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编写说明
绪 论
一、医学史的分类
二、学习医学史的意义
三、医学史的发展
四、医学史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 人类早期的医药文明
第一节 医药文明的萌生
一、原始的卫生保健
(一)原始人群的体质形态与疾病
(二)婚姻状态
(三)火的使用
(四)居处的改善
(五)衣着的发明
(六)舞蹈与导引
二、医药的起源
(一)药物的起源
(二)外治法的起源
(三)针灸的起源
三、神话与传说中的医学始祖
(一)伏羲
(二)神农
(三)黄帝
第二节 中国的早期经验医学
一、甲骨文中有关疾病的记载
二、早期的病因说及对药物的认识
(一)早期朴素的病因学说
(二)药物知识的积累
(三)酒与汤液的出现与意义
三、疾病的诊断治疗
(一)疾病的诊断
(二)疾病的治疗
四、早期的卫生保健
五、医学分科与医事制度
第三节 其他文明古国的早期医学
一、古埃及医学
(一)纸草文、 神话及木乃伊中的医药学
(二)基本医学理论及其他医学成就
二、古巴比伦及亚述医学
(一)古巴比伦医学
(二)亚述医学
三、古印度医学
(一)吠陀经与早期医学理论
(二)佛教与古印度医学的发展
(三)著名医学家及其著作
(四)瑜伽术与身心修炼
四、西南亚地区的医学
(一)古代犹太医学
(二)古代波斯医学
第二章 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一节 先秦与秦汉医学
一、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
(一)《足臂十一脉灸经》 和 《阴阳十一脉灸经》
(二)《五十二病方》
(三)《导引图》
(四)《养生方》 与 《却谷食气》
(五)《脉法》 与 《阴阳脉死候》
(六)《十问》 《合阴阳方》 《天下至道谈》 和 《杂禁方》
二、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医书
(一)《敝昔诊法》
(二)《诊治论》
(三)《六十病方》
(四)《诸病》
(五)《十二脉(附相脉之过)》 《别脉》
(六)《刺数》
(七)《逆顺五色脉藏验精神》
(八)《医马书》
三、张家山汉墓出土医书
四、武威汉墓出土医书
五、其他出土医药文物
(一)扁鹊东汉画像石
(二)云梦睡虎地秦简
(三)西汉医药器具
(四)出土药物及制药工具
(五)西汉人体经脉模型
(六)里耶出土医疗器具及秦简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黄帝内经》
(一)《黄帝内经》 的作者与成书
(二)《黄帝内经》 的内容和成就
(三)《黄帝内经》 的价值及其影响
二、《难经》
三、《神农本草经》
(一)《神农本草经》 的作者与成书
(二)《神农本草经》 的内容和成就
四、《伤寒杂病论》
(一)张仲景生平及成书背景
(二)《伤寒杂病论》 的内容与成就
第三节 著名中医医家及其主要成就
一、扁鹊
二、淳于意
三、华佗
第四节 西方古典医学的奠基
一、史诗、神话中的医药
二、自然哲学与医学学派
三、希波克拉底及其医学理论
第五节 西方古典医学的发展
一、亚历山大利亚医学
(一)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学派
(二)解剖学与生理学的成就
(三)药物学成就
(四)亚历山大利亚医学的兴衰
二、古罗马医学
(一)古罗马社会的医药卫生
(二)医药学家
(三)医学流派
(四)盖伦及其医学成就
(五)罗马医药文化的衰落
三、古代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与比较
(一)东西方医药文化交流
(二)古代东西方医学比较
第三章 中医学的进步与西医学的变迁
第一节 中医文献整理和理论总结
一、古代医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一)《内经》 的整理研究
(二)《伤寒论》 的整理研究
二、医学理论的总结
(一)脉学的总结—— 《脉经》
(二)病因证候学的总结—— 《诸病源候论》
第二节 本草学的发展与综合性方书的编撰
一、本草学的发展
(一)本草的再总结—— 《本草经集注》
(二)国家药典的诞生—— 《新修本草》
(三)炮制规范的建立—— 《雷公炮炙论》
(四)制药化学的先声——炼丹术
二、综合性方书的编撰
(一)《肘后备急方》
(二)《备急千金要方》 与 《千金翼方》
(三)《外台秘要》
第三节 中医临证各科的分化
一、外科
二、妇产科
三、儿科
四、伤科
五、针灸科
第四节 医学教育
第五节 中外医学交流
一、中国与日本的医学交流
二、中国与朝鲜的医学交流
三、中国与印度的医学交流
四、中国与阿拉伯的医学交流
五、中国与欧洲的医学交流
六、中国对外来药物的总结
第六节 欧洲古典医学文化的衰落
一、疫病与古典欧洲文化的衰退
二、基督教医学与拜占庭医学
第七节 阿拉伯医学的兴起
一、伊斯兰文化和希腊化时代
二、阿拉伯医学的黄金时代
三、阿拉伯医学成就
第四章 中医学的兴盛与西医学建制化的肇始
第一节 中国医政制度的加强与医籍的整理研究
一、医政制度的加强
(一)改进医事管理
(二)开设国家药局
(三)发展医学教育
二、医籍的整理研究
(一)古医籍的整理与刊行
(二)《伤寒论》 的研究与补充
第二节 本草学与方剂学成就
一、本草的编修与药学理论的创新
(一)本草的编修
(二)药学理论的创新
(三)其他
二、方书的编著与方论的兴起
(一)方书的编著
(二)方论的兴起
