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华杉讲透国学经典(共3册)电子书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直抵几千年国学源头!逐字逐句讲透经典原意。

售       价:¥

3985人正在读 | 37人评论 8.1

作       者:华杉

出  版  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01

字       数:100.6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3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43条)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直抵几千年国学源头!逐字逐句讲透经典原意。 套装共包括: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华杉讲透《论语》、华杉讲透《孟子》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 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 华杉讲透《论语》 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亲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 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仁”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 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华杉讲透《孟子》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   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三十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 ???? 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目录展开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自 序

第一章 计篇第一

《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孙子的敬畏心

孙子的优劣势分析法:“五事七计”之五事

上下同欲者胜

天时,就是军事气象学

行军必是无人之境,交火必是有利地形

心里装着对方的利益,并让对方知道

为将者的大半工作,是制定军法

所谓“道”,就是软实力

“五事七计”,而后知胜负。知胜负,而后举兵决战

正道与诡道

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一战而定是真名将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

成败无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忘了本谋,是每个人常犯的毛病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疲劳战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要保持紧张,不可懈怠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三十六计技术含量很低,但一听就让人兴奋;“五事七计”技术含量很高,但一听就让人打瞌睡

附录:《计篇》全文

第二章 作战第二

打仗不是打兵马,是打钱粮

汉武大帝,一世英名,毁于军费

“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利害关系:先考虑避害,再考虑趋利

把战争成本降低,就能提高胜算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

激怒与利诱,让士兵变成亡命徒

要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城墙

附录:《作战篇》全文

第三章 谋攻第三

谋攻,最好是不用攻,不攻而下

上兵伐谋,就是要破坏敌方的计谋

不能因为你的队友是猪,你就跟着做猪

不是胜了敌人你就赢了,关键是你自己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分兵作战法

认输的智慧

皇上可以不懂军事,将军不能不懂政治

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你能带多少兵,就是你有多强的管理能力

不站在老板立场的员工没前途,没有员工思维的老板做不大

真正认识“以防万一”

老板要适当放弃自己的判断,部下要尽可能允许老板越界

知己知彼的问题往往不在于不知彼,而在于不知己

附录:《谋攻篇》全文

第四章 军形第四

赢了再打

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长期的积累,便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真的智将,他的功劳,常常只有他自己知道

《孙子兵法》的核心:先胜后战

永远的基本面

附录:《形篇》全文

第五章 兵势第五

组织架构与指挥系统,是永远的课题

“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被人误读最多的一句话

仗是怎么打的?从正兵奇兵去看,好多仗怎么打就看懂了

用足球赛来理解正奇之用,控球的就是正兵,跑位的就是奇兵

把动作搞简单了再动手,动手就那一下子

勇还是怯,不是人的问题,是势的问题

择人任势,任三个势:气势、地势、因势

附录:《兵势篇》全文

第六章 虚实第六

敌人有虚实,我也有虚实

为自己创造主场

不要激动。兵法都会,但是一激动就忘了

不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要“走自己的路,别人想不到,也不让别人知道”

虚实的极致,神出鬼没,不仅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且掌握敌人的命运

撤退和追击都是大战术

单次成败都有偶然因素,而终身成就是用成功消化失败

以多击少,不是兵力问题,而是虚实问题

何时、何地开战,我来给敌人选

知己知彼的战术要点

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胜败往往是不对等的,胜利不过是得些战利品,失败却可能输掉人生

附录:《虚实篇》全文

第七章 军争第七

兵法的设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战场,兵法全忘了

走弯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钱是花钱的一部分,都必不可少

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

“要知道地形”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细节,无数人的努力、智慧,和无数人的生命

“兵以诈立”,是踢足球的假动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价值观

风林火山,武田信玄的“孙子兵法”

军队的抢劫之道:组织的“非正式福利”

军队之成为军队,在于指挥系统

气势决胜。要有守气的意识,要有养气的办法

领导内心强大,团队气势如虹

战以力久,以气胜

治自己的心,是一切的根本

要有政策、战略、大战术,也要有基础战术工具箱

兵法不能把所有情况都写全,所以害死人!

