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总序
序言
第一部分 期待儒家再临
1 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当新王?
一、《春秋》的奇处何在?
二、孔子为何要作《春秋》?
三、孔子如何作《春秋》?
四、孔子为什么要当“新王”?
2 关于儒家现代命运的争议
3 我为什么倡议建立儒家文化特区?
4 家,儒之本也
5 政治儒学是普遍主义的吗?
一、蒋庆对于牟宗三的普遍主义的批判
二、蒋庆对政治儒学的核心表述——政权的三重合法性
三、蒋庆政治儒学中有普遍主义吗?
四、儒学的非普遍主义本性
五、政治儒学的非普遍主义
6 回应蒋庆先生的评论
第二部分 贺麟恩师思想阐发及受教追记
7 在中西之间点燃思想火焰的哲人
一
二
三
8 我与贺麟先生的师生缘
9 贺麟先生与清华国学院导师
一、有关事实的来源
二、梁启超的影响(一):孟子与王阳明
三、梁启超的影响(二):戴东原与焦理堂
四、吴宓及其他
10 “虚心涵泳”的境域含义与前提
11 理想主义信念中的儒家复兴和抗战建国
一
二
三
四
五
12 逻辑之心和直觉方法
一、此书的哲理成就概述
二、此书的结构
三、“逻辑”的含义:数学与直观(觉)法
四、心与理一
五、宋儒的直觉方法和黑格尔的辩证观
六、结语
第三部分 品味人与思
13 贫乏时代的至情诗歌
14 王凤仪学说的儒家性
一、王凤仪其人其说概述
二、王凤仪的开悟经验
三、开悟经验的哲理分析
四、王凤仪学说的生命身体性
结 语
15 “象思维”为什么是“原创”的?
16 在书道和文本际会中达到哲学的纯粹
一
二
三
17 与杨国荣先生的通信
18 吴国盛教授《什么是科学》读后感
19 点评宝树《读科幻是一件危险的事》
20 从辩证法到生存解释学
21 相逢于风雨如晦处
22 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
一
二
三
四
五
第四部分 中华之大美
23 朝向生存之美的中华
一、《尧典》在原时中展示的生存美
二、语言、思维方式和道家儒家的时化智慧
三、让人生变美的中华技艺
四、中华文明的柔韧与未来
24 人间终极处
25 美与技艺
一、什么是美?
二、美的特点
三、技艺与美的诞生
26 美在边缘自游
一
二
三
27 感受燕园
一
二
三
第五部分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哲学与儒家
28 “中国哲学”的利弊
29 孔子仁说为何“缺少普遍性诉求”?
30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31 儒家通三统的新形式和北美阿米什人的社团生活
一
二
三
四
结 语
32 极光如何闪现?
一
二
33 有无之辩和对老子道的偏斜
一、是“有生于无”,还是“生于有,生于无”?
二、“无”及“有无相生”的含义
三、“无”的本体优越性是如何造成的?
34 《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中的两译名
一
二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