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1.总体范畴的缘起
1.1 庸俗马克思主义的舛误
1.2 历史的契机
1.3 渴望总体
1.4 与20世纪科学思维的契合
2.历史的总体
2.1 抽象的科学与片面的社会
2.2 总体与辩证法
2.3 历史的总体性与总体的历史性
2.4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个体的总体
3.1 匮乏与异化
3.2 个体的总体化
3.3 总体化的辩证法
3.4 历史的总体化
4.否定的总体
4.1 “批判理论”与“否定的辩证法”
4.2 总体社会中的“单面人”
4.3 作为总体革命的“大拒绝”
4.4 倡导乌托邦
后记
附录
马克思主义总体观念的形成
《博士论文》:自由的总体
《德法年鉴》时期:告别理性的总体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总体性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总体观念
建立在实践观基础上的总体观念
对人与社会的总体把握
思维出发点的总体性
总体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哲学的贫困》中的总体观念
理解价值的视角
社会的总体性
《资本论》中的总体观念
扬弃黑格尔的总体观念
根据总体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
研究对象的总体性
从“具体的总体”到“思想的总体”
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总体性
从总体性哲学到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总体观念
马克思主义总体性哲学的基本内容
作为和谐社会哲学基础的总体性
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政府的作用
“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基础
“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基础
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角色
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路径选择
主要参考书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