用自己作饵,对手才会咬钩

长平之战的分析:我们自己就常常是赵括,也常常是赵王

猛将,就是对方猛的时候就躲起来。等对方没力气了,我就猛了

为什么很多人读书都白读了?因为不是学习型读书,是纠错型读书

治气,就是衡量意志力,较量意志力

附录:《军争篇》全文

第八章 九变第八

进步,就是不断地发现自己不会

宁肯找死,不可等死,陷入死地,要坚决奋战

决策心理学:任何决策的背后,都是决策者的“个人需求”

不战,是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反兵法的关键是快

万事都有代价

“君命有所不受”这句兵法主要是说给国君听的,不是说给将领听的

利害哲学:要能利中见害,要能害中见利

害人兵法,教你不要被人害

居安思危,在治思乱,戒之于无形,防之于未然

领导者的五个性格缺陷最危险

性格即命运

附录:《九变篇》全文

第九章 行军第九

侥幸是决策者最可怕的心态

水战兵法,也是陆战兵法

宋襄公东施效颦,是荒唐,不是仁义

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兵法,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博弈论

盐碱沼泽地和平原地带的用兵之法

孙子给驴友的救命兵法

六种危险地形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一)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二)

三十二种敌情观察法(三)

打仗靠自己的子弟兵,别指望“友军”

相互驯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本质

附录:《行军篇》全文

第十篇 地形第十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一):先占有利地形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二):真英雄都懂得等待

六种地形的用兵之道(三):“必败的判断”比“必胜的信心”更重要

六败(一):败,都是败给自己,都是主帅的责任

六败(二):选锋之道

孙子的职业道德观:进不求名,退不避罪

爱兵如子,真爱不易!将不容易,兵,更不容易!

上级要比敌人更可怕

李世民的知己知彼观:没本事知道别人,一定要知道自己

附录:《地形篇》全文

第十一章 九地第十一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一):治气、选锋和分战法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二):力量的关键是意志力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三):与第三方结盟

正兵诱敌,奇兵伏击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四):险恶地形迅速通过

九种地势的作战方法(五):突围要靠奇谋

“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九死一生

临战指挥的艺术,首要是扰乱敌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把所有人绑上战车,谁也下不来

作为领导者,不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而应该镇静平和、不紧不慢

成功是靠日拱一卒

进入敌境后就要万众一心

只问自己学到什么,不要纠结字面原意

王霸之道,打铁关键是自身硬

不疑不惧,才能胜利

置之死地而后生,谁真敢干?

忠言逆耳利于行,百依百顺有奸心

附录:《九地篇》全文

第十二章 火攻第十二

火攻的对象

火攻,就是给敌人做艾灸

火攻的五种变化

打得赢,关键还要赢得起

附录:《火攻篇》全文

第十三章 用间第十三

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1、2、3):所有疑心,都是怀疑自己

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4、5):生间和死间

陈平这样的人有什么本事呢?就是有分猪肉的本事

要重视大人物身边地位低的人,这些人最能帮你办大事

五种间谍,反间是关键

“先胜后战”的关键是不胜不战

附录:《用间篇》全文

后记 最后总结:《孙子兵法》的九条思想精要

华杉讲透《论语》

自 序

第一章 学而第一

学《论语》,要怎么学

不要以为我知道,别人就有义务知道

孝悌是为仁之本

从说话的语气和神色,最可以观察人

每天要问自己的三件事

人人都是“民之父母”

行有余力再读书

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

“一听就懂,一用就不会”,是自己不厚重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祖先的付出

温良恭俭让,不是让人服你,而是让人喜欢你

子欲孝而亲不在,非孝子之言也!

“以和为贵”的原意,不是要和平不要斗争,而是精妙完美的礼仪理念

慎始才能善终。不搬起石头,就不会砸到自己的脚

儒家论学,一是读事、一是读书、一是交友

贫富的价值观,和学问之道

拒绝了解别人,就是拒绝进步

第二章 为政第二

管住自己,是管住别人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办法

有善无恶,思无邪

耻感文化

孔子学问进阶的六重境界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一):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二):最难的是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

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说

孔子三步观人法

温故而知新,关键在温故。不温故,则无以知新

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差异

学习之道,在于多读书、多实践、多拜师、多交友

成功都是积累得来

人们不知道的毛病,不在于不知道,而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自以为自己全知道

孔子讲升官之道

一部《资治通鉴》对人君的教诲,主要就六个字:“亲贤臣,远小人。”

