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三部六病伤寒论条文全解析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39.00购买纸书

556人正在读 | 0人评论 6.6

作       者:刘绍武,刘惠生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01

字       数:16.9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0条)
《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br/>【作者】<br/>山西三部六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三部六病》是山西有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病性,划分为六类症候群,简称“六病”。<br/>
目录展开

出版说明

目 录

第一章 《伤寒论》分析

绪 言

一、《伤寒论》的贡献与不足

1.《伤寒论》的贡献

2.《伤寒论》的不足

二、《伤寒论》的病证系统观

1.太阳病篇病的概念与证的种类

2.阳明病篇病的概念和证的种类

3.少阳病篇病的概念和证的种类

4.太阴病篇病的概念与证的种类

5.少阴病篇病的概念和证的种类

6.厥阴病篇病的概念与证的种类

7.霍乱病篇的病的概念与证种类

8.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的概念和证的种类

三、《伤寒论》的架构

第一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二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三节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四节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五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六节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七节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八节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九节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十节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第二章 《伤寒论》归类

第一节 辨证篇

一、表部病辨证

(一)太阳病

1.纲领证

2.麻杏石甘汤证

(二)厥阴病

1.纲领证

2.当归四逆汤证

3.桂枝汤证

(三)部证

葛根汤证

(四)合病合证

1.麻黄汤证

2.大青龙汤证

3.小青龙汤证

4.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5.甘草附子汤证

6.桂枝附子汤证

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8.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9.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10.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

11.去桂加白术汤证

1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13.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4.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5.麻黄升麻汤证

(五)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3.桂枝加附子汤证

4.桂枝去芍药汤证

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6.葛根加半夏汤证

7.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8.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9.桂枝加桂汤证

10.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二、中部病辨证

(一)少阳病

1.纲领证

2.白虎汤证

3.栀子豉汤证

4.栀子柏皮汤证

5.黄连阿胶汤证

6.猪苓汤证

7.芍药甘草汤证

8.甘草汤证

9.桔梗汤证

10.苦酒汤证

11.枳实栀子汤证

12.牡蛎泽泻散证

(二)少阴病

1.纲领证

2.附子汤证

3.炙甘草汤证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四)合病合证

1.栀子厚朴汤证

2.栀子干姜汤证

3.干姜附子汤证

4.真武汤证

5.柴胡桂枝汤证

6.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7.大柴胡汤证

8.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9.茵陈蒿汤证

10.半夏汤证

11.四逆散证

12.竹叶石膏汤证

13.猪肤汤证

(五)兼证

1.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2.栀子生姜豉汤证

3.白虎加人参汤证

三、里部病辨证

(一)阳明病

1.纲领证

2.大承气汤证

3.小承气汤证

4.调胃承气汤证

5.瓜蒂散证

6.麻子仁丸证

7.大陷胸丸、汤证

8.十枣汤证

9.蜜导煎方证

10.白头翁汤证

1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12.黄芩汤证

(二)太阴病

1.纲领证

2.理中丸证

3.旋覆代赭石汤证

4.吴茱萸汤证

5.五苓散证

6.小建中汤证

7.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8.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9.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

10.茯苓甘草汤证

11.文蛤散证、白散证

12.桃花汤证

13.四逆汤证

(三)部证

1.生姜泻心汤证

2.甘草泻心汤证

3.半夏泻心汤证

(四)合病合证

1.黄连汤证

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4.柴胡加芒硝汤证

5.桃核承气汤证

6.抵当汤证

7.小陷胸汤证

8.桂枝人参汤证

9.乌梅丸证

10.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11.四逆汤证

12.白通汤证

13.通脉四逆汤证

14.烧裈散证

(五)兼证

1.附子泻心汤证

2.桂枝加大黄汤证

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

4.桂枝加芍药汤证

5.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6.四逆加人参汤证

7.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8.茯苓四逆汤证

第二节 论述篇

一、名称与概念

(一)表部

(二)中部

(三)里部

二、病机分析

(一)表部病

(二)中部病

(三)里部病

(四)整体病

三、误治分析

四、禁忌证

(一)不可汗

(二)不可下、吐

(三)其他不可之法

第三章 “三部六病”精粹

第一节 三部的划分

一、表部

二、里部

三、中部

第二节 六病的确立

第三节 六病的证

一、六病的纲领证

二、六病的核心证

三、六病的单证

四、六病的类证

(一)表部病类证

1.太阳病类证

2.厥阴病类证

(二)中部病类证

1.少阳病类证

2.少阴病类证

(三)里部病类证

1.阳明病类证

2.太阴病类证

第四节 六病的交渗与复合

一、并病(部病)

