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布尔乔亚—在历史与文学之间电子书

1.“文学批评的伟大颠覆者”——意大利著名文学评论家、“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弗朗哥•莫莱蒂作品首次引。 2.用知识考古学般的严谨和激情,探究了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在欧洲文学中的演变,以及其历史弱和眼下式微的原因。 3.一部简明的布尔乔亚兴衰史,透过文学折射历史中的中产阶级;在文学史中洞悉布尔乔亚的衰弱的结构性矛盾。 4.一部解释当下中产困境的重要作品。十九世纪西方布尔乔亚的兴衰是二十世纪甚至今天中国的一面“特殊的镜子”。

售       价:¥

纸质售价:¥42.10购买纸书

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意]弗朗哥 · 莫莱蒂

出  版  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25-01-01

字       数:21.1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文学 > 文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布尔乔亚,或曰中产阶级,曾被描绘成现代人生活乃至思想变革的标杆。 如今,布尔乔亚的人格化身似乎面临着全球化地断裂、衰退和萎缩。 中产的幻象正笼罩于时代的焦虑中。 面对身份认同和意识形态的错乱, 人们不禁会问:究竟何为布尔乔亚? 布尔乔亚原初的“理想”是什么? 布尔乔亚是随着现代社会兴起而形成的一个重要社会阶层,也体现着一种文化、格调和趣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历史程,而且也为欧美文学留下了独特的韵律与节奏。《布尔乔亚:在历史和文学之间》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力作。作者按时间脉络,从分析布尔乔亚在18世纪的自我理解,到19世纪的严肃小说、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保守主义霸权、欧洲半边缘地区的资产阶级,以及易卜生时代布尔乔亚生活的自我批判,描绘了布尔乔亚文化的兴衰,并以批判的眼光,辅之以对历史的敏锐理解,剖析了布尔乔亚衰弱背后的结构性矛盾。<br/>【推荐语】<br/>1.“文学批评的伟大颠覆者”——意大利著名文学评论家、“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得主弗朗哥•莫莱蒂作品首次引。 2.用知识考古学般的严谨和激情,探究了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在欧洲文学中的演变,以及其历史弱和眼下式微的原因。 3.一部简明的布尔乔亚兴衰史,透过文学折射历史中的中产阶级;在文学史中洞悉布尔乔亚的衰弱的结构性矛盾。 4.一部解释当下中产困境的重要作品。十九世纪西方布尔乔亚的兴衰是二十世纪甚至今天中国的一面“特殊的镜子”。<br/>【作者】<br/>弗朗哥·莫莱蒂(Franco Moretti),意大利文学史学家、理论家。1972年毕业于罗马大学现代文学专业,曾于萨莱诺大学和维罗纳大学任教,2000年起任教于斯坦福大学。2014年凭借《远读》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他创办了小说研究中心和文学实验室,并提出了“世界文学体系”和“远读”两个重要概念。代表作有《布尔乔亚》《远读》《世界之路》《现代史诗》《欧洲小说地图:1800—1900》《表图、地图、树图》等。 <br/>
目录展开

导论:概念与矛盾

一、“我是布尔乔亚阶级的一员”

二、失调(Dissonances)

三、布尔乔亚什,中产阶级

四、在历史与文学之间

五、抽象的英雄

六、散文与关键词:准备性的评论

七、“布尔乔亚已无可挽回……”

第一章 从事工作的主人

一、冒险、企业、幸运女神

二、“这将证明我没有偷懒”

三、关键词一:“实用”(Useful)

四、关键词二:“效率”(Eff iciency)

五、关键词三:“舒适”(Comfort)

六、散文一:“连续性的韵律”

七、散文二:“我们已发现了精神的生产性”

第二章 严肃的世纪

一、关键词四:“严肃”(Serious)

二、填充物

三、合理化

四、散文三:现实原则

五、描写、保守主义、现实政治

六、散文四:“客观向主观的转变”

第三章 雾

一、赤裸的、无耻的、直接的

二、“面纱之后”

三、哥特式,既有之物

四、绅士

五、关键词五:“影响”(Influences)

六、散文五:维多利亚形容词

七、关键词六:“认真”(Earnest)

八、“谁不爱知识?”

九、散文六:雾

第四章 “民族的畸变”:半边缘地带的变形记

一、巴尔扎克、马查多与金钱

二、关键词七:“财物”(Roba)

三、旧制度的持存(一):《玩偶》

四、旧制度的持存(二):《托克马达》

五、“这就是你要学的算术!”

第五章 易卜生和资本主义精神

一、灰色地带

二、“征象与征象相反”

三、布尔乔亚散文,资本主义诗歌

索引

图片来源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