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
Contents
代序 文化的中介者
第一辑 法兰克福学派的内在紧张
法兰克福学派的奠基者
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效果
学术造反与制度紧张——关于霍克海默与哈贝马斯之间的冲突
阿多诺早期思想星丛:阅读笔记
第二辑 权力的批判
从“公私分明”到“大公无私”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及其他
在权力与话语之间
哈贝马斯:出位之思
后民族民主与欧洲的未来
在“战争”与“和平”之间
哈贝马斯的纸片
第三辑 哈贝马斯思想关键词
交往(Communication)
理论/实践(Theory/Practice)
主体/客体(Subject/Object)
公共领域(Öffentlichkeit)
第四辑 交往理性与文化间性
哈贝马斯的文化间性——哈贝马斯中国之行记述
哈贝马斯之来与去
福柯、罗尔斯及其他——哈贝马斯“《读书》座谈会”记录
哈贝马斯:思想之缘
哈贝马斯之缘——答邹丽春问
一种乐观的理论兴趣——答《中国图书商报》记者问
第五辑 哈贝马斯的历史效果
时代的批判者——哈贝马斯70岁寿辰纪念
“生命从80岁开始”——哈贝马斯《哲学文集》评述
时代、传统与启蒙——哈贝马斯85岁生辰记
哈贝马斯在汉语世界的历史效果——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为例
哈贝马斯、中国与“半吊子现代性”——答《法兰克福大学学报》记者问
交往理性与未完成的启蒙——从哈贝马斯研究看德国理论在汉语世界的激荡
附录
审美自然主义:哲学的第三条道路——汉斯-彼得·克吕格教授访谈
从学生运动到政治概念——沃尔夫冈·克劳斯哈尔教授访谈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概论
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运动
曹卫东著译目录
迟到民族与激进思想
Contents
代序 文化的中介者
第一辑 德国现代思想的紧张与挑战
德国思想的他者视角
德国保守主义:一种现代性话语
“犹太人的路德”:门德尔松与启蒙思想
卢梭是个保守主义者
第二辑 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语境
默泽尔:德国保守主义的奠基者
哈曼的伦敦之行及其思想史意义
赫尔德的1769年之旅
论歌德的“中国主义”
从“全能的神”到“完整的人”
第三辑 迟到民族的激进话语
法的历史性与有机性
“保守主义革命”及其后果
狡猾的刺猬
社会激进主义批判
第四辑 进步话语的断裂反思
布鲁门伯格:人类此在关系的解释者
对“现代断裂论”的反驳
反思“现代性问题”
进步观念批判
从“认同”到“承认”
第五辑 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07年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08年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09年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10年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附录
中德现代化比较笔记
20世纪德国的艺术意志
曹卫东学术论文
赫尔墨斯的口误:曹卫东学术译文集
前言
第一辑 形而上学批判
生命的范式
黑格尔与形而上学问题
逻辑学抑或修辞学
论实践理性的实用意义、伦理意义和道德意义
第二辑 走向一种话语政治
公共空间与政治公共领域
新的非了然性
论人权的文化间性
欧洲是否需要一部宪法
论欧洲的复兴
生产力与交往
生产与交往:或马克思与哈贝马斯
第三辑 在知识与信仰之间
启示与美
悲剧与基督信仰
内在超越与此岸超越
关于上帝和世界的对话
第四辑 诗学中的他者
论戏剧语言的功能
他者的话语
论东西方文学中的异国主义
卡尔·麦与中国
第五辑 诗学中的交往实践
论鲁迅小说中主人公的美学结构
时代性的反讽
少女与恶魔
路的哲学
铁马背上的黑骑士
曹卫东译文目录
关于《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所收文章版权的说明
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Contents
代序 卫东印象
第一辑 交往理性与文化重建
交往理性与文化现代性批判
文化的剩余价值
认同话语与文艺学重建
文化领导权与文学理论的重建
第二辑 阅读中的反思
现代性:问题还是主义?
现代性张力与审美现代性
自由主义、社群主义与正义问题
夜读偶记
哈贝马斯思想的全景展示
忧郁而敏锐的心灵
个人主义的思想史意义
第三辑 漫游德意志
曼海姆阿伦特瓦恩哈根
海德堡与阿尔弗莱德·韦伯
海德堡与马克斯·韦伯
黑森林弗莱堡普莱斯纳
棕榈公园菲舍尔哈贝马斯
波茨坦、克吕格以及其他
汉堡社会研究所和它的“大广播教授”
卡尔斯鲁厄联邦宪法法院大法官
那山 那水 那酒
第四辑 欧洲的未来
欧洲的联合: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斯特拉斯堡与欧洲的未来
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
“欧罗巴必须是文化的”
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与世界的未来
第五辑 当代中国文化反思
中国文化的普遍有效性和认同路径
“期刊热”:“网络”之后的又一个神话?
风景的当代方式
神圣重构与苦难美学
第六辑 大学的精神
建构大学精神与民族价值共同体
大学教育与文化认同
大学语文不能定位为某种专业性的学科
数字化幽灵与中国学术评价制度
学科超越与社会关怀
第七辑 教育的反思
恪守良知 拒绝犬儒
做一个知行合一的读书人
励志耕耘忆启功先生
一位诗学家的教育情怀
附录
后形而上学能否回答“良善生活”的问题
建筑再利用,旧貌换新颜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