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十三五)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1.40购买纸书

85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2

作       者:胡真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27.9万

所属分类: 教育 > 大中专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3条)
本教材分三部分。*部分着重阐述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第二部分从心理科学知识普及的角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主动积极发展自我;第三部分通过科学训练,提高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本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讨论,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重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习习惯。<br/>【作者】<br/>胡真,女,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常务理事、全国医药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协作会常务理事<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编委会

编写说明

第一章 从“心”出发——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 初识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一)大众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偏见和误解

1.心理学能知道你在想什么

2.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

3.心理学就是研究变态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

2.心理过程

(三)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1.描述(description)

2.解释(explanation)

3.预测(prediction)

4.控制(control)

二、心理学的发展

(一)西方心理学的发展

(二)中国的心理学发展

三、心理学与生活

(一)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二)工业心理学(industrial psychology)

(三)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四)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第二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相关概念及其发展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3.学校因素

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入学适应问题

2.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

3.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4.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5.恋爱与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6.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7.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8.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

1.学会进行自我调节,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2.加强入学教育,使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3.进行挫折教育,提高抗挫折和应对能力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5.建立心理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试

6.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

7.动员家长参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章 探“心”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培养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

(一)自我认知

(二)自我体验

(三)自我调控

三、自我意识的分类

(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1.生理自我

2.心理自我

3.社会自我

(二)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

1.现实自我

2.理想自我

3.投射自我

第二节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二)自我意识的矛盾

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2.独立意向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3.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4.交往需要与自我闭锁的矛盾

(三)自我意识的统一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一)大学生自我认识日趋成熟

1.自我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大大提高

2.自我认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自我评价逐渐全面和客观

(二)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深刻

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

3.自我体验的深刻性

(三)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增强

1.自我控制的自觉性显著发展

2.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

3.强烈的独立意识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偏差

(一)自我认识的偏差

1.自我中心

2.从众

(二)自我体验的偏差

1.自卑

2.自负

(三)自我控制的偏差

1.逆反

2.放纵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

(一)正确认识自我

1.反省法——根据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判断

2.比较法——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

3.他评法——依据他人的反馈

(二)积极悦纳自我

1.悦纳自我的含义

2.大学生如何形成悦纳自我的积极态度

(三)不断完善自我

1.目标确立要适宜

2.实现目标要有恒心和信心

第三节 认识你自己

一、心理活动

1.答案的数量和质量

2.答案的归类情况

3.回答内容的表现方式

4.回答的内容是否涉及自己的未来

二、心理自测

(一)自我意识量表

(二)自卑心理诊断量表

(三)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第三章 用“心”交往——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1.人际交往与人际沟通

2.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二、人际交往的意义与功能

(一)人际交往的意义

1.人际交往是人获得安全感的需要

2.人际交往是人确立自我价值感的需要

3.人际交往是人发展的需要

4.人际交往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1.个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2.个体获得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主要途径

3.个体促进自我认知的有效方式

4.个体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

三、人际交往理论

(一)交互作用理论

1.“父母”状态

2.“成人”状态

3.“儿童”状态

(二)三维理论

1.包容需要

2.支配需要

3.情感需要

(三)社会交换理论

1.基本比较

2.与另一种选择的比较

第二节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艺术

一、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尊重原则

1.对朋友应平等相待

2.尊重朋友的尊严和人格

3.尊重朋友的正当权利和意见

4.尊重朋友的劳动

(二)诚实守信原则

1.为人诚实

2.言必信

3.行必果

(三)心理相容原则

(四)友善热情原则

二、人际交往的艺术

(一)倾听并恰当地给予反馈

1.倾听的言语技巧

2.倾听的非言语技巧

(二)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

1.赞美要有感而发

2.赞美需要勇气和自信

(三)学会宽容和谅解

(四)有一颗助人和感恩的心

(五)有效表达与沟通

第三节 人际交往问题与调适

一、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一)人际交往

1.人际交往的分类

2.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

1.师生关系

2.同学关系

3.亲属关系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1.抑郁倾向

2.焦虑倾向

3.强迫行为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一)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

2.消极自闭与自我麻醉

3.功利性

(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

1.交往自卑

2.交往嫉妒

3.交往恐惧

(三)人际交往中常见的效应

1.首因效应

2.近因效应

3.晕轮效应

4.刻板作用

5.投射效应

(四)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内部因素

三、人际交往问题的调适方法

(一)正确指导归因

(二)认知调适方法

(三)行为调适方法

1.放松疗法

2.强化法

3.系统脱敏法

(四)生活陶冶法

1.注重人格塑造和能力培养

2.具有“自知之明”

