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实用中药学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9.90购买纸书

181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刘德军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6-01

字       数:18.7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成人/中高职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的编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用为导向,以够用为度”的原则。编写内容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和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的要求,基于应用实际需求,更适合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了科学性、先性和适用性,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br/>【作者】<br/>刘德军,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处长,多年从事中药学、中药制剂研究,并多次参加相关课程教材编写工作。<br/>
目录展开

前言

编写说明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药的概念

第二节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一、原始社会(远古~前21世纪)

二、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221年)

三、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四、两晋南北朝时期(265~581年)

五、隋唐时期(581~907年)

六、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

七、明代(1368~1644年)

八、清代(1644~1911年)

九、民国时期(1911~1949年)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炮制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第二节 中药的采集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一)全草类

(二)叶类

(三)花和花粉类

(四)果实和种子类

(五)根和根茎类

(六)树皮和根皮类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四、中药采收后的初加工

第三节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目的

(一)纯净药材、矫味和矫臭

(二)便于制剂、煎服和储藏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

(四)消除或减轻某些药物的毒性、刺激性和副作用

(五)增强药物的疗效

二、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

(二)水制

(三)火制

(四)水火共制

(五)其他制法

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一、四气的含义

二、四气的确定依据

三、四气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五味

一、五味的含义

二、五味的确定依据

三、五味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升降浮沉

一、升降浮沉的含义

二、升降浮沉的确定依据

三、升降浮沉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归经

一、归经的含义

二、归经的确定依据

三、归经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 毒性

一、毒性的含义

二、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第四章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一节 中药的配伍

一、单行

二、相须

三、相使

四、相畏

五、相杀

六、相恶

七、相反

第二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

一、配伍禁忌

二、妊娠用药禁忌

三、服药饮食禁忌

第五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中药的剂量

一、药物性质

二、应用方式

三、患者情况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一、煎药法

二、服药法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紫苏叶

附:紫苏梗

生姜

香薷

荆芥

附: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

辛夷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葛根

升麻

附:其他解表药(表6-1)

第七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栀子

夏枯草

淡竹叶

决明子

莲子心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白鲜皮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附:忍冬藤

连翘

穿心莲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绵马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重楼

土茯苓

鱼腥草

大血藤

射干

败酱草

山豆根

马勃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熊胆

白蔹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

水牛角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附:其他清热药(表7-1)

第八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

芒硝

附:玄明粉

芦荟

番泻叶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牵牛子

商陆

巴豆

附:其他泻下药(表8-1)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徐长卿

川乌

木瓜

蕲蛇

乌梢蛇

第二节 祛风湿热药

防己

秦艽

桑枝

豨莶草

络石藤

雷公藤

第三节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

五加皮

狗脊

千年健

附:其他祛风湿药(表9-1)

第十章 化湿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砂仁

豆蔻

草果

附:其他化湿药(表10-1)

第十一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茯苓

薏苡仁

泽泻

猪苓

香加皮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

附:车前草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麦

萹蓄

海金沙

石韦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金钱草

茵陈

垂盆草

虎杖

附:其他利水渗湿药(表11-1)

第十二章 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丁香

附:母丁香

花椒

高良姜

附:其他温里药(表12-1)

第十三章 理气药

陈皮

附:橘核

青皮

枳实

附:枳壳

木香

香附

沉香

川楝子

乌药

佛手

香橼

大腹皮

薤白

附:其他理气药(表13-1)

第十四章 消食药

山楂

麦芽

谷芽

神曲

鸡内金

莱菔子

第十五章 驱虫药

使君子

槟榔

苦楝皮

南瓜子

附:其他驱虫药(表15-1)

第十六章 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

附:槐角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三七

茜草

蒲黄

白及

仙鹤草

艾叶

炮姜

附:其他止血药(表16-1)

第十七章 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

桃仁

益母草

泽兰

牛膝

鸡血藤

王不留行

西红花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马钱子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第四节 破血消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附:其他活血化瘀药(表17-1)

第十八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芥子

旋覆花

白前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附:瓜蒌皮、瓜蒌子

竹茹

前胡

桔梗

竹沥

胖大海

海藻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紫苏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马兜铃

枇杷叶

葶苈子

桑白皮

白果

附:其他化痰止咳平喘药(表18-1)

第十九章 安神药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朱砂

磁石

龙骨

琥珀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

柏子仁

灵芝

首乌藤

远志

合欢皮

附:合欢花

第二十章 平肝息风药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石决明

牡蛎

赭石

蒺藜

珍珠母

罗布麻叶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全蝎

蜈蚣

地龙

僵蚕

第二十一章 开窍药

麝香

冰片

苏合香

石菖蒲

安息香

第二十二章 补虚药

第一节 补气药

人参

附:人参叶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白术

山药

甘草

大枣

第二节 补阳药

鹿茸

附:鹿角

肉苁蓉

益智

蛤蚧

淫羊藿

杜仲

续断

补骨脂

菟丝子

沙苑子

锁阳

紫河车

冬虫夏草

巴戟天

第三节 补血药

当归

熟地黄

阿胶

白芍

何首乌

龙眼肉

第四节 补阴药

北沙参

南沙参

百合

麦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枸杞子

女贞子

桑椹

鳖甲

龟甲

附:其他补虚药(表22-1)

第二十三章 固涩药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

浮小麦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

乌梅

诃子

肉豆蔻

赤石脂

五倍子

罂粟壳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海螵蛸

莲子

附:其他固涩药(表23-1)

第二十四章 其他类中药

常山

瓜蒂

胆矾

雄黄

硫黄

白矾

蛇床子

木鳖子

蟾酥

土荆皮

藜芦

猫爪草

蜂房

大蒜

升药

砒石

轻粉

铅丹

炉甘石

硼砂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