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分子生物学电子书

1. 杨荣武教授十年心血之作,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宝典。 2. 本书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3.本书作者 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4.杨荣武教授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1. 杨荣武教授十年心血之作,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宝典。

售       价:¥

纸质售价:¥88.50购买纸书

110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5

作       者:杨荣武, 主编

出  版  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字       数:75.9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1926年摩尔根“基因论”的发表,确立了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决定着生物体的性状。但关于基因的化学本质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影响生物体的遗传性状,仍然不清楚。揭示基因的本质及其作用方式就成了当时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创了分子生物学这门新学科。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是生物学中信息学派、结构学派和生化遗传学派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是科学史上一次成功的由学科交叉融合而引起的科学革命。发现DNA双螺旋的故事已为人们广为传颂,并作为生物学*具传奇色彩的伟大发现而载生命科学史册。同样,与日新月异的分子生物学发展相比,就急需一本既与时俱又通俗易懂的新教材。 本书共分为十三章,系统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术,并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展。内容包括遗传物质的分子本质;基因、基因组和基因组学;DNA的生物合成、损伤、修复和突变;DNA重组;RNA的生物合成;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后加工、分拣、定向和水解;原核、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1. 杨荣武教授十年心血之作,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宝典。 2. 本书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3.本书作者 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4.杨荣武教授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   新版特色 1.本书再版内容行了全面的更新,包括每一章后面提供的文献和推荐网址。例如,增加了CRISPR系统、基因组编辑、表观遗传、lnRNA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等内容,引用文献截止到2017年8月。 2.可读性、易读性一步提高。全书的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3.全书结构体系作了一些调整,特别是考虑到古菌与真核生物在分子生物学的各种机制上更加相似,因此不再简单地按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来组织各章内容,而是按照细菌、真核生物和古菌三个域来组织。 4.教材中引了新的元素,就是文中穿插了许多小框和随文小测验(quiz),小框中有分子生物学的*动态、趣事、应用和科学小故事等。小框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一步激发读者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而小测验可以让读者带着问题去学习。另外,每一章的小结仍然设计成填充的形式,这样可以让读者自己去总结。 5.特配数字课程,内有杨荣武教授讲授的本课程的全程录像,读者可以利用书中的二维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随时观看录像视频,此外,还有许多辅助教学和学习的资料可供下载。这不仅有助于读者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还在读者和编者之间提供了一种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6.提供了四套PPT课件,中、英文简版和全版各一套,相信这对于许多学校正在推行的双语教学应该很有帮助。 7.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本版改为了双色版,从而使反应主线特别是图表显示的部分更加突出、内容更加鲜活生动。 8.配套的《分子生物学学习指南与习题解析》将很快更新。<br/>【推荐语】<br/>1. 杨荣武教授十年心血之作,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宝典。 2. 本书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3.本书作者 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4.杨荣武教授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1. 杨荣武教授十年心血之作,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学习宝典。 2. 本书荣获“华东六省一市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一等奖”。 3.本书作者 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4.杨荣武教授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杨荣武  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先后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杨荣武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直以“启发诱导式的双语教学、善于将复杂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以及与多媒体的紧密结合”为自己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生化教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为国家“十二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精品教材,主编的《分子生物学》*版获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评比一等奖。此外,还主编过其他教材和辅助教材10多部。<br/>【作者】<br/>杨荣武  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先后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科技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 杨荣武教授长期从事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直以“启发诱导式的双语教学、善于将复杂深奥的内容简单化和形象化以及与多媒体的紧密结合”为自己的教学特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生化教学界有一定的影响,目前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2016年,先后荣获亚洲及大洋州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联盟教育奖(FAOBMB Education Award 2016)和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2015—2017年,连续获得南京大学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我喜爱的老师”的荣誉称号。 主讲的“生物化学”获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生物化学”不仅为江苏省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还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目前在爱课程网上深受全国修课者的喜爱,讲授的“结构生物化学”MOOC已在Coursera和中国大学MOOC课程网上上线,受到全球修读者的欢迎。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为国家“十二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精品教材,主编的《分子生物学》版获得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评比一等奖。此外,还主编过其他教材和辅助教材10多部。<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致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的起源

一、传递遗传学

二、分子遗传学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一、DNA的半保留复制

二、基因与蛋白质之间的关系

三、“中心法则”