3.多接受积极信息,保持乐观态度,主动避免一些负性信息

4.保持良好心态,正确面对挫折

5.学会适当退让

6.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第四节 网络人际交往

一、网络人际交往的界定

二、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成因

(一)网络人际交往能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角色锻炼机会

(二)网络人际交往能够满足大学生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心理需求

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1.开放性与自由性

2.虚拟性与匿名性

四、网络人际交往的类型

五、网络人际交往的作用

(一)网络人际交往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析“心”学习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一、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念

(二)学习的特征

1.学习以个体在社会实践中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改变”为特征

2.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变化

3.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相对持久,具有稳定性

4.学习的发生包含行为潜能的变化

(三)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

1.学习目标上的特点

2.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3.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4.教学管理上的特点

二、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2.桑代克联结主义的试误说

3.华生的刺激-反应学说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认知学习论

(四)建构主义学习论

(五)人本主义学习论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常见问题

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特点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三)大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四)大学生学业情绪的特点

(五)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六)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二、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一)记忆

1.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二)学习动机

1.概述

2.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与原因

(三)考试焦虑

1.找出焦虑的原因

2.客观评价自我

3.合理调节情绪

4.正确认识考试

5.有备应考

(四)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1.概述

2.如何提高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五)学习适应不良

1.概述

2.产生学习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三、大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1.智力因素