二、合病

三、合证

四、兼证

五、整体证

六、局部病

第五节 六病的转化

一、由阳向阴转化

二、由阴向阳转化

三、由一阳转他阳

四、由一阴转他阴

五、复合转化

第六节 六病的阶段性

第七节 六病的鉴别

一、真阳假阴证

二、真阴假阳证

三、阴阳难辨证

第八节 六病的重点辨证部位

一、表部病重点辨证部位

二、中部病重点辨证部位

三、里部病重点辨证部位

第九节 六病的治则

一、太阳病的治疗原则

二、少阳病的治疗原则

三、阳明病的治疗原则

四、太阴病的治疗原则

五、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六、厥阴病的治疗原则

七、合病、合证、兼证的治疗原则

八、整体病与局部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节 六病的主方

第十一节 六病的主药

一、太阳病的主药

二、少阳病的主药

三、阳明病的主药

四、太阴病的主药

五、少阴病的主药

六、厥阴病的主药

第十二节 脉 象

一、基础脉

二、复合脉

三、奇形脉

(一)生理性奇形脉

(二)病理性奇形脉

第十三节 舌 象

一、舌苔

1.苔色

2.苔面

二、舌色

三、舌体

四、舌液

五、舌的活动度

六、舌脉

七、舌味

第四章 “三部六病”辨证

第一节 表部病

一、太阳病

1.葛根麻黄汤证

2.麻杏石甘汤证

3.葛根甘草汤证

4.麻黄甘草汤证

二、厥阴病

1.当归桂枝汤证

2.当归四逆汤证

3.桂枝汤证

4.当归甘草汤证

5.桂枝甘草汤证

三、并病

1.葛根汤证

2.理心复脉汤证

四、表部合病合证

1.清喉汤证

2.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3.大青龙汤证

4.麻黄汤证

5.小青龙汤证

6.射干麻黄汤证

7.麻黄升麻汤证

8.补阳还五汤证

9.麻黄细辛附子汤证

10.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1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12.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五、兼证

1.桂枝加葛根汤证

2.桂枝加附子汤证

3.葛根加半夏汤证

4.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5.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六、局部病证

1.调神汤证

2.调肺汤证

3.理目汤证

4.理鼻汤证

5.除风利湿汤证

6.消斑解毒汤证

7.调滋汤证

第二节 中部病

一、少阳病

1.黄芩柴胡汤证

2.黄连阿胶汤证

3.栀子豉汤证

4.猪苓汤证

5.芍药甘草汤证

6.小陷胸汤证

7.栀子柏皮汤证

8.大黄黄连泻心汤证

9.黄芩甘草汤证

10.柴胡甘草汤证

11.半决渎汤证

12.白虎汤证

二、少阴病

1.人参附子汤证

2.炙甘草汤证

3.甘麦大枣汤证

4.团鱼丸证

5.人参甘草汤证

6.附子甘草汤证

7.生脉散证

三、并病

小柴胡汤证

四、合病合证

1.茵陈蒿汤证

2.栀子干姜汤证

3.栀子厚朴汤证

4.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5.大柴胡汤证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7.竹叶石膏汤证

8.真武汤证

9.阳和汤证

五、兼证

1.柴胡加大黄汤证

2.柴胡加芒硝汤证

3.附子泻心汤证

4.白虎加人参汤证

六、局部病证

1.调心汤证

2.调肾汤证

3.解肌汤证

4.降压汤证

5.调经汤证

6.调心安胎汤证

7.攻坚汤证

8.鸡甲散证

9.医黄丸证

10.断白汤证

11.通乳汤证

第三节 里部病

一、阳明病

1.大黄芒硝汤证

2.大承气汤证

3.小承气汤证

4.调胃承气汤证

5.十枣汤

6.麻仁丸证

7.大陷胸丸证

8.瓜蒂散证

9.大黄甘草汤证

10.芒硝甘草汤证

二、太阴病

1.苍术干姜汤证

2.旋覆代赭汤证

3.吴茱萸汤证

4.五苓散汤证

5.桃花汤证

6.大建中汤证

7.半夏干姜散汤证

8.橘皮竹茹生姜汤证

9.厚朴汤证

10.苍术甘草汤证

11.干姜甘草汤证

三、并病

大黄生姜泻心汤证

四、合病合证

1.大黄牡丹皮汤证

2.桃核承气汤证

3.抵当汤证

4.大黄附子汤证

5.三核二香汤证

6.白桃汤证

7.乌梅汤证

8.杀虫汤证

9.桂枝人参汤证

10.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

11.小建中汤证

12.当归生姜羊肉汤证

13.黄连汤证

14.藿香正气丸证

15.通脉四逆汤证

五、兼证

1.桂枝加大黄汤证

2.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3.四逆加人参汤证

六、局部病证

1.调胃汤证

2.调肠汤证

3.调肝汤证

4.理消汤证

5.排石汤证

6.利肠汤证

7.调胃扫虫汤证

8.溃疡汤证

第四节 整体病

一、整体阳证——清热饮证

二、整体阴证——急救汤证

三、整体体证——四脉汤证

累计评论(0条) 0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