你想别人对你怎样,一切尽在你自己怎样对别人

我自己不变坏,就是对国家最大的政治贡献

诚信则得自由,无信则卡死自己

熟悉历史,就能预知未来

不是你的神,你不要拜。该你担当的事,你不要躲

第三章 八佾第三

君子对不该做的事,不敢去做,就是不忍之心

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

孔子论礼乐之道

如果心中没有感情,礼仪就是虚文缛节

凡事都有历史原型

豪气让人快乐,也给人招祸

君子之争,比如射箭

原文

华杉详解

敬礼,先有敬,后有礼

学习的成果应放到自己身上,切己体察

仪式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符号,是国家的神话原型,民族的精神原力

我不知道有没有神,但我就跟有神一样要求自己

君子有独立人格和价值,不搞人身依附,不找靠山

不要信任,要确认。要谦虚,要谨慎,关键在多问

射箭的礼仪,在于射中,不在贯穿皮革

本质没了,我们仍然要尊重那形式

儒家的君臣之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的本分是礼,臣的本分是忠

从《诗经》说情绪管理

孔子门下的问题青年:宰我

孔子论管仲: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

易乱为治,必待非常之人

孔子论舜的音乐和周武王的音乐

礼节仪式,需有恭敬相信之心

第四章 里仁第四

世风败坏,责任在谁?责任在“我”

君子不怕吃亏,最怕占人便宜

我们为什么老说做人太累,是因为自己有了私心

“仁人志士”的原意,不是抛头颅、洒热血、闹革命,就是立志做个好人,自己不要变坏而已

我处理这个事情,如果和圣人一样,那我就是圣人了!

你自己愿意怎么要求自己,你自己想明白,别去要求别人

从一个人犯的错,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

不知道,本来就是人生的意义和游戏的乐趣,都知道了,真就可以结束了

我们需要攀比的不是财富,而是自身的进步

君子心中只有义,没有羡慕嫉妒恨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不同的思维方式

什么都照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干,那怨恨你的人就多了

礼的根本精神是让

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

学习难在一以贯之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

安心做事,接受结果

你是缺钱还是缺德?是见贤思齐,还是见钱思齐?

孔子讲孝敬父母的四个要点

“实在”,是人的最大价值

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五章 公冶长第五

孔子和孙子,求全都是核心价值观

学习即模仿。师友是贤德之本,择友是学习关键

孔子论子贡:治国安邦之大器,但够不上君子

口才够用就行

有本事的人不缺机会,缺的是认识

子路:性格即命运

没有一点点私心杂念,没有一刻停息,才叫作仁

自知之明与自屈之量

惰气、暮气,是进步需要克服的

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

为什么孔子说子贡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学习一是要信服,不服老师你就别学;二是不要急于学“新东西”

聪明的人常常不够勤奋,地位高的人往往耻于下问

子产的四条君子之道,也是领导力之道

和朋友相处之道:不管多熟,始终对对方保持尊敬

所有祭天祭地祭祖宗,都是政治活动,不是迷信活动

努力工作,等待被开除

什么叫仁,词语本身并不精确,有很大的表达弹性和理解公差

“三思而后行”,原意是不要想太多

“愚不可及”,原意是大智若愚,谁也比不上

没有机会在当世施展才华,就为后世投身教育

伯夷叔齐的态度,就是真正的对事不对人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就是,非就非,那才叫直

君子一举一动,都是真心实意,光明正大来,坦坦荡荡去

人生的三个志向,三个层次:义士、君子、圣人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呢:“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好学的四条标准:志有定向,知行合一,日日不断之功,温故而知新

第六章 雍也第六

可以放松别人,不能放松自己

不迁怒,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

孔子用钱的道理:不该给你的,你来要也不给;该给你的,你不要也得要

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

做一件仁德的事不难,难的是连续三个月不做一件不仁德的事,不动一点不仁德的念头

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果决能断,通达事理,多才多艺

一段公案:闵子骞为何拒绝去费邑做长官?

冉耕得麻风病:贤人得恶疾的典故

快乐论:志向是快乐的根本保障

该做到的没做到,你别解释

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

圣人教诲,千章万句,总结一句话:走大路,不找捷径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

口才和外貌,是小人讨人喜欢的两大利器

儒学非常简单,就是日用常行,但简单的事,人们就是不做

文质彬彬,是一种领导力

认识到自己是幸存者,就有敬畏心了

人生即学习,学习是人生的全部目的

儒家教学法四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儒家的“劳资关系”,就是劳动模范和最佳雇主的关系

儒家的山水文化和精神

万事都有次序,必须按次序取舍,不能哪头都占

知道自己是干啥的,该守什么规矩,这很重要

孔子说,宣扬舍己救人,就是愚弄人

圣人经典流传两千多年,每一个字都深不可测

孔子的八卦故事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处

仁的方法论:不要做圣人,要做仁人

第七章 述而第七

述而不作,是思想认识,是学习态度,也是创意方法

学习的三大标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为善去恶的关键,在于不反复、不再犯

把自己收拾整齐,是为了照顾别人

精而熟之,鬼将告之

孔子理想中的人才需具备的四条素质

学习需付出代价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

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

学会放弃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天道酬勤,这是可求

孔子所谨慎的三件事:斋戒、打仗和生病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论正义与哈佛大学的正义公开课比对

得道之人

易经64卦,就是人的生活境遇中64种可能遇到的情况

读书、写作、朗诵,是学习的三大功夫

叶公好龙的龙,就是孔子吧!

