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大医传承文库》编委会
《大医传承文库》顾问
总前言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上篇 道术结合全人传承内涵
第一章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古代中医传承概要
一、中医传承流派概述
二、中医古代传承的主要形式
(一)师徒关系
(二)师承形式
1.亲炙
2.私淑
3.家传
(三)师承内容
第二节 现代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概述
一、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领域发表文献情况
二、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方法现状
(一)循证医学方法
(二)数据挖掘方法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
三、名老中医传承研究现状
(一)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研究的思路
(二)对名老中医的重大、难治疾病诊疗经验的研究
(三)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第三节 中医传承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传承内容、内涵不清,重术轻道
二、传承队伍建制不全,代表性成果不足,缺乏多学科合作机制
1.传承团队建设欠缺
2.传承人才梯队存在年龄断层
3.传承精力、时间投入不足
4.弟子中医水平影响传承效果
第四节 名老中医传承研究问题的对策
一、组建工作室,创立传承团队,制定团队的评价体系
(一)名医领衔,设立传承主体,组建传承团队
(二)严格收徒标准,设立出师标准,严进严出
1.收徒前后加强“道”的评价和考核
2.跟师过程中规定基本的跟师时间和形式
3.加强对徒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等的考核
(三)传承推广与联动
二、注重传承管理
三、转变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模式
四、开展传承效果评价
第二章 名老中医传承内容
第一节 全人要素
第二节 疗效要素
一、名老中医是中医复杂干预中疗效卓越的群体
二、名老中医复杂干预的疗效要素
第三节 传承要素
第四节 全人要素、传承要素、疗效要素的区别和联系
第五节 名老中医传承中“道”“术”的内涵
一、道之组成与内涵
(一)为人之道
1.思想道德
2.价值观念
3.思维方式
4.文化精神
(二)为医之道
1.学术渊源
2.学术思想、学术观点
3.医患沟通
(三)为师之道
(四)为学之道
二、术
三、道术关系解析
第六节 师承教育的定位和目标
一、传承什么——全人之道术
二、谁来传承——择人而传
三、如何传承——多维传承
(一)传承维度
1.临床传承
2.科研传承
3.教学传承
4.文化传承
(二)传承载体与形式
1.跟师临证,读书自省
2.多重环境,多元传承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4.利用名医传承网络平台
四、徒弟传承效果与评价——全人传承评价
五、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充分融合——传承扩展
第七节 传承成果转化与保护
一、名老中医成果保护和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果未被保护,产出收益流失
(二)专利设计欠妥,稀释保护作用
(三)不重成果转化,坐失开发良机
(四)缺乏专人负责,保护意识淡薄
(五)转化形式单一,亟待与时俱进
(六)存有各种顾虑,选择秘而不传
二、名老中医知识保护形式
(一)申请专利保护
(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申报院内制剂与协定处方
1.院内制剂
2.协定处方
3.注意事项
(四)知识付费
中篇 多元融合方法传承名老中医道术
第三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概述
二、基于六维辨证观解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体系范例
(一)辨病因
1.肺虚为病
2.六淫杂邪
3.他脏及肺
(二)辨病位
1.主病在肺,遍及脏腑
2.由上至下,三焦传变
(三)辨病性
1.素体阳虚,寒邪凝滞
2.素体阴虚,里热焦灼
(四)辨病理
1.肺气郁滞,痰生饮停
2.瘀随痰生,与痰胶结
3.饮从湿化,流注全身
4.毒损肺络,变生癥瘕
(五)辨病势
(六)辨病期
1.风寒袭肺证
2.痰热壅肺证
3.外寒内饮证
4.表寒里热证
5.痰浊阻肺证
6.痰瘀互结证
7.痰蒙神窍证
8.阳虚水泛证
9.肺脾肾气虚证或气阴两虚证
10.肝郁气滞,木叩金鸣证
11.督脉虚寒,上盛下虚证
12.心肾阳虚,水饮凌心证
第二节 CiteSpace可视化研究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一)软件获得
(二)数据来源
(三)格式转化
(四)一般调整参数
(五)分析内容
三、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文献计量学研究范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数据处理
3.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年发文量统计
2.作者分布
3.机构区域分析
4.关键词分析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三节 系统综述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1.研究题目
2.研究背景及目的
3.文献筛选的标准
4.信息来源及检索策略的制定
5.文献的筛选
6.文献的信息提取
7.文献的质量评价
第四章 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第一节 病例报告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三、病例报告范例
第二节 病例系列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一)产生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说
(二)明确研究目的
(三)选定研究类型
(四)通过伦理审核
(五)研究对象
1.病种选择
2.招募病例
3.诊断标准
4.纳入标准
5.排除标准
6.样本量
(六)干预措施
(七)结局指标
(八)应用目标值法实现外部对照
(九)报告撰写
(十)名老中医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学设计流程
(十一)病例系列研究中的高证据等级设计——全或无病例系列
三、病例系列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方案概要