四、基因工程

五、分子生物学的其他进展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学习方法

科学故事——朊病毒的发现

第二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本质

第一节 遗传物质的分子本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细菌转化实验

(二)Hershey-Chase的噬菌体实验

二、RNA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

三、某些蛋白质具有遗传物质的特性

第二节 核酸的结构

一、核酸的化学组成

二、核酸的一级结构

(一)第一代DNA测序

(二)第二代DNA测序

(三)第三代DNA测序

(四)第四代DNA测序

(五)单细胞基因组DNA测序(single cell DNA genome sequencing)

三、核酸的二级结构

(一)DNA的二级结构

(二)RNA的二级结构

四、核酸的三级结构

(一)DNA的三级结构

(二)RNA的三级结构

五、核酸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一)D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二)R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科学故事——究竟是谁第一个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第三章 基因、基因组和基因组学

第一节 基因

一、对基因的认识

二、基因概念的扩展

(一)移动基因

(二)断裂基因

(三)假基因

(四)重叠基因

三、基因的种类和结构

(一)基因的种类

(二)基因的结构

四、基因的大小和数目

(一)基因的大小

(二)基因的数目

(三)N值矛盾

五、基因簇与重复基因

(一)基因家族和基因簇

(二)重复序列

第二节 基因组

一、病毒基因组

(一)DNA病毒基因组

(二)RNA病毒基因组

(三)类病毒和拟病毒基因组

二、原核生物基因组

(一)细菌基因组

(二)古菌基因组

(三)质粒

三、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核基因组

(二)细胞器基因组

四、人类基因组

第三节 基因组学

一、结构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作图

(二)基因组测序

(三)基因组计划

二、功能基因组学

(一)转录组与转录组学

(二)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三)表观基因组学

(四)宏基因组学

(五)比较基因组学

三、生物信息学

(一)生物信息学资源

(二)生物信息学的目标和任务

科学故事——维生素C与假基因

第四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复制

一、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二、DNA复制的酶学

(一)DNAP

(二)DNA解链酶

(三)SSB

(四)DNA拓扑异构酶

(五)DNA引发酶

(六)切除引物的酶

(七)DNA连接酶

(八)尿嘧啶-DNA糖苷酶

(九)端粒酶

三、DNA复制的详细机制

(一)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细菌基因组DNA的复制

(二)滚环复制

(三)D-环复制

(四)真核细胞细胞核DNA的复制

(五)古菌的DNA复制

四、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

五、DNA复制的调控

(一)细菌DNA复制起始的调控

(二)大肠杆菌质粒ColE1的复制调控

(三)真核细胞核DNA复制起始的调控

第二节 逆转录

一、逆转录病毒的逆转录反应

(一)逆转录病毒的结构

(二)逆转录病毒的生活史

(三)艾滋病的治疗

二、其他的逆转录反应

(一)逆转座子

(二)逆转录质粒(retroplasmid)与逆转录内含子(retrointron)

(三)逆转子

(四)某些DNA病毒生活史中的逆转录现象

科学故事——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第五章 DNA的损伤、修复和突变

第一节 DNA的损伤

一、导致DNA损伤的因素

二、DNA损伤的类型

第二节 细胞对DNA损伤做出的反应

第三节 DNA的修复

一、直接修复

二、切除修复

(一)BER

(二)NER

(三)MMR

三、DSBR

四、损伤跨越(damage bypass)

(一)重组跨越

(二)跨损伤合成

五、一些与DNA修复缺陷有关的遗传性疾病以及修复缺陷与癌症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DNA的突变

