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心律学2014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165.50购买纸书

10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郭继鸿,胡大一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1-01

字       数:97.8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内科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本书为中国心律学领域的创新之作,每年一本,内容为当年心律失常诊治全方位的新展,体现前沿的理念,*的技术。作者为全国心律学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的专家、学者。保持前沿、保持*是该书的特色,但也强调基本的诊疗原则和规范。
目录展开

内封

版权页

作者(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前 言

第一篇 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

1.心房的基因表达与变异

一 正常人类心房表达谱

二 病理状态下心房表达谱的改变

参考文献

2.低龄房颤者常伴基因突变

一 房颤的遗传倾向性

二 低龄房颤与相关基因突变

三 房颤与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3.房颤的转基因治疗

一 基因转染载体的选择

二 基因转染方法

三 治疗策略

四 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4.T型钙通道

一 L型钙通道的分布和病理生理特点

二 T型钙通道的分布及病理生理特点

参考文献

5.心脏SCN10A通道

一 Nav1.8的结构与功能

二 SCN10A在心脏中的作用

三 心脏SCN10A的遗传学研究

四 心脏SCN10A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6.心脏KATP 通道

一 KATP在心肌中的分布及生理功能

二 KATP的分布及电生理特性

参考文献

7.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一 CaMKⅡ的分子结构及亚型

二 CaMKⅡ的激活机制

三 CaMKⅡ对靶蛋白的调控作用

四 CaMK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五 CaMKⅡ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8.心脏TRPM4通道

一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二 TRPM4通道

参考文献

9.离子流的相互作用

一 离子流相互作用及其类型

二 离子流相互作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0.钠钙处理蛋白的氧化还原调控

一 心脏的氧化还原系统

二 钠钙调节蛋白的氧化还原调控

三 ROS相关的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11.窦房结细胞的钙钟和膜钟

一 窦房结细胞的钙钟和膜钟的概念

二 窦房结细胞的钙钟和膜钟的产生机制

三 窦房结细胞的钙钟和膜钟的临床意义

四 生物起搏器与膜钟、钙钟

参考文献

12.复极储备异常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一 心脏复极储备

二 引起心脏复极储备降低的原因与机制

三 复极储备降低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

四 复极相关性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心电学进展

1.早复极波的进展与Heng分型

一 对早复极波认识的演变

二 对早复极综合征认识的变化

三 早复极波的Heng分型

四 早复极波危险分层的新指标

参考文献

2.碎裂电位与心房纤维化

一 CFAE对房颤消融的影响

二 心房纤维化对房颤消融的影响

三 CFAE与心房纤维化的联系

四 何种CFAE需要消融?

参考文献

3.室早QRS波时限预测室早性心肌病

一 PVC-ITCM的定义及机制

二 早搏的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室性早搏性心肌病

参考文献

4.消融性Epsilon波

参考文献

5.Brugada波的鉴别诊断2014

一 1型Brugada波

二 2型Brugada波

三 2型Brugada波与几种情况的鉴别

四 心电图Brugada波的鉴别诊断技术

参考文献

6.lamin A/C基因突变与传导系统病变

一 LMNA突变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传导病变

二 LMNA突变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脏传导病变

三 LMNA突变相关的心脏传导病变与猝死

四 LMNA突变致心脏传导病变的机制

参考文献

7.室颤预警:Brugada综合征伴下侧壁导联早复极波

参考文献

8.散点图:间位性室早二联律机制

一 概念

二 室性早搏的散点图特征

三 反复性间位性室性早搏二联律机制研究

四 反复性间位性室性早搏二联律散点图特征及机制

参考文献

9.散点图:不典型心房扑动的诊断

参考文献

10.P/PR比值与全因死亡率

一 研究概况

二 P/PR间期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三 P/PR比值的研究意义

四 发生机制

五 研究局限性

六 展望

参考文献

11.心电图诊断右室肥厚的进展

一 概述

二 左束支阻滞合并右室扩大的心电图诊断

三 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

四 运动员右室肥厚的心电图诊断

五 心电图对社区人群轻度右室肥厚的检出意义来自MESA-RV研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2.房束旁道与QRS波形成机制

