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上编 会议发言
一、开场篇
学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的走势”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创新型学术研究的重要前提是建立主体意识
构建理论创新的平台
经济学将发生一场重大的变革
二、创新交流篇
不现实的假设是否可以接受——理论创新的方法论问题
一、经济学内可以接受的不现实假设
二、经济学内不可以接受的假设
三、实证的局限
对话:陈平、盛洪、高王凌、陈钊、孙涤、张维迎、沈华嵩、林毅夫
从均衡经济学到复杂演化经济学
一、陈平字号的由来
二、为什么把新古典经济学定义为均衡经济学
三、非均衡态物理学和复杂经济学的含义
四、演化有进有退,没有“主义”之分
五、奥地利学派认为我发现的货币混沌支持了哈耶克的内生货币论
六、复杂演化世界观的基本含义
七、新古典经济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八、“代谢增长论”挑战新古典的内生增长论和斯密的分工贸易理论
九、经济学出路在发展统一理论
十、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违背生理学和物理学原理
十一、计量经济学制造均衡幻象用的高频噪声放大器
十二、宏观波动的中观基础论(meso foundation)
十三、时频分析发现色混沌,否定有效市场的布朗运动理论
十四、大数原理揭示宏观涨落与中观组元的定量关系
十五、从大数原理到宏观稳定的竞争政策
十六、代谢增长论回归市场份额竞争的本质
十七、S形的逻辑斯蒂小波和产业的生命周期
十八、生命周期的分段定价机制
十九、生命周期和混合经济下产权与技术的共生演化
二十、不平等、暴力的起源在非对称交易
二十一、市场权势源于市场份额的独大
二十二、从三大产业论到五大产业论
二十三、群体动力学可以诊断金融危机
二十四、复杂演化经济学的统一理论
二十五、构造和谐社会的四条建议
对话:何梦笔、张维迎、黄有光、林毅夫、黄凯南、盛洪
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变
对话:张曙光、史正富、毛振华、黄有光、林毅夫、盛洪、张维迎
神经元经济学
对话:莫志宏、杨其静、黄有光、盛洪、林毅夫、孙涤、罗必良
新结构经济学
对话:何全胜、管毅平、茅于轼、冯兴元、毛振华、张曙光、聂庆平、孟捷、曹正汉、杨其静
演化经济学理论创新的综合研究
对话:刘业进、黄有光、沈华嵩、陈平、盛洪、吴思、史正富
暴力要素及相关均衡
一、血酬定律:命—财关系曲线
二、与血酬定律有关的均衡问题
历史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一、中国存在一种“打折文化”
二、蔫拱、猫腻弄出大的社会变动
对话:秋风、黄有光、孙涤、陈平、冯兴元
经济学的转型
对话:沈华嵩、罗必良、胡必亮、孙涤、陶永谊、李人庆、陈平、盛洪、张维迎
三、拾遗补阙篇
经济学创新中的几对关系
数学如何改变经济学
结构对制度和转型的影响
一、“中央治官,地方治民”的结构
二、为什么形成了这种结构
三、结构对制度的影响
四、中国的制度经济学
经济理论如何创新
揭开“非理性之谜”:经济学的大综合
地方文化、地方经济发展与经济学研究创新
理解国有经济:产业控制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会议总结
下编 相关文献
超越新古典[1]——经济学的第四次革命与第四次综合
一、序言
二、三大理论假设
三、三大分析范式
四、三大技术工具
五、整合与展望
六、结语
经济学的革命
一、从微观到宏观
二、经济学:范式转换
三、经济学的新思维
超越经济理性的人际合作
“互利经济学”的创新、偏颇与完善——评陶永谊的《互利:经济的逻辑》[23]
一、引言
二、创新
三、偏颇
四、完善
一般演化框架下“涌现”与合作秩序[28]
一、引言
二、“一般演化框架”的提出
三、对涌现的状态描述:层级结构
四、对涌现的过程描述:变异、复制和选择
五、未来研究议程中的一些相关方面
论家庭主义[32]
一、一个家庭模型
二、家庭利益最大化
三、强化的家庭制度
四、家庭主义的道德教化和超越生死
五、家庭的边界与家庭间竞争
六、以家庭为基础的政治结构
七、家庭主义宪政框架
八、结论:家庭主义研究取向与个人主义研究取向
仁、恕与交易秩序
子贡之企业家能力
仁、sympathy与交易之必然性
恕、公正的旁观者与交易机制
孔孟与斯密之差别
代谢增长论:市场份额竞争,学习不确定性和技术小波
一、引言
二、非平稳经济增长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局限
三、有限增长的逻辑斯蒂模型和物种竞争模型
四、学习策略中的风险偏好与文化多样性
五、方法论和哲学问题
六、结论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