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快速充电模型与技术
1.2 无线充电关键技术
1.3 传输效率关键技术
1.4 电池能量管理系统
1.5 制动能量回收技术
1.6 压电能量回收技术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微系统与微结构机理
2.1 电动车辆能源传输微系统机理
2.2 应力/快速温升下电池电极位错/应力电极/空洞耦合能量传输技术
2.3 非平衡状态下位错/应力迁移/裂纹耦合能量传输定量微尺度表征
2.4 位错/应变/空洞耦合能量传输失效表征与加载技术
2.5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电动车辆磁电效应能量传输模型与能量系统设计
3.1 磁电能量传输模型
3.2 磁电能量传输系统锂电池传输能量系统磁电效应模型
3.3 磁电能量传输系统耦合设计
3.4 磁电能量传输系统锂电池实验表征
3.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4章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纳米能源系统与模型
4.1 纳米能源系统传输基本模型
4.2 纳米结构耦合缺陷与纳米能源传输系统
4.3 Si电极的缺陷与失效机制
4.4 碳电极系统耦合模型与纳米尺度传输机制表征
4.5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电动车辆制动系统电磁能量回收技术
5.1 电磁系统结构设计
5.2 电磁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电磁机理
5.3 阀腔流场分析
5.4 电磁阀的动态响应特性实验测试
5.5 电磁阀动态力学模型
参考文献
第6章 电动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实验技术
6.1 制动能量回收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
6.2 BERS的动态特性分析
6.3 BERS的能量传递特性实验
6.4 制动能量回收的动态传输实验
参考文献
第7章 电动车辆BERS的控制策略
7.1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分析
7.2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基本理论
7.3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力学模型
7.4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主动控制策略
7.5 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综合控制策略
7.6 基于制动能量回收的热力学理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电动车辆压电能量回收技术
8.1 电动车辆固态压电能量系统回收模型与技术
8.2 高比能量压电能量回收电池系统的无序结构模型
8.3 压电能量系统回收的智能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技术实验设备简介
附录B 电动车辆整体宏观运行状况
附录C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结构
附录D 电动车辆能量传输与回收硬件设计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