第三节 中医各科的全面发展
一、病因病机学
二、诊断学
三、解剖学
四、内科学
五、外科学与伤科学
六、妇产科学
七、儿科学
八、针灸学
九、法医学
第四节 金元医家学术创新与争鸣
一、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
二、金元四大家及其学说
(一)刘完素与火热论
(二)张从正与攻邪论
(三)李杲与脾胃论
(四)朱震亨与相火论
第五节 西医学建制化的开端
一、从修道院医院到世俗医院的建立
二、萨勒诺医学中心与医学教育
三、大学的兴起
四、瘟疫与卫生检疫
(一)传染病的流行
(二)卫生检疫制度的建立
第五章 中医学的全面发展与西医学的革命
第一节 中医经典研究、本草集成和方书编著
一、中医经典研究
(一)《内经》 研究
(二)《难经》 的研究
(三)《伤寒杂病论》 的研究
(四)《神农本草经》 的研究
二、本草学的集成
(一)《本草品汇精要》
(二)《本草纲目》
(三)《本草纲目拾遗》
(四)其他本草书籍
三、方书的编著
(一)《普济方》
(二)《医方考》
(三)《古今名医方论》
(四)《医方集解》
第二节 中医临证各科的发展
一、内科
(一)综合性内科著述
(二)虚劳血证专述
二、外伤科
(一)外科
(二)伤科
三、妇产科
(一)承继 《妇人大全良方》 而有所发挥的著作
(二)其他著述
四、儿科
(一)儿科专著
(二)小儿推拿
五、五官科
(一)眼科
(二)耳鼻咽喉科
六、针灸科
七、人痘术的发明、外传与牛痘术东来
(一)人痘术的发明
(二)人痘术外传与牛痘术东来
第三节 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明代以前对温病的认识
二、吴有性与 《温疫论》
三、清代温病学说的全面发展
(一)叶桂与 《温热论》
(二)薛雪与 《湿热条辨》
(三)吴瑭与 《温病条辨》
(四)王士雄与 《温热经纬》
第四节 中医丛书、全书、类书及医案类著作
一、丛书、全书和类书
(一)丛书
(二)全书
(三)类书
二、医案类著作
第五节 生物医学的奠基
一、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的进步
(一)天文学
(二)化学
(三)物理学
二、医学改革家巴拉塞尔萨斯
三、人体解剖学的建立
(一)早期的人体解剖活动
(二)人体解剖学的奠基
(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
四、生理学的发展
(一)新陈代谢研究
(二)血液循环生理
(三)神经生理
(四)消化生理
五、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
第六节 生物医学的发展
一、医学学派
(一)医物理医学派 (Iatrophysics)
(二)医化学医学派 (Iatrochemestry)
(三)活力论学派 (Vitalis)
二、疾病理论的进展
(一)器官病理学
(二)其他病理学研究
(三)林耐的疾病分类
三、临床医学的进步
(一)叩诊法
(二)内科学
(三)外科学
(四)传染病
四、预防医学的兴起
(一)疾病流行与统计学
(二)预防医学的萌芽
(三)公共卫生改革
(四)预防天花
第六章 生物医学体系的建立与中医学的变革
第一节 现代临床医学的诞生
一、诊断学的进步
二、外科学的突破
(一)麻醉剂的发现及应用
(二)消毒防腐方法的发现
(三)输血技术的突破
三、临床治疗学科的进步
第二节 生物医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一、人体结构与功能理论的完善
(一)组织与细胞理论的建立
(二)生理学研究的深入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兴起
二、疾病理论的建构
(一)细胞病理学的建立
(二)病原生物理论的诞生
(三)寄生虫学的建立
(四)免疫学的建立
第三节 预防医学的发展
一、卫生调查与研究
二、公共卫生学的建立
三、传染病和流行病学
四、社会医学的兴起
第四节 近代西医传入中国
一、开办医院和诊所
二、创办医学校和吸引留学生
三、翻译西医书与出版刊物
四、西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五节 中医学术革新和医政抗争
一、中西医汇通学派
二、“中医改良”与 “中医科学化”
三、中医抗争运动与医政发展
第六节 近代中医的发展成就
一、大型丛书、工具书及医史著作的编写
二、临床各科的发展
(一)伤寒与温病学
(二)内科
(三)外科与骨伤科
(四)妇科
(五)针灸学
三、中医学校、刊物和社团
第七章 现代医学的重大成就
第一节 对生命和疾病认识的深化
一、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
(一)分子生物学的建立
(二)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
二、传染病研究与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发现
(一)立克次体
(二)病毒
三、维生素的发现及其缺乏症的研究
(一)对维生素的最初认识
(二)各种维生素的发现
四、激素的发现与现代内分泌学的发展
(一)激素的研究和激素概念的提出
(二)现代内分泌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五、免疫理论与技术的重大突破
(一)抗体形成理论
(二)免疫学的其他成果与技术应用