天才论:天才是否需要学习?

中国人不信神,这是从黄帝的孙子颛顼传下的政治遗产——绝天地通

拜师,不是他比我强,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哪国都能任用孔子,唯有宋国,绝对不能

圣人之道,都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最简单的道理

什么是忠呢?忠者,不自欺也

孔子界定“正面人物”的四个标准等级: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

中国人的仁义思想与环保传统

历史是很不可靠的,就算是一手,也不可靠

要把人往好处带,别把人往坏处推

做圣人也容易,你今天就可以试试:圣人情境模拟法

圣人的修养:善则归君,过则归己

孔子唱歌的故事:学习之道,取人之长也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

孔子的两个不厌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是为神

宁愿节俭鄙陋,也不要奢侈凌人

儒家的不焦虑之道——志向、使命与无我

容貌、气质、脾气,背后是人的德性和修养

第八章 泰伯第八

做好事是德,不留名更是至德

对朋友关系的重视,是儒家一大特色

儒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儒家思想,很大程度是讲领导力

君子才智超群,却不在人前逞能,而是始终看着别人有本事!

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君子和顾命大臣

使命是永恒的,没有终点的

知道自己没修养,就得重新学习

“不做判断,跟着走”是一种智慧、性格和能力

君子该如何与小人相处:不可嫉恶如仇

骄傲的反面,不仅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

学习,是为己不为人,谋道不谋食

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

喜欢对别人的工作发表意见,是一种浅薄的表现

三种“天下之废材”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我的七条读书方法

高管必读:你得了某个位子,别把它当权势利禄,要把它当责任担当

尧舜故事的本质,不在事实,而在于其象征意义:创造一种共同价值观的连接

要得人,先要修身

“克勤克俭”,是克勤于国,克俭于家

第九章 子罕第九

接受命运,是把握命运的前提

伟大的人介绍自己的本事,总是从最小的事说起

仪式就是精神,仪式就是态度,仪式就是本质

四种坏心态,人所常有,圣人绝无

孔子的气势:以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居

圣人多能干粗活,因为他不会认为什么活不该我干,而是干什么都能干好

问题即答案,一旦找对问题,答案就在问题背面

神话传说,意义不在于事实,而在于象征

人性的弱点:一方面想出人头地让人尊重,另一方面又蔑视权贵粪土当年万户侯

师徒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是最好的人力资源文化

该怎样,就怎样,不要姑息迁就,不要坏了规矩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把那一部分坚持住,就是人生原则

孔子为什么想渡海去朝鲜?

凡事彻底,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最彻底;在最寻常的事上,付出最不寻常的努力

简单、单纯,但是日日不断,一刻不停,就是坚持努力

好色,是最大的诚意,是知行合一的极致

所谓坚持,不是确信坚持就是胜利,而是有使命驱使,志向支持,且能接受任何结果

最快的进步,就是只进不退,把每一天每一点进步都保持住

今天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而今天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

要重视别人的话,善于用别人的话来规正自己

君子秉持的,不是愿望而是志向

知道自己是谁,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志向,就不会去跟别人比

每在国难亡国亡文化之时,总有那松柏之士,支持文化之危局,延续文明之香火

“智”“仁”“勇”三达德,是三粒治疗焦虑症的良药

有的人,你可以和他一起求道,却不能和他一起坚守

天下事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是真心去做

第十章 乡党第十

对地位相当的人,团结活泼;对地位比你高的人,保持一点严肃

迎来送往的原则:迎客要快步向前,送客要站在那里张望

孔子对“权贵”是高度尊敬顺服,但他的顺服是有条件的

外交礼仪无小事

服装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仪式的庄严

斋戒的饮食起居规矩

孔子饮食的讲究: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中国人饭前祭的不是神仙,而是祖先

关心人,关心别人,别人也是人!

保持对上级的敬畏

圣人什么都怕,啥也不怕的,是只关注自己

第十一章 先进第十一

伟大的企业,都是一个伟大的老板,带着几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和一帮离了这儿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干起来的

颜回+苏秦张仪+陶朱公=子贡

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要谨慎

颜回之死与葬

子路问死与子路之死

君子有三种快乐:父母健在、心地坦然,以及得到天下英才来教育他

“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才是恰到好处

性格决定命运,修养决定成就

安贫乐道的本质,不在安贫,而在乐道

墨守成规,才是创新的基础

直言与慎言,儒家的说话哲学

读书的本质在于切己体察,事上琢磨

颜回:父母在,不敢轻生;师父在,也不敢轻生

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你就赶紧走人

德不配位,则害人害己

一个两千多年没说清楚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向?

