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电子书

 第 1 时间快速查穴定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十版)《针灸学》《经络腧穴学》指定用图!    普通读者大都听说过一些穴位名,比如有补益作用的足三里、关元,减轻牙痛的合谷,缓解恶心、呕吐、胸闷的内关,等等;先前出版的《zui xin 国家标准针灸穴位挂图》系统介绍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还有许多涵盖针灸治疗内容的专业书……可以说满足了读者了解、使用穴位的部分需求。

售       价:¥

纸质售价:¥30.80购买纸书

1114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睢明河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01

字       数:2.0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一本可以倒着读的书——《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主体有三部分:穴位图、穴位定位、穴名索引。24张穴位图分部位设置;穴位定位分经论述;汉语拼音穴名索引标注图与定位文字所在页码。目录后创造性绘制穴位分部导航,使各部穴位图所在页码一目了然。     关于穴位治病、取穴定位的图书非常多,大多是以十四经脉为纲,即必须逐条经脉经认识穴位。可是对养生保健感兴趣的读者,也许知道补益大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穴、关元是任脉穴,要想找到同样常用的合谷、列缺,就如同大海捞针了。而本书,兼顾读者多方面需求:知道穴位的大概位置(头面部、上肢、下肢、胸腹、肩背……),可以通过“穴位分部导航”去看*部分“穴位图”;想全面地了解穴位,可以翻阅第二部分“穴位定位”;如果比较生疏,只听说一个穴名,则第三部分“穴位索引”(汉语拼音)就成为快速有效的工具,通过索引标示的穴位图页码和定位页码查找相关图片和文字描述,能够真正做到快速查穴定位。     本书方便的阅读顺序是穴位索引→穴位图→穴位定位。<br/>【推荐语】<br/> 第 1 时间快速查穴定位!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十版)《针灸学》《经络腧穴学》指定用图!    普通读者大都听说过一些穴位名,比如有补益作用的足三里、关元,减轻牙痛的合谷,缓解恶心、呕吐、胸闷的内关,等等;先前出版的《zui xin 国家标准针灸穴位挂图》系统介绍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定位与主治;还有许多涵盖针灸治疗内容的专业书……可以说满足了读者了解、使用穴位的部分需求。    但是对于针灸的爱好者、初学者以及对穴位有所了解但又不那么熟悉的人,往往存在一个难:当查阅到某种疾病应该用某些穴位来治疗时,不能马上找到那些穴位在哪里、属于哪条经。针对于此,我们策划出版了这本可以倒着读的小册子:    本书的阅读顺序是穴位索引→穴位图→穴位定位。根据穴名的汉语拼音,在穴名索引中查找到穴位,再依据所标示的穴位图页码和定位页码查找相关图片和文字描述,真正做到以*快的速度查穴定位。    另外,我们假设一些读者知道腧穴所在的大概位置,想细致了解确切的定位,在目录的*后两页增设“穴位分部导航”,将各部穴位图所在页码标示清楚,一目了然。     本书特:    1.图片中的穴位定位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标示各腧穴的位置。    2.采用分部图示,与按经图示相比大大减少了图片数量,缩小了篇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同一页尽量使图片紧凑,用较小的篇幅尽可能清楚地显示腧穴的位置,以方便读者使用。     3.根据不同部位取穴的需要,在有些部位添加了肌肉、骨骼等具有重要取穴意义的标志。如:      (1)添加了腹直肌,作为足太阴脾经及足阳明胃经腹部取穴的重要标志。      (2)上肢增加了肱二头肌和前臂屈肌,是定取上肢手三阴经腧穴的重要标志。     (3)下肢小腿前面增加了肌肉,尤其是胫骨前肌对于定取足阳明胃经小腿前面的穴位具有重要意义。     (4)上肢的上臂后面加的是肌肉,而前臂的后面加的是尺桡骨,这是因为上臂后面的穴位定位与肌肉有关,而前臂后面的穴位定位与尺桡骨有关。    (5)下肢小腿后面增加了肌肉,这对定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合阳、承筋、承山等穴具有重要标志作用。       4.增加了临床较为常用的牵正、安眠、夹承浆、肩前4个奇穴。     此外,本书出版半年即销售一空,为增加其实用性,在第二次印刷中附赠zui xin国家标准耳穴图、国际标准头穴线图等。<br/>【作者】<br/>睢明河,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教授,校级教学名师,讲授经络腧穴学、针灸治疗学等课程。曾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zui xin 国家标准针灸穴位挂图》《图解针灸穴位速查手册》等七部著作,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和同行肯定。并应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第九、十版)《针灸学》《经络腧穴学》主编邀请,绘制经络穴位图,获得针灸届同行的一致好评。<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再版说明——以最快的速度查穴定位

