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哲学的贫困》与《贫困的哲学》比较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一辑)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69.50购买纸书

161人正在读 | 2人评论 6.2

作       者:杨洪源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7-10

字       数:47.0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重要的文献之一,也是马克思研究和批判蒲鲁东所著的《贫困的哲学》、《什么是所有权》的一部论战性著作。过去学界无论是对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重要背景和思想资源之一的蒲鲁东思想的理解和评论,还是对这些著述文本细节的解读和思路的比较,都存在较大的偏颇和遗漏。有鉴于此,本书在总体上把握蒲鲁东的思想原貌、厘清马克思和蒲鲁东之间的复杂关系、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并完成相关文献学疏证等的基础上,逐一对三部著作共同涉及的重要议题,诸如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所有权问题、价值理论、分工与机器观、垄断与竞争理论、社会革命观及共产主义观等一一行了深的甄别与讨论,特别是对目前学界研究较为薄弱而又占《哲学的贫困》一书中绝大部分篇幅的“科学的发现”、“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等章节,通过比照《贫困的哲学》中的相关论述,行了详尽的释读,再现了马克思通过辨析蒲鲁东的“形而上学方法→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社会革命理论)”这条思想主线,对自己思想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系统思考和整合的过程,后将这一致思路向置于人类思想史的程和当代社会实践图景中阐明其现实意义,对其行客观的历史定位。<br/>【作者】<br/>杨洪源,1989年7月生,河北黄骅人。2005—201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解读等。先后参与编著2部、国家社科基金重项目1项,在《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论丛》、《哲学门》、《高校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br/>
目录展开

出版说明

文本学研究与对马克思思想的新理解

导论 重新探究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复杂关系

一、批判对象思想原貌的直接呈现

二、马克思与蒲鲁东的关系演变之谜

三、研究现状概观与文献学问题疏证

四、本书的意旨、思路与结构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方法探究

一、“一次革命的想法”

二、概括在“在行动中的形而上学”中的方法

三、“系列”方法的深层剖析与批判(上)

四、“系列”方法的深层剖析与批判(下)

五、批判所萌发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六、对上述两种哲学方法的总体评述

第二章 破解所有权的“斯芬克斯之谜”(上)

一、所有权的概念及其理论概观

二、先占与劳动不能作为所有权的有效基础

三、破解所有权之谜与第三种社会形式

四、“批判的蒲鲁东”的论证结构及内容

五、对“批判的蒲鲁东”所作的批判

六、共产主义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第三章 破解所有权的“斯芬克斯之谜”(下)

一、探究自在所有权的哲学方法

二、自在所有权理论的具体内容

三、自在所有权理论的初步批判

四、所有权的现实与超现实剖析

五、两种所有权理论的整体评述

第四章 价值理论上的分野与差异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

二、价值的二重性与矛盾性所在

三、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的实质

四、价值比例规律的应用及批判

五、如何理解二者此时的价值理论

第五章 关于分工和机器的不同理解

一、分工:经济进化与智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二、作为分工的反题或反公式的机器

三、分工的实质及其表征的历史过程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机器或工厂的原貌

五、从分工和机器中复归人的个性及自由

第六章 竞争与垄断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竞争:经济进化的系列中的一个“有趣”阶段

二、作为竞争自我否定的产物的垄断

三、竞争的实质及其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四、资本主义垄断的现实表现及其同竞争的关系

五、处于“现代社会制度联结关系”中的经济范畴

第七章 如何审视社会革命及共产主义

一、工人运动对于救治贫困问题的无效性

二、经济矛盾的体系中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三、劳动互助与第三种社会形式的实现

四、评判工人运动及社会革命的正确标准

五、共产主义的实质、作用和实现途径

六、两种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审读

综论 重述《哲学的贫困》的思想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哲学的贫困》中被忽视的重要思想内容

二、《哲学的贫困》在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地位

三、文本所呈现的马克思和同时代思想家之间的分野

四、当代实践格局和理论视野中的《哲学的贫困》

参考文献

附录

索引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