一 争议起源

二 主要发现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与预防

1.儿童心脏性猝死

一 流行病学特征

二 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 儿童及青少年SCD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

四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

参考文献

2.肾紧张与室颤

一 室颤的发生与交感神经系统

二 肾脏与交感神经系统

三 RDN与室颤

四 展望

参考文献

3.QRS波时限与心脏性猝死

一 QRSd延长与SCD的相关性

二 QRSd延长与SCD相关性的发生机制

三 QRSd延长与SCD相关的启示

参考文献

4.室颤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一 右束支阻滞发生机制

二 特发性室颤与右束支阻滞

参考文献

5.应激性心肌病2014

一 发病机制

二 诱发因素

三 临床表现

四 临床分型

五 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 治疗

七 预后

参考文献

6.应激性心肌病ST-T变化机制

一 心脏几何形状的改变学说

二 心肌水肿学说

三 与急性心包炎患者ST段抬高的机制相似

四 β2肾上腺素受体功能恢复使ST段抬高转为T波倒置伴QTc延长

参考文献

7.多形性室速引起猝死诊断的演变

参考文献

8.伴早复极波的室颤电风暴

一 早复极概述

二 早复极与特发性室颤

三 干预与治疗

参考文献

9.快速非持续性室速

一 快速非持续性室速的定义及研究方法

二 快速非持续性室速频率和特征

三 快速非持续性室速的临床特点

四 快速非持续性室速与适当的ICD放电

五 快速非持续性室速与全因死亡率

六 研究快速非持续性室速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0.腺 苷 试 验

一 腺苷的代谢及受体

二 ATP/腺苷的电生理作用

三 ATP/腺苷试验

四 腺苷试验的临床应用

五 腺苷敏感性晕厥的临床特点

六 治疗及预后

参考文献

11.运动无症状性非持续性室速

一 无症状性NSVT的易患因素

二 运动性无症状性NSVT临床预后情况

三 运动性无症状性NSVT的可重复性

四 运动性无症状性NSVT可能的发生机制

五 NSVT处理流程

参考文献

第四篇 ICD及应用

1.ICD的现代认识

ICD治疗:有益还是有害

一 ICD适宜与不适宜放电治疗都增加死亡率

二 ICD总体获益率毫无疑义

三 ATP治疗是ICD获益的关键

双腔与单腔ICD孰更优

一 DAVIDⅡ研究

二 DANISH ICD注册研究

三 NCDR ICD注册研究

四 MADIT Ⅱ研究

谁不能从ICD一级预防中获益

参考文献

2.血管内ICD的植入

一 PICD构造

二 植入过程

三 DFT测试

四 PICD现状及未来

五 目前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3.单线圈ICD的临床应用

一 ICD除颤电极的导线的应用历史回顾

二 为什么再次提出单线圈ICD的植入问题

三 单线圈和双线圈ICD除颤导线对比研究的结果

四 从单线圈ICD应用引发的思考

参考文献

4.ICD:电池耗竭更换的死亡风险

一 ICD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影响因素

二 ICD更换的原因及并发症

三 ICD电池耗竭更换后的死亡风险因素

四 ICD电池耗竭更换前评估的意义

参考文献

5.ICD:节律诊断性放电

一 ICD放电后患者的预后

二 导致ICD放电的具体原因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6.ICD:减少超感知的新功能

参考文献

7.ICD:CPVT的疗效

参考文献

8.ICD:心肌淀粉样变的治疗

参考文献

9.ICD:心脏结节病的治疗

一 心脏结节病概述

二 心脏结节病的ICD治疗

三 小结

参考文献

10.CRT-D患者室速的意义

一 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动过速

二 CRT对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

三 室性心动过速在CRT患者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11.β受体阻滞剂减少ICD不适宜放电

一 不适宜放电的风险和原因

二 优化程控降低不适宜放电

三 药物降低不适宜放电: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何者更优?

