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文集(2015)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1.10购买纸书

12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9.8

作       者:朱之鑫

出  版  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01

字       数:22.9万

所属分类: 经管/励志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朱之鑫编*的《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文集2015)》共分五篇。**篇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全面阐释新阶段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举措和动力:第二篇国际经济与中外合作,深分析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战略抉择;第三篇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重解析力促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方式方法;第四篇改革创新与城镇发展,着重探讨经济社会重领域改革发展的战略与步骤;第五篇交通能源与市场风险,着力探索若干重市场投融资方式创新及其风险防控的政策设计。<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编委会成员名单

前  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序)

目录

第一篇 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的方向与举措

一、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主要问题

二、调整方向、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二)调整方向

(三)主要目标

三、深入推进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举措

(一)外部总体布局调整——有序进退,降低比重

(二)内部产业布局调整——集中范围,增强保障

(三)央地层级布局调整——区别功能,优化布局

(四)微观产权布局调整——资本运作,增强活力

(五)企业规模布局调整——做优做强,抓大放小

四、配套措施

(一)科学进行规划

(二)完善法制环境

(三)有效防范风险

(四)理顺国资监管体制

(五)大力完善市场体系

迈向高收入国家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新时期中国面临着艰巨的结构转型任务

二、结构转型面临的国际压力

三、结构转型面临三重困境

四、通过变革的路径推进结构转型

释放中国巨大的创新潜力

一、建立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创新者“挣大钱”

(一)大力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

(二)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三)要推进资源要素改革攻坚

(四)要建立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

二、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成为创新的发动机

(一)要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收抵扣政策,扩大抵扣范围

(二)要明确政府采购自主品牌的比例,完善招投标机制

(三)要加强对企业引进创新人才的支持

三、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让部分科研院所回归公益性

四、推进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让政府成为创新的有力促进者

(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制

(二)要建立推进创新的协调机制

(三)转变政府职能

五、深化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改革,让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三)要推进科研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改革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三、全面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货币信贷存量问题

一、广义货币/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

(一)M2/GDP逐步提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性结果

(二)东亚国家组M2/GDP明显高于其他国别组

(三)我国M2/GDP高于东亚国家组平均水平及同等收入国家

(四)我国M2/GDP与主要发达国家基本相当而非明显偏高

(五)近年来我国M2/GDP已趋于基本稳定而非加速增长

二、国内信贷/国内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

(一)世界大部分国家信贷/GDP呈加速增长趋势

(二)我国信贷/GDP处世界第二梯队低于世界和东亚平均水平

(三)我国信贷/GDP先持续上升后在波动中逐步趋稳

三、M2/GDP与信贷/GDP差异的国际比较

(一)发展中国家储蓄率高导致M2/GDP比较高、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发达导致信贷/GDP比较高

(二)我国由于储蓄率高而信用体系不发达导致M2/GDP大于信贷/GDP

四、简要结论

第二篇 国际经济与中外合作

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一、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我国对全球增长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我国产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关系增强

三、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出现新变化,我国与世界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

四、经济全球化规则面临新变革,我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将进一步深化

五、国际货币体系孕育新变化,我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快速提升

六、国际社会对我国期望和要求提高,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增强

经济全球化前景与中国抉择

一、现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

(二)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

(三)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前景

二、危机后的全球经济规则变局

(一)世界经济正处于规则、秩序、格局大变局阶段

(二)美国主导全球经济规则变局

(三)全球规则变局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1.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机遇已不再

2.我国是否有机会加入TPP

3.2014年有可能是全球再平衡的一个拐点

三、我国应对全球化规则变局的策略选择

(一)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我国作为新兴大国在推进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互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国作为开放大国在构建全方位开放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路一带”合作战略

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

(一)地区性贸易协定成为区域合作的新手段

(二)地区性协定加快向高标准、全面性迈进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TPP、TTIP将对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巨大的压力

二、我国实施“一路一带”的战略意义

(一)应对美国TPP、TTIP带来的外部压力

(二)发挥我国在国际区域合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提升我国开放经济的质量

三、对“一路一带”建设重点的思考

(一)加快落实同周边国家和区域的“五通”建设

(二)与丝绸之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构建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三)立足重点领域,扩大国际区域合作

(四)提升国内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贸易投资的数量和质量

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启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一、美国的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一)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依据:凭什么审查?

(二)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主体:谁审查?

(三)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客体:审查什么?

(四)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程序:怎么审查?

