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大六经证治分类的系统性研究——三阳病证类》编委会
前 言
总 论
第一节 中医独特的疾病观念与诊治方法
一、中医独特的疾病观念
1.天人相应的生理基础
2.重气略形的病理认知
二、中医独特的诊治方法
1.略病详证的诊治思路
2.方证对印的实践优势
第二节 辨证论治模式与六经分类证治体系
一、仲景辨证论治的经典模式
二、仲景六经分类的证治内容
1.太阳病
2.阳明病
3.少阳病
4.太阴病
5.少阴病
6.厥阴病
三、六经证治分类的体系拓展
1.发病原理
2.分证原则
3.分类方法
第三节 大六经体系的证治分类构建
一、人体六经的生理基础
1.大六经的定义
2.六经系统框架
二、六经病变的实质内涵
1.病理内涵范围
2.六经病变范围
三、六经体系的证治分类
各 论
第一章 太阳经系
第一节 太阳经系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太阳经系的生理特点
(一)太阳经系的生理结构
1.手足太阳经经脉循行
2.小肠腑、膀胱腑的生理结构
(二)太阳经系的生理功能
1.膀胱腑的生理功能
2.小肠腑的生理功能
3.太阳之腑的气化特性
4.太阳经系相关脏腑苗窍的生理病理联系
二、太阳经系的病理特点
1.易患表证
2.易感寒邪
3.易与他经病证兼夹
4.里证易兼水邪为患
5.里证与胃、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第二节 太阳经系病变证治分类
一、太阳经系病变——表证类
1.伤寒类
2.伤风类
3.伤暑类
4.伤燥类
5.温热类
6.伤湿类
7.瘟疫类
8.水郁肌肤
9.太阳经湿热头痛
二、太阳经系病变——里证类
1.热结膀胱
2.小肠虚寒
3.小肠食滞
4.小肠气(滞)痛
5.小肠实热
6.膀胱湿热
7.膀胱气化不及
8.手足太阳湿热
9.太阳蓄水
三、太阳经系病变——表里兼夹类
1.表寒里水
2.外感风寒兼有郁热(三阳为主兼足三阴)
3.湿温犯于太阳表里
4.太阳伤寒夹食积
5.太阳伤寒兼血瘀痰饮气结
6.太阳兼阳明(风寒下痢)
7.血燥太阳腰痛(太阳兼厥阴)
8.太阳风寒(湿)脑痛(牵涉阳明)
9.痘疮初起于太阳(太阳兼少阴)
10.太阳兼少阳(风寒)
11.少阳兼太阳(风寒湿)
12.三阳合病
13.痉病
第三节 太阳经系病案举例
一、太阳证
1.表证类
2.里证类
3.表里兼夹
二、太阳兼他经病证
1.太阳兼少阳
2.太阳兼太阴
3.太阳兼多经
第二章 阳明经系
第一节 阳明经系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阳明经系的生理特点
(一)阳明经系的生理结构
1.手足阳明经经脉循行
2.胃腑、大肠腑的生理结构
(二)阳明经系的生理特性
1.阳明之上,燥气治之
2.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主润宗筋
3.阳明阳气旺盛,多气多血
(三)胃腑、大肠腑的生理功能
1.胃腑的生理功能
2.大肠腑的生理功能
二、阳明经系的病理特点
1.易感热邪
2.易化燥入里
3.易湿从热化
4.易与他经病证兼夹(主要为他经病邪所殃及)
5.阳明经系病变的常见症状
三、阳明经系与其他脏腑体窍的联系
(一)阳明经系功能与心肺的关系
(二)阳明经系功能与脾脏的关系
(三)阳明经系功能与肝脏的关系
1.肝脏依于胃腑的转枢作用
2.胃腑赖于肝脏的调达功能
3.肝与大肠相通
(四)阳明经系与鼻、面、肌肉的关系
第二节 阳明经系病变证治分类
一、阳明经系病变——里证类
1.六淫类
2.气滞类
3.痰浊类
4.食滞类
5.虚证类
二、阳明经系病变——表证类
1.伤风类
2.伤寒类
3.伤湿类
4.伤燥类
5.温热类
6.伤火类
三、阳明经系病变——表里间证类
1.痰气阻咽
2.津伤热遗
3.热郁胸膈
四、阳明经系病变——表里同病类
1.寒风外束,热滞内结
2.风热燥结,内外相搏
3.风热夹滞
4.湿热蕴毒弥散
5.风寒郁表,引动胃肠水湿
6.风湿热痹
7.感寒动温
五、阳明经系病变——他经相兼证类
1.阳明为主,兼涉他经
2.他经为主,兼阳明经系
第三节 阳明经系病案举例
一、阳明证
1.里证类
2.表证类
3.表里间证类
4.表里兼证类
二、阳明兼他经病证
1.里证类
2.表证类
3.表里兼证类
第三章 足少阳胆经系
第一节 足少阳胆经系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足少阳胆经系的生理特点
(一)足少阳胆经系的生理结构
1.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
2.胆腑的生理结构
(二)少阳胆经系的生理特性
(三)少阳胆经系的生理功能
1.贮藏和排泄胆汁
2.寄相火,喜疏泄
3.主决断
4.调节脏腑气机
二、足少阳胆经系的病理特点
1.胆气不利,影响三焦
2.胆寄相火,易亢为邪
3.经腑相系,窍为外象
4.易从风化
5.易神魂不安
6.易伴发肝病
三、足少阳胆经系的常见症状
1.经脉苗窍症状
2.脏腑功能症状
四、足少阳胆经系与其他脏腑经络的联系
1.胆经系与三焦的关系
2.胆经系与枢机的关系
3.胆与肝的关系
第二节 足少阳胆经系病变证治分类
一、胆经脉病证治——表证类
1.胆经为主
2.多经兼夹
二、胆腑病证治——里证类
1.胆热证治
2.胆郁证治
3.胆逆证治
4.胆虚证治
5.虚实夹杂证治
第三节 足少阳胆经系病案举例
一、足少阳证
1.表证类
2.表里兼夹类
3.里证类
二、足少阳兼他经病证
1.少阳兼太阳同病
2.少阳兼阳明同病
3.少阳兼厥阴同病
4.少阳兼少阴同病
第四章 手少阳三焦经系
第一节 手少阳三焦经系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手少阳三焦经系的生理特点
1.生理形态
2.基本功能
3.生理特点
4.少阳三焦经系的本质讨论
二、手少阳三焦经系的病理特点
1.手少阳三焦经系的病机特点
2.上、中、下焦腑不同分部的病理
3.手少阳三焦经系疾病的传变特点
三、手少阳三焦经系的常见症状
1.少阳提纲证
2.少阳病常见症状
四、手少阳三焦经系的用药特点
第二节 手少阳三焦经系病变证治分类
一、外感疾病(以病因为纲)
1.伤寒
2.热火
3.伤湿
4.伤暑
5.疟疾
二、内伤杂病(以病位为纲、病因为目)
1.手少阳三焦经络、皮部病变
2.手少阳三焦苗窍病证
3.手少阳三焦肌腠病变
4.手少阳三焦腑证
第三节 手少阳三焦经系病案举例
一、手少阳证
1.手少阳三焦经系表证案
2.手少阳三焦经系半表半里证案
3.手少阳三焦经系里证案
二、手少阳兼他经病证
1.少阳太阴合病:肝病胁痛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2.少阳太阳风寒湿痹阻:身痛发热案——荆防败毒散加减案
3.少阳阳明湿热:火迫汗出案——茵陈栀子豉汤合黄芩汤加减
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