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6G组网与边缘智能技术电子书

目前对6G组网架构缺少系统的调研和介绍,本书兼具系统性与前沿性,主要内容是在归纳团队研究成果、收集业界新科技展的基础上梳理而成。 本书作者团队长期从事先移动通信系统及无线网络技术研究及实践,并参与了科技部重研发项目“面向6G移动通信的网络理论与核心技术”。 本书将对6G组网架构理论与相关技术行系统介绍,涵盖内容丰富,对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售       价:¥

纸质售价:¥181.8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8

作       者:田辉,张平,范绍帅,聂高峰,喻鹏,孙军帅 著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2-11-01

字       数:24.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计算机/网络 > 多媒体/数据通信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6G网络架构将是具有“人-机-物-灵”融合特性的双世界网络架构,6G网络通过智能协同方式实现对用户所处信息融合空间的感知、反应、决策、优化乃至改造。相应地,6G网络将通过分布式学习以及群体智能式协同算法部署,使6G网络实现智能内生,并通过去中心化的无线网架构来提升网络服务的可拓展性和鲁棒性,从而构建新的生态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体验。其中,边缘智能技术通过融合边缘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使智能更贴近用户,因此成为实现网络智能内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网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书在分析各代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升级内在动力的基础之上,阐述“人-机-物-灵”融合的6G网络形态,而从容量分析、系统演、网络自治等方面探讨6G组网理论及其关键技术,并对6G网络多域资源协同及边缘智能技术行系统介绍。 本书适合希望了解6G需求及潜在技术的人士阅读,不仅可作为移动通信行业从业人员和垂直行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业课教材。<br/>【推荐语】<br/>目前对6G组网架构缺少系统的调研和介绍,本书兼具系统性与前沿性,主要内容是在归纳团队研究成果、收集业界新科技展的基础上梳理而成。 本书作者团队长期从事先移动通信系统及无线网络技术研究及实践,并参与了科技部重研发项目“面向6G移动通信的网络理论与核心技术”。 本书将对6G组网架构理论与相关技术行系统介绍,涵盖内容丰富,对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br/>【作者】<br/>田辉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实验室网络信息处理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斯坦福大学高 级研究学 者,IEEE高 级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5G/B5G/6G组网及关键技术、边缘智能、自组织移动通信网络等。主持国家重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目标导向类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 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移动通信,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咨询委员会委员,信息科学部第三、五、六届咨询委员会委员,科学技术部863计划网络与通信技术主题专 家组专 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总体组专 家,IMT-2020(5G)专 家组成员,国家第六代(6G)移动通信技术研发总体专 家组专 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和《通信学报》主编等。获得全 国创新争先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步奖。2017年带领的团队选“全 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8年当选IEEE Fellow。 范绍帅 北京邮电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于北京邮电大学获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并于北京邮电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隶属于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为5G/B5G/6G组网及关键技术、高精度定位授时技术。先后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重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大唐电信集团、大唐移动、华为、上海贝尔等企业合作项目,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 聂高峰 北京邮电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分别于2010年和2016年获北京邮电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SDN的无线网络关键技术和5G/B5G/6G无线网络关键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参与多项国家重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10余项。 喻鹏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未来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智能运维管理及行业应用。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项目10余项,国际/行业标准5项,荣获科技奖励4次,曾担任多个知名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委员。 孙军帅 中国移动研究院主任研究员、高 级工程师,一直从事网网络架构和协议栈功能方面的研究、研发和标准化工作,历经3G/4G/5G,目前正从事6G网络相关的研究。完成5G CU-DU网络架构功能定义和协议栈MCD方案的研究、设计和标准化工作,在Future Forum上主持完成下一代协议栈1.0~4.0白皮书,主持RAN的智能化的研究工作,提出RRM的智能化方案,曾担任O-RAN Alliance的WG3(Near-Real Time RIC&E2)的主席。发表多篇论文,并完成多个PCT专利和SEP专利,荣获第 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银奖。<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言

第1章 1G~4G移动通信发展

1.1 1G网络架构

1.2 2G网络架构

1.3 3G网络架构

1.4 4G网络架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5G场景需求及组网架构

2.1 5G的三大应用场景

2.2 5G网络架构

参考文献

第3章 6G网络形态

3.1 6G潜在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

3.2 虚实融合的6G数字孪生

3.3 “人-机-物-灵”融合的双世界网络架构

3.4 6G网络智能至简

3.5 去中心化的无线接入网络

参考文献

第4章 6G组网理论及技术

4.1 网络信息论

4.2 网络耗散理论

4.3 动力学理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6G网络多域资源协同技术

5.1 通信、计算、缓存资源协同融合

5.2 空间信息网络动态组网及资源协同

参考文献

第6章 6G边缘智能技术

6.1 边缘智能网络的分布式学习原理及框架

6.2 面向6G的网络自治功能

6.3 6G基于内生AI的无线网络多维度无线资源管理功能设计

6.4 边缘智能技术在工业物联网中的应用

6.5 基于智能反射表面和空中计算技术的无线网络联邦学习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