二、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特点及趋势

(一)近五年进入调查期的交易数明显增多,CFIUS国家安全审查趋严

(二)总统极少做出中止或禁止交易决定,但一些交易在提交总统决定前便已被迫撤销

(三)制造业受管辖交易数居首位,计算机与电子产品是受审查最多的行业

(四)英国企业主导的受管辖交易最多,我国企业主导的受管辖交易大幅增加

三、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敏感产业和敏感外国投资主体

(一)CFIUS考虑的国家安全因素

(二)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敏感产业清单模拟

1.美国出口管制军品清单和商业管制清单

2.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典型案例

3.我国中央国有企业主要产业布局

4.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敏感产业清单模拟

(三)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的敏感外国主体

四、有效应对美国外国投资国家安全审查

(一)我国企业赴美收购成功与失败案例比较

(二)应对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建议

1.政府层面:建立敏感提醒规则

2.企业层面:采取措施减少CFIUS的国家安全担忧

五、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一)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五点建议

我国技术进口研究

一、技术进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我国技术引进现状和特征

三、我国技术进口政策和效果评估

(一)我国技术引进的政策

(二)技术进口推动了我国产业和技术发展

(三)技术进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近年来我国技术进口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技术水平快速上升,对国外技术形成替代

(二)国内产业不断升级,对国外技术需求逐渐减少

(三)发达国家对向我国出口中高端技术存在较多限制

五、国内外环境变化要求我国提升自主技术研发作用

(一)自主技术研发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我国自主技术研发创新基础条件显著增强

(三)自主技术创新是应对全球技术环境变化的有效手段

六、我国技术进口战略需要调整

(一)开放条件下,我国技术进口政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二)未来我国技术进口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

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对我国的影响及建议

一、TISA的由来与最新进展

(一)TISA的由来

(二)TISA目标是达成覆盖服务贸易所有领域的、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三)TISA谈判进展比预期缓慢

(四)美欧在TISA主要内容上存在一定分歧

二、美国推动TISA谈判的主要动机与意图

(一)拓展市场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发起谈判的动机

(二)TISA是继TPP、TTIP协定之后美国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变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三)目的是巩固自身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垄断权

三、加入TISA的必要性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加入TISA是适应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的需要

(二)加入TISA可能对我国部分服务业产生较大冲击

(三)加入TISA总体上有利于我国服务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利用我国自身市场的规模作为议价能力,积极参与加入TISA的相关谈判

(二)以加入TISA为契机,加快服务业开放

(三)坚持国内体制改革与加入TISA谈判同步进行

第三篇 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

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思路

一、促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

(一)竞争导向:普遍购买、多元供给

(二)标准引领:完善标准、与时俱进

(三)满意至上:信息公开、全面监督

二、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

(一)制定基本公共服务采购计划

(二)深化国有事业单位改革

(三)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四)完善信息公开监督体系

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一)以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为先导

(二)以培育社会力量为依托

(三)以健全社会事业服务标准为依归

(四)以360°监督为保障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政策和福利制度

一、惠及各阶层的社会福利政策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二、社会福利政策既可以是危机的缓冲器,也可以成为危机的放大器

三、民粹主义的“福利赶超”陷入“增长陷阱”

四、积极的福利政策和合理的社会政策内部结构,更能保持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政策和福利制度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是我国现阶段社会政策的指导思想

(二)适度普惠和发展型相结合的社会政策是我国现阶段相对合理的选择

(三)政府主导、多元分担应是我国社会政策行动体制改革的基本取向

关于我国粮食安全与粮食政策问题的思考——基于谷物自给率与日、韩相关经验的借鉴

一、粮食安全与谷物自给率

(一)谷物自给率可以较好反映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并具有国际可比性

(二)近年来我国谷物自给率的变化

二、日、韩两国谷物自给率的变化过程及原因

三、借鉴日、韩经验对我国粮食政策问题的思考

(一)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统筹兼顾但更加重视结构平衡,将主食自给和供求平衡置于更加重要的政策地位

(二)更加重视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努力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三)科学评估通过政府干预来稳定谷物自给率政策的长期影响,创新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日趋迫切

(四)加大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引导,有利于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支持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引导农产品消费方式转变,可以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打造中国工业经济“升级版”关键要突破“技术升级陷阱”

一、我国持续多年的工业高增长和高比重或将终结,向更高收入水平迈进需避免工业增速和比重过快下降

二、我国进入重化工业深化发展阶段,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关键要突破“技术升级陷阱”

三、技术进步面临由引进主导向自主创新转变,技术创新的企业主体地位有待尽快强化

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考

一、服务业对外开放目标

(一)从国内看,服务业对外开放不仅可以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支撑国民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

(二)从国际看,服务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推动我国由经济大国转型为经济强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人才、技术和制度瓶颈,主动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有效防控经济风险,提升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综合能力

二、服务业对外开放思路

三、服务业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

(一)将加快服务业开放与深化行政管理体系改革结合起来

(二)将加快服务业开放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三)将加快服务业开放与促进服务业“走出去”结合起来

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势的对策:基于中日韩典型产业比较的分析

一、中日韩典型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位置的比较

(一)中、日、韩三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体位势判断

(二)对中国在IT产业典型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分析

(三)对中国汽车产业典型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分析

(四)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典型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分析