(二)研究设计图
(三)实施流程
1.研究目的
2.研究内容
3.临床资料
4.治疗方案
5.观察指标
6.访视时点及内容
7.不良事件与处理
8.数据管理
9.统计分析
10.研究的质量控制
11.伦理原则
12.资料保存
13.附件
附件一: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
附件二:自评医疗成效问卷(MYMOP)
第三节 队列研究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一)设置队列
(二)选择暴露组和对照组
(三)资料收集
(四)样本含量估算
(五)统计分析
三、队列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设定研究目的
(三)制定研究步骤
1.伦理审查
2.病种选择
3.研究场所
4.病例选择
5.样本含量估算
6.治疗方案
7.信息采集
8.观察指标
9.统计分析
10.结合扎根理论生成比较分析报告
(四)质量控制
1.质量管理
2.文件管理
3.监察/稽查的配合
4.内部例会
5.资料保存
第四节 随机对照试验
一、不同RCT方法
(一)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pRCT)
1.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2.操作要点解析
(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
(三)随机交叉试验(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四)技能型随机对照试验(expertise-based RCT)
(五)基于患者意愿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PRPP)
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研究简介
(二)研究解析
第五节 目标值法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一)研究病种及结局指标的选择
(二)目标值的选择及样本量的计算
(三)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三、目标值法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研究简介
(二)研究解析
第五章 扎根理论
第一节 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一、扎根理论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二)增强理论触觉
(三)灵活运用文献
(四)理论性评价
二、扎根理论在名老中医传承中的作用
三、中医传承研究中应用扎根理论的意义
第二节 操作要点解析
一、资料收集
(一)观察法
(二)访谈法
1.访谈准备阶段
2.访谈过程中的实施要点
3.访谈后的补充方法
二、编码程序
(一)编码的原则
1.归纳原则
2.不断比较原则
3.理论性原则
(二)扎根理论的程序
1.开放式编码
2.轴心式编码
3.选择式编码
三、扎根理论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伦理审查
(二)确定研究者
(三)选择研究对象
1.访谈对象
2.文献资料
3.医案点评
(四)收集原始资料
1.文献资料收集
2.医案点评收集
3.访谈资料收集
(五)数据整理与分析
1.转录录音资料
2.扎根理论分析
3.具体分析访谈转录资料
4.抽样结束,关闭研究
(六)撰写扎根理论报告
第三节 三角互证
一、三角互证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一)访谈资料及分析方法
(二)观察资料及分析方法
(三)文献研究及分析方法
三、三角互证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访谈研究结果
1.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辨证论治和用药特点
2.全方位治疗
3.全周期治疗
4.医德医风
(二)观察研究结果
(三)文献研究结果
(四)三角互证的道术传承模型构建
1.全身心
2.全方位
3.全周期
(五)讨论
1.道术传承思路使名老中医传承研究更为全面
2.三角互证的研究方法可提高名医传承研究的效度和广度
(六)结论
第六章 共识性研究
第一节 德尔菲法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第二节 头脑风暴法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1.确定议题
2.会前准备
3.确定人选
4.明确分工
5.规定纪律
6.掌握时间
第三节 共识会议法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第四节 名义群体法
一、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二、操作要点解析
附1:基于名老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道术经验推荐意见的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名义群体法
2.德尔菲法
附2:名老中医治疗重大难治病异同比较共识范例
(一)遴选专家
(二)专家共识步骤
(三)统计指标
1.人员基本信息
2.共识信息
3.问卷信息
第七章 数据挖掘
第一节 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常用方法
二、统计分析典型工具
三、研究方案及范例
第二节 机器学习
一、常用的研究方法
1.监督式学习
2.无监督学习
二、常用工具
三、研究方案及范例
第三节 人工智能
一、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功能模拟法
(二)结构模拟法
(三)行为模拟法
(四)集成模拟法
二、现有工具及框架
三、研究方案及范例
第八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动物实验研究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
二、动物模型的制备
三、给药方法及途径
第二节 细胞实验研究
一、细胞模型的制备
二、中药细胞实验的给药方式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研究
一、蛋白质印迹法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
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实例
第四节 组学技术研究
一、基因组学的中医药应用
二、转录组学
三、蛋白质组学
四、代谢组学
五、多组学的联合应用
六、研究方案及范例
第九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方法学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操作要点解析
