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顶部广告

医门推敲:中医鬼谷子医理纵横术.伍电子书

售       价:¥

93人正在读 | 1人评论 6.2

作       者:张胜兵

出  版  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01

字       数:15.3万

所属分类: 科技 > 医学 > 临床医学/护理学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 读书简介
  • 目录
  • 累计评论(1条)
本书为作者为学员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讲座内容整理。内容涉及中医理、法、方、药各个方面,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中详细阐述了经典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方法,为《医门推敲》第三部的续篇。展现了作者对中医理论的经典解读及临证应用的独到感悟。 全书延续了前三部书的写作风格,语言通俗,论述翔实,生动演绎医门推敲之门径。
目录展开

书名页

版权页

《医门推敲(伍)——中医鬼谷子医理纵横术》编委会

百年难得一遇的中医奇才——张胜兵(王序)

学院派与民间派集大成者——张胜兵(孙序)

国粹中医之骄子——张胜兵(储序)

自 序

目录

第一章 发 病

第一节 发病原理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一)正气与发病

1.正气的基本概念

2.正气的防御作用

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二)邪气与发病

1.邪气的基本概念

2.邪气的侵害作用

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三)邪正相搏与发病

1.决定发病与否

2.决定证的类型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因素与发病

1.气候因素

2.地域因素

3.生活工作环境

4.社会环境

(二)体质与发病

1.决定发病倾向

2.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

3.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

(三)精神状态与发病

第二节 发病的类型

一、感邪即发

(一)感邪较盛

(二)情志遽变

(三)感受疠气

(四)毒物所伤

(五)急性外伤

二、徐发

(一)忧思过度

(二)房事不节

(三)忧愁不解

(四)嗜酒成癖

(五)年老体衰

(六)湿邪致病

三、伏而后发

四、继发

五、合病

六、复发

(一)复发的基本特点

(二)复发的主要类型

1.疾病少愈即复发

2.休止与复发交替

3.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交替

(三)复发的诱因

1.重感致复

2.食复

3.劳复

4.药复

5.情志致复

6.环境变化致复

第二章 病 机

第一节 病机十九条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三、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九、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十、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十一、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十二、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十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十四、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十五、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十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十七、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十八、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十九、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第二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2.虚实变化

3.本虚标实

4.上虚下实

5.外虚内实

6.外实内虚

(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

2.邪去正虚

3.邪胜正衰

4.邪正相持

二、阴阳失调

(一)阴阳偏胜

1.阳偏胜

2.阴偏胜

(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

2.阴偏衰

(三)阴阳互损

1.阴损及阳

2.阳损及阴

(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2.阳盛格阴

(五)阴阳亡失

1.亡阳

2.亡阴

三、精、气、血的失常

(一)精的失常

1.精虚

2.精的施泄失常

(二)气的失常

1.气虚

2.气机失调

(三)血的失常

1.血虚

2.血运失常

(四)精气血关系失调

1.精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2.气与血关系的失调

四、津液代谢失常

(一)津液不足

1.津液不足的原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

(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1.湿浊困阻

2.痰饮凝聚

3.水液潴留

4.水肿

(三)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1.水停气阻

2.气随津脱

3.津枯血燥

4.津亏血瘀

5.血瘀水停

五、内生五邪

(一)风气内动

1.肝阳化风

2.热极生风

3.阴虚风动

4.血虚生风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1.阳气过盛化火

2.邪郁化火

3.五志过极化火

4.阴虚火旺

第三节 疾病传变

一、病位的转移

(一)表里出入

1.表病入里

2.里病出表

(二)外感病传变

1.六经辨证

2.六经传变

2.三焦传变

3.卫气营血传变

(三)病性转化

1.内伤病传变

二、病性转化

1.寒热转化

2.虚实转化

第四节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一、体质因素

二、病邪因素

三、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

四、生活因素

第三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 防

一、未病先防

(一)养生以增强正气

1.顺应自然

2.养性调神

3.护肾保精

4.形体锻炼

5.调摄饮食

6.针灸推拿、药物调养

(二)防止病邪侵害

1.避其邪气

2.药物预防

二、既病防变

(一)早期诊治

(二)防止传变

1.阻截病传途径

2.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二节 治 则

一、正治与反治

(一)正治

1.寒者热之

2.热者寒之

3.虚则补之

4.实则泻之

(二)反治

1.热因热用

2.寒因寒用

3.塞因塞用

4.通因通用

二、治标与治本

(一)缓则治本

(二)急则治标

(三)标本兼治

三、扶正与祛邪

(一)扶正祛邪的概念

1.扶正

2.祛邪

(二)扶正祛邪的运用

1.单独运用

2.同时运用

3.先后运用

四、调整阴阳

(一)损其有余

1.泻其阳盛

2.损其阴盛

(二)补其不足

1.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

2.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

3.阴阳并补

4.回阳救阴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一)调精

1.补精

2.固精

3.疏精

(二)调气

1.补气

2.调理气机

(三)调血

1.补血

2.调理血运

(四)调津液

1.滋养津液

2.祛除水湿痰饮

(五)调理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1.调理气与血的关系

2.调理气与津液的关系

3.调理气与精的关系

4.调理精血津液的关系

六、三因制宜

(一)因时制宜

(二)因地制宜

(三)因人制宜

1.年龄

2.性别

3.体质

累计评论(1条) 1个书友正在讨论这本书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分享你的想法吧!

买过这本书的人还买过

读了这本书的人还在读

回顶部