一、突变的类型与后果

(一)点突变

(二)移码突变

(三)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

二、突变的原因

(一)自发突变

(二)诱发突变

三、正向突变、回复突变与突变的校正

(一)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

(二)校正突变

四、突变原与致癌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致癌物的检测

科学故事——p53从癌蛋白到抗癌蛋白的角色转换

第六章 DNA重组

第一节 同源重组

一、同源重组的分子机制

(一)Holliday模型

(二)单链断裂模型

(三)双链断裂模型

二、细菌的同源重组

(一)参与同源重组的主要蛋白质

(二)大肠杆菌几种重要的同源重组途径

三、真核生物的同源重组

四、古菌的同源重组

第二节 位点特异性重组

一、λ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整合

二、鼠伤寒沙门氏菌鞭毛抗原的转换

第三节 转座重组

一、细菌的转座子

(一)第一类转座子

(二)第二类转座子

(三)第三类转座子

(四)第四类转座子

二、真核生物的转座子

(一)DNA转座子

(二)逆转座子

三、古菌的转座子

四、转座的分子机制

(一)简单转座

(二)复制型转座

五、转座作用的调节

科学故事——“跳跃基因”的发现

第七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转录

一、转录的一般特征

二、催化DNA转录的RNA聚合酶

(一)细菌的RNAP

(二)古菌的RNAP

(三)真核细胞的RNAP

(四)由病毒编码的RNAP

三、RNAP的三维结构与功能

四、细菌的DNA转录

(一)转录的起始

五、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转录

(一)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转录与细菌基因转录的主要差别

(二)真核细胞核DNA转录的基本过程

六、真核生物细胞器DNA的转录

(一)线粒体DNA的转录

(二)叶绿体DNA的转录

七、古菌DNA的转录

第二节 RNA复制

一、双链RNA病毒的RNA复制

二、单链RNA病毒的RNA复制

(一)正链RNA病毒的RNA复制

(二)负链RNA病毒的RNA复制

科学故事——人类和酵母居然如此相似!

第八章 转录后加工

第一节 细菌RNA前体的后加工

一、mRNA前体的后加工

二、rRNA前体的后加工

(一)剪切和修剪

(二)核苷酸的修饰

三、tRNA前体的后加工

(一)剪切和修剪

(二)核苷酸的修饰

(三)添加CCA

(四)剪接

第二节 真核细胞RNA前体的后加工

一、mRNA前体的后加工

(一)5′-端“加帽”

(二)3′-端“加尾”

(三)无多聚A尾巴的mRNA在3′-端的后加工

(四)内部甲基化

(五)剪接

(六)编辑

二、rRNA前体的后加工

(一)剪切、修剪和修饰

(二)四膜虫26S rRNA前体的自剪接

三、tRNA前体的后加工

第三节 古菌的转录后加工

科学故事——第一例真正的核酶的发现

第九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参与翻译的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一、核糖体

(一)小亚基

(二)大亚基

(三)核糖体的三维结构及其功能定位

(四)核糖体组装和循环

二、mRNA

三、tRNA

(一)tRNA的一级结构

(二)tRNA的二级结构

(三)tRNA的三级结构

四、氨酰-tRNA合成酶

五、辅助蛋白因子

第二节 翻译的一般性质

一、均可分为氨基酸的活化、起始、延伸和终止四个阶段

二、翻译具有极性

三、三联体密码

(一)遗传密码的破译

(二)遗传密码的主要性质

四、反密码子决定特异性

五、摆动规则

第三节 翻译的详细机制

一、细菌的翻译

(一)氨基酸的活化

(二)翻译的起始

(三)翻译的延伸

(四)翻译的终止与核糖体的循环

二、真核生物的细胞质翻译系统

(一)氨基酸的活化

(二)翻译的起始

(三)肽链的延伸

(四)翻译的终止和核糖体的循环

三、细胞器翻译系统

四、古菌的翻译系统

第四节 翻译的质量控制

一、细菌的翻译质量控制

(一)由tmRNA介导的翻译质量控制

(二)不依赖tmRNA的翻译质量控制

二、真核生物的翻译质量控制

三、古菌翻译系统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再次程序化的遗传解码

一、翻译水平的移框

二、通读

三、跳跃翻译

四、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的参入

第六节 翻译的抑制剂

一、细菌翻译系统的抑制剂

二、真核生物翻译系统的抑制剂

三、既抑制细菌又抑制真核生物翻译系统的抑制剂

科学故事——RNA领带俱乐部与遗传密码的破译

第十章 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分拣、定向和水解

第一节 翻译后加工

一、多肽链的剪切和修剪

二、N端添加氨基酸

三、蛋白质剪接

四、个别氨基酸残基的修饰

五、形成二硫键

六、添加辅助因子

七、多肽链的折叠

八、四级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蛋白质翻译后的定向与分拣

一、共翻译途径

二、翻译后途径

(一)线粒体蛋白的定向与分拣

(二)叶绿体蛋白的定向与分拣

(三)某些线粒体蛋白和叶绿体蛋白的双重定向与分拣

(四)核蛋白的定向与分拣

(五)过氧化物酶体蛋白的定向与分拣

(六)细菌蛋白的定向与分拣

(七)古菌蛋白质的定向和分拣

第三节 细胞内蛋白质的选择性降解

一、真核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系统

(一)泛素的结构与功能

(二)泛酰化反应及其功能

(三)泛酰化反应的信号

(四)蛋白酶体的结构与功能

二、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系统

三、古菌细胞内的蛋白质降解系统

科学故事——7SL RNA的发现

第十一章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 正调控与负调控

第二节 在DNA水平上的调控

一、基因的拷贝数

二、启动子的强弱

三、DNA重排

第三节 在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一、转录起始阶段的调控

(一)细菌对不同σ因子的选择性使用

(二)操纵子调控模型

二、转录终止水平上的调控——终止与抗终止

(一)弱化

(二)核开关

(三)抗终止作用

第四节 在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一、反义RNA

(一)反义RNA的负调控作用

(二)反义RNA的正调控作用

二、核开关

三、自体调控(autogenous control)

