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儿科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76.3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谷晓红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2-01

字       数:21.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分别从医家介绍、学术观、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12位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观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或分条论述了学术创见及其对于儿科疾病治疗的影响,或通过中医理论的总学术观展至儿科学术观。临床特色部分简洁、精准的展现医家诊治的特,治疗儿科疾病的特。如诊疗特色、特色疗法(针灸,泡洗等外治)、常用验方、常用药物、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br/>【作者】<br/>谷晓红,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30余年,发表学术文章40余篇,著作20余部。曾获全国首届杰出女医师。<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大医传承文库》编委会

《儿科病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编委会

《大医传承文库》顾问

总前言

前 言

王 烈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哮喘苗期理论

(二)哮喘三期分治

(三)哮咳理论

(四)鼻性哮喘

三、临床特色

(一)肺系疾病

1.外感疾病

2.咳嗽

3.哮喘

(二)脾系疾病

(三)心系疾病

1.按药物作用选药

2.按症状选药

(四)肝系疾病

1.内服汤剂

2.家庭调护

(五)肾系疾病

1.益气法

2.解毒法

3.化瘀法

4.利水法

(六)其他

1.古方发挥

2.老药新用

3.哮药六品

四、验案精选

(一)儿童抽动障碍(肾阴不足,相火偏亢)

(二)支气管哮喘(热哮)

(三)咳嗽(食积咳嗽,胃热及肺)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

(五)疳证(脾胃气虚,久病及肾)

(六)过敏性鼻炎(外邪侵袭)

丁 樱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疑难杂症推崇临床用药有故无殒,中病即止

1.把握适应证是儿童使用雷公藤的前提

2.“安全合理用药”是对儿童使用雷公藤的关键

3.“效益/风险比”是“有故无殒”下儿童使用雷公藤的重要参考

(二)治疗难治性肾病强调活血化瘀

(三)提出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是热、虚、瘀

1.强调分期论治

2.重视饮食控制

3.重视预防外感

(四)治疗反复发作性紫癜善用藤类

三、临床特色

(一)序贯辨治肾病综合征

1.理气活血

2.养阴活血

3.温阳活血

4.凉血散血

(二)过敏性紫癜治疗经验

1.风热夹瘀

2.血热夹瘀

3.阴虚夹瘀

4.气阴两虚夹瘀

(三)有关小儿使用雷公藤的剂量、疗程及副作用

四、验案精选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水相搏)

(二)肾病综合征(肝肾阴虚兼风热血瘀)

(三)紫癜性肾炎

案例1:血热妄行兼血瘀

案例2:阴虚夹瘀

(四)IgA肾病

案例1:血热妄行兼血瘀

案例2:阴虚火旺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气阴两虚兼血瘀)

王素梅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对多发性抽动症的认识

1.风痰内扰,抽动症状为其标

2.土虚木亢、五脏相关为其本

(二)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认识

(三)对自闭症的认识

三、临床特色

(一)抽动障碍

1.治本与治标相结合

2.辨证与辨症相结合

3.结合现代药理,提高疗效

4.分期论治

5.重视调护

(二)自闭症

1.脾肾阳虚,寒痰凝滞证

2.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

四、验案精选

(一)抽动障碍

案例1:脾虚肝旺

案例2:脾虚肝旺

(二)自闭症(痰热内盛)

(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痰热内扰)

孔光一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小儿体质易感,证多温热

(二)小儿温病以肺胃为中心,易夹食兼湿

(三)小儿温病流连少阳,厥阴致变,下移膀胱

(四)小儿温病易伤肺、胃、心之阴

三、临床特色

(一)清透疏利,治在肺胃,不忘解毒

(二)分泄少阳,宁心和肝,清利膀胱

(三)甘凉清养,扶正修复,预防在先

四、验案精选

(一)外感发热(肺胃郁热,风热束表)

(二)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经郁热,胃肠积热)

孙申田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整体观念

(二)重视经络,分经辨证

(三)选穴精简

(四)重视调神

(五)以头针为主治疗儿科病

三、临床特色

(一)重视诊断,精确辨证

(二)斟酌病情,随机应变

(三)发挥经颅重复针刺法与百会穴优势

四、验案精选

(一)抽动障碍

案例1:气郁化火,引动肝风

案例2:肾阴亏虚,肝风内动

案例3:肝肾亏虚,阴虚风动

案例4:肝肾亏虚,阴虚风动

(二)儿童孤独症

案例1:禀赋不足,精气不充

案例2:禀赋不足,水不涵木,风阳内动,上蒙清窍

张西俭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生理病理方面

(二)诊断方面

(三)治疗方面

1.坚持辨证,论治原则

2.融合寒温,开阔视野

3.合理双解,以治表证

4.巧治兼证,救急缓重

5.清热解毒,辨证重用

6.通达气机,救命金针

7.幼儿外感热证要疏肝祛风

8.脉象分析至关重要

三、临床特色

(一)总结小儿外感发热脉诊特点

(二)临证凭脉辨证,全面把握病机结构

(三)用药强调相济相成、相反相成

(四)临床证治经验举要

1.对于数邪兼夹的病机,即针对不同邪气选用药物

2.首剂勤服

3.倡导“中病即止”

4.强调“少量多次”喂服

四、验案精选

(一)外感发热(风邪外袭,肺热里炽)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寒束表,肺胃郁热夹滞)

张士卿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重经典,研古书

(二)法宗仲景,活用经方

(三)临床诊疗,首辨“三因”