2.非智力因素

(二)学习的生理基础

1.大脑构造的无限和有限

2.大脑功能的兴奋与抑制

3.学习中的科学用脑

第三节 学会自我成长

一、自主学习

(一)认知策略

(二)元认知策略

1.元认知知识

2.元认知体验

3.元认知监控

(三)资源管理策略

1.时间管理策略

2.高效利用时间

3.有效利用零散时间

4.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自我调适

(一)树立科学的学习观

1.学习观对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

2.科学的学习观倡导全新的学习理念

(二)以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三)学会科学用脑

三、大学生学习心理的评估

第五章 怦然“心”动——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

第一节 爱情的心理学视角

一、亲密关系概述

(一)亲密关系的性质

1.了解程度

2.关心程度

3.信任度

4.忠诚度

5.相互依赖性

6.相互一致性

(二)亲密关系与依恋模式

1.亲密关系的建立

2.依恋模式

二、恋爱与爱情

(一)恋爱概述

1.恋爱的含义

2.恋爱心理的发展

3.恋爱中男女的差异

(二)爱情概述

1.爱情的性质

2.爱情的特点

3.爱情与喜欢的区别

4.爱情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1.慰藉型

2.友情型

3.理想型

4.志趣型

5.功利型

6.情欲型

(二)大学生的恋爱方式

(三)大学生的恋爱对象

1.外貌型

2.物质型

3.精神型

4.综合型

(四)大学生的恋爱行为

二、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点

(一)注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

(二)恋爱自主性强,恋爱观念开放

(三)恋爱盲目从众,自我意识淡薄

(四)传统道德淡化,恋爱行为失范

第三节 爱的困扰与调适

一、恋爱挫折面面观

(一)单恋的困惑

(二)多角恋的困惑

(三)失恋的困惑

(四)网恋的困惑

1.痴迷于网恋,影响学业

2.网恋具有一定的欺骗性

3.网恋会造成自我混乱

4.网恋更容易失恋

(五)恋爱暴力的困惑

二、恋爱挫折的调适

(一)自我调适

1.合理的情绪宣泄

2.合理情绪疗法

3.放松训练

4.其他方法

(二)单恋的调适

1.根据单恋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2.认清恋爱错觉

(三)多角恋的调适

1.终止这段恋爱,开始新的恋情

2.尽快做出抉择

3.审时度势,勇于退出

(四)失恋的调适

1.运用酸葡萄心理机制

2.注意转移法

3.积极认知法

4.升华法

(五)网恋的调适

1.不过分夸大网恋中的感觉和信息

2.从网恋走入现实生活

(六)恋爱暴力的调适

三、培养爱的能力

(一)爱自己的能力

(二)表达爱的能力

(三)接受爱的能力

(四)拒绝爱的能力

(五)鉴别爱的能力

(六)解决冲突的爱的能力

1.温和式沟通

2.争吵式沟通

(七)调适恋爱挫折的能力

(八)保持持久爱的能力

(九)结束爱的关系的能力

1.面谈

2.书面表达

3.寻求他人帮助

第四节 大学生性心理与调适

一、性心理概述

(一)性心理概念

(二)大学生的性心理特征

1.对性知识的渴求

2.性意识的强烈性与表现的文饰性

3.性冲动与性压抑并存

4.性心理的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扰

(一)手淫

(二)性幻想

(三)性梦

(四)体像困扰

(五)性别认同错乱

(六)婚前性行为

三、健康性爱

(一)性爱与情爱

1.情与性的概念

2.情与性的区别和联系

3.情爱与性爱的两性差异

(二)维护性健康的途径

1.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2.性心理调适的途径与方法

第六章 “心”事重重——大学生压力管理

第一节 压力概述

一、压力的概念

1.压力是个体面临选择或改变时的个人感受

2.压力是对未知事件的悲观解释

3.压力是持续不断的精力消耗

4.压力是面临威胁时的本能反应

二、压力的种类

(一)躯体性压力源

1.生理性压力

2.环境性压力

(二)心理性压力源

1.认知性

2.情绪性

(三)社会性压力源

(四)文化性压力源

第二节 压力的产生与影响

一、压力产生的原因

1.压力源本身的性质与特点

2.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的身心特点

二、压力的影响

(一)压力的消极影响

1.生理上的影响

2.行为上的影响

3.心理上的影响

(二)压力的积极影响

1.动力感

2.目标感

3.充沛感

4.自信感

第三节 压力的应对与调适

一、压力的应对方式

1.情境性压力应对

2.情绪性压力应对

3.认知性压力应对

4.能力性压力应对

二、逆商

(一)逆商(AQ)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

2.作用

(二)逆商的内涵

1.“C”(控制)

2.“O”(归属)

3.“R”(延伸)

4.“E”(忍耐)

(三)面对逆境的正确态度

第七章 “心”情认知——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应对

第一节 正确认识情绪

一、情绪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情绪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主观体验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表情)

1.面部表情

2.体态表情

3.言语表情

二、情绪的分类

(一)基本的情绪

(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三)情绪的状态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三、与情绪相关的概念

(一)情绪与情感

1.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2.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二)情绪与情商

1.认识自己的情绪

2.妥善管理情绪

3.自我激励

4.认知他人的情绪

5.人际关系的管理

第二节 大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征

(一)情绪活动趋向丰富,高级社会情感逐渐成熟

(二)情绪的波动性与两极性

(三)情绪的冲动性与爆发性

(四)情绪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五)情绪的外显性和内隐性

(六)情绪趋向心境化

二、大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标准

(一)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稳定的

(二)情绪稳定,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

(三)情绪反应适度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表现

一、情绪反应过度

(一)激动易怒

(二)焦虑

二、情绪反应不足

(一)抑郁

(二)压抑苦闷

(三)冷漠

第四节 大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

一、情绪疏泄法

二、自我调节法

(一)放松训练法

(二)音乐疗法

(三)想象放松法

三、善用社会支持系统

四、认知情绪管理训练

第八章 明“心”见性——大学生人格塑造与完善

第一节 人格概述

一、人格的内涵

(一)人格的概念

(二)人格的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2.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的独特性

4.人格的社会性

(三)人格的主要结构

1.气质

2.性格

二、人格理论

(一)人格特质理论

(二)心理动力学派

(三)社会学习理论

(四)现象学派

三、人格与心理健康

(一)人格特征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二)人格健康可减少和避免疾病

第二节 人格特征与塑造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二、人格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家庭环境因素

1.父母的爱抚

2.教养方式

3.家庭氛围

(三)学校教育因素

(四)社会文化因素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己

(三)提高抗挫折能力

(四)自觉调控情绪

(五)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人格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一、常见的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的一般特征

(二)大学生常见人格障碍的类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4.冲动型人格障碍

5.戏剧型人格障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7.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

8.信赖型人格障碍

(三)人格障碍的病因

(四)人格障碍的矫治

二、人格评估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1.效度量表

2.临床量表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1.神经质(neuroticism,N)维度

2.内-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E)维度

3.精神质(psychoticism,P)维度

4.掩饰(lie,L)量表

(三)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

(四)投射测试

第九章 将“心”比“心”——走近心理咨询

第一节 认知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1.心理咨询是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