一、关键技术环节
(一)中药化合物信息收集
(二)化合物及疾病靶点获取
1.化合物作用靶点预测
2.疾病靶点预测
(三)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1.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及治疗效应评价
2.靶标富集分析下的生物功能及信号通路识别
(四)实验验证
二、常用工具
(一)中药活性成分数据库
1.台湾中医药资料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aiwan)
2.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
3.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4.SymMap数据库(Symptom Mapping)
5.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
(二)化合物靶点预测数据库
1.DrugBank数据库
2.STITCH数据库
3.TTD数据库
4.SEA数据库
5.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
(三)疾病靶点相关数据库
1.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
2.GeneCards数据库
3.NCBI-gene数据库
(四)基因富集分析数据库
1.DAVID数据库
2.Metascape数据库
3.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
4.基因本体(GO)数据库
5.String数据库
(五)可视化分析工具
1.Cytoscape软件
2.GUESS软件
3.Pajek软件
4.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SEA)
三、研究方案及范例
(一)基于病例数据挖掘结果分析的名老中医个体用药经验
(二)基于病例数据挖掘结果的多位名老中医治疗同一疾病比较分析研究
(三)基于病例数据挖掘探索中医药治疗进展性疾病群的比较分析研究
下篇 道术结合传承范式的应用与推广
第十章 道术结合传承研究范式与解析
第一节 道术结合传承混合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获得名老中医道术内容
(一)定性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二)定性研究扎根理论应用举例
二、定量研究总结医术内容并开展评价
(一)名老中医个体经验总结与评价方法——病例系列研究
1.病例系列研究适用性分析
2.病例系列应用举例
(二)群体经验总结与评价方法——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设计适用性分析
2.队列研究应用举例
(三)智能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数据挖掘
1.数据挖掘技术适用性分析
2.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举例
三、混合方法的具体应用——全程、动态、微观、序贯结合
第二节 道术结合传承研究范式的构建
第三节 名医之道传承研究范例
德高术才高——名老中医孔光一教授医道传承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抽样
3.资料收集
4.资料整理与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开放式编码
2.轴心式编码
3.选择式编码结果
(三)讨论
第四节 名医之术传承研究范例
一、应用扎根理论解析彭建中教授辨治慢性肾病经验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抽样
3.资料整理
4.资料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开放式编码
2.轴心编码微分析
3.选择式编码
(三)讨论
(四)研究局限和展望
二、彭建中教授运用肾病组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观察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剔除标准
(二)方法
1.治疗方法
2.观察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方法
(三)结果
1.治疗前后Cr、BUN、UA、GFR的比较
2.治疗前后TG、TC的比较
3.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比较
(四)讨论
三、李素卿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用药规律的多维度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收集与处理
2.一般信息处理
3.处方多维度分析
(二)结果
1.一般资料
2.中药性味归经
3.层次聚类分析
4.流年变化分析
(三)讨论
第十一章 道术结合传承方法学体系的推广与应用
第一节 平台构建与设计
一、建立面向复杂多模态名老中医医案的标准化整合方法体系
(一)构建CRF模板
(二)构建中医规范化术语集
二、开发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挖掘算法
(一)开发症状及Herb数据库及自动化/划词标注功能
(二)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挖掘算法开发医案分析功能
(三)开发基于名医访谈资料的线上编码系统
三、构建平台医案的安全存储管理策略
(一)构建平台医案管理权限
(二)构建平台“队列-医案-分析”的操作逻辑及模块开发
四、构建网络化、开放式的名老中医传承服务平台
(一)构建医案学习应用版块
1.医案学习
2.模拟开方
(二)构建名医室站宣传版块
1.医家小传
2.学脉传承
3.室站成果
4.室站风采
5.名医科普
6.对话名医
7.名医短视频
8.信息发布版块
(三)构建名医传承平台用户权限
第二节 平台优势与特色
一、平台优势
二、平台特色
第三节 平台基础使用教程
一、如何上传一系列的处方
(一)创建队列
(二)创建医案
(三)上传症状
(四)上传中药处方
二、如何进行医案分析
(一)选择医案
(二)开始分析
三、如何改变可视化效果
(一)草药的驱动/乘客属性(herb driver/passenger attributes)
(二)中药之间的共现与互斥性
(三)药物-症状关联性
四、如何管理一个队列
(一)授权成员加入一个队列
(二)邀请一个人加入一个队列
(三)退出队列
(四)删除队列
(五)挖掘范例
第四节 平台推广与应用
一、了解目标用户的基本需求信息
二、健全完善名医传承平台推广的系统功能需求
三、充实名医传承平台的咨询交流和技术示范服务
四、做好名医传承平台的运营维护
主要参考文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