第十二章 颜渊第十二

要知止,凡是与我无关的,不收看,不收听

把自己的怨言都清理没了,别人对我的怨言自然也就没了

接受命运也接受自己,是最好的心药

不怕吃亏,就怕占了人便宜,破坏了我的诚意原则

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自己先做到示范的,才是真儒家

我们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太粗野了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别想征服世界,先想征服自己

翻脸了还能认人,就是有德而且不惑的君子

英明的国君,只有良师益友,没有酒肉朋友

子路一身正气,却没有基本的程序正义

所谓“中年危机”,就是过去的追求没意思了,新的目标又没有,权力在手里还不愿意放给别人

小人之心,人皆有之

“模仿定律”,是儒家方法论的核心

不怕被人占便宜,就怕不小心占了别人便宜,多留余地,才能游刃有余

霸天下者有三戒:不要贪心,不要愤恨,不要急躁

知人,是人生第二大智慧,难度仅次于知己

珍惜身边能帮你进步的朋友

第十三章 子路第十三

成功不是去做不寻常的事,而是在寻常的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和坚持

向内的工作做好了,天下人才会趋之若鹜地来,做不好,在这儿的也会离开

万事开头难,修行在个人

领导人的信用,就是民众的安全感

读书是极为聚焦之事,志向越清晰,越不会“博览群书”

但凡有任何事,你没做到,没得到,或别人对你不好,你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对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的认识永远不够

杰出政治家的八条素质标准

达成仁政的标准:三十年实现理想社会

晋平公和师旷的故事: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会铸成大错

国家好不好,移民最知道

欲速则不达,孔子自己也失败在这句话上

“亲亲相隐”不仅是儒家价值,也是普世价值

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生的关键在于立志,志向的关键在于有所不为

中庸不是平庸,是完美到极致,是丝毫不差的至善至美

儒家总是要解决国家需求,而政治的关键,往往在于解决君王的个人需求

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才高气盛,便是小人。自尊心太强,也是一种病

刚毅木讷,是仁者必备的特征

家人朋友关系的相处之道:朋友之间要相互改造,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改造

成功非一日所成而在于积累

第十四章 宪问第十四

仁,是一种人生逻辑

有志之士,终身进取,不要“安全感”

不管国家有道无道,我的观点不改,我的言行可以改

有德的人一定能说,能说的人未必有德

不要做与众不同的人,要做大家都能接受的人

仁是满分,君子也永远打不了满分,只能不断趋近

领导者知人善任,小伙伴同心共济

孔子论子产、子西、管仲

用人需要对人对己都有所了解

人无完人,完人的标准:智、廉、勇、艺,再加上礼乐

做人,要的不是做人的智慧,而是做人的诚意

王道靠仁义,霸道靠实力

历史、思想的解读因人而异

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是最大的职业道德;培养新的领导者,是各级领导者的最主要任务

世间最大的爱,就是成就他人

读《论语》是为了批评自己,切己体察

田氏代齐的故事:收买人心和广生儿子

批评,对于老板来说,是奢侈品

进步是一点一滴成就的

新知识来源于旧知识的不断操练

进步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

干好自己的事,是有机会干别的事的唯一方法

真人真心真本事

付出努力,接受结果

错误是资产,别人的错误,也是我们进步的资产

至诚者方能走得长远

千里马不是靠力气,是靠做事的品德,靠“正确地做事”

自己靠自己活。自己独立,才能爱别人

不要到处去学前沿尖端的东西,而是反复学习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把它做到极致

义所不该为,就是命里不该有;不打尽最后一张牌,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

隐退并不是放弃原则,不工作不等于停止学习,只是等待天时

孔子的天命是搞教育

武丁三年不说话,是最高深的政治智慧

领导要成为员工心中的神

一个人的修养关键在敬

珍惜老朋友,就是珍惜和过去时光的联系

成功或被承认,都来自于时间,来自于等待

第十五章 卫灵公第十五

学会接受失败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忠恕之道,用民间的俗话来说,就是四个字:将心比心

没有苦难,就没有进步,一帆风顺,是不能到达彼岸的

孔子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把培养人,作为自己最大的作为

中国式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免于祸患

儒家为什么讲明哲保身,以及明哲保身的四个标准

要慎言,更要贵言;不失言,更不失人

杀身未必成仁,不杀身反而可以成仁

选择做对了,就成功了一半

孔子讲如何治国的五条标准

为未来考虑,做好先手

管理者最大的罪过,就是不培养人才

放弃要求别人,全部用来要求自己

凡事多请教,不要光是自己思考

任何问题都检讨自己

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只以君子之道待人处事,不向谁效忠,也不要求谁向我效忠

我们的好恶标准总是大于是非标准

人们总是不关注珍惜爱他的人,成天跟毁他的人打得火热!