2.心理咨询建立在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基础上

3.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服务

4.心理咨询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5.心理咨询有独特的目标

二、心理咨询的功能

1.建立和体验全新的人际关系

2.认识内部冲突

3.纠正不合理观念

4.付诸有效行动

第二节 理解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原则

1.保密性原则

2.理解与支持原则

3.非指导性原则

4.自愿原则

5.咨询与预防相结合原则

二、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2.行为主义理论

3.人本主义理论

4.认知理论

三、心理咨询的过程

(一)心理咨询初期阶段的问题

1.建立信任

2.协商期望

3.初步评估

(二)心理咨询中期阶段的问题

1.对资料的分析与理解

2.启发来访者领悟

3.激发正面思考,提高自信心

(三)心理咨询后期阶段的问题

1.效果评估

2.效果巩固

3.结束与分离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与健康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1.心理发展咨询

2.心理适应咨询

3.心理危机干预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一)根据咨询途径划分

1.面谈咨询

2.电话咨询

3.信函咨询

4.专栏咨询

5.现场咨询

6.网络咨询

(二)根据咨询人数划分

1.个体咨询

2.团体咨询

(三)朋辈心理咨询(peer counseling)

1.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

2.朋辈心理咨询的主要特点

第十章 “平”心而论——常见心理障碍与应对

第一节 心理异常概述

一、心理异常的含义

1.主观痛苦感

2.社会功能受损

3.行为异常或不符合社会规范

二、心理异常的传统认识

(一)超自然传统

(二)生物学传统

(三)心理学传统

1.心理动力学模型

2.认知行为模型

3.人本主义模型

第二节 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一、焦虑症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二、恐惧症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1.场所恐惧症(agora phobia)

2.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

3.单一恐惧症(simple phobia)

(三)治疗

三、强迫症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抑郁症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五、双相障碍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六、精神分裂症

(一)概念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第三节 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一、心理疾病的预防

二、心理疾病的治疗

(一)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的界定

2.心理治疗的对象

(二)药物治疗

1.与医生构建治疗联盟,提高治疗依从性

2.与医生充分沟通,以利于评估、诊断和治疗

3.足量、足疗程治疗,安全用药

(三)其他方法

1.物理疗法

2.心理卫生教育与普及

3.构建良好的康复环境

4.心理自助

第十一章 生命之“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

第一节 生命的叩问

一、生命的本质

二、生命的特征

(一)生命具有自然性

(二)生命具有社会性

(三)生命具有精神性

(四)生命具有超越性

三、认识死亡

第二节 生命的意义与探寻

一、生命的意义

(一)人生境界

1.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

(二)生命意义的作用

二、生命意义的探寻

(一)内观,向死而生

1.直面死亡,消除死亡所带来的恐惧

2.爱护生命,保护自己

3.珍惜生命,只争朝夕

4.敬畏生命,自然超越

(二)反思,明晰目标

(三)行动,关注当下

第三节 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

一、心理危机的识别

(一)心理危机的概念

(二)心理危机的特点

1.普遍性

2.机遇性

3.复杂性

4.动力性

5.困难性

(三)心理危机的分类

1.发展性危机

2.境遇性危机

3.存在性危机

(四)心理危机的识别

1.情绪异常

2.行为异常

3.有自杀征兆

4.出现生活应激事件及突发事件

二、心理危机的评估

(一)基本步骤

(二)基本内容

1.危机性质的评估

2.功能水平的评估

3.应对机制的评估

4.支持系统的评估

5.危险性的评估

(三)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面谈法

3.心理测试法

三、心理危机的应对

(一)心理危机的应对

1.注重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2.注重日常心理健康扫描

3.稳定社会支持系统

4.积极求助心理辅导专业人员

(二)心理危机的干预

1.迅速确定问题

2.当事者亲属或朋友参与危机干预

3.给予支持

4.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性解决方法

5.制定干预计划

6.获得当事人的承诺

四、自杀的预防

(一)识别自杀的高危因素

1.失恋、学习和就业压力

2.精神障碍

3.躯体疾患

4.家庭突遭变故

(二)自杀心理过程的评估

1.动机形成阶段

2.心理冲突阶段

3.心理平静阶段

(三)自杀的预防

1.大学生方面

2.学校与家庭方面

3.社会文化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累计评论(3条) 2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