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书名页
内容提要
版权页
前言
第1章 重金属离子
1.1 重金属离子概述
1.2 重金属离子的污染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1.3 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方法简介
参考文献
第2章 荧光离子探针
2.1 引言
2.2 荧光探针的一般模型及其设计原理
2.3 荧光离子探针的响应机制
2.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制
2.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
2.3.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机制
2.3.4 激基缔/复合物(Excimer/Exciplex)机制
2.3.5 刚性化效应
参考文献
第3章 常见的铜离子荧光探针
3.1 基于胺和酰胺类的Cu^(2+)荧光探针
3.2 基于BODIPY类染料的Cu^(2+)荧光探针
3.3 卟啉类Cu^(2+)荧光探针
3.4 杯芳烃类Cu^(2+)荧光探针
3.5 其他类Cu^(2+)探针
参考文献
第4章 常见的铬离子荧光探针
4.1 铬离子概述
4.2 常见的铬离子荧光探针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荧光素基和糠醛的Cu^(2+)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表征
5.2.3 光谱测量方法
5.2.4 工作曲线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FFH的设计策略
5.3.2 Cu^(2+)浓度对探针FFH的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5.3.3 pH值对探针的影响
5.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5.3.5 工作曲线分析
5.3.6 Cu^(2+)对FFH的荧光光谱的影响
5.3.7 探针的选择性研究
5.3.8 FFH和Cu^(2+)的键合机理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荧光素基和3-溴-5-甲基水杨醛的Cu^(2+)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试剂与仪器
6.2.2 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其表征
6.2.3 光谱测量方法
6.2.4 工作曲线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BMSFH的设计策略
6.3.2 Cu^(2+)浓度对探针BMSFH的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6.3.3 pH值对探针的影响
6.3.4 反应时间的影响
6.3.5 工作曲线分析
6.3.6 探针的选择性研究
6.3.7 BMSFH和Cu^(2+)的键合机理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罗丹明B的Cu^(2+)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试剂与仪器
7.2.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7.2.3 光谱测量方法
7.2.4 工作曲线测定
7.3 结果与讨论
7.3.1 探针BMSRH的设计策略
7.3.2 Cu^(2+)对探针BMSRH吸收光谱的影响
7.3.3 探针BMSRH对Cu^(2+)的响应时间研究
7.3.4 工作曲线分析
7.3.5 探针BMSRH的选择性能研究
7.3.6 探针BMSRH和Cu^(2+)的键合机理
7.3.7 方法的准确性检验
7.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咔唑衍生物的Cr^(3+)荧光探针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部分
8.2.1 试剂与仪器
8.2.2 合成路线
8.2.3 探针的合成方法与结构表征
8.2.4 光谱测量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探针BECED的设计思路
8.3.2 Cr^(3+)对BECED的荧光光谱影响
8.3.3 检测条件的优化
8.3.4 BECED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研究
8.3.5 探针BECED和Cr^(3+)的键合机理研究
8.3.6 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检验
8.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人体内的必需金属元素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