不知道就别说,要问!

学会忍,才可能成大事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需要勉强结交朋友

领导者一半的精力要用于内部沟通

不愿意改错是认识问题

学习,只关注我收获了什么,不关注别人什么地方“讲得不对”

担心自己没钱的人,百分之百是没有志向

修身靠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靠礼

识才、用人,是领导者一生都修炼不完的功夫

心中有“仁”,勇往直前

不因守小信而失大义

要领导客户,不要搞定客户。要领导你的领导,而不要搞定领导

如果价值观、志向、思维逻辑、判断标准、做事原则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一起谋事呢

重要的事情重复一遍。多一字就太啰嗦,少一字又没说清楚

心里随时装着别人,养成好习惯,就是好修养

第十六章 季氏第十六

自私的主公很难有忠诚的家臣

儒家讲忠是相互的,上级忠于下级,下级忠于上级

要交益友,不要交损友

儒家教导对尊长说话的规矩:保持尊敬、诚实和体贴

是血气在驱使你,还是志气在驱使你,就是修养的区别

君子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敬畏心

不贪巧求速,不走小路,走大路

三省九思是儒家的君子修身之道

主张得不到实施,就隐居起来,不为利禄苟且;主张能得到实施,就要彻底实施,还是不为利禄苟且

假如明天我死了,是否有人会若有所失?

圣学无秘传,只不过是些大道理

第十七章 阳货第十七

守住自己的立场

孔子和公山弗扰的故事:孔子的理想国

如何落实领导者的“仁”

孔子版六荣六耻:归根结底,都是以不学习为耻

读《诗》的好处:心平气和,有了说话的艺术

治国的起点是婚姻

治国靠礼乐,企业管理靠礼乐,家庭和睦靠礼乐,犯罪团伙,也靠礼乐

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真本事方能有底气

大道至简至正的真理,就是我们不思考时都懂、一思考就不懂的理

孔子说话微言大义,要靠自己去悟

放空自己,歇歇也好

怨气比毒气还可怕,人在毒气室里,是窒息而死;在怨气室里,是生不如死

第十八章 微子第十八

柳下惠正直而正气,内心强大而骄傲,根本不以被罢黜为辱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我是个人呀!

孟子的四种圣人论,和孔子的无可无不可,就是无我

忠厚的领导者,首先会照顾自己的亲属;然后用好手下每个人;第三他念旧;第四,对人不求全责备

第十九章 子张第十九

不进步,就是无德

读经典的顺序

不退步就是最快的进步

有同学,才有学习

诚信是成事之本

学习之事无本末之分

仁者是平易近人的

千难万难,“无我”最难

象征永远胜过事实,符号总会掩盖人物

君子不辩诬

学习,是一种拼图游戏

宗师的产品一是思想、二是弟子

不服高人有罪

来之、富之、教之,能做到这三样,就拥有了领导力

第二十章 尧曰第二十

治国的中庸之道,就是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作为领导者,就要承担领导责任

领导没有“自己人”之说

从我做起,恢复当代的礼——“仪式”

成功靠什么?越到高处,就越是靠人品,靠修养

最佳领导者守则:五美四恶

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钱财问题

君子的大智慧有三条:知命,知礼,知言

参考书目

华杉讲透《孟子》

自序:为往圣继绝学

第一篇 梁惠王章句 上

如果你一心逐利,跟你的人也逐你的利

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乐宏大,直冲霄汉

不要五十步笑百步,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竞争,不是我要跟你争,是我让你没法跟我争

追求仁义,无论成功失败,我都得到仁义

不谈霸道,谈王道

能保民,就能王天下

王天下,不是要你去打天下

君主的帝王梦,是全国百姓的灾祸

有恒产者有恒心,恒心是恒定不变的良心

第二篇 梁惠王章句 下

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分享,懂得分享,就是王道

情怀比胸怀更大,因为情怀是另一个看问题的角度

除暴安良是大勇,与人争强斗狠只是小勇

很多的慈善,都只是慈善表演艺术

王者的仁政就这么简单,历史上每次治世都是如此

贪财好色,也是王道

轻易不试错

要大用贤才,就要听他的话

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就是替别人着想

儒家思想三大定律

君子要独立于世,不要找靠山

与其焦虑自己控制不了的事,不如想想自身该做什么

时刻保持警觉,疏远带来不利影响的人

第三篇 公孙丑章句 上

管仲获得了机会,却开创了“邪路”