参考文献

12.电风暴治疗进展

一 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

二 诊断

三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五篇 心脏起搏器技术

1.超声无导线心脏起搏

超声无导线心脏起搏概述

一 基本概念

二 该系统的组成

三 起搏心电图

四 胸部的声学窗口

五 起搏参数

六 起搏成功率

七 可行性与安全性

超声无导线心脏起搏的研究

一 动物体的研究

二 人体超声起搏心脏的研究

永久性人体超声无导线心脏起搏

一 入组患者

二 WiCS-超声左室起搏系统

三 超声左室起搏系统的植入

四 超声左室起搏的有效性

超声无导线心脏起搏的评价

一 可行性与安全性

二 左室内膜起搏更具生理性

三 超声左室起搏应用前景广泛

四 左室起搏的有效性报告

五 超声无导线左室起搏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2.左室多点起搏

参考文献

3.左室心内膜起搏

一 经房间隔途径左室心内膜起搏

二 经室间隔途径左室心内膜起搏

参考文献

4.心外膜起搏器植入新技术

一 永久心外膜起搏电极

二 心外膜起搏远期效果

三 永久心外膜起搏适应证

四 永久心外膜起搏的植入方法

参考文献

5.低电压刺激终止室速新方法

一 应用多个低压远场刺激进行心脏复律

二 VEPs引起波前的前进并且连续减少可兴奋间隙从而终止室速

三 新的VEPs诱发波前冲突导致室速终止

四 应用多次低压远场刺激终止室颤

五 低压除颤刺激的组织夺获

六 室颤转变为室速

七 2阶段低压除颤方案

参考文献

6.电极导线介导的三尖瓣反流

一 概念与定义

二 三尖瓣解剖与功能特点

三 发生率

四 随访期三尖瓣反流的改善

五 危险因素

六 发生机制

七 临床诊断

八 治疗与预防

参考文献

7.起搏电极导线感染的中国现状

一 电极导线拔除的原因

二 电极导线的拔除方法

三 电极导线拔除的种类及难易程度

四 电极导线拔除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8.电极导线拔除引起的动静脉瘘

一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动静脉瘘发生率

二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动静脉瘘发生机制

三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动静脉瘘发生部位

四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动静脉瘘临床表现及诊断

五 经静脉电极导线拔除动静脉瘘治疗

参考文献

9.心律植入装置与房颤

一 脉冲发生器对房颤的识别

二 房颤诊断的现状及起搏器对诊断房颤具有的优势

三 普通起搏器与心房颤动

四 CRT与心房颤动

五 ICD与心房颤动

参考文献

10.反向模式转换:如何更好工作

一 模式转换概念

二 反向模式转换的工作原理

三 反向模式转换的问题

四 如何让RMS更好工作

参考文献

第六篇 CRT

1.CRT:适应证2013

LBBB

参 考 文 献

2.CRT:双室相互作用新视点

一 左心室功能与CRT

二 右心室功能与CRT

三 CRT左、右心室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3.CRT:临床疗效再评价

一 单独左心室起搏

二 左室多位点起搏

三 展望

参考文献

4.CRT:AV间期与获益

一 CRT无反应原因及解决方法

二 AVd优化

三 局限性

参考文献

5.CRT:参数优化的新认识

一 基本参数优化

二 CRT中房室间期的新认识

三 间期优化的方法

四 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参数优化的临床获益

五 起搏参数优化的局限性

六 前景

参考文献

6.CRT:无反应的预测因子

一 心脏再同步治疗无反应的定义

二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患者的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

7.CRT-D:右室电极位置的影响

一 心尖部及非心尖部植入右心室电极导线与CRT疗效

二 左右心室电极导线间的关系与CRT疗效

参考文献

8.CRT:AV优化对左室电延迟的影响

一 CRT起搏参数的优化对CRT治疗反应性影响

二 AV间期优化对左心室电延迟的影响

参考文献

9.CRT:电机械和血流动力学作用

一 心衰电机械失同步和血流动力学紊乱

二 CRT的电机械作用

三 CRT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四 CRT优化对电机械同步性和血流动力学效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0.类本位曲折预测CRT疗效

