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走向2049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之一,本书遵循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发展路径和战略部署,以宽视野和长焦距视角,支持从当下到中长期、大纵深的科学决策,聚焦当下经济新常态,服务于第二个一百年目标。 书中提出我国全面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设计思路应遵循“五位一体”的框架,致力于解决成本、产能和资金三方面的问题,建设实体经济平台、服务“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发平台和新金融体系三个功能性平台,同时加快国际人才发、风险防范与管理两个支撑性平台建设。
售 价:¥
纸质售价:¥63.7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顾问简介
书名页
版权页
《走向2049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丛书
本书编写组成员
丛书序
前言
内容提要
目录
导论 向全面开放型经济迈进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经济形态
一、工业文明时期的经济形态
二、落后国家发展中的经济形态演进
三、推行开放型经济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从内向型经济到外向型经济的转变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形态的变动
二、改革开放后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期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
第三节 开放型经济的门槛
一、制造业规模
二、贸易情况
三、直接投资情况
四、经济发展、外汇储备与本币国际化
五、国际治理
第四节 分两阶段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
第一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强国目标的必然选择
第一节 评价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
一、整体经济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
(一)三阶段论
1.配第—克拉克定理
2.库兹涅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二)五阶段论:李斯特经济发展阶段论
(三)六阶段论: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二、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的依据
(一)霍夫曼定律
(二)钱纳里等的人均GDP划分标准
(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划分标准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的含义:基于中国的视角
二、经济发展阶段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一)划分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准
1.经济总量标准
2.经济结构标准
3.市场化与制度标准
4.创新能力标准
5.资源环境与生活品质标准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估计方法
1.数据标准化
2.指标权重的确定
第三节 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演进
(一)指标标准化矩阵
(二)权重集的确定
(三)经济综合发展情况
二、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四节 新阶段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进一步上升带来的挑战
二、全球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继续深度调整、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中国经济“三期叠加”带来的挑战
四、生产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带来的挑战
五、产能过剩及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挑战
六、财政金融风险增大带来的挑战
七、社会矛盾复杂多发带来的挑战
第五节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势在必行
第二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适应国际经济新趋势的客观要求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变化世界中全球价值链的新发展
二、全球价值链的结构重构和发展路径
三、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向
一、新一轮的FTA发展
二、区域贸易协定的新特征
第三节 全球经济格局及治理体系变革的动向
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
二、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革
(一)国际格局中的单极化力量下降
(二)全球地缘政治重心东移
(三)全球合作中“东西共治”增强。
四、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
(一)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的需求
(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的供给
第四节 全球金融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
一、政府援助措施替代传统贸易限制措施成为贸易保护的新手段
二、新兴产业和稀缺资源成为贸易保护的新目标
三、“全球治理”成为贸易措施的新“保护伞”
四、中国一直是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者
第五节 全球能源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石油供应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产油国和发展中国家成为石油消费重心
三、发展中国家能源投资快速增长
四、美国和欧佩克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第六节 发展成为全球负责任大国
一、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积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三、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四、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改革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
第三章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先秦时期的对外开放进程
二、汉朝时期的对外开放进程
(一)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二)班超经营西域,巩固汉朝边疆
(三)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三、隋唐时期的对外开放
(一)隋朝时期的对外开放
(二)唐朝时期的对外开放
1.海外贸易的发展
2.倡导民族平等
3.国外宗教文化的传入与传播
4.对外交流通道的建设
四、宋、元、明、清初时期的对外开放
(一)宋朝时期的对外开放
1.市舶司的建立
2.第一部贸易法的制定
3.外贸港口设立蕃市
4.外贸优惠措施
