间

第一节 东晋南朝墓葬墓室形制的问题

第二节 再论“凸”字形墓出现的背景

第三节 墓室的性质与空间概念

第四节 东晋南朝的墓室空间

第五节 十六国北朝的墓主画像

第六节 围绕墓主的墓室空间结构

小结

第二编 晋式金属带具研究

第五章 晋式金属带具的研究史

第一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发现与命名

第二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性质

第三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产地与发展趋势

第四节 围绕材质与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争论

第六章 晋式金属带具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 晋式金属带具各部位的名称

第二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纹样

第三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制作技术

第四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编年

第五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发展过程

小结

第七章 三燕金属带具的相关问题

第一节 中国东北地区金属带具概观

第二节 三燕金属带具的新发现

第三节 辽宁金属带具的变迁

小结

第八章 晋式金属带具的造型样式与思想内涵

第一节 新资料的情况

第二节 两种晋式金属带具

第三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传播与发展——基于辽宁地区的情况

第四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思想内涵

小结

第九章 晋式金属带具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东吴薛秋墓概要

第二节 东吴薛秋墓出土金属带具的特征

第三节 东吴薛秋墓出土金属带具与晋式金属带具

第四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各系统与制作上的发展趋势

第五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传播及其背景

第三编 两晋南北朝的金属工艺

第十章 六朝“龙”的造型

第一节 六朝时期三件与“龙”有关的实例

第二节 “龙”图像的造型与表现

第三节 “龙”的造型与文物的传播

小结

第十一章 日本出土5世纪的金属带具与中国

第一节 5世纪的金属工艺与金属带具

第二节 制作技法概述

第三节 日本出土5世纪金属带具的产地

小结

第十二章 中国南朝前期的金属工艺

第一节 六朝金属工艺的相关问题

第二节 中国南朝前期的金属工艺

第三节 中国南朝前期的金工技术与生产

第十三章 东晋南朝的金属工艺与十六国

第一节 东晋南朝金属工艺的动向

第二节 晋式金属带具的发展

第三节 蝉纹冠饰的仿制

第四节 东晋金属工艺的传播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版出处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