(五)小结

二、中、日、韩在全球价值链中所获利益情况对比

三、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势的对策

(一)适时调整产业政策的方向,将政策激励由生产的产品类型为主转向研发、营销网络、品牌建设等

(二)采用“以内促外”的战略,将完善和优化国内市场环境作为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位势的重要依托

(三)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调整支持价值链位势的提升

(四)夯实中国价值链位势提升的微观基础

第四篇 改革创新与城镇发展

应建立“医保支付价管理”为核心的我国药价新体制

一、当前药价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改变零售价格水平总体偏高的局面

(二)如何形成合理的质量差价

(三)如何处理政府药价管理与招标采购的关系

二、药价管理的国际实践

(一)国家管理药价的原因:“公共医保”体系的建立

(二)药价管理的核心:“医保”支付价格

(三)药价决策机制:基于公众参与

(四)药价管理方法:主要基于市场和“成本—收益关系”

三、建立我国“医保支付价”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

(一)我国“医保支付价”管理的定义与作用

(二)相关药价制度的配套调整

(三)“医保支付价”管理的方法

(四)“医保支付价”管理的决策机制

四、相关配套体制改革

(一)改革处方制度

(二)大力发展零售药店

(三)改革诊疗价格

(四)完善“医保”体系

(五)改革医院体制

市镇建制变更与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应研究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市镇建制变更与区划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

(一)市镇建制变更与区划调整影响城乡地域划分和统计的准确性

(二)市镇建制变更影响地方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三)市镇建制变更和区划调整影响地方政府资源配置能力

四、市镇建制变更与区划调整的城镇化效应分析

(一)正名效应

(二)整合效应

(三)“做大”效应

五、适应城镇化发展转型的市镇建制变更与区划调整思路

(一)制定市镇建制变更和区划调整规则,提高严肃性和科学性

(二)变更市镇建制和调整行政区划务必谨慎

(三)鼓励地方在现行行政建制和区划框架下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一、土地财政及其可持续性的内涵

二、土地财政的作用与效应

三、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问题

四、国外土地财政模式及启示

(一)出售和出租一直是土地财政的重要方式

(二)政府征地体现公益且大多按照市场价格

(三)经历了出售(出租)为主向税收为主转变

(四)土地税收成为地方政府的稳定财源

(五)额外收费也可视为土地财政来源

五、我国土地财政的前景

(一)土地供应不会对土地财政产生明显约束

(二)征地制度改革将削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能力

(三)土地税收及收费在资本性支出中的作用将会提高

(四)地方政府将趋于选择更为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完善供水价格体系 改进政府水价管理

一、供水价格体系的内涵

二、我国供水价格体系现状

(一)水资源价值间的比价关系

1.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价格间的比价关系

2.再生水与常规水源供水价格间的比价关系

(二)水资源价值间的差价关系

1.用户差价

2.地区差价

三、我国供水价格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价总体水平仍偏低

1.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绝对水平偏低

2.工业水价仍然偏低

(二)供水价格间的比价关系有待理顺

1.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

2.再生水价格优势较明显但受多因素制约利用率不高

(三)供水价格间的差价关系不合理

1.水资源价值用户间差价过小

2.供水价格地区差价不合理提高调水需求

(四)价格引导政策不健全,管理统筹协调不足

1.对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的价格引导政策不健全

2.对不同用户和地区供水价格差价缺乏明确的指导

3.供水价格管理分散,缺乏协调

四、完善水价体系,改善政府水价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拉大不同水源水价的比价关系

1.出台区域水资源费征收指导标准,提高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2.实行再生水“反阶梯水价”,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二)理顺不同用户水价间的差价关系