(二)元朝时期的对外开放
1.市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2.对外交流往来频繁
3.科学技术传播海外
(三)明朝时期的对外开放
1.海禁政策与海外贸易
2.郑和下西洋
3.中西科学文化交流
(四)清初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对外开放
1. “康乾盛世”下的闭关锁国
2.清朝时期的海外贸易
第二节 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晚晴时期的对外开放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条约通商机制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
二、民国时期的对外开放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对外开放
(二)南京政府时期的对外开放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对外开放
(一)以苏联为主要对象的“单—型”对外开放模式
(二)70年代对外开放的突破
第三节 改革开放至今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以沿海地区开放为重点的探索阶段
(一)经济特区的设立
(二)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三)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二、加速纵深推进,逐步拓展对外开放
(一)沿边、沿江和内陆城市的对外开放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外贸体制改革
三、加入WTO后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一)由政策性开放向制度性开放转变
(二)由单方面开放向跨境合作的多层次开放转变
(三)由被动接受国际规则转变为主动参与和制定国际规则
(四)发展多边贸易体制的同时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模式
四、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构建“一带一路”,打造世界经济最长走廊
(二)设立丝路基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三)亚投行:多边金融格局中的新力量
1.以多边框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2.助推新一轮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3.破解“美元霸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节 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启示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谋求发展和崛起的必由之路
二、开明的国家意志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前提
三、以点破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
四、有序可控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发展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国际借鉴
第一节 美国的经验和教训
一、战略背景
二、战略内容
第二节 欧盟及其主要成员的经验和教训
一、欧盟的开放型经济战略
二、英国的开放型经济战略
(一)战略背景
(二)战略选择
三、法国的开放型经济战略
(一)战略背景
(二)战略内容
四、德国的开放型经济战略
(一)战略背景
(二)战略内容
第三节 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一、战略背景
二、战略内容
第四节 新兴经济体的经验和教训
第五节 国际经验的启示
第五章 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战略
第一节 总体战略思路
一、战略背景:经济全球化呈现新趋势
二、战略转型:从“外向”到“开放”
三、战略目标:开放与改革相互促进
(一)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
(二)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三)以改革促开放
四、战略路径:内外同步,进出结合
五、战略布局:主动出击,多方突破
(一)由上海自贸区向第二、第三批自贸区扩展,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
1.上海自贸区开放新途径
2.上海自贸区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
3.上海自贸区经验在天津、广东和福建等地的复制推广
(二)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
1.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布局
2.我国企业“走出去”应注意的问题
(三)加快与有关国家商签投资协定
1.抓住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的机遇
2.与美欧主导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整体布局
3.重点解决谈判中双方要价的关键问题
(四)加快自贸区建设
1.以周边为基础的自贸区战略布局
2.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3.扩大对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
(五)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1.扩大内陆开放战略布局
2.扩大沿边开放战略布局
第二节 中国的国际投资战略
一、中国国际投资战略调整的背景和条件
(一)中国利用外资和境外直接投资的成就
(二)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挑战
(三)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国内外新环境
二、中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思路与目标
(一)中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思路
(二)中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战略的总体目标
(三)中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战略的重点目标
三、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优化外资的质量和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二)协调区域发展,促进投资合作
(三)加快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做好国内配套体制改革准备
(四)完善法律政策体系,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四、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鼓励资源、技术、市场和效率寻求型投资,提升对外投资水平
(二)充分利用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参与国际投资规则的重构
(三)多层次解决企业“走出去”融资难的问题
(四)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对外投资,促进中国技术、装备和资本联合“走出去”
(五)充分发挥海外中资企业商会在促进对外投资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建立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扶持本土海外投资中介机构发展
(七)建立对外投资统计调查体系