编写说明

第一部分 穴位图

图1 头面前部穴位

图2 头面侧部穴位

图3 头顶、头后部穴位

图4 颈项部穴位

图5 前胸部穴位

图6 上腹部穴位

图7 下腹部、会阴部穴位

图8 胸腹侧部穴位

图9 肩背部穴位

图10 腰骶部穴位

图11 上臂前、后面穴位

图12 上臂外侧、腋窝部穴位

图13 前臂前面穴位

图14 前臂后面穴位

图15 前臂尺、桡侧穴位

图16 手掌、手背部穴位

图17 手尺、桡侧穴位

图18 大腿前、后面穴位

图19 大腿内、外侧穴位

图20 小腿前面穴位

图21 小腿后面穴位

图22 小腿内、外侧穴位

图23 足背、足底穴位

图24 足内、外侧穴位

第二部分 穴位定位

一、手太阴肺经穴位

1.中府 肺之募穴

2.云门

3.天府

4.侠白

5.尺泽 合穴

6.孔最 郄穴

7.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

8.经渠 经穴

9.太渊 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10.鱼际 荥穴

11.少商 井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位

1.商阳 井穴

2.二间 荥穴

3.三间 输穴

4.合谷 原穴

5.阳溪 经穴

6.偏历 络穴

7.温溜 郄穴

8.下廉

9.上廉

10.手三里

11.曲池 合穴

12.肘髎

13.手五里

14.臂臑

15.肩髃

16.巨骨

17.天鼎

18.扶突

19.口禾髎

20.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穴位

1.承泣

2.四白

3.巨髎

4.地仓

5.大迎

6.颊车

7.下关

8.头维

9.人迎

10.水突

11.气舍

12.缺盆

13.气户

14.库房

15.屋翳

16.膺窗

17.乳中

18.乳根

19.不容

20.承满

21.梁门

22.关门

23.太乙

24.滑肉门

25.天枢

26.外陵

27.大巨

28.水道

29.归来

30.气冲

31.髀关

32.伏兔

33.阴市

34.梁丘 郄穴

35.犊鼻

36.足三里 合穴;胃的下合穴

37.上巨虚 大肠的下合穴

38.条口

39.下巨虚 小肠的下合穴

40.丰隆 络穴

41.解溪 经穴

42.冲阳 原穴

43.陷谷 输穴

44.内庭 荥穴

45.厉兑 井穴

四、足太阴脾经穴位

1.隐白 井穴

2.大都 荥穴

3.太白 输穴;原穴

4.公孙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5.商丘 经穴

6.三阴交 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

7.漏谷

8.地机 郄穴

9.阴陵泉 合穴

10.血海

11.箕门

12.冲门

13.府舍

14.腹结

15.大横

16.腹哀

17.食窦

18.天溪

19.胸乡

20.周荣

21.大包 脾之大络

五、手少阴心经穴位

1.极泉

2.青灵

3.少海 合穴

4.灵道 经穴

5.通里 络穴

6.阴郄 郄穴

7.神门 输穴;原穴

8.少府 荥穴

9.少冲 井穴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位

1.少泽 井穴

2.前谷 荥穴

3.后溪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4.腕骨 原穴

5.阳谷 经穴

6.养老 郄穴

7.支正 络穴

8.小海 合穴

9.肩贞

10.臑俞

11.天宗

12.秉风

13.曲垣

14.肩外俞

15.肩中俞

16.天窗

17.天容

18.颧髎

19.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1.睛明

2.攒竹

3.眉冲

4.曲差

5.五处

6.承光

7.通天

8.络却

9.玉枕

10.天柱

11.大杼 八会穴之骨会

12.风门

13.肺俞 肺之背俞穴

14.厥阴俞 心包之背俞穴

15.心俞 心之背俞穴

16.督俞

17.膈俞 八会穴之血会

18.肝俞 肝之背俞穴

19.胆俞 胆之背俞穴

20.脾俞 脾之背俞穴

21.胃俞 胃之背俞穴

22.三焦俞 三焦之背俞穴

23.肾俞 肾之背俞穴

24.气海俞

25.大肠俞 大肠之背俞穴

26.关元俞

27.小肠俞 小肠之背俞穴

28.膀胱俞 膀胱之背俞穴

29.中膂俞

30.白环俞

31.上髎

32.次髎

33.中髎

34.下髎

35.会阳

36.承扶

37.殷门

38.浮郄

39.委阳 三焦之下合穴

40.委中 合穴;膀胱之下合穴

41.附分

42.魄户

43.膏肓

44.神堂

45.

