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全四卷 卷四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848.50购买纸书

3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张奇文,柳少逸,郑书翰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01

字       数:64.5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1981年至1985年,周凤梧、张奇文、丛林主编的《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至第三辑相继正式出版发行。记录了著名中医学者和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对一代青年中医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奇文作为原作者之一,继承《名老中医之路》之志,继编《名老中医之路续编》。 《名老中医之路续编》,载名老中医近200位,他们学习中医理论,则记诵、精读、覃思、博览,夜以继日;学习中医临床,则尝药、侍诊、求师、省身,未曾停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更是来自实践,丰富多彩,理论创新成一家之言,临证积累殊多真知灼见和独到之秘,诚为中医药学之瑰宝;而他们百折不回、艰苦奋斗、精诚专一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更令人肃然起敬。 合集将之前我社出版的1-6辑何在一起,按照老中医姓氏笔画排序,分册出版,这对于宣传中医,继承和发展名老中医之学术经验,以及培育新一代名中医,具有重大积极意义。<br/>【作者】<br/>张奇文 主任医师、教授。男,1935年出生,山东寿光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昌潍医校。1958年参加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历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正厅级)等职。现为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会长,山东省医学学会会长,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学术顾问、名誉会长,澳洲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学术顾问。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1978年出席全国科技大会,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为省政协四、五、六届委员。<br/>
目录展开

郑启仲

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

立志自学 以勤补拙

学用结合 锲而不舍

搏流不激 必浚其源

高荣林

读研究生 入名医之室

做内研室 沐大家之风

参天地人 悟中医之道

倡睡眠说 游梦里乾坤

王庆其

钟情岐黄

读书苦乐

耕读经典

跟随名师

潜心临床

朱祥麟

治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升堂入室

(二)博览求源 辨疑明理

(三)学用结合 学以致用

学术思想特点

(一)学宗《内经》 踵事增华

(二)兼综百家 择善而从

理论特点

(一)宏扬风病学说

(二)构建奇经辨证论治理论

临证特点

畅 达

一、幼承家学,心归岐黄

二、发奋苦读,耐住寂寞

三、三尺讲台,感悟中医

四、对《伤寒论》学习的体会

(一)《伤寒论》中枳实名物考

(二)对《伤寒论》中非衡器计量的药物计量的研究

(三)对《伤寒论》中解表剂煎煮方法的见解

(四)太阳中风非表虚证

(五)对《伤寒论》研究方法的探讨

五、汤方辨证学术思想

(一)汤方辨证的概念

(二)《伤寒论》六经辨证与汤方辨证的关系

(三)方证对应或汤方与“症候群”相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初级思维过程

(四)汤方辨证是方证对应的进一步升华

(五)汤方辨证强调直觉思维(顿悟)的存在和运用

六、临床经验举隅

(一)消渴病经验方——益肾涌泉汤

(二)中风病经验方——益肾化痰醒脑汤

(三)癫痫经验方——定痫散

刘亚娴

一、受家庭熏陶,酷爱中医,可谓入门之起步

1.“三不”有哲理

2.善与人同

3.轻“利”重“义”

4.“谦”而“好争”

