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恽铁樵方药选电子书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的转折。这一时期造就了很多集理论与临床于一体的中医大家,他们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证实践,加上难得的中西汇通的放思想,使其学术思想与临证实践对于当代中医极具指导意义!本套丛书甄选其中特色鲜明,且临证特突出的7位医家,将其具有临证指导意义与价值的药学论著与方剂学论著汇编成册,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使读者深刻领悟各医家遣方用药的奥旨,以便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其中包括《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药论著选》《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医药学家曹炳章方药论著选》《岭南名医卢朋著方药论著选》《医学大家秦伯未方药论著选》《理论大家恽铁樵方药论著选》。适合中医临床从业人员、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使用。

售       价:¥

纸质售价:¥25.60购买纸书

19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恽铁樵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10-01

字       数:8.2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医学/药学及工具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理论大家恽铁樵方药论*选》由恽氏《药物学讲义》《验方新按》及《金匮翼方选按》组成。 《药物学讲义》,是恽铁樵为其铁樵函授中医学校所编*的讲义,成书于19世纪30年代早期,被收录于《铁樵函授中医学校讲义十七种》中。该书详释了《伤寒论》中的主要药物,共分为八期,十五讲。前六期,作者是以《伤寒论》六经为序,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在阐释《伤寒论》方证的基础上,介绍了《伤寒论》中所用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及在六经病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各种药物的应用指征、宜忌等,将对药物的阐释融于对《伤寒论》理法方药的阐释当中。第七、八期,作者还专论了在临床中应用较为特殊的药物——附子及诸呕用药的标准。该书实际上是“《伤寒论》的药物讲义”,突出了恽氏重视临床实证,药不离方,方不离医理,理不离经典的学术思想。 《验方新按》与《金匮翼方选按》亦是恽铁樵为其函授中医学校所编*的讲义,约成书于19世纪20年代末,被收录于《铁樵函授中医学校讲义二十种》。 《验方新按》选择了62首在临床中常用或应验有效的丸散膏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应用。如安宫牛黄丸、毓麟丸、万氏牛黄清心丸、防风通圣散、海藏愈风丸、济生橘核丸、小活络丹等。作者除详述各方的药物组成、剂量、炮制方法,以及方剂的制作过程、方法,并阐明了方剂的功用、主治,服法及宜忌等。在每方后,还加按语,就药物配伍、应用宜忌、临证化裁等多有发挥,提纲挈领,见解深刻。《金匮翼方选按》分为四期,分别以《金匮要略》中的病名或证名等为纲,如中风失语、偏风、痰膈等,他认为《金匮》中有些方剂已不再切合实际,因此只保留了其中临证有效的方剂,并补充了后世医*中对这些病切实有效的方剂,如从《千金方》《本事方》《卫生宝鉴》等 *作中行遴选,并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应用宜忌、临证化裁等行评按。在《验方新按》与《金匮翼方选按》的有些按语中,作者还引用了西医知识,来说明方剂的药理及所治病的病因、病理等,体现了作者在中西医汇通上的尝试。<br/>【推荐语】<br/>热播剧《老中医》现实版孟河医派学术精品! 医者仁心《老中医》 博施济众 孟 河 派 学术精品 守 初 心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孟河中医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明末清初,费尚有弃官从医,定居孟河,始了孟河费氏的医学事业。略晚于费氏,法征麟、法公麟兄弟在孟河行医以治伤寒出名。乾隆年间,沙晓峰、沙达周,在孟河以外科名重当时。乾嘉年间,费士源以内科闻名。丁氏以儿科见长。马氏、巢氏也已有人业医。  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孟河名医云集,业务兴盛,经验成熟,学术思想逐渐形成,费尚有的六世孙费伯荣、费士源的孙子费兰泉、马家的马省三和马文植祖孙以及文植堂兄弟辈马日初、巢家的巢沛山等,均名震数省。百十户人家的孟河小镇,有十几家中药铺,足见当时医事之盛。 费家以调治内伤杂病见长,马家以内、外、喉三科兼擅著称。孟河医家在杂病、外疹方面的突出建树,使孟河医家的声名大扬。从清道光、咸丰年间起至清末民初,孟河医家又陆续向外发展。沙石安迁镇江大港,巢崇山、费绳甫、丁甘仁迁上海,余听鸿迁常熟,贺季衡迁丹阳,邓星伯迁无锡。孟河医道之盛,医家辈出,正如丁甘仁在《诊余集》序中所说:“吾吴医家之盛甲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当时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帝国主义侵略日趋猖狂,祖国文化倍受摧残,传统医药学更不例外,孟河医家的崛起,增添了医学的活力,起到了鼓舞自强的作用,这是孟河医家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孟河医家,*代表性的是费、马、巢、丁四大家。 孟河四大家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由他们为核心而形成的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流派所及,至今未衰。 费家*代表性的大家是费伯雄(1800-1879年)、费绳甫(1851-1914年)祖孙两人。伯雄以归醇纠偏,平淡中出神奇盛名于晚清,他是孟河医派的奠基人。绳甫以善治危、大、奇、急诸诊而闻名上海。 马家原以疡科名者数世,至马培之(1820-1903年)呼声*,影响*。1880年晋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名声大振。宫廷里传出“外来医生以马文植*著”的声誉。从此以后;马培之被称为“以外科见长而以内科成名”。 巢家是在两地先后成名,即是巢崇山(1843-1909年)、巢渭芳(1869-1927年)二人,巢崇山在上海行医50余年,家学渊源,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刀圭之术犹为独到。巢渭芳系马培之学生,精内科,尤长于时病。一生留居孟河,业务兴旺,名重乡里。 丁家医学造诣*深的是丁甘仁(1865-1926年)。他从马文植学,能兼蓄马氏内外喉三科之长,为上海一大名医;因首创中医专门学校,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天下”之称颂。 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它是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的转折。这一时期造就了很多集理论与临床于一体的中医大家,他们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证实践,加上难得的中西汇通的放思想,使其学术思想与临证实践对于当代中医极具指导意义!本套丛书甄选其中特色鲜明,且临证特突出的7位医家,将其具有临证指导意义与价值的药学论著与方剂学论著汇编成册,希望通过此种方式使读者深刻领悟各医家遣方用药的奥旨,以便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其中包括《孟河大家丁甘仁方药论著选》《绍派伤寒何廉臣方药论著选》《临床大家张锡纯方药论著选》《医药学家曹炳章方药论著选》《岭南名医卢朋著方药论著选》《医学大家秦伯未方药论著选》《理论大家恽铁樵方药论著选》。适合中医临床从业人员、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中医药爱好者阅读使用。<br/>【作者】<br/>丛书总主编 王致谱 王致谱,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内目前权威的民国医史文献研究专家。同时具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重视中医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对各种常见病的诊疗有丰富的阅历。他推崇民国名医丁甘仁、何廉臣、张锡纯等医家学术思想。整理出版多部民国医家中医药著作,收到读者广泛好评。<br/>
目录展开

