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白塞病分册电子书

售       价:¥

纸质售价:¥43.20购买纸书

78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王承德,汪悦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8-01

字       数:894.6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中医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是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之一,体现了风湿病专家的智慧,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对促风湿病临床诊疗水平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br/>【作者】<br/>汪悦,二级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br/>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白塞病分册》

《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

路序

王序

晁序

自序

总前言

编写说明

第一章 白塞病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医对白塞病的认识

第二节 西医对白塞病的认识

第二章 白塞病的病因与病机

第一节 中医病因病机

一、病因

1.感受湿热毒气

2.饮食不节

3.情志所伤

二、病机

1.湿阻中焦,脾胃失和

2.肝经湿热,兼及脾肾

3.毒瘀互结,交错不解

4.气血两虚,脉络瘀阻

第二节 西医病因病理

一、遗传因素

二、感染病因学说

三、免疫因素

1.非特异性免疫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细胞免疫

4.促炎症因子

5.视网膜相关抗原暴露

6.维生素D 缺乏

四、性激素的影响

五、其他因素

第三章 白塞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一节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一)溃疡表现

1.口腔溃疡

2.生殖器溃疡

(二)皮肤表现

1.结节红斑样病变

2.丘疹脓疱性病变

3.血栓性浅静脉炎

4.其他皮肤病变

(三)眼部表现

(四)关节炎表现

(五)其他系统表现

1.肠白塞病

2.心脏白塞病

3.神经白塞病(neuro-Behçét disease,NBD)

(六)组织病理学

二、实验室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1.X 线检查

2.CT 检查

3.核磁共振(MRI)检查

4.胃肠道钡剂造影

5.血管造影

6.多普勒超声

四、其他检查

1.针刺反应

2.病理学检查

3.脑脊液检查

4.消化道内镜

5.脑电图

6.心电图

第二节 诊断标准

1.1982 年Momoi 标准

2.Mason 和Barnes 标准

3.O&amp;#x0027;Duffy 标准

4.1987 年日本关于白塞病的修订标准

5.1989 年国际诊断(分类)标准

6.2014 年国际诊断(分类)标准

第三节 鉴别诊断

一、皮肤、黏膜和眼病

1.急性药物中毒

2.赖特综合征

3.多形性渗出性红斑

二、与白塞病主要症状相似的疾病

1.口腔和生殖器溃疡

2.眼部损害

3.皮肤损害

三、与白塞病次要症状相似的疾病

1.关节炎

2.中枢性神经损害

3.消化道损害

4.血管损害

5.附睾炎

四、多系统损害的鉴别诊断

1.赖特综合征

2.炎症性肠病

3.斯约综合征

4.系统性红斑狼疮

5.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第四章 白塞病的中医治疗

第一节 辨证要点

一、掌握特征,细察病位

二、分清虚实,注意变化

三、化脓与否,详加辨识

第二节 诊疗思路

一、虚实辨证

二、主次兼顾

三、愈后防复

四、病证结合

第三节 辨证论治

一、单一证候的治疗

1.肝脾湿热证

2.气郁化火证

3.心脾积热证

4.阴虚火旺证

5.虚阳上扰证

二、复合证候的治疗

1.湿热内蕴,毒瘀互结证

2.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证

3.肝肾阴虚,湿热内结证

4.脾肾阳虚,寒湿凝滞证

5.气血两虚,瘀阻络脉证

第四节 症状治疗

一、白塞病眼病的治疗

1.肝经湿热证

2.阴虚血热/ 湿热证

3.血瘀络热证

二、白塞病口腔溃疡的治疗

1.心火上炎证

2.心脾积热证

3.肝郁化火证

4.肝郁脾虚证

5.肺胃蕴热证

6.脾胃湿热证

7.脾胃气虚证

8.阴虚火旺证

9.脾肾阳虚证

三、白塞病外阴溃疡的治疗

1.肝经湿热证

2.脾胃积热证

3.肝肾阴虚证

四、肠型白塞病的治疗

1.湿热下注证

2.脾虚湿蕴证

3.寒热错杂证

4.肝郁脾虚证

5.脾肾阳虚证

6.阴血亏虚证

五、白塞病关节炎的治疗

1.风寒湿痹证

2.瘀血内阻证

3.肝肾不足证

4.阴虚络热证

5.阳虚寒凝证

六、白塞病血管炎的治疗

(一)辨证要点

(二)辨证论治

1.热毒壅盛证

2.湿热下注证

3.寒凝血瘀证

4.阴虚血瘀证

5.痰浊阻络证

6.脾肾阳虚证

7.气血两虚证

第五节 其他治疗

一、单药治疗

1.苦参

2.金银花

3.板蓝根

4.败酱草

5.乌蛇粉

6.雄黄

二、常用成药

1.珠黄散(国药准字Z33020103)

2.湿润烧伤膏(国药准字Z20000004)

3.口腔溃疡散(国药准字Z11020184)

4.冰硼散(国药准字Z33021003)

5.锡类散(国药准字Z33020132)

6.康复新液(国药准字Z43020995)