5.推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三个注重:苦读书、勤临床、善思维

(一)苦读书

(二)勤临床

(三)善思维

三、恶性肿瘤、疑难病证治疗中的四个坚持

四、活法、善思、重文

(一)经方妙用案

(二)时方活用案

(三)新方创用

(四)重文

五、三个不可忘,三个不能丢

殷 明

一、从医之路

二、师承名家

1.跟随恩师江育仁

2.跟随恩师曹颂昭

三、临证特色

1.多种疗法,整体调整

2.精于辨证,灵活论治

3.药少量小,中病即止

4.顾护脾胃,注重消导

5.注重人文,关爱患者

6.临床治病,臻善三步

四、尽职尽业

徐凌云

学习继承之路

1.夯实理论早临床

2.尊师重道善继承

临证求索之路

1.急危重症中参西

2.清解消补治外感

3.调脾补肾疗内伤

4.站桩功法重调神

5.睡眠障碍分虚实

张士卿

潜心学医 初立治病救人之志

有缘深造 愿习越人入咸阳之妙

再拜恩师 深悟经典经方之妙

勤于临证 践行大医精诚之训

热心执教 传承岐黄济世之道

陈 意

幼存岐志

初入医门

得入医班

学以致用

厚积薄发

不惑咏怀

继往开来

谢克庆

医是大道路遥遥 治病救人最重要

医乃仁术讲功效 学用心潮逐浪高

书为大法路遥遥 幸遇良师得指教

书法艺术论神妙 创作激情干云霄

汪受传

踏入门槛

大家指谜

术业专攻

名师导航

千里足下

熊大经

中医世家目染耳濡

耳鼻咽喉为头面清窍,清窍多虚

肺主皮毛之扩展及胆肺相关

官窍五度辨证

历尽艰辛研制治疗鼻窦炎之新药——鼻窦炎口服液、鼻渊舒口服液及其胶囊

困惑与无奈

教学与教材

临床门诊与病房

科 研

胡国俊

精诚医者

1.淡泊名利,仁心近人

2.以患为师,学思相济

3.薪火传承,甘为人梯

新安渊源

1.新安古蕴,深厚纷呈

2.秉承家技,兼收并蓄

3.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治学思悟

1.读书与实践并重

2.读书重经典

3.实践重求实

4.心悟与笔耕相益

临证心诀

1.坚持中医思维

2.紧扣病机症结

3.明察细辨识证

4.悉心取方用药

方药运用

1.惯用经方、古方

2.喜用药对

3.擅用枝茎藤类治痹证

4.巧选虫药搜剔,血肉有情治咳喘

顾植山

家承岐黄龙砂脉,早年磨炼在基层

广涉各家筑文献功底,验证气象探运气理论

“三年化疫”说“非典”,《疫病钩沉》初试锋

预测课题敢担当,屡测屡验彰绝学

太极图重释阴阳五行,开阖枢演绎六经大义

推广龙砂学术特色,培育流派传承人才

“钥匙”明灯照方向,《内经》医魂是根本

王人澍

一、1993年担任台湾中国医药大学中医系系友会会长,召集成立台湾中西整合医学会

二、完成三焦实质之现代化研究

三、慈济医疗志业体的医疗人文与中西医临床整合研究中心的推展

四、教学与教育模式

五、癌症临床的个人中西合治模式

六、辨证论治的科学原理思维

1.肺经火郁

2.肺经火盛

3.木气郁而化火

4.方药的基础医学研究

七、论文撰写

八、致谢

阎艳丽

一、酷爱中医,涉入学海

二、教学临证,相互促进

三、研读经典,修养医德

四、学术经验,技术专长

1.谨守病机,贵在调

2.探求病因,重痰瘀

3.恰当祛邪,毋伤正

4.因人制宜,究体质

五、具体治验

1.乙肝治验

2.病毒性心肌炎治验

卢崇汉

嫡传篇

继承篇

负笈南京西为中用

识药篇

医德篇

传承篇

朱锦善

入门学医

名师指引

教学相长

实践出真知

学无止境

温长路

医乃性命之学

学医必多读古人书

科学认识中医学的属性

疗效是硬道理

为中医的传播和普及鼓与呼

朱建华

我与中医不解之缘

学习继承,成才之路

一、求学,奠定根基

二、进修,博采众长

三、跟师,业精技成

坚守阵地,弘扬国粹

一、发挥优势,坚守阵地

二、培养后人,传承经验

三、科研成果,造福人类

临证经验与学术专长

一、病证结合,病证同治

二、强调四诊合参,重视舌象观察

三、益气化瘀法论治中老年病

四、立法补、疏、通,调治月经病

五、燮理阴阳,辨治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

张存悌

高考改变命运

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前二十年学医得与失

发现火神派,衰年变法

学习火神派的体会

1.火神派疗效确切

2.阴阳辨诀是第一关

3.弄清阴火,获益最大

4.附子运用的五原则

思考与总结

1.首重读书,培养根基

2.经方入手,高出时医

3.行医治学,互相促进

学术观点梳理

林天东

一、求学之路

1.笃志学医,锲而不舍

2.学追经典,推陈出新

3.锐意改革,鼎力管理

二、学术思想

1.善用经方,解不孕不育之疑难,完善不孕不育症中医诊疗体系

2.保护黎医黎药,构建黎医诊疗体系

三、临床验案

