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关于中波文学交流与传播的研究专著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优秀”等级 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丰富而生动 文学交流是一把钥匙,可以帮助我们一个民族的心灵之门;文学交流是一座桥梁,可以让两个相距遥远的民族相互靠近;文学交流又是一座丰碑,记载着人类克服地理距离、语言隔阂、文化差异,寻求实现相互理解、构建共同价值的不懈努力。《丝绸与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学关系研究》基于作者十余年的艰苦努力,大量的一手资料和作者对文学交流助力民心相通的深刻理解,全面梳理和研究了中波这两个相距遥远的民族彼此靠近的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心灵相通之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8.3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文前辅文
当丝绸与琥珀相遇,神奇之花悄然绽放(代序)——读李怡楠《丝绸与琥珀的相遇——中波文学关系研究》
绪论 文学交流——中波友好乐章中的最强音
一、波兰历史长河中的波兰文学
二、中波友好交往中的文学关系
三、影响研究和接受美学视域下的中波文学关系
第一章 中波两国最初的相互认知
第一节 波兰对东方文化的向往
一、传教士、使者、旅行者的游记、传记和文学作品等
二、初具“汉学研究”色彩的早期探索
三、翻译中国古代典籍的发端
四、中国文学译介的萌芽
五、与“中国风”相得益彰
第二节 中国对波兰的最初认知
一、传教士带来的知识
二、晚清时期随“西学东渐”入华的有关波兰的知识
三、波兰历史命运对中国近代社会革新的镜鉴
四、中国对波兰在文学层面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第二章 中波文学交流初步发展
第一节 波兰汉学长足发展
一、波兰对中国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
二、波兰译介中国文学的发轫
三、对中国古代典籍的持续关注
四、中国文化、思想、文学的重要研究者
五、汉学研究和文学译介成果为波兰人塑造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波兰文学“鲁迅模式”的汉译之路
一、鲁迅等人对波兰文学的“异域盗火”
二、文学译本的基本样貌
三、中国新文化运动翻译家群像
四、波兰文学译作中的波兰民族形象
五、进步期刊对波兰文学的传播
第三章 中波文学交流走向成熟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波兰的广泛接受
一、中国进步文学大放异彩
二、古、现代文学平分秋色
三、古代文学再占主流
四、文学接受活动的价值转向和审美转向
五、汉学家译者群体
六、文学译介活动塑造的中国形象
七、中国文学的传播平台
第二节 中国接受波兰文学“鲁迅模式”的延续
一、密茨凯维奇译介热潮
二、克鲁奇科夫斯基大受关注
三、现实主义文学地位凸显
四、波兰文学汉译新时期的“报春燕”
五、既有波兰文学形象的扩展和深化
六、文学译介和传播活动“薪火相传”
第四章 中波文学交流日益繁荣
第一节 中国文学在波兰的接受推陈出新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波兰的译介
二、对中国古代典籍和古代文学的持续关注
三、三代汉学家共创中国文学的波兰语翻译事业
四、中国文学译本中的中国和中国人
五、传播平台的主体性凸显
第二节 波兰文学在中国的接受枝繁叶茂
一、波兰文学汉译事业的继承与繁荣
二、愈加饱满、立体的波兰文学
三、波兰文学汉译的中流砥柱
四、通过波兰文学构建的波兰民族形象
五、不断发展的多元传播平台
第五章 中波文学交流走向新时代
第一节 文学译介活动中的新现象
一、诺贝尔文学奖效应
二、科幻小说异军突起
第二节 文学接受方式的“后现代化”
第三节 文学传播形式多样化、现代化
一、多样文学转换扩大文学交流影响力
二、“文化赞助人”作用凸显
第四节 中波文学交流“后浪”汹涌
余论 中波文学间的相互影响
一、以中国或波兰为想象的文学创作
二、中国文化对波兰作家的影响
三、波兰文学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