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哲学简史电子书

★ 畅销七十年的中国哲学经典。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在1948年一经出版,便立即成为人们快速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不二之选,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几十所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选清华大学“大学生书籍”,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全日制高中”阅读书目。是学习中国哲学,了解中国文化的不二之选。

售       价:¥

纸质售价:¥57.30购买纸书

4329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7.8

作       者:冯友兰

出  版  社:岳麓书社

出版时间:2018-03-01

字       数:20.7万

所属分类: 人文社科 > 哲学/宗教 > 哲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86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86条)
1946—1947年,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过整理后编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此书一出,便立即成为西方人快速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不二之选;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诸多译本出版。几十年来,这部专著一直是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诸多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可谓享誉世界。 1985年,涂又光先生首先将此书译成中文,广大中国读者才得以与这部优秀的哲学史著作见面。21世纪初,在新的研究背景下,赵复三先生对涂译中的一些译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遂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更加准确、通俗地传达了作者的原著精神。 《中国哲学简史》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在有限的二十余万字中,融了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行了深浅出的分析。其叙述语言简明生动,又耐人寻思,真正做到了“内行不觉无味,外行不觉难懂”。<br/>【推荐语】<br/>★ 畅销七十年的中国哲学经典。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在1948年一经出版,便立即成为人们快速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不二之选,并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几十所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选清华大学“大学生书籍”,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全日制高中”阅读书目。是学习中国哲学,了解中国文化的不二之选。 ★ 倾心造的精准文本。 以冯友兰先生之女、知名作家宗璞和赵复三先生之妻陈晓啬女士所给文本为底稿,再据《辞海》一一核查修正朝代起止时间、人物生卒之年,订正作译者的个别偏差,倾心造适合中国当代读者阅读的精准文本。 ★ 精美封面、彩插,更丰富的视觉效果。 封面东方遒劲洒脱之毛笔与西方英文字母相结合,和谐典雅而不失国韵,暗合冯友兰先生以阔之世界眼光,观中国三千年之哲学流变。黑金内封,尽显哲学之神秘气息和无限内涵。 内文彩插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韩文化交流组委会特邀国学画师师引先生绘制的,充满东方韵味的水墨画,与中国哲学相契合,造更丰富的视觉效果。<br/>【作者】<br/>作者: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知名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新儒家”。1915年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历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德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为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和“一序”(《三松堂自序》)。 译者:赵复三(1926—2015),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基督教“三自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曾出任中华圣公会牧师、华北教区总干事、燕京协和神学院教务长等。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被聘为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与赵朴初、赵紫宸合称中国宗教学界的“三赵”。1985年,任社科院副院长,主张以蔡元培“兼容并蓄,学术自由”的思想为办院方针。1989年后在法国、美国、比利时、加拿大等国执教。秉持“舍身外,守身内”的做人原则,潜心学术,从事中外思想、文化、宗教史的研究,已出版学术专著和译作多部。<br/>
目录展开

作者自序

英文版编者引言

第一章 中国哲学的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语言障碍

第二章 中国哲学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地理环境

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上农》——农业的价值

“反者道之动”

对自然的理想化

家族制度

入世和出世

中国艺术与诗歌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中国哲学中的“常”与“变”

第三章 诸子的由来

司马谈和六家

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的理论

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与六经

作为教育家的孔子

正名

仁义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灵修养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对者

墨家的社会背景

墨子对儒家的批判

兼爱

天志和明鬼

一个看似表里不一的问题

国家的起源

第六章 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早期道家与隐者

杨朱的基本思想

杨朱思想举例

老庄著作中的杨朱思想

道家思想的发展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义流派:孟子

性善说

论儒家与墨家的基本不同点

政治哲学

神秘主义

第八章 名家

名家和“辩者”

惠施关于事物相对性的理论

公孙龙关于共相的学说

惠施和公孙龙学说的意义

第九章 道家的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道,无名

自然的不变规律

为人处世

政治理论

第十章 道家的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其人和《庄子》其书

得到相对快乐的途径

政治与社会哲学

感情和理性

达到至乐的途径

有限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观点

更高层次的知识

神秘主义的方法论

第十一章 后期的墨家

关于知识和名的讨论

关于“辩”的讨论

澄清兼爱说

为“兼爱”辩

对其他学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阴阳家和中国早期的宇宙发生论

六种术数

《洪范》所描述的五行

《月令》

邹衍

历史哲学

《易传》中描述的阴阳原则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流派:荀子

人的地位

关于人性的学说

道德的根源

关于礼乐的学说

关于逻辑的理论

论其他学派的谬误

第十四章 韩非子与法家

法家的社会背景

韩非子,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历史哲学

治国之道

法家与道家

法家与儒家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事物之“理”

万物生成之“道”

万物变易之“道”

“中”与“和”

“庸”与“常”

从启蒙到止于至善——明与诚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秦朝统一中国前的中国政治情况

中国的统一

《大学》

《荀子》中的折中倾向

《庄子》哲学中的折中倾向

司马谈和刘歆的折中主义思想

第十七章 汉帝国的理论家:董仲舒

阴阳家和儒家的合流

对宇宙本体的理论

人性的学说

社会伦理学说

政治哲学

历史哲学

对《春秋》的解释

社会进步的三个阶段

第十八章 儒家兴盛和道家再起

思想的统一

孔子在汉代思想界的地位

汉代经学中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之争

扬雄和王充

道家与佛家

政治和社会背景

第十九章 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

名家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

对孔子的重新诠释

向秀和郭象

道是“无”

万物的“独化”

典制与道德

有为与无为

知识与模仿

齐万物

终极的自由与快乐

第二十章 新道家:豁达率性的风格

风流与浪漫精神

“杨朱的乐园”

率性的生活

感情

情爱

第二十一章 中国佛学的基础

佛教的传入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佛学的一般概念

二谛义

僧肇的哲学

道生的哲学

第二十二章 禅宗:潜默的哲学

禅宗起源的旧说

第一义不可说

修禅的方法

顿悟

无成之功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家:宇宙论者

韩愈和李翱

周敦颐的宇宙论

精神修养的方法

邵雍的宇宙论

事物演化的规律

张载的宇宙论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

程颢对“仁”的认识

程朱的“理”的观念的来源

程颐的“理”的观念

陶冶感情的方法

寻孔颜乐处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学:主张柏拉图式理念的理学

朱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理”或原理

太极

“气”

性和心

政治哲学

修心养性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学中的另一派:宇宙心学

陆九渊论心

王守仁的宇宙观

“明德”

良知——来自直觉的认识

“正事”

“用敬”

对佛学的批评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学的传入

反对更新的儒学的思潮

孔教运动

西方思想的传入

西方哲学的传入

第二十八章 厕身现代世界的中国哲学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抗日战争时期的哲学耕耘

哲学的性质

人生的境界

形而上学中的方法论

译者后记

累计评论(86条) 89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