一 提高CRT反应性的筛选手段和预测指标

二 心电图侧壁导联类本位曲折

三 心电图侧壁导联类本位曲折延迟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的研究

参考文献

11.左心衰竭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

一 左右心功能的相互影响

二 左心衰患者对右心功能影响的其他因素

三 其他类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室功能

四 左心衰患者右心功能评估常用方法及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2.左房容积指数

参 考 文 献

第七篇 心脏电生理进展

1.导管消融4D新技术

一 4D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4D技术工作原理

三 4D技术在心脏电生理导管手术的应用

四 4D技术优缺点

五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2.第二代冷冻消融技术

一 第二代冷冻球囊的设计改进

二 动物实验结果

三 临床应用效果

四 未来展望

参 考 文 献

3.激光球囊消融技术

一 激光球囊消融系统

二 激光球囊消融系统技术应用

三 激光球囊消融系统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4.转 子 消 融

一 房颤转子

二 转子的标测

三 FIRM消融

参考文献

5.体表三维标测:心电学的又一里程碑

一 腔内三维标测

二 体表三维标测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三 体表三维标测的临床应用

四 体表三维标测技术的评价

参考文献

6.左房结构与折返

一 左房体部

二 肺静脉及前庭区

三 左心耳

四 冠状静脉窦

五 Marshall韧带

参考文献

7.房性心律失常的体表三维标测

一 心电图成像

二 心电图成像在房速/房扑中的应用

三 心电图成像在房颤中的应用

四 心电图成像的前景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8.消融及心耳微创切除联合治疗心耳房速

一 心耳的解剖

二 心耳房速的临床和心电图特征

三 心耳房速的标测和射频消融

四 心耳微创切除治疗心耳房速

参考文献

9.右室流出道室早、室速消融失败原因

一 RVOT室早/室速的术前定位

二 术前体表心电图定位的局限性

三 体表心电图鉴别新方法

四 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新型食管调搏仪与应用

一 新型食管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的功能与特点

二 新型食管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的临床应用

三 新型食管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的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11.心电不同步显像

一 技术来源

二 VEU的定义与理论基础

三 VEU与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四 VEU与CRT无反应

五 VEU对“非典型人群”的筛查作用

参考文献

第八篇 房颤的现代观点

1.舒张性心衰患者房颤的消融

一 舒张性心衰房颤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 舒张性心衰合并房颤的诊断

三 舒张性心衰房颤的治疗

参考文献

2.预测房颤消融效果的临床因素

一 影响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

二 Utah分级预测房颤导管消融效果的价值

三 房颤波周长和振幅预测房颤导管消融效果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3.相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

参考文献

4.导管消融降低卒中率

一 房颤致高卒中风险

二 导管消融降低房颤患者卒中率

三 导管消融的临床地位提高

参考文献

5.左心耳形态与脑卒中

参考文献

6.急性转复房颤的血栓栓塞

一 急性房颤转复后血栓栓塞事件的流行病学

二 急性房颤转复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

三 急性心房颤动转复后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及处理

参考文献

7.房颤与功能性二尖瓣反流

参考文献

8.PR间期与房颤

一 PR间期的概念

二 PR间期延长与房颤

三 PR间期缩短与房颤

四 展望

参考文献

9.漏斗胸与房颤

一 SMART研究特点

二 漏斗胸畸形程度指数(PSI)

三 SMART研究的结果

四 孤立性房颤与漏斗胸分型

五 孤立性房颤心脏结构改变

六 漏斗胸与孤立性房颤展望

参考文献

10.去自主神经与肺静脉隔离联合治疗房颤

一 心脏自主神经在心房和肺静脉内的分布

二 心脏自主神经的电生理效应

参考文献

11.房颤性心肌病消融后左室逆重构

一 房颤相关性心肌病

二 射频消融对房颤相关性心肌病左室重构的影响

参考文献

12.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影响的双重作用

一 VNS对房颤的诱发、维持作用

二 VNS诱发、维持房颤的机制

三 VNS对房颤的治疗作用

四 VNS治疗房颤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九篇 遗传性心律失常

1.短QT综合征的热点问题

一 特发性短QT综合征对心电图学的重要意义

二 我国学者对命名短QT综合征的贡献

三 特发性短QT综合征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

四 如何定义短QT间期

五 Gollob的特发性短QT综合征积分诊断标准是否合理

六 特发性短QT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七 短QT间期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

