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西潮·新潮:蒋梦麟回忆录电子书

  本书新增马勇五万字导读,陈平原、雷颐联袂推荐。   内含多幅珍贵图片,精装典藏。   首度公开哥伦比亚大学刊载《蒋梦麟传记》(英文版)。   附录*全年表,集合著述与生平,具体到每日所为,人生脉络清晰可见。 《更优秀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售       价:¥

纸质售价:¥44.20购买纸书

47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4

作       者:蒋梦麟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2016-10-01

字       数:27.7万

所属分类: 文艺 > 传记 > 教育家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他是北大任职时间*长的校长,自嘲为“北大功狗”。他是现代中国*位真正意义上的*长,推动教育现代化。他主持台湾农复会,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本书是回忆录与近代史合一的经典著作,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 作者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近一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变迁。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br/>【推荐语】<br/>本书新增马勇五万字导读,陈平原、雷颐联袂推荐。 内含多幅珍贵图片,精装典藏。 首度公哥伦比亚大学刊载《蒋梦麟传记》(英文版)。 附录*全年表,集合著述与生平,具体到每日所为,人生脉络清晰可见。 《更优秀作品请新星出版社旗舰店》<br/>【作者】<br/>蒋梦麟 原名梦熊,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生,幼年在私塾读书,12岁绍兴中西学堂,始学习外语和科学知识。后在家乡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1908年8月赴美留学。次年2月加州大学,先习农学,后转学教育,1912年于加州大学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攻读哲学和教育学。1917岁3月,蒋梦麟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即回国。1919年初,蒋梦麟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自1919年至1945年,蒋梦麟在北大工作了20余年。在蔡元培任校长期间,他长期担任总务长,三度代理校长,1930年冬正式担任北大校长。先后主持校政17年,是北大历届校长中任职时间长的一位。1964年病逝于台北。<br/>
目录展开

插图

蒋梦麟:西潮、新潮与现代中国

西潮

序 言

前言 边城昆明

第一部 清朝末年

第一章 西风东渐

第二章 乡村生活

第三章 童年教育

第四章 家庭影响

第五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六章 继续就学

第七章 参加郡试

第八章 西化运动

第二部 留美时期

第九章 负笈西行

第十章 美国华埠

第十一章 纽约生活

第三部 民国初年

第十二章 急剧变化

第十三章 军阀割据

第十四章 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十五章 北京大学和学生运动

第十六章 扰攘不安的岁月

第四部 国家统一

第十七章 宪政的试验

第十八章 中山先生之逝世

第十九章 反军阀运动

第二十章 国民党之出掌政权

第五部 中国生活面面观

第二十一章 陋规制度

第二十二章 社会组织和社会进步

第二十三章 迷人的北京

第二十四章 杭州、南京、上海、北京

第六部 抗战时期

第二十五章 东北与朝鲜

第二十六章 战云密布

第二十七章 抗战初期

第二十八章 战时的长沙

第二十九章 日军入侵前夕之越南与缅甸

第三十章 大学逃难

第三十一章 战时之昆明

第七部 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第三十二章 中国与日本——谈敌我之短长

第三十三章 敌机轰炸中谈中国文化

第三十四章 二次大战期间看现代文化

新潮

引 言

第一章 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①

第二章 改革方案的施行

第三章 土地问题

第四章 大后方的民众生活

第五章 中国文化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

蔡先生不朽

追忆中山先生

一个富有意义的人生

忆孟真

谈中国新文艺运动

一、北京大学与学术自由

二、鲁迅兄弟

三、绍兴师爷与《阿Q正传》

四、胡适之先生与白话文运动

五、陈独秀与文学革命

六、陈独秀的最后主张

七、西欧个性主义思想的引进

八、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九、台湾文艺界继承了西欧思想的遗产

十、台湾中国文艺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录一 蒋梦麟生平及著述年表简编

附录二 知见录

附录三 哥伦比亚大学载蒋梦麟传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