所有的成功只有一个路径

孟子一句“不动心”,奠定了陆王心学的源头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每一次思考都回到原点,都直接服务于最终目的

内心强大,一身正气,勇往直前,尽在浩然之气

义在心之内,不在身之外

必有事焉,勿望勿助,不拔苗助长

诐辞、淫辞、邪辞、遁辞,孟子的四大恶言辨识法

大而化之之谓圣

立德、立功、立言——圣人的标准

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时者

养浩然之气要靠集义,行一不义就前功尽弃

王道既比霸道来得快,也比霸道传承得久

不是在危机时改革,而是在闲暇时改革

用人的理想状态:野无遗贤,朝无幸位

孟子的“四端论”就是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基础

习于仁、善端日长,就能想出仁心仁术来

君子之德,最高境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

只有放弃管不了的,才能去管更大的事

第四篇 公孙丑章句 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孟子之高洁,是君子不可以货取

占了位置拿了钱,就要干事

仕为行道,道不行,义不可以素餐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孟子离开齐国

第五篇 滕文公章句 上

天下只有一个道理, 正确道路只有一条

没有什么事做不到,主要看领导的率先垂范

“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是不可能的

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制度——贡助彻

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制度

井田制的指导思想,是要财产权利明晰

圣人心忧天下,但不是事事都要忧

爱无等差,就是灭绝人伦

第六篇 滕文公章句 下

守住规定状态,就能发现异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行不由径——不走捷径,不走小路

不参加体力劳动者不得食,这种思想有着古老的幽灵

仁政的价值观,是求仁得仁,不是王天下

儒家讲进步之道,唯有两件——读书与择友

为政在于力行,知错在于速改

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想,始终没有实现

儒家修养的方法论,就是扩充,做到彻底

孟子对谁做国君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天下百姓

第七篇 离娄章句 上

善心和好办法配合起来,才能平治天下

不敢批评领导,是对领导最大的不敬

不要与众不同,要善与人同

处理事情的方式只有两种:对和不对,义和不义

觉得自己在理,往往是一种幻觉

唯有以德服人,修德以服其心

德小力薄还不服,就是自取灭亡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天下百姓有巨大问题,就是王天下的巨大机会

能居于仁,则身心泰然;能行于义,则正大光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唯一的捷径

要得到人才,不是到外面去找,而是在自己身上找

儒家思想就是不要开疆拓土,不要扬我国威

“温良恭俭让”和“恭宽信敏惠”

在救天下这个问题上,只有经,没有权

易子而教

奉养父母,要“养志”

永远不要让你的名誉超过了你的实力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朋友对你的影响,往往比书还大

舜能大孝,因为他自以为是世间大不孝之子

孝敬父母,兄弟友爱,是仁义的根本原点

第八篇 离娄章句 下

圣道无非是日用常行,应事接物待人

好的政治,人人自便,都感觉不到领导人存在

如果不懂得管理你的上级,你就做不好工作

模仿律的第一定律,就是上行下效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

不要讲别人坏话,也别在意别人讲自己坏话

“言必信,行必果”,原话是批评人

心学的宗师是孟子

历史就是文明,仪式就是文明

学习是一个包围战

向领导推荐人才,是人臣最大的功绩

君子重本,得不到不往别人跟前凑,往自己身上找

人生就是一棵巨大的决策树,有数万个决策点

做事不看尽没尽力,而看尽没尽心

你心里装着,就自己会生发

在任何一件事情上,都有人或曾经有人比你聪明

历史是国家的圣经,是凝聚一国的精神纽带

没成功的人关注的是成功,成功之后关注的是传承

取利、分配和献身的逻辑

如果你的朋友或属下背叛你,那你有两条罪

我们研究“谋”,主要是判断“天谋”是啥

参加葬礼,就要与家属同悲

君子活在历史里,因为他想活进历史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齐威王对匡章绝对信任,是完全准确的判断

君子处世,唯义所在

圣人威仪、英雄气象,主要是看气质

君子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

第九篇 万章章句 上

大孝之人,就是终身不变心之人

君子不使坏,强者能自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原意

天子之位不是尧授予舜的,是天授予舜的

历史是价值观的神话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观

有的人自己没有品节,就不承认世间真有品节这回事

第十篇 万章章句 下

圣人之德,都是仁义,但也有不同

周代的社会分配

不挟其贵,任贤不贰

道德抬杠无济于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尊贤爱贤,莫过于用贤

直道事人,以道自重

向古人学习,可用“两个代入法”

