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机器意识:人工智能的终极挑战电子书

适读人群: 本书供广大爱好人工智能、意识科学及心灵哲学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等读者参考,也可以作为已经掌握一定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企业研发人员一步深学习、研究、掌握未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参考书。 1) 作者资深。作者是机器意识领域的领军人物,身兼五个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耗费二十年时光孜孜不倦地钻研积累,终于铸就了这部跨越时代、并蓄中外和贯通文理的集大成之作。

售       价:¥

纸质售价:¥71.5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周昌乐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22

字       数:35.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程序设计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机器意识,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璀璨明珠,将成为人类信息技术革命的终极挑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许人们会为眼下卡脖子的许多关键技术而忧心如焚,那么为了未来不再重蹈覆辙,我们现在就应该前瞻性地展前沿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本书就是一部顺应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扛鼎之作。作者身兼五个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耗费二十年时光孜孜不倦地钻研积累,终于铸就了这部跨越时代、并蓄中外和贯通文理的集大成之作。这本书不仅仅是作者科研工作的总结,包括视觉觉知注意计算、自我认知计算实现、情感体验量子计算等。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部展机器意识研究的工具书,包括意识哲学思辨、意识科学理论、意识计算建模、机器意识评估评测、机器意识哲学反思,以及包括脑机混合智能在内的机器意识发展前景等。<br/>【推荐语】<br/>适读人群: 本书供广大爱好人工智能、意识科学及心灵哲学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等读者参考,也可以作为已经掌握一定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企业研发人员一步深学习、研究、掌握未来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的参考书。   1) 作者资深。作者是机器意识领域的领军人物,身兼五个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耗费二十年时光孜孜不倦地钻研积累,终于铸就了这部跨越时代、并蓄中外和贯通文理的集大成之作。 2) 话题前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或许人们会为眼下卡脖子的许多关键技术而忧心如焚,那么为了未来不再重蹈覆辙,我们现在就应该前瞻性地展前沿关键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3) 内容全面。本书不仅是作者科研工作的总结,包括视觉觉知注意计算、自我认知计算实现、情感体验量子计算等。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部展机器意识研究的工具书,包括意识哲学思辨、意识科学理论、意识计算建模、机器意识评估评测、机器意识哲学反思,以及包括脑机混合智能在内的机器意识发展前景等。 4)作者荣获51CTO 2020年度“*受读者喜爱的IT图书作者”奖。<br/>【作者】<br/>周昌乐 北京大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心智科学家。长期从事人工智能、认知科学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涉及手写汉字识别、视觉计算理论、汉语隐喻理解、认知逻辑推理、中医辨证推演、数字古琴艺术、机器歌舞创作、哲学实验方法等多个方面。目前主要从事心智仿造、脑机融合、心法实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被聘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数学(人工智能基础)、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医诊断学、哲学五个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导师,也是国家汉办“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导师。曾任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首任院长、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实验室主任、厦门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厦门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目前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实验室学术委员、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厦门市信息化专家组组长、厦门大学知识论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福州市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受聘为浙江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苏州大学、汕头大学、重庆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合作、讲座或兼职教授。<br/>
目录展开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意识哲学难题

1.1.1 意识学说概要

1.1.2 功能觉知意识

1.1.3 现象感受意识

1.2 意识科学理论

1.2.1 意识科学研究

1.2.2 意识神经基础

1.2.3 意识认知理论

1.3 机器意识建模

1.3.1 神经网络方法

1.3.2 符号规则方法

1.3.3 量子计算方法

第2章 视觉注意

2.1 视觉注意机制

2.1.1 注意作为意识基础

2.1.2 视觉注意神经机制

2.1.3 视觉注意计算途径

2.2 工作记忆模型

2.2.1 视觉信息神经表示

2.2.2 量子联想记忆模型

2.2.3 视觉联想工作记忆

2.3 视觉特征获取

2.3.1 图像显著特征获取

2.3.2 运动显著特征获取

2.3.3 显著特征整合模型

2.4 视觉注意系统

2.4.1 视觉注意控制计算

2.4.2 视觉注意计算模型

2.4.3 系统实验结果分析

第3章 自我认知

3.1 自我意识分析

3.1.1 自我意识能力问题

3.1.2 意识时间因素分析

3.1.3 机器人监控员模型

3.2 异步自省理论

3.2.1 异步自省过程描述

3.2.2 异步自省神经网络

3.2.3 异步自省理论评述

3.3 自我意识模拟

3.3.1 内省机制功能分析

3.3.2 内省反思计算模型

3.3.3 自我意识博弈模拟

3.4 自我认知系统

3.4.1 自我意识认知系统

3.4.2 机器涉身行为表现

3.4.3 机器镜像认知测验

第4章 情感体验

4.1 情感体验问题

4.1.1 情感体验现象分析

4.1.2 情感神经运作机制

4.1.3 情感感受计算策略

4.2 情感感受理论

4.2.1 经典情感理论概览

4.2.2 情感感受界定分析

4.2.3 情感感受量子理论

4.3 量子神经模型

4.3.1 量子神经单元模型

4.3.2 量子神经集群模型

4.3.3 量子神经模型运行

4.4 乐舞情感感受

4.4.1 乐句情感分析识别

4.4.2 情感舞句匹配计算

4.4.3 乐舞情感感受表演

第5章 余论

5.1 机器意识评估

5.1.1 虚拟机器途径

5.1.2 实现目标分类

5.1.3 机器意识评测

5.2 哲学反思批判

5.2.1 哲学反思观点

5.2.2 机器面临困境

5.2.3 意识计算限度

5.3 展望未来前景

5.3.1 机器意识出路

5.3.2 脑机混合意识

5.3.3 未来社会影响

后记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