(四)“辨证”更须合“辨病”

(五)增效还当“对症”施

(六)根治更需重预防

三、临床特色

(一)倡导寒热同调,寒温并举

(二)调理脾胃,尤重运脾

1.运脾化湿法

2.运脾和胃法

3.温运脾阳法

4.养胃助运法

5.理气助运法

6.益气助运法

(三)临床重视痰瘀等病理产物,提出痰瘀相关学说

(四)通腑不必局限于阳明

1.通泻阳明

2.通降胃腑

3.通达胆腑

4.通导君火

5.通利州都

6.通调孤腑

(五)“经方为头时方尾,经时单验一炉融”的遣方用药思路

(六)注重配伍,善用对药

四、验案精选

(一)小儿遗尿(肾阳不足)

(二)慢惊风(脾虚肝亢,风痰阻络)

(三)紫癜(湿热发斑)

(四)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气不足,痰阻心脉)

李立新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痰瘀互阻”理论

(二)“肺—胃—大肠—肾”的调气理论

1.肺主气,司呼吸,以降为顺

2.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3.肺与大肠相表里,以通降为顺

4.胃主行气,助肺肃降

(三)五脏辨证,以通为顺

(四)“留白”理论

(五)脾虚生风,抽动不宁

三、临床特色

(一)擅长应用对药治疗小儿咳喘类疾病

(二)临床辨治,注重顾护脾胃

(三)一人一方一祝福

(四)喜用动物药

(五)擅治顽疾,内调外敷显奇效

四、验案精选

(一)儿童慢性咳嗽(痰热壅肺)

(二)长期发热(湿热内蕴,气阴两伤)

(三)哮喘

案例1:肺气不降,痰热阻肺

案例2:痰瘀伏肺

(四)顽固性便秘(气血亏虚证)

(五)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瘀血阻络)

李素卿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师古法而不拘其方

(二)辨证论治

(三)善抓疾病主要矛盾

(四)联系整体

(五)总体把握治疗疑难杂症

(六)治病与防病并重

三、临床特色

(一)诊疗特色

(二)常用验方

1.泻青丸

2.泻黄散

3.三甲复脉汤

4.玉真散

(三)常用药物

四、验案精选

(一)过敏性紫癜(肺脾气虚)

(二)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脾气虚)

(三)小儿腺样体肥大(肺脾气虚,鼻窍不利)

(四)川崎病(风热袭表,痰热互阻)

(五)多发性抽动(脾虚肝旺)

(六)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

周耀庭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重视温病理论,指导儿科临床

(二)衷中参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借鉴西医诊断,进行中医治疗

2.针对不同病证,优选治疗方法

3.西医辅助检查,补充望闻问切

(三)经方时方,古为今用,灵活化裁

1.在原方的基础上药物加减,或者在结构上调整

2.从古方中提取经典配伍

3.在成方的启发下制定新方

三、临床特色

(一)小儿肺炎,应归为外感咳喘

(二)注重祛邪,邪去则正安

(三)病因病机,临证注重湿毒郁邪

(四)谆谆医嘱,治疗护理配合宣教

四、验案精选

(一)长期发热(湿热内蕴,阻遏膜原)

(二)虫积腹痛(肺胃积热,宿有虫积,脾胃失调)

(三)哮病(痰热壅肺,兼感外邪,宿食停滞)

(四)鼻鼽(肺热外感)

(五)多寐(肝郁气滞,湿热内蕴)

(六)过敏性紫癜(风湿毒热,邪迫血溢)

胡天成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活幼当先识幼,论治必先识证

(二)脏腑辨证为纲,着眼气机升降

(三)辨证执简驭繁,类证类方治裁

(四)当真医攻疑难,辨治衷中参西

三、临床特色

(一)临证诊法特色

1.望形审窍,重舌轻脉

2.巧施问诊,善抓主症

3.与时俱进,远程诊治

(二)遣方用药特色

1.法随证立,方从法出

2.经方时方,兼采并用

3.活用古方,创制新方

4.专病专方,多种制剂

5.对药组药,相须相使

6.药少量轻,力专效宏

7.煎服忌口,面面俱到

四、验案精选

(一)急乳蛾案(风热邪毒,搏结咽喉,肉腐成脓)

(二)肺炎喘嗽(痰热闭肺,阳明腑实)

(三)长期高热(湿热浊邪,困阻中焦)

(四)哮喘持续状态(顽痰胶着,闭拒气道,哮喘不已,心阳虚衰)

(五)腹胀腹痛(血瘀气滞)

(六)泄泻(脾肾阳虚,真寒假热)

郭振武

一、医家简介

二、学术观点

(一)冬季“数九”天穴位贴敷

(二)从热论治小儿肺炎喘嗽

(三)从肺、脾、肾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四)从肝、脾论治小儿咳嗽

(五)从痰论治小儿哮病缓解期

(六)从风论治早期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三、临床特色

(一)治病必求本,以宿痰伏肺立论治哮喘

(二)抓主因,善治疗

(三)祛邪与固表俩手抓

(四)从病因入手

四、验案精选

(一)小儿尿频(肺脾气虚,州督不利)

(二)哮证(肺脾气虚)

(三)慢惊风(肝亢风动)

(四)肺炎喘嗽(痰热闭阻,肺气不通)

(五)慢乳娥(外邪数侵,邪热留恋咽喉,凝聚成结)

(六)慢惊风(风热动风)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