46.膈关

47.魂门

48.阳纲

49.意舍

50.胃仓

51.肓门

52.志室

53.胞肓

54.秩边

55.合阳

56.承筋

57.承山

58.飞扬 络穴

59.跗阳 阳跷脉郄穴

60.昆仑 经穴

61.仆参

62.申脉 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

63.金门 郄穴

64.京骨 原穴

65.束骨 输穴

66.足通谷 荥穴

67.至阴 井穴

八、足少阴肾经穴位

1.涌泉 井穴

2.然谷 荥穴

3.太溪 输穴;原穴

4.大钟 络穴

5.水泉 郄穴

6.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7.复溜 经穴

8.交信 阴跷脉之郄穴

9.筑宾 阴维脉之郄穴

10.阴谷 合穴

11.横骨

12.大赫

13.气穴

14.四满

15.中注

16.肓俞

17.商曲

18.石关

19.阴都

20.腹通谷

21.幽门

22.步廊

23.神封

24.灵墟

25.神藏

26.彧中

27.俞府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位

1.天池

2.天泉

3.曲泽 合穴

4.郄门 郄穴

5.间使 经穴

6.内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7.大陵 输穴;原穴

8.劳宫 荥穴

9.中冲 井穴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位

1.关冲 井穴

2.液门 荥穴

3.中渚 输穴

4.阳池 原穴

5.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支沟 经穴

7.会宗 郄穴

8.三阳络

9.四渎

10.天井 合穴

11.清泠渊

12.消泺

13.臑会

14.肩髎

15.天髎

16.天牖

17.翳风

18.瘛脉

19.颅息

20.角孙

21.耳门

22.耳和髎

23.丝竹空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位

1.瞳子髎

2.听会

3.上关

4.颔厌

5.悬颅

6.悬厘

7.曲鬓

8.率谷

9.天冲

10.浮白

11.头窍阴

12.完骨

13.本神

14.阳白

15.头临泣

16.目窗

17.正营

18.承灵

19.脑空

20.风池

21.肩井

22.渊腋

23.辄筋

24.日月 胆之募穴

25.京门 肾之募穴

26.带脉

27.五枢

28.维道

29.居髎

30.环跳

31.风市

32.中渎

33.膝阳关

34.阳陵泉 合穴;胆之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35.阳交 阳维脉之郄穴

36.外丘 郄穴

37.光明 络穴

38.阳辅 经穴

39.悬钟 八会穴之髓会

40.丘墟 原穴

41.足临泣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42.地五会

43.侠溪 荥穴

44.足窍阴 井穴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位

1.大敦 井穴

2.行间 荥穴

3.太冲 输穴;原穴

4.中封 经穴

5.蠡沟 络穴

6.中都 郄穴

7.膝关

8.曲泉 合穴

9.阴包

10.足五里

11.阴廉

12.急脉

13.章门 脾之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14.期门 肝之募穴

十三、督脉穴位

1.长强 络穴

2.腰俞

3.腰阳关

4.命门

5.悬枢

6.脊中

7.中枢

8.筋缩

9.至阳

10.灵台

11.神道

12.身柱

13.陶道

14.大椎

15.哑门

16.风府

17.脑户

18.强间

19.后顶

20.百会

21.前顶

22.囟会

23.上星

24.神庭

25.素髎

26.水沟

27.兑端

28.龈交

29.印堂

十四、任脉穴位

1.会阴

2.曲骨

3.中极 膀胱之募穴

4.关元 小肠之募穴

5.石门 三焦之募穴

6.气海 肓之原穴

7.阴交

8.神阙

9.水分

10.下脘

11.建里

12.中脘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

13.上脘

14.巨阙 心之募穴

15.鸠尾 络穴;膏之原穴

16.中庭

17.膻中 心包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18.玉堂

19.紫宫

20.华盖

21.璇玑

22.天突

23.廉泉

24.承浆

十五、经外奇穴

(一)头颈部

1.四神聪

2.当阳

3.鱼腰

4.太阳

5.耳尖

6.球后

7.上迎香

8.聚泉

9.海泉

10.金津

11.玉液

12.翳明

13.颈百劳

14.夹承浆*

15.牵正*

16.安眠*

(二)胸腹部

1.子宫

(三)背部

1.定喘

2.夹脊

3.胃脘下俞

4.痞根

5.下极俞

6.腰宜

7.腰眼

8.十七椎

9.腰奇

(四)上肢部

1.肘尖

2.二白

3.中泉

4.中魁

5.大骨空

6.小骨空

7.腰痛点

8.外劳宫

9.八邪

10.四缝

11.十宣

12.肩前*

(五)下肢部

1.髋骨

2.鹤顶

3.百虫窝

4.内膝眼

5.胆囊

6.阑尾

7.内踝尖

8.外踝尖

9.八风

10.独阴

11.气端

第三部分 穴位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P

Q

R

S

T

W

X

Y

Z

附图1 最新国家标准耳穴图

附图2 国际标准头穴线图

累计评论(0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