八 如何防治特发性短QT综合征

参考文献

2.遗传性心律失常新视野

参考文献

3.13型LQTS

参考文献

4.隐匿性1型LQTS

一 LQTS的隐匿性

二 隐匿性LQTS的定义

三 隐匿性LQTS的发生机制

四 隐匿性LQTS的激发试验

参考文献

5.LQTS患者的遗传性房颤

参考文献

6.CASQ2型CPVT

一 正常钙通道调节机制

二 Casq2型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发生机制

三 Casq2型CPVT遗传学研究进展

四 Casq2型CPVT的临床特征

五 Casq2型CPVT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7.Brugada波患者的房颤

一 Brugada波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

二 Brugada波合并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特点

三 Brugada波合并心房颤动的心脏事件风险

四 Brugada波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参考文献

8.Brugada综合征伴1型ST段抬高

参考文献

9.无症状ARVC患者的运动试验

一 遗传学背景

二 ARVC患者的运动试验

参考文献

10.ARVC室速与猝死的季节变化

一 心脏性猝死及季节变化

二 ARVC与SCD

三 ARVC的室性心律失常及SCD季节相关性研究

四 ARVC患者心脏事件季节分布的可能原因

参考文献

11.遗传性心律失常诊断的Exome程序

一 长QT综合征

二 短QT综合征

三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

四 特发性室颤

参考文献

12.奎尼丁治疗Brugada综合征的窘境

参考文献

第十篇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1.抗心律失常的孤儿药物

参考文献

2.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一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二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征

三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四 小结

参考文献

3.钙激活剂:西洛他唑

一 抗心律失常机制

二 临床应用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4.β受体阻滞剂:纳多洛尔

一 纳多洛尔的化学结构和药代动力学

二 纳多洛尔的药理作用

三 目前FDA批准的纳多洛尔的适应证为高血压和心绞痛的治疗

四 纳多洛尔在长QT患者和CPVT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五 纳多洛尔的副作用

参考文献

5.稳心颗粒:国际研究最新进展

一 选择性阻滞心房钠通道:终止与预防房颤

二 抑制Ito电流:有望治疗Brugada综合征

三 抑制心室肌细胞的晚钠电流:防治恶性室性失常

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6.决奈达隆:抑制房室结If 电流

一 If电流

二 决奈达隆对If离子流的作用

参考文献

7.普萘洛尔:治疗LQT3新视点

一 先天性LQT3的鉴别及机制探讨

二 关于LQT3的治疗观点

三 β-受体阻滞剂在LQT3中应用的新视点

参考文献

8.Na+阻滞剂:在CPVT的应用

一 CPVT治疗现状

二 钠通道阻滞剂氟卡尼治疗CPVT

三 钠通道阻滞剂普罗帕酮治疗CPVT

参考文献

9.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比较

一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二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0.LQTS:β受体阻滞剂的选择

一 β受体阻滞剂是长QT综合征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 β受体阻滞剂治疗cLQTS的机制

三 β受体阻滞剂治疗cLQTS具有非等效性

四 β受体阻滞剂非等效性的机制

五 指南中关于β受体阻滞剂的推荐

六 各种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

参考文献

11.卒中预防的亚洲视角

一 流行病学

二 房颤的危险因素与并发症

三 危险分层与卒中

四 房颤的抗凝治疗

五 新型药物的应用

六 阿司匹林的应用

七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篇 心律失常相关技术与疾病

1.冠脉CT成像

一 冠状动脉CT成像的发展

二 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

三 图像后处理技术

四 MSCT冠脉成像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 MSCT冠脉成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六 冠脉CT检查前期的准备工作

