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出版说明
绪 言
一、中国史学演进的主要动力
二、西史东渐在中国史学演进中的地位
三、中国史学演进特点及对20世纪史学的影响
四、基本脉络与发展线索
五、研究趋向与史料基础
第一章 1840年以前西方史地知识的输入
第一节 学术嬗变与经世致用思潮的复兴
一、19世纪的中外世界及文化交汇之趋向
二、国势变迁与历史考证学的衰落
三、宋学地位的上升与“汉宋会通”
四、经世致用史学思潮复兴
第二节 来华新教传教士及其期刊、书籍的刊印
一、新教传教士的到来
二、编纂的主要期刊
三、史地书籍的出版
第三节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的史学篇章
一、期刊编纂宗旨
二、《东西史记和合》与《史记和合纲要》
三、对西方历史观念、历史知识的记述
第四节 19世纪前期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探索
一、关于域外世界的论著
二、对域外世界认识的特点
第二章 1840—1860年西史传播与史地观念的变革
第一节 西方史地知识的进一步传播
一、口岸条约与权力的扩展
二、西方史地知识的进一步传播
第二节 慕维廉与《地理全志》《大英国志》
一、慕维廉及其两部书
二、关于英国史的介绍
三、神意史观
第三节 裨治文与梁廷枏美国史之比较
一、裨治文与梁廷枏
二、两书美国史记述之比较
三、梁廷枏美国史撰述中的主体意识
第四节 墨海书馆与西方史地知识的传播
一、以出版宗教书籍为主的出版机构
二、《六合丛谈》中的西方历史知识
第五节 对西方史地的初步研究与著史观念之变革
一、域外史地著作的撰述
二、史地观念的变革
第三章 1861—1894年西方史学著作译介与史学研究内容的扩展
第一节 中西之争下的“西学中源说”“中体西用观”
一、向西方学习的理论前提:“西学中源说”
二、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中体西用观”
第二节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史译介
一、翻译馆与历史类图书的翻译
二、历史类书籍内容介绍
三、译著的特点与影响
第三节 “西学启蒙丛书”中的西方史学
一、赫德、艾约瑟与“西学启蒙丛书”
二、“历史初级读本”与《西学略述》的主要内容
三、《丛书》中的西方历史知识
四、“西学启蒙丛书”的流布与反响
第四节 驻外使节、留学生带来的观念变迁
一、目的与动机:洞悉外机 以备参考
二、内容与影响:记载繁富 意义重大
第五节 王韬、黄遵宪的外国史研究
一、王韬:游走欧日 关注世界
二、黄遵宪:历任驻外使节 取法邻邦
第六节 西学刺激下中国学者的史学反思
一、从“华夷”论到“外交”论
二、历史编纂上的变化
第四章 1895—1901年历史译著的新动向与史学现代转型的加速
第一节 译介日本史、世界史高潮的兴起
一、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创伤
二、日本史、世界史的译介
第二节 冈本监辅《万国史记》的传入与影响
一、冈本监辅与《万国史记》的撰写
二、《万国史记》体裁、体例与内容
三、《万国史记》的传入与反响
第三节 广学会与西史东渐
一、以“影响上层人士和知识阶层”为目标的出版机构
二、广学会所出历史类图书
三、《泰西新史揽要》:新体裁和新内容的西方史著
四、《中东战纪本末》的史学价值
第四节 留学英伦与严复对中国史学的影响
一、从福州船政学堂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
二、“第一译手”与社会进化思想的介绍
第五节 进化史观的形成与史家观念变革
一、今文经学、进化论与进化史观的形成
二、进化史观的学术价值与社会影响
第五章 1902—1911年世界观念与民族主义影响下的“新史学”初步建构
第一节 学制改革与向西方人文学科的逐步开放
一、西方教育方式的传播与变革科举的设想
二、壬寅、癸卯学制的颁行及对西学的开放
第二节 留日热潮及留学生的史学活动
一、留学日本的热潮
二、留日学生的史学活动
第三节 出版机构与外国历史教科书的译介
一、清末的出版机构
二、国外历史教科书的引译与反响
三、南洋公学译书院的教科书译介
第四节 新史学思潮的兴起与史学现代范式的初步奠定
一、新史学思潮的兴起
二、史学现代范式的初步确立
第五节 从封建王朝到民族国家:“新史学” 主导下的著史实践
一、“国民”概念的输入与“国民”意识的产生注838
二、编纂新史的建议与设想
三、新式历史教科书的编撰
第六章 1912—1927年异彩纷呈的西方史学输入与中国史学的多途发展
第一节 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输入
一、实证主义史学与文明史学
二、兰克史学的引介
三、美国鲁滨逊的“新史学”
四、其他史学流派
第二节 中国史学家的研究转向
一、中国学者对“科学”精神的汲取
二、史学概论、史学研究法著作的撰述
三、史学发展的新特征与新面貌
四、现代史学范式的确立
第三节 唯物史观输入与社会史研究的开展
一、清末唯物史观的传播
二、民国初年唯物史观的传播
三、苏联史学的输入注994
四、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社会史研究
五、唯物史观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新史学思潮主导下的旧派学者史学主张与实践
一、旧派史家的学术活动及成绩
二、旧派史家对新史学家的态度
三、旧派史家学术活动之思考
结 语
一、因应社会:近代史著回应社会重心的转变
二、观念引导:近代史家角色重新定位
三、现实关照:中国史学构筑民族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后 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