(八)量身定制中国对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预警和管理体系
(九)规范国有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混合所有制海外投资体
五、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将外汇储备收益性目标置于优先地位,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目标
(二)将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由央行主导改为财政部与央行共同主导
(三)理顺主权财富基金管理体制,设立新的主权财富基金
(四)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的配置结构
(五)完善外汇储备管理的职责分工和风险防控机制
第三节 国际贸易战略
一、国际贸易战略调整的背景
(一)中国经济实力提升要求重新确定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角色
(二)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成为推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三)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仍处于低端制造环节
(四)中国生产要素禀赋条件改变,低端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五)内陆地区和沿边地区的开放与沿海地区开放程度不平衡
(六)贸易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框架下国际贸易战略的构建
(一)国际贸易战略调整的总体思路
(二)国际贸易新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战略和管理体制调整的重点领域
1.国际贸易战略调整的重点领域
2.国际贸易体制调整的重点领域
三、国际贸易新战略构建
(一)在全球贸易治理中的角色由参与者向领导者转变
1.在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经济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
2.掌握全球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二)自由贸易区由经贸合作平台向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平台转变
(三)由偏重沿海开放向以内陆、沿边开放为重点的全方位开放转变
1.营造促进开放的软件和硬件环境
2.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四)由传统贸易模式为基础向以价值链为基础的贸易发展战略转变
1.从出口导向战略向提升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转变
2.在新的视角下理解贸易保护、关税、规则调整等贸易政策
(五)由数量扩张为主的贸易大国向提升质量的贸易强国转变
1.促进贸易的多元平衡、协调发展
2.实施创新驱动,培育产业创新竞争新优势
3.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四、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调整
(一)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调整的着眼点
1.建立促进进出口的双向调控机制
2.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
(二)全球国际贸易新规则构建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投资规则调整
第四节 国际金融战略
一、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一)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地位加剧了全球金融不稳定
(二)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的作用总体被低估
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内涵
(一)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话语权
(三)多层次合作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
三、中国的金融战略选择
(一)中国参与国际和区域金融合作战略
(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
1.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2.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设计
(三)汇率制度改革战略
1.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历程
2.未来汇率制度改革的战略设计
(四)资本项目开放战略
1.资本项目开放战略的基本原则
2.资本项目开放战略的具体设计
(五)国内金融改革战略
1.金融改革的目标
2.金融改革的基本原则
3.国内金融改革战略的核心
4.金融改革战略路线图
5.国内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战略的联动
第五节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战略
一、全球经济治理的历史沿革
(一)“硬治理”时期:1945—1975
(二)“软治理”时期:1975—2008
(三)“南北共同软治理”时期:2008年至今
二、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旧战略
(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变迁
1.“战争与革命”时期(1949—1977年)
2.“探索与融入”时期(1978—2000年)
3.“转型与建设”时期(2001年至今)
(二)小结
三、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旧体制
(一)决策机制
(二)执行机制
四、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战略
(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现状及利益诉求
(二)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前景目标和理论依据
(三)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途径选择及具体战略
1.以新型大国关系为指引,携手欧美共同治理全球化经济问题
2.推动金砖国家合作,代言发展中国家全球经济治理诉求
3.充分利用联合国、G20两大全球多边治理平台
4.重视中等强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作用和价值
5.国内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治理相互协调与促进
五、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体制
(一)加强相关领域不同部委局署之间的横向协调
(二)建立利益集团对话交流机制
(三)建立适应国际化具有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又了解中国国情的技术官员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第六节 以对外开放促进国内改革
一、以自贸区谈判为契机促进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二、以投资协定商签为契机推进外资管理体制改革
三、以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为契机完善口岸管理体制
第六章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开放经济下政府行政职能改革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做法和启示