1.拉大阶梯水价间差价,科学合理设置城市居民用水基本水量及水价

2.提高工业和经营服务业水价

3.提高特种行业用水价格

4.对农户的农业水费支出总水平实行上限控制

(三)建立供水价格区域间统筹调整制度

1.调整不同地区间水价关系,保持相对合理的地区差价

2.建立全国水价总体监控平台

3.建立供水价格区域间动态调整制度

当前促进城镇化低碳发展的空间对策

一、引起我国城镇化高碳排放空间布局的突出问题

(一)城市群分工合作的空间格局尚未形成,设施重复建设和低效利用问题突出

(二)城市空间蔓延增长矛盾突出,职住分离问题显现

(三)小城镇空间布局不紧凑,空间低效利用问题突出

二、城镇化空间布局低碳优化的基本思路

三、城镇化空间布局低碳优化的策略应对

(一)创新规划理念

1.倡导“精明增长”,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

2.倡导“紧凑型城市(镇)”建设,建立土地利用的集约模式

(二)完善规划策略

1.实施分层次的空间规划引导总体策略

2.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空间,提高城市密度

3.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控制蔓延增长

4.提倡土地混合使用,促进混合功能发展

5.以TOD引导城市用地布局

(三)健全政策措施

1.城市群层面

2.城市层面

3.小城镇层面

第五篇 交通能源与市场风险

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障碍与初步政策建议

一、我国PPP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障碍

(一)制度环境与体制不健全

1.没有形成完善的PPP制度框架与法规体系

2.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PPP自身的特点

(二)社会信用基础薄弱

1.地方政府在PPP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守信问题突出

2.企业在PPP项目实施中也存在诚信缺失现象

(三)现行金融体系不能适应项目融资的要求

1.缺乏项目融资支持

2.项目融资缺乏多样化手段

3.项目融资缺乏广泛的中长期资金来源

4.投资的退出渠道不畅通

(四)投资回报机制与收入模式不健全

1.投资回报不确定性高

2.政府付费项目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规范的支付机制

3.捆绑经营项目的收益缺乏有效监管

4.个别地区项目也存在回报过高损害公共利益的问题

(五)现行PPP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完善我国PPP政策的初步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PPP制度框架与法规体系

1.加快国家层面的PPP立法

2.制定和完善PPP政策体系

3.制定PPP的操作指南

4.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二)拓宽项目融资渠道

1.设立PPP项目担保基金

2.进一步放宽养老、保险等资金的限制

3.积极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三)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1.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2.建立项目退出机制

(四)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和信用约束机制

1.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2.优先在PPP项目领域建立信用约束机制

(五)尽快开展新型PPP模式试点

国际能源形势展望及“十三五”期间我国对外能源政策思考

一、国际能源形势的新变化

(一)全球能源供应格局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利用国际能源资源的环境趋于宽松

(二)能源资源定价机制区域化趋势增强,将对固有国际市场能源定价体系产生冲击

(三)非常规化石能源供应将不断增加,天然气可能成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

(四)新兴国家能源需求增长,对海外能源资源市场争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五)国际能源地缘政治因素增加了能源市场不稳定,也对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提出新要求

二、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做好应对三方面挑战的准备

(二)提前做好工作,抢抓机遇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提升能源企业“走出去”水平

(二)充分发挥能源地缘政治优势,推动国际能源合作

(三)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利用全球资源的能源供应体系

(四)推动以上合组织为载体的区域能源合作上新台阶,扩大区域能源治理覆盖面

(五)妥善处理能源地缘政治关系,寻找问题突破口,为扩大亚洲能源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关于我国沿海港口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沿海港口发展现状与评价

(一)发展历程

(二)发展规模

(三)发展评价

(四)港口的代际划分

二、我国沿海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步入工业化后期,货运需求增速趋缓

(二)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港口要发挥“以港兴城”的作用

(三)港口自身发展转型升级的要求,从做大到做强

三、我国沿海港口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一)加强宏观调控

1.摸清家底,心中有数

2.合理布局,优化结构

3.把握趋势,引导建设

(二)深化市场化发展改革

1.多元参与

2.整合提升

3.适度竞争

交通发展和改革:机制、问题及方向

一、改革是交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二、交通政策规划存在明显的“重发展、轻改革”倾向

三、调整行业定位及导向是发展主题主线的必然要求

四、深化交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思路

1.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应改变单纯满足需求的发展逻辑

2.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应理性看待改革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3.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应夯实相应的理论基础

4.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5.深化交通体制改革,应以提高运输效率为出发点

6.深化交通体制改革,需正确处理宏观调控与微观监管之间的关系

房地产市场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

一、房地产信贷状况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中60%以上来自于银行

(二)房地产信托经历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三)银行表外房地产业务规模急剧膨胀

(四)目前银行系统投向房地产的资金规模接近20万亿元,信托公司投向房地产的资金规模约1万亿元

二、房地产市场风险向金融系统的主要传导途径

三、房地产市场风险对金融系统影响的总体判断

(一)银行传统业务的房地产信贷质量总体较好

(二)房地产信托风险影响总体可控

(三)通过券商、基金子公司流向房地产的银行表外业务是高风险区

(四)总体判断: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银行借助券商、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监管

(二)完善金融机构理财业务兑付机制

(三)提高抵押物处置效率

严加防范房地产风险引发地方债危机

一、房地产风险引发地方债务危机的具体路径

(一)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成为重要的风险传导主体

(二)某一地方政府陷入债务危机的临界条件

(三)“泡沫”风险演变的两种可能

(四)两种房地产风险对应着两种不同程度的地方债风险

二、对当前与未来风险的总体判断

(一)判断爆发系统性风险的衡量指标与方法

(二)对我国未来风险形势所做的判断

三、未来改革的主要政策导向

(一)从短期视角看需防止泡沫破裂

(二)打造地方投融资升级版,化解长期风险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