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田汉、任弼时、李达、陈望道……这些在中共党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你都能在上海大学的执教名单中找到;丁玲、刘华、李硕勋、阳翰笙、张治中、杨之华……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曾是上海大学的学生。 这座以“魔都”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留下了“武有黄埔,文有上大”、“北有五四运动之北大,南有五卅运动之上大”的美誉。《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所大学(1922—1927)》告诉你,上海大学,这座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所大学,有着令人激昂澎湃的红色历史。
售 价:¥
纸质售价:¥30.70购买纸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红色起点(套装全六册)
总目录
新渔阳里六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起点
书名页
版权页
引子
目录
上篇 朝向渔阳里的集结
第一章 陈独秀与《新青年》
敬告青年
《新青年》编辑部移师北大
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新青年》编辑部重回上海
第二章 《星期评论》及其三驾马车
国民党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
三驾马车
第三章 俞秀松、施存统与《浙江新潮》
创办《浙江新潮》
“非孝”风波
工读互助团
到厚生铁厂做工
第四章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
浙江一师风潮
柴屋里翻译《共产党宣言》
出任《星期评论》编辑
第五章 维经斯基与共产国际代表团
秘密使命
组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
中篇 渔阳里的红色弧光
第一章 租界里的缝隙
第二章 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
第三章 外国语学社
第四章 联络各地建团
谭平山、陈公博创建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
毛泽东在湖南长沙开展建团工作
李大钊亲自指导下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张太雷在天津创建团组织
董必武在武汉筹建团组织
临时团中央领导下的安徽安庆团组织
俞秀松创建浙江杭州社会主义青年团
下篇 朝向共产主义理想的出发
第一章 漫漫留学路
赴俄留学
赴法留学
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世界之声”
张太雷向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报告
俞秀松赴俄参加国际性会议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四章 青春的价值
第五章 今日新渔阳里
渔阳里广场
序厅和互动区
珍贵的实物展品和油画《启程》
复原渔阳里的建筑符号
共青团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版权页
引言
目录
第一章 先声:根基与酝酿
“庶民的胜利”与“北李南陈”
《新青年》的号角响彻大地
五四惊雷
《新青年》编辑部迁回上海
上海及各地共产党小组的成立
中共一大的召开
第二章 发轫:初创与探索
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建立
工运先驱李启汉
小沙渡的工人半日学校
领导上海英美烟厂工人大罢工
创办《劳动周刊》
第三章 壮大:团结与斗争
反对太平洋会议(即华盛顿会议)
悼念黄、庞烈士
支援香港海员大罢工
领导纺织业与邮务业工人大罢工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
第四章 蜕变:磨砺与涅槃
“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
支援京汉铁路大罢工
筹备与召开二次“劳大”
第五章 尾声:“努力去打破我们前途的荆棘”
省港大罢工的“怒涛”
省港大罢工的杰出领导者
世界工运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
上海工会的足迹
英雄柔情
继承与发扬
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汇聚上海,红色的起点
王剑虹成为“中华女界联合会”一员
秦德君随邓中夏赴上海
丁玲“飞向自由的天地”
王一知:学施存统写《非孝》
汇聚上海,红色的起点
第二章 平民女校,巾帼的摇篮
李达和一大“卫士”王会悟