1.易黄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验案

2.五子衍宗丸治疗不孕症验案

四、常用效方

1.人工荨麻疹

2.三叉神经痛

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杜锡贤

一、仁爱之心,从小养成

二、立志从医,矢志不渝

三、建皮肤科,发展学术

四、虚心好学,勤能补拙

五、潜心临床,追求良效

六、医乃仁术,医德在先

七、教书育人,德艺并重

1.关心爱护

2.德行垂范

3.治学严谨

4.倾囊相授

5.孜孜不倦

八、著述科研,均有成绩

九、热心学会,提高学术

十、张师序言,赞誉有加

周铭心

一、明乎自知,扬长补短

二、广于涉猎,约取精要

三、知艺之理,可以治医

四、以艺治医,独辟蹊径

侯玉芬

刻苦求学 夯实基础

勤思精研 硕果累累

中西汇参 独树一帜

言传身教 桃李芬芳

潘朝曦

家学启蒙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转益多师 幸遇良师

一波三折 研发“克感王”

收复急重危病阵地

攻克疑难病

为中医自身诊病

(一)立项忽视中西两种医学的根本差异

(二)研究方法完全照抄西方医学

(三)以西方医学的指标作为中医研究成败的判定标准

把中医教给大众

赠君数言留共勉

“借我人生二百年”

朱婉华

医乃仁术

经典是基础

传承是关键

临床是根本

创新是发展

弘扬才必然

后 记

马大正

皛雪映简牍 目耕驾银蠹

读书济苍生 听涛著文章

(一)妇科发展史研究

(二)妇科药物功效研究

(三)妇科治疗方法研究

(四)对子宫肌瘤的研究

(五)妇科领域经方超范围、发挥性使用的研究

(六)传授经验,带教学生

(七)注重科普教育

临证贵总结 继承更创新——临床诊疗及用药特点经验介绍

(一)注重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中西医结合三种治疗方法

(二)学崇仲景 常用经方

(三)博采众长 精益求精

(四)勇于探索 自拟专方

(五)力求处方简便验廉

(六)提倡中西医结合

结 语

刘沈林

一、杏林之路

二、临证心得

(一)脾胃病

(二)消化道肿瘤

三、医德感悟

四、治学观点

五、结语

王新陆

一、步入中医之门

二、求学访名师,实践出真知

三、发皇古义,融会新知

四、继承创新,不离大宗

张同振

耳濡目染,矢志不渝,一心要学岐黄术

高等学府,忝列门墙,知识天地任翱翔

熟读经典,博采众方,忙活到老学到老

勤于临证,服务患者,中医根基在基层

言传身教,薪火相传,杏林伟业有传人

尹常健

初入医门 得遇良师

勤能补拙 学贵“三多”

精勤不倦 博学多思

甘为人梯 乐育英才

丁安伟

医药启蒙,受父亲良好教育

大学生涯,遇良师受益匪浅

投身教育,苦追求其乐无穷

走出国门,求提高报效祖国

实事求是,破迷信崇尚科学

潜心科研,欲探索中药奥秘

对外交流,重宣传弘扬中药

平台建设,为提高科研水平

终生心愿,盼中药振兴腾飞

郑伟达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治疗疑难重症的体会

治疗恶性肿瘤的体会

(一)运用四位一体疗法治肿瘤

(二)运用十纲辨证治肿瘤

治疗肿瘤强调“以人为本,带瘤生存”

梁继荣

酷爱中医,从师孙茂淦

乡里执教,实践岐黄术

如愿以偿,山医读中医

重返煤城,就职医科所

从事管理,描绘新蓝图

担任院长,创三甲医院

精勤不倦,看硕果累累

良方济世,如春雨膏田

远涉重洋,悬壶英格兰

王静波

幼年志向 潜心学医

热爱眼科 潜心研究

益气养阴 独特见解

1.治疗手段的变化

2.中医药治疗青光眼治则的变化源于治疗病种的不同

关心患者 以心交心

教书育人 甘为人梯

金 伟

金氏脉学的形成背景

金氏脉学的特点

金氏脉学的理论基础及支持理论

金氏脉学的基本内容

(一)金氏脉学的核心内容

(二)脉动周期与周程密度

(三)离散系数

金氏脉学的三定诊断

(一)定性诊断

(二)定位诊断

(三)定量诊断

刘德泉

一、人生之路,顺势而为

二、勤求古训,不断创新

三、临床实践,灵活多变

田月娥

一、路是人走出来的

二、耐心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信任

三、医生以精湛的医疗技术取得患者的信任

四、中西医汇通,造福于患者

五、教书育人,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

六、始终如一坚持中医之路

丁 樱

医学生涯

1.“工农牌”大学生

2.角色的转换

3.以勤补拙,持之以恒

4.实践第一,重在思考

5.更新知识,跟上时代

6.扎根学术,打造学科

临证之鳞爪

(一)激素-中药序贯论治小儿肾病

(二)中成药雷公藤多苷在小儿肾系疾病的应用

陶汉华

一、熟读经典,弘扬仲景学术

1.重视预防,《金匮要略》开篇即讲“治未病”