内容提要

前言

整理说明

药物学讲义

导言第一

药历撮要第二

伤寒太阳经药第三

桂枝

麻黄

药物学讲义第二期

伤寒太阳阳明合病症药第四

阳明经药第五

药物学讲义第三期

阳明经腑界说第六

栀豉汤、瓜蒂散第七

附 诸豆

诸泻心汤第八

药物学讲义第四期

陷胸丸并论第九

茵陈蒿汤第十

阳明腑症药第十一

药物学讲义第五期

伤寒少阳症药第十二

伤寒三阳界说并方总说明第十三

药物讲义第六期

伤寒三阴界说第十四

伤寒三阴症方药第十五

药物学讲义第七期

《伤寒论》用附子各方赘言第十六

药物学讲义第八期

诸呕用药标准第十七

验方新按

毓麟丸

青娥丸

金刚丸

葆真丸

震灵丹

二味黑锡丹

局方黑锡丹

金锁固精丸

滋肾丸

东垣猪肚丸

无比山药丸

脾约麻仁丸

乌梅安胃丸

七味豆蔻丸

良附丸

清暑益气丸

驻车丸

舒肝乌龙丹

枳实消痞丸

阿魏消痞丸

理疝芦巴丸

三层茴香丸

济生橘核丸

宁嗽丸

舟车丸

局方至宝丹

牛黄消心丸

万氏牛黄清心丸

小活络丹

安宫牛黄丸

海藏愈风丸

养正丹

蠲痹丸

易老天麻丸

健步虎潜丸

又方小粒

搜风顺气丸

河间地黄饮子丸

玉屏风散

愈风丹

九制豨莶丸

人参鳖甲煎丸

圣济鳖甲丸

半硫丸

防风通圣散

清咽太平丸

大温中丸

伐木丸

绛矾丸

益血润肠丸

脏连丸

加味脏连丸

肠风槐角丸

治浊子午丸

治浊分清丸

牛黄抱龙丸

琥珀抱龙丸

犀角解毒丸

五福化毒丸

九味芦荟丸

至圣保元丹

金匮翼方选按

第一期

中风八法

拟五脏中风分治之方

第二期

中风失音不语

口眼斜

偏风

历节痛风

鹤膝风

风缓

风瘙痒

诸湿统论

散湿之剂

渗湿之剂

第三期

清热渗湿汤

下湿之剂

上下分消之剂

膈噎、反胃统论

痰膈

血膈

气膈

虫膈

第四期

黄疸

谷疸

酒疸

女劳疸

阴黄

虚黄

表邪发黄

急黄

消渴统论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