平民女校“到新社会的第一步”
“确是为女子解放而办的第一个学校”
我们为什么叫伊平民女学
平民女校:自由的空气,崭新的世界
第三章 石库里弄,云集的名师
高语罕:而今一水是天涯
陈望道:“能给作文法开辟新纪元”
茅盾和胞弟沈泽民的英文课
邵力子授课“有天上人间之别了”
陈独秀和李达:女校创建者的分歧
向警予:“唯一的一个女创始人”
第四章 人性历程,大爱的光辉
王一知是“走在前面的人”
瞿秋白:“你嘛,飞得越高越好,飞得越远越好”
毛泽东打趣毛泽民:“你老婆有‘钱’嘛”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的震撼弹
秦德君和茅盾的“樱蜃”之恋
第五章 革命奋斗,巾帼的黎明
丁玲和王会悟、李达,相会于北京
毛泽东致信李达、王会悟:“你们是真正的人”
钱希均:三十位长征女红军之一
钱希均、毛泽民重返上海滩
王一知和那些永不消逝的电波
丁玲: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第六章 苦难辉煌,无尽的怀念
毛泽东对李达说:“往事不可咎,来者犹可追”
毛泽东:“会悟还是老样子,直来直去”
秦德君:灿如云霞的樱花树
王一知:终于可以亮出自己的身份
钱希均: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丁玲:扑火不止,九死未悔
平民女校:老校新开
主要参考文献
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922-1927
版权页
文前简介
楔子
目录
序章:三个年轻人
第一章 闸北
1. 生米与熟饭
2. 总务长邓安石先生
3. “最好的教员是瞿秋白”
第二章 西摩路
1. 三个系主任,三种政治倾向
2. 时应里的过街楼上
3. 天后宫血案
第三章 小沙渡
1. 空气中的电火花
2.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机关”
3. “工人阶级中有无数的天才”
第四章 南京路
1. 葛岭来信
2. 一个最重要的日子
3. 枪声响起时
第五章 龙华
1. 刀丛阵
2. 登上《泰晤士报》
3. 血腥的宴席
第六章 在天涯
1. 师寿坊
2. “难怪他们当年自豪”
3. 十年,归去来
4. 化蝶与蝴蝶效应
附录1 上海大学烈士一览表(按牺牲时间排列)
附录2 上海大学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认
白纸红字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1.伍豪之约
2.红与白
3.聚集
4.横浜桥
5.文委
6.“公啡”咖啡馆
第二章
1.联盟
2.拉摩斯公寓
3.归隐
4.血色记忆
5.神交
6.火和光
第三章
1.退出与开除
2.大众化
3.灰色一点
4.失踪者
5.刊物
6.一盏灯
第四章
1.外围人
2.多余的话与何话可说
3.转折
4.疏远
5.苏区
第五章
1.信与信使
2.解散
3.送别
4.同志
5.纪念
6.尾声
附录:主要参考文献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目录
前奏:电影儿女的风云创作
第一章 聂耳:想进电影界的音乐人
九一八噩耗传来
“班主”,《义勇军进行曲》
义演、练琴、电影梦,脑里的搏战
一·二八淞沪激战,险情
解约“联华”,寻找出路
“应当努力一点才对,不要落伍!”
“黑天使问题”扩大起来
在北平,“赶快决定走哪条路”
联华影业新作为
第二章 田汉:从银色的梦里醒转来
银色之梦
南国艺术学院的兴衰
从银色之梦里醒转来
《乱钟》《扫射》,革命的民族战争
左翼电影运动第一燕
“应努力干起来”
捣毁艺华公司事件前后
凤凰新生,风云创作
第三章 司徒慧敏:“电通”第一片到第二片
“电影小组”年轻的“老同志”
协助研发“三友式”电影录音机
电通公司华丽转身
“电通”涉险“桃李劫”
摄制电通公司第二片
“起来”来了
第四章 夏衍:接手《风云儿女》剧本创作
端的,领先
中华艺大、艺术剧社与电影前缘
劳勃生路,不能遗忘的印象
进入明星公司之后
二一九大逮捕前后
编撰《风云儿女》一剧之本
选定《风云儿女》电影导演
确定聂耳作曲
第五章 许幸之、吴印咸、张云乔:老同学新合作
学画学诗,大革命洪波
日本—上海,一路向左
通往左翼电影阵营之路
《风云儿女》分镜头,执导开拍
“前进!前进!进!”
共创“铁蹄下的歌女”
假定没有告别
实现了一个幼年的梦
摄影师的艺术追求
美工师的奇遇
第六章 袁牧之、王人美、顾梦鹤、谈瑛、王桂林、陆露明:《风云儿女》主要演员
“左边还再高一点”
新凤的更生
“唐璜”重展才艺
“黑眼圈女郎”新魅惑
“苦老头子”再沧桑
丽明,露明
第七章 孙师毅、任光、盛家伦、郑君里、金山、施超等:为了主题歌
幕后英雄孙师毅
“味道”先生任光
美少年男中音盛家伦
“新进男星”郑君里
金山成为“反派”前
“银坛小生”施超的上进
唱片灌制、最后镜头的拍摄
尾声:《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传唱开来
煞尾
附录:《风云儿女》创作团队一览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同类图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