第二节 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主要进步
一、物理诊断技术的进展
(一)X射线诊断与CT技术
(二)心电图诊断技术
(三)心脏导管插入术
(四)脑电图诊断技术
(五)磁共振成像技术
二、化学疗法的创立和抗生素的发现
(一)化学疗法的创立
(二)抗生素的发现
三、现代外科技术的主要进步
(一)麻醉技术的发展
(二)外科领域的几个重大突破
四、介入治疗与人工心脏
(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明应用
(二)心脏起搏器与人工心脏的发明
五、人工生殖技术的突破
六、预防免疫技术的发展
(一)牛痘接种与消灭天花
(二)卡介苗的研制与结核病防治
(三)肝炎疫苗的开发
(四)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制与消灭脊髓灰质炎计划
第三节 现代重大技术成果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电子计算机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医疗管理
(二)诊疗仪器计算机化
(三)医学信息检索
二、电子显微镜在医学上的应用
三、核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及核素理论形成
(二)核素在医学上的应用
四、激光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激光器的发明
(二)激光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超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超声治疗
(二)超声诊断
第八章 当代中国医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一)卫生行政体系
(二)医疗卫生机构及医疗保健制度
(三)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
二、基础医学的研究
(一)神经科学
(二)分子生物学
(三)生物医学工程
(四)免疫学
(五)预防医学
三、临床各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成就
(一)疾病防治
(二)外科学的成就
(三)其他临床学科的成就
第二节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一、中医药政策推动中医药各项事业发展
二、中医学的巨大成就
(一)医史文献研究
(二)基础理论研究
(三)临床研究
三、中药事业的发展与现代研究
(一)中药文献的整理
(二)中药材研究
(三)中药现代化产业
(四)炮制加工和制剂研究
(五)中药制剂的研究
(六)中药化学研究
(七)中药复方研究
(八)中药功效和药理研究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
一、中西医结合发展历程
(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开创时期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和开展实验研究阶段
(三)中西医结合深入研究与学科建设发展阶段
二、当代中西医结合主要成就概述
第四节 中医药走向世界
一、中医药在亚洲、非洲的影响
(一)中医药在亚洲的影响
(二)中医药在非洲的影响
二、中医药在欧美和澳洲的影响
(一)中医药在美洲的影响
(二)中医药在澳洲的影响
(三)中医药在欧洲的影响
第九章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趋势与挑战
第一节 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与趋势
一、医学的学科分化、交叉与综合
(一)医学多学科的分化
(二)医学学科间的交叉与综合
(三)医学的整体性研究
二、医学观念与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医学观的更新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
(三)医学模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三、当代医学的发展趋势
(一)高新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二)当代医学的前沿领域
(三)医学的社会化趋势
(四)医学的全球化趋势
第二节 传统医学在当代医疗保健中的地位与价值
一、传统医学对现代医疗保健的影响
二、传统医学的哲学方法对现代医学的启示
第三节 当代医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疾病谱的变化
二、传染性疾病表现出的新问题
三、医学发展带来的社会法律与伦理问题
四、医疗卫生服务的公正与医疗保障体系
附 录
一、中外医学比较年表
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表
主要参考书目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