三、专方验方

1.口腔溃疡

2.眼炎

3.外阴溃疡

(1)肝胆湿热下注证

(2)热毒浸淫证

(3)湿热瘀结证

(4)滋生湿虫证

(5)久溃不敛证

4.皮肤病变

5.肠道病变

四、针灸疗法

1.毫针法

(1)脾虚湿困证

(2)肝胆湿热证

2.针拨挑刺法

3.耳穴贴压法

4.耳穴点刺放血法

5.电针疗法

6.赤衣针法

7.穴位埋线疗法

8.穴位注射疗法

9.穴位拔罐疗法

10.穴位贴敷疗法

11.刺络拔罐疗法

五、其他疗法

1.推拿疗法

2.新砭石疗法

3.茶饮疗法

4.水疗疗法

5.高压氧治疗

第六节 临证勾要

一、关于 “甘草泻心汤” 的使用

二、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切入点

1.协同作用

2.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和协助安全撤减糖皮质激素

3.防治免疫抑制的毒副作用

三、浅谈儿童白塞病的诊治

第五章 白塞病的西医治疗

一、一般处理

二、局部治疗

1.口腔溃疡

2.眼炎(尤其急性眼色素膜炎)

3.外阴溃疡

三、全身治疗

1.寻找病因

2.非甾类抗炎药

3.糖皮质激素

4.免疫抑制剂

5.白细胞功能抑制剂

6.沙利度胺

7.雷公藤制剂

8.生物制剂

9.其他

四、主要器官受累的参考治疗方案

1.眼病

2.大血管病变

3.胃肠道病变

4.神经系统病变

5.黏膜皮肤病变

第六章 白塞病的常用中药与方剂

第一节 常用中药

一、养血活血药

1.当归

2.川芎

3.赤芍

4.白芍

5.丹参

二、清热解毒药

1.甘草

2.土茯苓

3.黄芩

4.黄连

5.黄柏

6.金银花

7.蒲公英

8.人中黄

9.灯心草

10.白花蛇舌草

11.连翘

12.生石膏

13.知母

14.水牛角

三、祛湿药

1.苍术

2.白术

3.生黄芪

4.苦参

四、养阴药

1.生地黄

2.玄参

3.枸杞子

五、温阳药

1.菟丝子

2.仙灵脾

第二节 常用方剂

1.黄连解毒汤

2.温清饮

3.五味消毒饮

4.清瘟败毒饮

5.凉膈散

6.甘草泻心汤

7.泻黄散

8.清胃散

9.导赤散

10.龙胆泻肝汤

11.当归拈痛汤

12.附子理中汤

13.胃苓汤

14.五皮散

15.补中益气汤

第七章 白塞病的护理与调摄

一、心理护理

二、饮食护理

三、眼部护理

四、口腔护理

五、呼吸道护理

六、会阴护理

七、皮肤护理

八、预防静脉炎及静脉栓塞

九、加强体温观察

十、用药观察及护理

十一、病情观察

十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

第八章 医案医话

第一节 古代医家医案

1.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三》

2.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3.明·陶华约《伤寒六书》

4.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伤寒门·失眠》

5.明·王肯堂《伤寒证治准绳》

6.清·吴谦《医宗金鉴》

7.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8.清·吴金寿《三家医案合刻》

9.清·鲍相璈《验方新编》

10.清·心禅僧《一得集》

第二节 现代名家医案

一、名家医案

1.汪履秋医案

2.赵炳南医案

3.干祖望医案

4.姜春华医案

5.何任医案

6.张镜人医案

7.张小平医案

8.娄多峰医案

9.高辉远医案

(1)益气养阴、补土伏火法治狐惑案

(2)补土伏火治狐惑(白塞综合征)案

10.焦树德医案

11.路志正医案

二、名家医话

1.朱良春

2.陆德铭

3.张志礼

4.颜德馨

5.张志真

6.沈丕安

7.张鸣鹤

8.周仲瑛

9.王文春

10.杨进

11.高冬来

12.靳锋

13.冯兴华

14.宋欣伟

15.苏晓

16.王守儒

第九章 医论精选

一、汪履秋治疗白塞病的中医辨治思路

1.辨证总纲

2.治疗总则

3.具体治则

二、白塞病从心辨治

1.病因病机

2.以心为主兼疗他脏

三、狐惑病从 “疡” 论治

(1)《金匮要略》经典描述

(2)痈、疖、疮、疡之辨

四、白塞病从络病论治

1.白塞病病位在络

2.中医病因病机

3.从络病证治临床分型

(1)热毒蕴结、侵淫络脉(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2)湿热壅盛、络脉阻滞(多见于急性发作期)

(3)络(气)虚湿阻、邪郁化热(见于慢性缓解期或不典型的发作期)

(4)阴虚热郁、邪阻血络(见于慢性缓解期或不典型的发作期)

(5)脾肾阳虚、寒滞络脉(见于慢性缓解期或不典型的发作期)

五、李霞从 “气有余便是火” 浅谈白塞病

第十章 临床与实验研究

一、专方治疗

二、病因病机的研究

三、辨证论治的研究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