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无极哲学电子书

“无极哲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1. 从“一画画分两仪”回到“不画画归无极”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从“无极哲学”廿字赞“有无共存,正反离合,隐显有序,两极相望,一念往返”看,“无极哲学”首先突破了《周易》的“太极分两仪”。《周易》主要将无极的阴阳不分状态,一画而成“两仪”,于是,宇宙人生从不分的无极而两分的太极。现在,”无极哲学”又強调将阴阳两仪合而为一,使太极“逆反”无极。从 历史來看,这一返至少经过了3000 年左右,这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但是“无极哲学”并不全部否定“太极哲学”。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二者还是相望两籍一念可以往返的。其一,更立下列四说。

售       价:¥

纸质售价:¥25.60购买纸书

98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匡调元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01

字       数:4.7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自春秋时《易经》问世以來,中国即以乾坤二仪辨天下。戦国时,《系辞》又称:"乾坤为易之门耶"。其后,虽有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都曾提到过"无极"一词,但无專以"无极"论天下的。唐,佛学东渐,中华后,亦无人以无极论佛理。魏晋玄学虽有有无之争,惜与无极擦肩而过。宋明理学,陳摶,周敦颐提及了"无极而太极",却心有他骛,一带而过,專论太极而未论无极。明清时期,王夫之見到了"乾 坤共建"和"道在器中",亦未能悟到"无极"的"实相与虚相"共存,互化。直到2009年,作者从评说周敦颐"太极图说"而悟到了"无极态",然后,创立了"无极哲学"。<br/>【推荐语】<br/>“无极哲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意义: 1. 从“一画画分两仪”回到“不画画归无极”是一个历史性突破! 从“无极哲学”廿字赞“有无共存,正反离合,隐显有序,两极相望,一念往返”看,“无极哲学”首先突破了《周易》的“太极分两仪”。《周易》主要将无极的阴阳不分状态,一画而成“两仪”,于是,宇宙人生从不分的无极而两分的太极。现在,”无极哲学”又強调将阴阳两仪合而为一,使太极“逆反”无极。从 历史來看,这一返至少经过了3000 年左右,这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但是“无极哲学”并不全部否定“太极哲学”。二者都是客观存在的。二者还是相望两籍一念可以往返的。其一,更立下列四说。 2. 太极与无极的时空区别是魏晋玄学没有提及的。<br/>【作者】<br/>出生日期:1931年7月29日。汉 江苏无锡市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业:人体体质学。 太易心神学 无极哲学 联系地址: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專家委员会 邮编201203<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自 序

初悟自性清净圆明体

情绪及其调控

一、情绪心理学的若干概念[4]

1.情绪(emotion)

2.情感(feeling)

3.感情(affection)

4.情绪体验或情绪意识(emotional experience or emotional consciousness)

5.情绪表现(emotional expression)

6.情志

7.认知(cognition)

8.气质(temperament)

二、情绪生理学——心神病机论[2]简介

三、情绪、气质与体质

1.身外刺激

2.人体是十分复杂的

3.“心神”

4.认知

5.情绪

6.情绪的反应形式

7.变态情绪的反应方式

四、小结

无极哲学

一、小引

二、无极哲学的若干基本范畴

1.太极

2.太极态

3.太极哲学

4.无极

5.无极态

6.无极哲学

7.有

8.无

9.空

三、历代名家的“无极思想”述要

1.《易经》与《系辞上下》

2.李聃《道徳经》

3.《庄子》

4.《列子》

5.《黄帝内经》

6.释家

7.魏晋玄学[16]

8.宋明理学[7]

9.王夫之[17]

四、逆返无极的方法

1.《道德经》

2.《庄子》

3.释家

4.“元神作意”法

五、“无极哲学”的意义

1.可探索宇宙人生的奥秘

2.可以是创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3.可探索人生健康长寿之路

六、结语

中华崇悟文化赞

一、人类“思维方式”概说

1.关于抽象(逻辑)思维学

2.关于形象(直感)思维学

3.关于灵感(顿悟)思维学

二、崇悟文化概说

1.何谓灵感思维

2.灵感思维的发生机理探讨

3.应为激发灵感思维创造条件

三、中华崇悟文化史略

1.《周易》与《易传》[2]中的灵感思维

2.儒家:孔子和孟子[11]

3.道家:老子和庄子

4.魏晋时期

5.宋明理学家[13][14]

6.清,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

四、灵感思维和中医药学

五、赞

附:医海冲浪 探究生命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