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文本相通,名医解名著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罗大伦博士继畅销书《道德经说什么》之后,又一温故知新系列佳作。 ★从积极心理、健康、国学三方面深度解读 现在,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莫名焦虑,却对《弟子规》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屑一顾,误以为是在培养孩子奴性,殊不知,《弟子规》是一本成就孩子一生积极心理的奠基石。
售 价:¥
纸质售价:¥56.9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一路有善,无所不能
01从小养成与父母互动的好习惯,长大后会少吃很多亏
培养孩子的良好社会关系要从“父母呼,应勿缓”开始
习惯决定命运
互动的好习惯,能在方方面面帮你大忙
不懂规矩的人,生活中会欺软怕硬
02父母的话,孩子一定要听吗
《弟子规》的真正意思是“父母规”
懒都是惯出来的
勤劳,才是父母送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
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成功的不二法门:多为大家做事
03要想有大成就,做人做事离不开一个“敬”字
做什么事都要明白“目标,为什么做,怎么做,做的结果”
人生的大格局从“敬”开始
成功的人容易看到别人好处,不幸福的人最擅长挑别人的错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敬的态度,都可以让我们进步
从小不学会敬人敬事,长大后做什么都被人看不起
04人生大事,无一不是顺势而为
除了父母,没有人会无条件爱你
无论父母正确与否,都要先考虑父母的感受
对父母的批评,应该先顺着接受,不要在当时顶撞
学会顺势而为,一生从容不迫
05我们还剩多少体察温暖、传递温暖的能力
“冬则温,夏则凊”并不是让小孩子去暖被窝
如果你只会观察别人的“恶”,最后一定深受“恶”害
不要奢谈感恩,感恩也是需要能力的
06做一个早晚问候一下父母的人
心中有对父母的爱就行了吗
把善的意愿表达给他人,这是生活的一种能力
养成善的习惯,生命就会少很多负能量
你怎么做,你的孩子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
07不令父母心安就是不孝
父母对我们的担心是一辈子的
活在“关爱的网络”里,我们才可能从优秀到卓越
不会与家庭成员良好互动的人,在社会上也会失道寡助
08要让父母能够随时联系到你,随时知道你的情况
父母的很多病,都是为孩子担心出来的
空间稳定的人更容易成功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09成就一生积极心理的奠基石
人性的一大弱点:过分关注“大”,嫌弃“小”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说法害人不浅
做事任意妄为,势必害人害己
为什么抱孩子的人特别难打车
《弟子规》里面,其实讲的都是现代心理学的道理
10学会分享,你才会更幸福
人获得幸福的过程,也是不断克服自己私欲的过程
与人分享是人生快事
自私的人,最终都是失败
与人分享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
“不要责怪贪官”
11你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事业的走向
“平静的海面上永远锻炼不出伟大的航海家”
对孩子的希望,一定不要过度和方向不明
不努力成才,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哪些事做儿女的要替老人做主
为老人养心的事情,我们是否“力为具”了
12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多强,幸福感就有多强
从小斩断恶习,长大才有出息
人生最骄傲的事,莫过于调理好父母的身体
待人接物,随时注意不要侵犯他人利益
13千万别以为健康是你一个人的事
如果我们身体受伤,等于给父母平添了痛苦
一定要学会成为家人的健康保护神
14为什么坏德行祸害的不仅仅是你自己
你做的任何事,都会回馈到你和你家人的身上
如果一个人在团队里肆意妄为,结果会让大家都蒙羞
不要因为自己德行的问题,伤害到大家赖以生存的整体
15能够“以德报德”的人,路会走得更远
孝道还需要教吗
每一个孝顺的人,身上都有“神”的光彩
16尽量做一个“以德报怨”的人
恨孩子,主要责任在父母身上
面对负面刺激,我们很容易学会逆来顺受
不管别人如何发出不良信息,我们都要秉持内心的善良
17对一个孩子的承诺,特别要遵守
丧失什么也别丧失童心
养育孩子,是我们重新提升自己的机会
像孩子一样纯净,我们就不会活得那么累
18有效沟通的大智慧
不好好说话,再合理的事都不合理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19乐观是一种大本事
做再难的事,都要抱持愉悦的心情
快乐做事才会很快成功
20站多高,才能看多远
进步就是不断找到身边的榜样,然后克隆他
有效沟通的秘密:尊重对方的观点、思想体系、人生规划
21只有学会养生知识,关键时刻才能救家人
别把有病的身体全部交给医生
不懂医学知识,可能伤害家人健康
医生“尝药”是为患者负责
22爱父母,就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态
时刻关注父母的身体才能掌握重要的治疗信息和依据
疾病在一天里面,有着明显的发病规律
父母生病了,很多人都不会照顾
23有多少孝心,就有多少福报
对待逝去的老人,尽礼要像他们活着的时候一样
保有对亲人的感恩,莫等闲
唯有善,让我们一天天强大
人生遇到困难时,看看《弟子规说什么》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