四、mRNA的降解

五、mRNA的二级结构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五节 环境信号诱发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严紧反应

二、CRISPR-Cas系统

(一)CRISPR序列

(二)Cas蛋白

三、二元基因表达调控系统

四、群体感应

第六节 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全局调控

一、调节子

二、噬菌体基因表达的时序控制

科学故事——乳糖操纵子发现历程

第十二章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 在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组蛋白的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二、染色质重塑因子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三、组蛋白变体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四、lncRNA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二节 在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DNA扩增

二、DNA重排

(一)高等动物抗体基因的程序性重排

(二)锥体虫主要表面抗原基因的重排

(三)酿酒酵母在交配类型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排

三、基因丢失

四、DNA甲基化

五、DNA印记

六、多个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

第三节 在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顺式作用元件

(一)增强子

(二)沉默子

(三)绝缘子

(四)反应元件

二、转录因子

(一)转录因子的鉴别、分离和活性测定

(二)转录因子的结构与分类

三、参与转录水平调节的lncRNA

四、转录水平调控的实例

(一)酵母细胞半乳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二)热休克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

(三)脂溶性激素诱导的基因表达调控

(四)金属硫蛋白的基因表达调控

(五)生物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

(六)转录终止阶段的调控

五、转录后加工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一)选择性剪接

(二)选择性加尾

(三)组织特异性RNA编辑

(四)lncRNA在转录后加工水平的调控

六、在mRNA运输水平上的调控

七、翻译水平上的调控

(一)自体调控

(二)mRNA区域化

(三)mRNA的“屏蔽”

(四)RNA干扰

(五)mRNA的降解和稳定性与基因表达调控

(六)对翻译过程本身的调节

(七)lncRNA在翻译水平的调节

八、翻译后水平的调节

科学故事——RNAi的发现

第十三章 分子生物学方法

第一节 重组DNA技术简介

一、基因克隆的载体

(一)质粒载体

(二)噬菌体载体

(三)黏粒

(四)PAC和BAC

(五)YAC和HAC

(六)真核细胞病毒载体

二、将外源基因或序列导入载体的工具

(一)RE

(二)DNA连接酶

(三)DNA聚合酶

(四)逆转录酶

(五)核糖核酸酶H

(六)多聚核苷酸激酶

(七)S1核酸酶

三、宿主细胞

四、将重组DNA引入到宿主细胞的途径

(一)转化

(二)转染

(三)电穿孔

(四)脂质体介导

(五)弹道基因转移

五、重组体的选择和筛选

(一)直接筛选

(二)间接筛选

第二节 重组DNA技术的详细步骤

一、外源DNA序列和目的基因的获得

二、目的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一)黏端连接

(二)平端连接

(三)含有平端和黏端的目的基因与载体之间的连接

三、重组DNA导入特定的宿主细胞

四、含有目的基因序列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第三节 重组DNA技术的应用

一、文库的建立

(一)基因组DNA文库

(二)cDNA文库

(三)文库的筛选

二、DNA序列分析

三、表达外源蛋白

四、转基因动物、植物及转基因食品

(一)转基因动物

(二)转基因植物

(三)转基因食品

五、基因治疗

六、研究基因的功能

七、寻找未知基因

(一)从基因的终产物开始鉴定新基因

(二)从核酸水平上寻找新基因

第四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一、RT-PCR

二、反向PCR

三、巢式PCR

四、递减PCR

五、原位PCR

六、菌落PCR

七、简并PCR

八、多重PCR

九、不对称PCR

十、热不对称交错PCR

十一、标记PCR

十二、实时定量PCR

第五节 蛋白质工程

一、随机突变

二、定点突变

第六节 研究核酸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第七节 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一、免疫共沉淀

二、亲和层析

三、共价交联

四、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五、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六、酵母双杂交

(一)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原理

(二)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建立

(三)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第八节 SELEX技术

第九节 生物芯片技术

一、基因芯片

(一)基因芯片的种类和制备

二、蛋白质芯片

(一)蛋白质芯片的基本构成

(二)蛋白质芯片的应用

第十节 基因组编辑技术

一、大范围核酸酶

二、锌指核酸酶

三、拟转录激活蛋白效应物核酸酶

四、Cas9

科学故事——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及发展

专业词汇英汉对照和索引

常见英文缩写

主要参考书目

推荐网址

累计评论(1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