第十一篇 告子章句 上

善,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人性和动物性的区别,还是在于善恶观

辩论必起胜心,而胜心是求知的大敌

四端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决策改变方向,行动改变结果

世上最难的事,不是进步,而是保持

仔细选择你的朋友圈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都懂得要培养孩子,却不太有意识培养自己

有天爵,才有人爵

仁能够胜过不仁,就像水能够灭火一样

第十二篇 告子章句 下

圣人之道,就在日用常行,行走坐卧之间

不要对大错无动于衷,也不要对小错愤愤不平

实用主义永远会败给理想主义

万事都是看你愿意付出多少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春秋五霸是三王的罪人

齐桓公的五条公约

长君之恶,还算是小罪;逢君之恶,才是大罪

大禹是为全中国治水,白圭只是为魏国治水

能坚持原则的人,都是心里特亮堂的人

领导者的两大任务

君子直道事人,就是只贡献价值,不贪图权位

有过错是常态,进步主要靠改过

不屑于教导他,这也是一种教导

第十三篇 尽心章句 上

尽心尽力,修身养性,静候佳音

“仁义礼智信”全都在你自己身上

道不远人,平常日用不离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要厚黑学,还是要羞耻心,都是自己的选择

交朋友求的是相互规正、共同进步,而不是权势富贵

人首先要自得,不要迷失自己,然后才是身外的穷通得失

暴得富贵却处之淡然,就是有使命感的人

霸道是伟人的时代,王道是平凡人的伟大时代

情商高的人特别擅长背后说人好话

孔子梦周公,王阳明梦见孟子

不要廉价的感动和赞扬,而是要落实到自己身上

有所不为,有所不欲,君子之道,如此而已

困苦让人思考,挫折让人检讨

人臣分四等: 事君之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

君子之乐,我心光明,我人透明,心理阴影面积为零

君子本分已足,内心强大,比外面所有的东西都强大

孟子的目标是百姓幸福,而诸侯的目标是更大的权势

来之、富之、教之、劳之

学习必静心,盈科而后行,成章而后达

有认识论才有价值观,才有方法论,才有效验

一毛不拔的典故

经权之道对中国的影响,害大于益

要正心,先戒攀比,一切向内求

坚持原则,就是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成功来自于压倒性的投入,坚持就是最大的投入

假仁假义,时间长了,也可以成真

伊尹之事,上下五千年就一回

孟子说的君子,可以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标准

仁是一间屋子,在里面就是居仁,在外面就是求仁

儒家价值观,家庭第一,公义第二

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习气

人君心里求利不求道,才会对贤士弄出喂猪养狗的感觉

圣人尽得人道而充其形

服丧三年的理念是,孩子生下来“三年免于父母之怀”

学习不是理解,是行动

学习即模仿,老师不能为了笨学生降低模仿标准

身与道永不相离

孟子对滕更的方式,就是不教之教

要养成把问题当问题的眼光

爱有三个等级:亲亲、仁人、悯物

凡是可读可不读的书,都不要读

第十四篇 尽心章句 下

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

春秋无义战,是指没有程序正义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人们大大低估了成就一件事业所需要的时间

万事只靠苦练功夫,没有任何秘籍

既自立自强,又做自己的旁观者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的亲人,就是爱自己

学习的本质,是模仿一种行为

德性要厚,心志就不会摇动

看一个人,要看他不经意的行为

越是大人物,越是要学会放弃判断,顺从他人

做任何事都要按看三代之后的眼光来考虑

只有天子能得民心,诸侯只能得天子之心

找到自己的百世之师

道不外求,道不远人,道就在自己身上

不要怕得罪人,也不要期待人人都说你好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三层含义

孟子的原意不是茅塞顿开,而是茅塞不开

心中没有志向,学习就没有目的

再作冯妇

要把义理当天性,当本体;把欲望当命运,当客体

修养的六个阶梯:善、信、美、大、圣、神

治学必有门户之见,没有门户之见,是因为没入门

利润太高,说明你对员工分配太少,或对未来投资不足

人不贵在有才,而贵在有道

来者不拒、走者不追、无往教之礼

修养就是时刻抓住自己的四端,不断扩充,到达全体

见善而从,见不善而内自省

心正了,则无往而不正

大人物缺的是批评,批评是大人物的奢侈品

养心的关键在寡欲,寡欲的关键在养志

宁要狂者,不要乡愿

我们的血肉和思想,都是古人定制好传下来的

累计评论(43条) 29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