2.临床诊治疾病四诊合参,问诊尤为重要

3.肾气丸为金匮名方,临床当加减活用

二、取长补短,吸取西医诊断优势,坚持中医辨证论治

1.将现代医学检查吸收到中医辨证论治中

2.应用西医病名不影响中医辨证论治

3.中医药学术要注重继承更要注重发扬

三、中西结合,寻找两种医学契合点

1.急性炎症多表现湿热,慢性炎症多表现虚寒

2.黄土汤中灶中黄土与氢氧化铝治疗胃溃疡有异曲同工之妙

吕志杰

我是如何步入中医之路的

我是如何走上学习经典、学用经方之路的

1.大学期间名师垂教

2.工作之后临床实践的领悟

3.张锡纯亲传弟子李兰生老中医的教诲

4.脱产学经典,函授学写作

我研究经典、经方之路

我几十年来应用经方之路

(一)践行用好经方的三个境界

(二)注重用好经方的三大关系

(三)总结应用经方的经验教训

我第二个春天之路

王昌恩

一、耳濡目染,萌动学医念头

二、如愿步杏林,为学无止境

三、名师引导,无涯学海捷径

四、调正心态,动力自来,工作虽忙,不忘临床

五、热爱基金事业,钟情中医临床实践

六、结束语

董幼祺

一、登医之门,砥砺其志

二、继承祖业,博学求知

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四、总结提高,发扬光大

刘玉洁

一、三次拜师,成就了我对中医的热爱和执着

1.启蒙老师秦德润

2.再拜名师王国三

3.经典老师郝万山

二、熟读经典,德艺并重

1.德与技并重

2.勤与思并重

3.精与效并重

三、学术思想

(一)宗《内经》注重调理,用药以平为期

(二)崇仲景强调辨证,临证活用经方

(三)旁各家融会贯通,临证博采众方

(四)纳西医科学诊断,强调病证结合

何若苹

学经典,熟读精思贵活用

跟名师,用心感悟承薪火

多临诊,疗效为先重特色

一、在肿瘤治疗上的特色

二、在内科治疗上的特色

三、在妇科治疗上的特色

崔倬铭

高中毕业典礼当天的巧遇

走入岐黄之道

闯江湖只身赴澳大利亚

颈椎病的独特手法

得天独厚的澳大利亚中医立法

走上脉学研究的“不归路”

愉快的云南之行

我的针法运用

澳大利亚行医的特点

我的脉法运用

敢与世界高手过招

好的中医师应具备多种医技

调动病人的潜能

范永升

一、跨入高等学府

二、公派出国留学

三、面对经典与临床

四、《金匮要略》的教研探索

五、风湿病路上的毅行

六、上火研究的攻坚战

七、浙派中医的凝练

王 键

名门世家 当代儒医

治学广博 根基厚实

潜心学术 传承创新

临证实践 活变不滞

杏林育人 润泽桃李

文化传承 铁肩道义

结束语

马 融

一、秉承家教,求学拜师

二、继承发展,实践创新

(一)小儿癫痫

(二)益智宁神治多动

(三)“肝肾双排”治高铅

(四)苦辛通降治易感

(五)三焦分论治抽动

三、科教并重,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刘启泉

一、从医经历

二、成才之路

三、学术经验

1.核心思想:通降为要,以和为法

2.抓主病机: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3.整体调治:五脏相关,健脾调肝

4.特色诊治:结合腹诊,辨证辨病

5.治调结合:分期论治,重视调护

田景振

一、恰逢其时步入大学之门

二、脚踏实地从生产实际入手开展科研选题

三、坚持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开拓创新发展

四、组建一支团结拼搏、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研究团队

罗颂平

一、家学渊源

二、师承名家

三、出国研修

四、培育团队

五、临证发挥

1.补肾与健脾并重防治先兆流产与复发性流产

2.攻补有度治疗癥瘕不孕

3.滋肾养血治疗卵巢功能不全

六、传承创新

1.女性生殖调节的中医理论研究与中药药效学研究

2.创制岭南妇科四季膏方

姓名拼音索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