(一)美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做法
1.放松管制,收缩政府经济职能
2.公共服务输出的市场化
3.重塑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
(二)美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启示
二、英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做法和启示
(一)英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做法
1.雷纳评审
2.部长管理信息系统(MINIS)
3.财务管理新方案(FMI)
4.“下一步”行动方案
5.“公民宪章”运动
6.竞争求质量运动
7.创建“合作政府”
(二)英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启示
三、日本政府职能改革的做法及启示
(一)日本政府职能改革的做法
1.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2.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二)日本政府职能改革的启示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政府开发援助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的政府开发援助
(一)美国政府开发援助的机构和制度
(二)美国对外开发援助的主要做法
1.设立发展援助账户
2.推动和参与国际经济援助机制
3.鼓励私人资本流动
4.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开发援助的特点
二、日本政府的对外开发援助
(一)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组织结构
1.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决策机构
2.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执行和实施机构
(二)日本对外开发援助的主要做法
1.出口导向
2.多边和双边并重
3.以日元贷款为主体
(三)发达国家实施ODA给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开放经济下国家开发性金融的国际经验
一、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简称DBJ)
二、韩国产业银行(简称KDB)
三、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简称KFW)
四、新加坡星展银行(简称DBS)
五、国际开发性金融的国际经验
第四节 开放经济下政府促进跨国经营的国际经验
一、信息援助
二、技术援助
三、直接资金支持与财政优惠
(一)对外工业发展贷款
(二)对外工业发展出口贷款
(三)对外工业发展外汇贷款
(四)税收优惠和保护
四、风险担保
第五节 开放经济下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的国际经验
一、日本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
(一)改革移民政策吸引国际人才
(二)通过招收留学生进行国际人才竞争
(三)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吸引外国人才
(四)出台各种人才计划,重视人才培养
(五)建立科学城与国家风险基金来吸引人才
二、韩国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
(一)建设科技基地,制订各种科技计划
(二)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网络、社团、信息库,有效促进人才回流
(三)吸引方式灵活,或定居或暂居,或合作或信息交流
(四)加强科技外交,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推动科研产业化,出台系列法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六)出台双重国籍政策
(七)招收国际留学生获得国际人才
三、新加坡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
(一)建立国家猎头,有针对性、策略性地引进外籍人才
(二)放宽外籍人才居留与工作限制
(三)实施免税、退税等优惠措施
(四)营造一个社会开放兼容、政府高效率与廉洁的人才环境
(五)吸引国际知名学校、跨国企业为其培训人才,扶助高科技产业
四、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的启示
第七章 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架构
第一节 顶层设计:构建一体化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总括:全球再平衡的立体战略框架
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设计思路:“五位一体”框架的逻辑演绎
第二节 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设施开发平台
一、打造基础设施开发平台的总体思路
1.设立模式
2.管理模式
3.风控机制
4.构建中国外储资金直接投资亚非拉基础设施的多种有效机制。除设立丝路基金模式外,还可以探索发挥现有的中投公司的作用等有效方式
5.保障机制
二、打造基础设施发展平台的可行性及成效分析
三、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1.战略决策问题
2.外部协调问题
3.内部协调问题
4.法律、会计问题
第三节 完善金融平台
一、美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经验
(一)矩阵式组织架构与多类型合作伙伴
(二)资金来源、援助方式及援助项目分布
(三)战略目标导向型的多层次目标评价体系
(四)典型援助项目及其成效
二、中国参与跨区域与全球性金融平台构建的若干建议
(一)提升在“大”平台中的国际地位,增加“小”平台的合作深度
(二)稳步推进平行体系中新金融平台的战略部署和体系构建
1.利用金砖开发银行促进资金全球配置效率的提升
2.发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推进中国国际化战略的载体功能
第四节 拓展实体经济平台: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国际合作等协调平台
一、日本对外投资合作发展经验
二、我国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发展
1.我国对外投资与经济合作已形成基本框架
2.我国对外投资及经济合作规模不断增长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特点
三、构建我国实体经济平合战略
第五节 打造人才平台
一、美国对外开放型人才建设经验
1.制定完整具体的人才培养战略规划
2.政府与其他机构紧密合作
3.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市场环境
4.对外实行有侧重点的移民政策,广泛吸引优秀人才
二、构建对外开放型人才平台
1.中长期人才战略规划与短期人才培养目标相协调
2.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于学校教育机构和现有劳动力培训平台
3.开放型人才引进机制与防止人才流失并重
第六节 整合风险防范平台
一、主要国家风险防范与管理的经验
1.政府层面:美国、加拿大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
2.企业层面: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3.国际合作:双边、多边及国际性公约
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风险防范平台
(一)政府推进风险管理等相关基础制度和服务设施建设
(二)金融机构发挥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优势
作者简介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