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文化概论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25.50购买纸书

467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孟建安,苏文兰

出  版  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5-01

字       数:19.6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中小学教辅 > 初中教辅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分为十二章,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其内容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产生于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古代哲学、文字、文学、史学、艺术等多方面,其编写既注重文化的民族性,又不忽视文化的地方性;既考虑文化的通俗性,又不失文化的严谨性;既强调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课外学习与思考的延伸性。本书既可作为高校通识类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大众读物。<br/>【作者】<br/>孟建安:河南叶县人,现为广东省肇庆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在中国大陆、台湾、澳门和日本等境内外数十家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4部、主编(含合作)和参编教材共5部;主持省社科规划和省级质量工程课题计3项以及厅局级科研项目若干个;分获省级和厅局级政府科研奖一等奖7项,其中专著《汉语病句修辞》获得1998—2001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苏文兰,山西翼城人,现为广东肇庆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2012年至2013年在暨南大学师从宋剑华教授做访问学者。主要讲授中国文化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先后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等省级科研教研项目;独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作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和参编教材2部。曾获肇庆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学骨干、优秀教学管理干部等多项荣誉和奖励。<br/>
目录展开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 文化界说

一、文化的内涵

二、对文化的界定

第二节 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文化形成的要素

二、文化发展理论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

一、鲜明的民族性

二、多元性

三、伦理性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贵和持中

二、刚健有为

三、崇德利用

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上)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发生

一、史前文化分布

二、原始物质文化

三、原始灵魂观念

四、原始社会组织

第二节 文化初兴——殷商西周时期

一、夏商的神本文化

二、周文化从神本走向人本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战国的文化背景

二、诸子百家及其主张

三、春秋战国形成的地域文化

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一统整合——秦汉时期

一、文化统一

二、思想文化控制

三、中国文化元素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多元走向——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玄学崛兴

二、佛教传入与道教创制

三、多元文化相互激荡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隆盛强音——隋唐时期

一、全盛时期的社会状况

二、三教共弘的文化景观

三、文化包容

第四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下)

第一节 造极于两宋的传统文化

一、程朱理学

二、宋代的士大夫文化

三、都市文化风采

第二节 沉暮与开新——明清时期

一、空前严厉的专制统治

二、启蒙思潮的出现

三、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第五讲 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中国文化生存的历史地理环境

一、地理环境特征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影响(1)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特征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文化植根的农耕自然经济基础

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南移

二、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立与互动

三、农耕经济对中国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第六讲 中国文化依托的社会政治结构

第一节 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发展

一、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

二、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宗法制度的产生与确立

一、宗法制度的产生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三、宗法制度的发展与演化

第三节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

一、家天下的延续

二、封国制度不断

三、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四、家国同构

第四节 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政治结构

一、古代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二、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七讲 中国古代哲学

第一节 《周易》

一、《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

二、《周易》哲学思想读解

第二节 儒释道的哲学思想

一、儒家思想

二、道家思想

三、中国佛教思想

第八讲 中国文字与史学

第一节 中国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演变

三、汉字的构造

四、汉字的特点

五、汉字的文化功能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书籍形态

一、金刻与石刻

二、简策与缣帛

三、雕版与活字印刷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

一、经史子集

二、类书

三、丛书

第四节 中国古代史学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史学多样化的体裁形式

三、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2)

第九讲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诗歌

一、先秦诗歌

二、西汉与东汉诗歌

三、建安风骨

四、两晋诗坛与陶渊明

五、南朝诗歌

六、唐诗气象

第二节 中国古代词曲

一、唐五代词

二、宋词

三、元曲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与小说

一、古代散文

二、古代小说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

第十讲 中国古代艺术

第一节 中国书法艺术

第二节 中国绘画艺术

第三节 中国音乐与舞蹈艺术

一、远古的音乐和舞蹈

二、夏商

三、周秦时期

四、汉代

五、两晋南北朝

六、隋唐五代

七、辽宋金元

八、明清

第四节 建筑与雕塑

第十一讲 中国古代教育与科技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一、儒家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

二、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四、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一、科举制度

二、官学与国子监

三、私学与书院

四、文字狱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

二、四大发明

第十二讲 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第一节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外学术交流

二、中外艺术交流

第二节 肇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

一、澳门开埠

二、利玛窦在肇庆的传教活动

三、梁发与基督新教

第三节 西学东渐

一、西方哲学思想传入中国

二、西方艺术传入中国

三、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第四节 东学西渐

一、文学

二、学术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