七 MSCT在心血管系统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2.脑 起 搏 器

一 脑起搏器的发展历程

二 中枢型脑起搏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三 周围型脑起搏器工作原理及结构组成

参考文献

3.左室辅助装置

一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pLVAD)的设备和原理

二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pLVAD)临床应用及疗效

三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pLVAD)的适应证

四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pLVAD)的并发症和禁忌证

五 展望

参考文献

4.二尖瓣夹合术

一 基本原理

二 临床适应证

三 手术步骤

四 临床评价

参考文献

5.结节性心脏病与心律失常

参考文献

6.心血管病与性生活

一 性活动与CVD风险

二 性活动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三 心血管药物和性功能

四 性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

五 中草药

六 性活动相关的心理问题

七 患者和伴侣的咨询

参考文献

7.运动相关性心脏猝死

一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定义

二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流行病学

三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病因学

四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发病机制

五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筛查方法

参考文献

8.MRI评估心肌纤维化

一 磁共振显像与心肌纤维化

二 磁共振显像在房颤消融术中的指导作用和预后价值

参考文献

9.房颤的无症状卒中

一 无症状卒中的临床情况

二 房颤与无症状卒中

参考文献

10.植入装置记录房颤的价值

一 心律植入装置和房颤的发生率

二 CIED人群

三 CIEDs检测房颤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四 CIEDs与卒中

五 CDAF患者口服抗凝药的临床获益

六 CDAF持续时间、负荷与卒中

七 CDAF个体危险因素和卒中

参考文献

11.站立体位不耐受导致的晕厥

一 站立体位与自主神经系统

二 站立体位不耐受而导致的疾病

三 站立体位不能耐受引起晕厥的临床表现

四 诊断

五 治疗

六 小结

参考文献

12.肥厚型心肌病伴房颤的治疗

一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二 肥厚型心肌病并发房颤的临床处理

三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二篇 指南解读与其他

1.2013美国心衰指南解读

一 心衰定义和分期的新界定

二 心衰生物标志物的价值提升

三 影像学检查的新推荐

四 心衰治疗学新理念

五 急性心衰早期治疗的特点

六 心衰外科及介入治疗指征新提法

七 关注心衰并发症

八 心衰系统管理

参考文献

2.2014美国房颤指南解读

一 房颤的临床特征

二 房颤的抗凝治疗

三 房颤的心室率控制

四 节律控制

参考文献

3.2014中国心衰诊治指南解读

参考文献

4.2013国际原发性遗传心律失常共识解读

一 LQTS的三种诊断模式

二 β受体阻滞剂在LQTS治疗中的非等效性

三 LQTS非药物治疗的地位迅速上升

四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再添新意

五 治疗Brugada综合征的药物仍然匮乏

六 CPVT的治疗与LQTS相似

七 短QT综合征逐渐预热

八 早复极综合征的诊治渐有雏形

九 特发性室颤的治疗仍在摸索

十 进行性心脏传导疾病的诊治要点

参考文献

5.心房去自主神经治疗

一 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解剖概述

二 自主神经系统与房颤

三 自主神经干预治疗房颤

参考文献

6.晚钠电流与收缩舒张功能

一 INa-L的主要特征以及在衰竭心脏中的改变

二 INa-L与心肌收缩力的关系

三 晚钠通道微环境改变对INa-L的调节和影响

四 适应干预INa-L有助于改善衰竭心脏舒张功能

参考文献

7.心脏成纤维细胞与心律失常

一 心脏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

二 肌成纤维细胞与心肌细胞间的电-机械偶联与对电活动传导速度的影响

三 肌成纤维细胞与心肌细胞间偶联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参考文献

8.镁与心律失常

一 Mg2+在人体内的分布及调节概况

二 Mg2+缺乏可引起的心律失常

三 Mg2+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可能机制

四 Mg2+在治疗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参考文献

9.迷走神经电刺激与心脏保护

一 迷走神经刺激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二 迷走神经刺激在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三 迷走神经电刺激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0.静息心率与猝死

一 静息心率

二 静息心率与全因死亡

三 静息心率或可预测左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

四 静息心率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

五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的增加有关

六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心源性猝死

参考文献

11.QT间期与房颤

一 QT间期及其临床意义

二 QT间期与房颤

三 一般人QT间期与房颤

参考文献

12.复极储备与心律失常

一 心脏复极储备

二 引起心脏复极储备降低的原因与机制

三 复极储备降低与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

四 复极相关性心律失常治疗新策略

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